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一条线、一大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3年,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

一条线、一大片中华人民共和国1970年代初到1980年代初期的外交战略。主要是在中苏交恶后,针对来自北方苏联的威胁而提出,该外交战略提出后,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反苏反美”转变为“亲美反苏”。

背景

[编辑]

中国外交和周边情况

[编辑]

1960年代中苏交恶1969年中苏边境爆发珍宝岛武装冲突,两国面临全面战争。在经济、军事实力远逊于苏联的背景下,中国的北方安全面临来自苏联的严重威胁。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苏联,而不是美国」,开始想「用美国这张牌来对付苏联」[參⁠ 1],逐步开始和美国缓解关系,1972年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见尼克松访华[參⁠ 2]

美国外交情况

[编辑]

而美国此时也是在冷战中处于劣势,一方面苏联领导人积极的推行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对美国构成极大“威胁”,另一方面美国自身於越南战争中泥足深陷,国内经济还遭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开始重新评估其对华政策。

过程

[编辑]

1973年,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并对他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毛泽东说道:「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所谓的“一条线”外交战略就是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參⁠ 3]1974年,毛泽东在北京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时又提出了“一大片”的外交构想,主要是「团结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国家上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势头。[參⁠ 3]」由此可见毛泽东指出的“一大片”和“一条线”上的所有周围国家,目的是团结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參⁠ 2]

影响和终结

[编辑]

当时的中国在“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指导下,从1970年代开始逐步与美国合作共同对抗苏联,建立包括美国日本欧洲在内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有效地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边境威胁,并摆脱了6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一条线、一大片”战略从70年代初一直坚持到1982年,到了1982年,中共召开十二大正式确立新的外交政策即“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从此,“一条线、一大片”战略逐步被“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所取代[參⁠ 2]

参考资料

[编辑]

    參:

  1. ^见罗斯·特里尔; 刘路新、高庆国等译. 《毛泽东传》.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第410页.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 ^2.02.12.2陶季邑. 美国关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研究述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1月26日, (2014年第2期). 
  3. ^3.03.1[日]毛里和子. 《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 第77页. 

参见

[编辑]
组织机构
中方
驻华
外交礼仪相关
外交史
建国初期
中苏交恶
改革开放
领导人
访问列表
术语
多边关系
联合国
区域政治
区域经济
全球经济
发展中国家
立场文件
双边外交关系
亚洲(分類
非洲分類
欧洲分類
美洲(分類
拉丁美洲
大洋洲(分類
与非建交国关系
見備註
亚洲
非洲
歐洲
大洋洲
美洲
未承认的国家或地区
已消亡的國家
見備註
各地方省際關係
和对外事务
組織和機構
人民出入境
雙邊關係
兩岸四地
主權國家
人口
两岸四地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
其他國家
註釋:@ 暫停運作
備註:粗體表示曾經建立外交關係,但現時斷交的國家。這些國家目前除已消亡者外,多與中華民國保持外交關係
斜體 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實際統治的區域。
關於中華民國外交,另見模板:中華民國外交。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另见模板:台湾海峡两岸主题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一条线、一大片&oldid=8585532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