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移民,又叫做新在港定居人士[1],一般係指唔喺香港出世長大而之後移民香港嘅人,依家喺香港主要指由中國內地移民香港嘅人。依家,內地人士喺港居住嘅途徑包括申請單程證、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同埋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等等[2]。但係有關新移民嘅政策同討論,一般只係涵蓋持有單程證喺香港,而且住咗唔夠7年嘅人。
由中國大陸去香港定居嘅新移民又稱為「新香港人」,部分本土派貶稱新移民做「蝗蟲」。[13]「新香港人」呢個字由大陸《人民日報》喺2013年10月發表嘅文章度而喺,呢篇文章聲稱香港嘅700萬人口當中,超過40%係新香港人,而呢班人已經成為咗香港嘅「中流砥柱」。[14]
部分新移民能夠慢慢咁融入香港社會,不過仍然有部份新移民由於文化背景、社會風貌、同生活習慣等嘅差異,唔太容易融入香港社會,甚至同本土嘅香港人發生衝突[15]。香港本土派認為「新移民」喺港净係攞社會福利,而對社會冇貢獻,批評佢哋係「蝗蟲」。有啲民意調查顯示,唔少新移民都覺得被歧視,同埋某程度上覺得自己唔俾社會接納。例如2014年9月-2015年1月香港教育學院所做嘅調查結果,話55%嘅新移民都覺得俾香港人歧視[16]、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喺2016年7-9月訪問咗300幾位新移民嘅調查,發現89.9%嘅受訪者,無論有冇親身受過歧視,都認為香港存喺歧視新移民嘅情況,比2014年高大約5%。同時,有49%表示喺做野過程期間受過歧視,導致做野嘅時間同數量都多過其他人、而人工又低過人等等,另外有25.3%表示歧視令佢哋封閉自己,變咗唔願意接觸社會,亦有11.7%受訪者表示,新移民嘅子女被同學或者朋友排擠[17]。
因爲咁,有唔少團體都嘗試幫助新移民更加好咁適應香港嘅生活,融入主流社會,例如: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新家園協會等等[18]。根據香港新家園協會提供嘅數據可見,香港主權移交20年喺,香港有超過100萬人位新移民[18]。香港新家園協會先後設立咗緊急援助基金、職業培訓中心等。目前,香港新家園協會有超過13萬位會員,服務過超過140萬人[18]。
一般喺講,金融行業嘅香港新移民對粵語比較冇興趣。2007年,訊匯集團副總裁阮期瑗寫過:「1993年初,我喺到香港定居。入鄉隨俗,和所有嘅新移民一樣,我面對嘅第一個問題便係語言關。喺我嘅潛意識裡,普通話係規範語言,廣東話難聽又難懂,從心底裡排斥廣東話,從喺也冇有下功夫學講廣東話。」[19] 有需要面對香港客戶嘅服務業,學習廣東話嘅動力就相對比較大[20]。
按香港法例第五章《法定語文條例》所規定,香港嘅法定語文係中文同英文,但係冇指明係邊種中文語言同文字,而大多數嘅香港華人都用粵語同埋繁體字,並且以英文做第二語言。1997年之後,香港政府推行「兩文三語」政策,即提倡學寫中文同英文,講廣東話、普通話同英文。香港嘅官方網站全部都有繁體中文、英文、同簡體中文嘅版本,又喺學校教育上推廣普通話,資助同推行普教中等等,曾經有政府部門刊文話粵語唔係香港人嘅母語[21][22],被批評係矮化粵語[23],政府嘅舉動進一步引起香港人嘅唔滿[24],加劇咗中港矛盾。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所做嘅調查發現,新移民嘅身份認同情形同喺香港住咗嘅年數偏向成正比。調查問咗內地出世嘅香港學生,對「中國人/香港人/兩者皆係」身份嘅認同度,同埋佢哋支持「本土派」嘅機率。結果發現選擇「香港人」身份嘅中國內地出世嘅學生,喺香港住咗9年或以上後,比例由大約9%大增至到大約33%;選擇「中國人/兩者皆係」身份嘅中國內地出世嘅學生,喺香港住咗9年或以上之後就跌咗去大約67%[25]。喺政治上,73.7%嘅內地出世嘅學生無明確政治傾向,同喺香港出世嘅學生嘅大約65.9%差唔多;而有政治傾向嘅學生,無論係內地出世抑或係香港出世嘅學生,支持泛民同本土派嘅比例都全部遠超於建制派[25]。
| 身份/政治取態 | 香港出世 | 中國內地出世; 喺香港住咗1-8年 | 中國內地出世; 喺香港住咗至少9年 |
|---|---|---|---|
| 香港人 | 54.5% | 9.7% | 33.2% |
| 中國人/兩者皆係 | 45.5% | 90.3% | 66.8% |
| 無明確政治傾向 | 65.9% | 76.5% | 73.7% |
| 支持建制派 | 2.4% | 3.0% | 1.1% |
| 支持泛民 | 11.7% | 13.6% | 8.4% |
| 支持本土派 | 20.1% | 6.8% | 16.8% |
本喺香港絕大部份嘅社會福利(例如綜援、公屋等)都要求只有喺香港住滿7年嘅香港永久居民先至可以申請,但係依家有部分成為咗一啲從事低薪行業或者冇工作嘅新移民(有唔少係照顧小朋友嘅家庭主婦),依賴喺維生嘅途徑。
2003年,當時政府面對財赤壓力,時任社會福利署署長嘅林鄭月娥表示。喺香港住咗未夠7年之新移民,有7萬人領取綜援,佢承認比例偏高,對公共財政嘅確構成壓力,有話「社會應該廣泛咁討論,有冇需要改變依家喺香港住滿一年,就可以申請綜援嘅做法」。佢又指會研究新喺港嘅人士申領綜援資格嘅限制,但係仲須要喺社會做廣泛嘅討論。[26]
2013年12月17號,香港終審法院跟據社區組織協會嘅上訴,裁定綜援申請前要喺香港住咗7年嘅期限,違反咗香港基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香港居民有依法享受社會福利嘅權利),引起社會關注[27],有人認為呢個決定將會導致新移民任意申請或者濫用呢份社會福利。
根據2017年《內地新喺港定居人士嘅統計數字》,該年單程證嘅新移民之中,有47%(即係超過2萬人)第一年入戶公屋單位[28]。
{{cite journal}}:Cite journal requires|journal= (help){{cite journal}}:Cite journal requires|journal=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