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三推成字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推成字法
〈彙音妙悟〉
原名 彙音妙悟
作者黃謙
类型音韻圖學
语言泉州話
出版資訊
出版日期1800年
出版地大清國
三推成字法
漢字三推成字法
台語羅馬字Sam Tshui Sîng Tsīr Huat
閩南語书写系统
漢字
十五音
拉丁化
漢羅混寫文
其他拼音
列表

三推成字法》(臺羅:Sam Tshui Sîng Tsīr Huat)為清朝嘉慶五年(1800年)晉江黃謙所著一部以泉州南安腔為主的閩南語韻書《彙音妙悟》一書裡所提出的最早閩南語拼字法。此法以韻母五十字母(元音)為,以聲母十五音(輔音)為,再以八音聲調梳櫛貫穿其間,而形成《三推成字法》。[1]

歌訣

[编辑]

三推成字法歌訣為:「先從字母弁于頭,反切聲音左位收。平仄分明居右畔,完成一字傳千秋。三推之法意何如,但願世人喜讀書。凡字旁通心内得,無忘昔日誦於斯」。詳細法則如下。先分別將五十字母、聲母十五音、及八音依序編號,取字時即可得三組數字。再將此三組數字依彙音妙悟書上所載「新數念法」,將一到十的數字轉換為十種基本筆劃構成一字。比如「丁/ding」字其韻母為「卿(八)/ing」、聲母為「地(五)/t」、聲調為「(一)/第1調」,由「八、五、一」3個編號再取其對照的「筆劃符號」,即可組合為「么」字。類如朝鮮語諺文組字結構法,及台灣陳松溪所提出之台灣字方案[1][2][3]

字詞結構

[编辑]

三推成字法音節結構區分為三個音位成分:聲母(輔音/子音)、韻母(元音/母音)、及聲調,以對照之「筆劃符號」來置放。位置排放上,韻母置上、聲母置於左下方、而聲調置於右下方。三推成字法標示聲調,同於聲母及韻母的標示法採用「筆劃符號」來標示調號。[1]而聲調符號在其他的拉丁字母拼音法上,一般以附加符号須標示在音節裡響度比較大的元音上邊。

韻母(元音)
聲母(輔音)聲調(調號)

符号

[编辑]

三推成字法采用一套源自汉字基本笔画十进制符号,依据声母、韵母、声调排列的次序一一对应[4]

序号12345678910
符号
读法一从主二半口三点水四残月五一角六钩耳七倒戈八左戾九艸斤十归滚

韵母

[编辑]
韵母五十字
序号12345678910
闽南拼音un/tiao(h)ui(h)ua(h)iong/knua(h)oo(h)ing/kue(h)iang/k
台罗un/tiau(h)ui(h)ua(h)iong/kuann(h)oo(h)ing/kue(h)iang/k
韵母五十字
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
闽南拼音ong/kao(h)ai(h)ou(h)a(h)in/tnooia(h)on/t
台罗ong/kau(h)ai(h)iru(h)a(h)in/tonnia(h)irn/t
韵母五十字西
序号21222324252627282930
闽南拼音e(h)ian/tam/piu(h)om/pang/knuian/tim/pou
台罗e(h)ian/tam/piu(h)irm/pang/kuinnan/tim/peru
韵母五十字
序号31323334353637383940
闽南拼音uan/tuaiiam/pnuiong/ki(h)niaooo(h)o(h)m
台罗uan/tuaiiam/puinnirng/ki(h)iaunnoo(h)er(h)m
韵母五十字
序号41424344454647484950
闽南拼音nia(h)oe(h)ng(h)ni(h)io(h)uang/kniu(h)na(h)nai(h)nao(h)
台罗iann(h)ere(h)ng(h)inn(h)io(h)uang/kiunn(h)ann(h)ainn(h)aunn(h)

声母

[编辑]
声母十五音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闽南拼音l/lnbgkdptzzzsbb/bbngg/ggnch
白话字l/npkkhtphthchjsb/mg/ngchhh
台罗l/npkkhtphthtsjsb/mg/ngtshh

声调

[编辑]
调名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序号12345678
例字访
调值33553312422(31)243·

用例

[编辑]

例如,“中”字属香韵,序号5,“五一角”,符号为“㇟”,写于上部;属地音,序号5,“五一角”,符号为“㇟”,写于左下部;声调阴平,序号1,“一从主”,符号为“㇔”,写于右下部。“国”字属东韵,序号11,“十归滚”“一从主”,符号为“㇑㇔”,写于上部;属求音,序号3,“三点水”,符号为“㇂”,写于左下部;声调阴入,序号4,“四残月”,符号为“㇖”,写于右下部。因此“中”“国”三推成字分别为:


㇟㇔
㇑㇔
㇂㇖

走向

[编辑]

依三推成字法所得之字最多僅五筆劃,大幅度減輕了記憶的負擔而便利。但三推成字法所產生之字其字形模糊,書寫時容易訛誤,結構繁複、連寫不易,因此難以推廣流行。儘管如此,黃謙此一創舉仍是閩南語走向拼音化之路的前鋒,有著無法磨滅的功績。[1]

相關作品

[编辑]

現代作家“台嶼符紋籙”改良三推成字法,設計成一種可突破同音字障礙的台語拼音符號,命名為“大語符紋”[5],並將其所設計的台語拼音符號用在自創小說《大語符紋路》中[6]

註釋

[编辑]
  1. ^1.01.11.21.3總主編 陳支平,徐泓,"閩南方言",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市,2010年1月,pp.259-261.ISBN 978-7-211-05758-0
  2. ^(台灣字)為陳松溪所提出之方案,拼音體系以臺語通用拼音為基礎、聲調型態採用白話字的5個符號、字體的構造以韓語諺文為依據。類似的字型有河洛字角、電影星艦奇航記》中的克林貢語等系列拼音字型體系。字體型態分為左右上三部分:左邊為聲母、右邊為韻母、上邊為聲調記號,上邊聲調部分置放於右邊韻母之上。聲母字型17個、韻母字型77個,再加上5個聲調符號組成台灣字。
  3. ^陳松溪.台灣字. 台南. [201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1). 
  4. ^黄典诚.黄谦的《三推成字法》[J].汉语拼音文字史料.
  5. ^台嶼符紋籙,"大語符紋 萬字對照表(字祖範圍)"[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OPO原創市集,retrieved 2021-07-14.
  6. ^台嶼符紋籙,"大語符紋路:歿世第一日"[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電書朝代,2014-11.

參閲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音系
書寫
歷史
書寫
方案
漢字
十五音
閩南
臺灣
拉丁化
其他
詞彙
常用詞
特殊詞
語法
應用
數位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三推成字法&oldid=89334675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