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丁邦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丁邦新(1936年11月28日—2023年1月30日[註 1][註 2]),生於江蘇如皋漢語語言學家,專精吳語。學術生涯大部份在台灣中央研究院供職。

簡歷

[编辑]

祖籍江蘇省如皋縣寄籍浙江杭州,出生不久即遇中華民國抗日戰爭,童年經歷不詳。1949年前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灣,他隨之而去。1955年-1959年自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拿到學士學位;又於1963年拿到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最後於1969年拿到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亞洲語文系的博士學位。之後經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語言組主任、副所長以及所長等多個職務。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創院院長(1996年至2004年)。

學歷

[编辑]
時間學位
1955-1959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1961-1963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1966-1969、1971-1973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亞洲語文系博士

榮譽

[编辑]
時間項目
1977中山學術獎
1985-89國科會第一屆、第二屆傑出研究獎
1986中央研究院第16屆院士
2000美國語言學會榮譽會員
2011香港教育學院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經歷

[编辑]
1963.8-1964.7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員
1964.8-1970.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70.2-1975.7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1973-1975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兼代理語言組主任
1975.8-1989.7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1975-198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語言組主任
1981.08-1985.0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代理所長
1985.03-1989.09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1989.8-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員
1972-1975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合聘副教授
1975-1989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合聘教授
1989-1994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中國語言學教授
1981-1985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副會長
1993-1994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會長
1994-1998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Agassiz 講座教授(首任)
1996-2004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繼任者:鄭樹森

主要著作

[编辑]

(只收入重要專書,單篇論文不收入,照時間順序排列)

專書

[编辑]

1.《台灣語言源流》,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70;台灣學生書局再版,1979;三版,1980。

2.Chinese Phonology of the Wei-Chin Period: Reconstruction of the Finals as Reflected in Poetry (魏晉音韻研究), Special Publications No. 65, Taipei: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1975.

3.《台灣方言源流》,台北: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1978。

4.《儋州村話:海南島方言調查報告之一》,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84,1986。

5.《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資料來源[3]

編著

[编辑]

1.丁邦新編,《董同龢先生語言學論文選集》,台北:食貨出版社,1974。

2.丁邦新譯,《中國話的文法》,趙元任原著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

3.Ting, Pang-hsin, ed., Contemporary Studies on the Min Dialects ,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 Monograph Series No. 14, 1999.

4.丁邦新、余靄芹合編,《語言變化與漢語方言:李方桂先生紀念論文集》,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及美國華盛頓大學出版, 2000 。

5.丁邦新、孫宏開合編,《漢藏語同源詞研究(一)漢藏語研究的歷史回顧》,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2000 。

6.丁邦新、孫宏開合編,《漢藏語同源詞研究(二)漢藏、苗瑤同源詞專題研究》,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2001 。

7.丁邦新、張雙慶合編,《閩語研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2 。

8.丁邦新編,《一百年前的蘇州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

9.丁邦新、孫宏開合編,《漢藏語同源詞研究(三)漢藏語研究的方法論探索》,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2004 。

10.丁邦新、余藹芹合編,《漢語史研究:紀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誕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2005 。

11. 丁邦新主編,王啟龍副主編,《李方桂全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

12. 丁邦新主編,《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資料來源[3]

演講與散文

[编辑]

1.演講:丁邦新·我的學思歷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於國立臺灣大學,2000年10月23日。

2.散文:丁邦新:死神的腳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丁邦新:死神的腳步(之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註釋

[编辑]
  1. ^官方履歷指「民國二十五年(1936)十月十五日」,[1][2]換算為公元1936年11月28日。
  2. ^https://www1.ihp.sinica.edu.tw/Bulletin/News/2062/Detail

参考文献

[编辑]
  1. ^丁邦新履歷書. 香港科技大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丁邦新教授伉儷書畫義賣聯展(PDF). 香港科技大學新聞稿. 2004-03-04.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21-06-28). 
  3. ^3.03.1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注音
音節結構
声母
韵母
介音
韵腹韵尾
聲調
其他
歷史
上古音
音系
相關條目
中古音
音系
相關條目
近古音
音系
相關條目
學者
其他
 民国七十五年(1986年)當選
数理科学组
4人
生命科学组
3人
人文及社会科学组
1人
国际
各地
学术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丁邦新&oldid=8737043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