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东冶五县之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冶五县之乱东汉末年闽中地区发生的反抗孙吴政权的民变

约在东汉建安十六年前(211年前),会稽郡东冶五县,即从原东冶县(治所在今福州市鼓楼区)析置的侯官(治所在今福州市鼓楼区)、建安(治所在今建瓯市)、汉兴(治所在今浦城县)、南平(治所在今南平市延平区)、建平(治所在今南平市建阳区)等五县,发生叛乱,叛军领袖是吕合秦狼。吴主孙权任命吕岱为督军校尉,与会稽西部都尉蒋钦等率兵讨伐叛军。后来,讨伐军擒获吕合和秦狼,平定五县的动乱。战后,论功行赏,蒋钦受封讨越中郎将,以泾拘、昭阳为奉邑,吕岱受封昭信中郎将[1][2][3]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第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2. ^三国志·卷六十·吴书十五·贺全吕周鍾离传.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3. ^《福建通史(第一卷):远古至六朝》,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三国历史
汉末
黃巾之乱 ·凉州之乱 ·诛灭十常侍 ·董卓进京 ·王允、呂布計除董卓 ·群雄割据 ·阳城之战 ·孙刘襄阳之战 ·界桥之战 ·龙凑之战 ·巨马水之战 ·李傕、郭汜之乱 ·匡亭之战 ·陶谦讨伐战 ·濮阳攻防战 ·定陶之战 ·孙策平江东之战 ·孙策平江东之战(吴郡攻略战) ·孙策平江东之战(侯官之战) ·曹操迎天子 ·奉天子以令不臣 ·許昌屯田 ·建安文學 ·宛城之战 ·蕲阳之战(袁术讨伐战) ·张绣讨伐战 ·吕布讨伐战 ·易京包围战 ·庐江之战 ·曹操徐州侵攻战(刘备讨伐战) ·白马之战 ·延津之战 ·官渡之战 ·乌巢之战 ·倉亭之战 ·博望坡之战 ·建安、汉兴、南平之乱 ·黎阳之战 ·夏口之战 ·邺城攻略战 ·南皮攻略战 ·壶关之战 ·曹操北征乌桓 ·东冶五县之乱 ·江夏之战 ·长坂坡之战 ·赤壁之戰 ·孙曹夷陵之战 ·南郡攻略战 ·合肥之战 ·荆南四郡攻略战 ·借荆州 ·潼关之战 ·南匈奴部落解体 ·第一次濡须口之战 ·冀城之战 ·卤城之战 ·成都攻略战 ·皖城之战 ·张鲁讨伐战 ·逍遥津之战 ·第二次濡须口之战 ·定军山之战 ·汉水之战 ·漢中之戰 ·襄樊之战(关羽北伐) ·麥城之战 ·三国鼎立
曹魏
曹丕称帝 ·九品中正制 ·曹丕三路伐吴之战 ·洞口之战 ·第三次濡须口之战 ·江陵防卫战 ·广陵对峙战 ·司马懿攻灭孟达之乱 ·诸葛亮北伐 ·天水之战(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街亭之战(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石亭之战 ·陈仓之战(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建威之战(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第一次合肥新城之战 ·祁山之战(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五丈原之战(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第二次合肥新城之战 ·公孫淵称燕王 ·司马懿攻灭公孙渊之战 ·姜維北伐 ·兴势之战 ·曹爽专权 ·提倡玄学 ·毌丘俭讨伐高句丽之战 ·曹魏攻伐韩(三韩)之战 ·正始改制 ·高平陵之变 ·司馬氏专权 ·曲城之战 ·王凌之乱(寿春一叛) ·东兴之战 ·第三次合肥新城之战(诸葛恪北伐) ·毌丘俭、文钦之乱(寿春二叛) ·狄道之战 ·段谷之战 ·诸葛诞之乱(寿春三叛) ·甘露之变(司马昭弑君) ·竹林七贤 ·司马昭攻灭蜀汉之战 ·锺会之乱 ·永安之戰 ·曹魏灭亡
蜀汉(季汉)
孫吳
地理
历史
古文明
政权/势力
封国
秘密结社政权
战事
帝王
年号/纪年
货币
海事
政治组织
代议机构
军队
典籍
族群
语言
已消亡
文化
高校
饮食
景点
世界遗产
特产
经济
交通
陆运
海运
空运
地理
分區建制
歷史建制
地點
Fuzhou day skyline
重要建筑
古蹟
經貿
商務区
購物
文體娛樂
游乐
觀光
文教設施
體育場館
教育科研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科研院所
交通
轨道交通
道路交通
水上交通
交通枢纽
本土文化
本土畜禽
老字號
名人
歷史事件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东冶五县之乱&oldid=87854213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