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營是前期明代京城禁衛軍三大營之一(其餘兩營為神機營及五軍營)[1],嘉靖時改名為神樞營,取神樞鬼藏之意。[2]。司寶纛令旗。[3]三千之名或延自《書經》《史紀》:「虎賁三千人」,但人數遠遠超過三千人,古代執金吾提騎、虎賁皆有設置但名稱各異。三千營在實錄中僅出現在洪熙、宣德和正統年間的戰時編制,景泰以後京營改制為十團營、十二團營,此部隊番號很可能是永樂年間第三次北伐前的駕前護衛[4],或第四第五次北伐的前鋒營[5]轉換而來。
明成祖時以上直官軍、旗手衛、錦衣衛紅盔將軍組成,平時為朝廷侍衛主要構成部分。[6]與其他部隊相同,采取蒙漢相雜的體制[7],尤其是哨馬營,在初期多為達軍,其中包括韃靼人、 回回 、女真等構成複雜,幾次北伐後已少見達官達軍。
三千營分作五司:
大寧前衛、富峪衛、義勇右衛、燕山左衛、羽林左衛、錦衣衛、營州前屯衛、濟陽衛、羽林右衛、大興左衛、武功中衛、虎賁左衛、武功右衛、旗手衛、密雲中屯衛、裕陵衛、神武左衛、武驤右衛、留守後衛、虎賁右衛、府軍後衛、驍騎右衛、豹韜衛、彭城衛、燕山右衛、通州衛、武驤左衛,以上衛分隸神樞營。[8]
| 这是一篇與中国歷史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