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教育大學 | |
|---|---|
| Logo of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vg 校徽 | |
| 開辦 | 1853年:香港首個師資培訓課程[1] 1994年4月25日:五間師範學院整併為教育學院 2016年5月27日:改名大學 |
| 類型 | 法定公立研究型教育大學[2] |
| 主席 | 黃友嘉博士,GBS,JP |
| 校監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現任:李家超) |
| 校長 | 李子建教授,JP |
| 副校長 | |
| 教師 | 460(2015)[3] 429(2024)[4] |
| 員工 | 729(2015)[3] 409(2024)[4] |
| 學生 | 8,827[5] 9,128(2024)[6] |
| 本科生 | 5,970(2023/24)[6] |
| 研究生 | 786(2023/24)[5] |
| 校址 | 香港 新界大埔露屏路十號 (大埔校園) 新界將軍澳敬賢里一號 (將軍澳教學中心) 香港島北角長康街十九號 (北角教學中心) |
| 代表色 | 橙與綠 |
| 網站 | Template:Official url |
| 香港教育大學 | |||||||||||||
| 繁體字 | 香港教育大學 | ||||||||||||
|---|---|---|---|---|---|---|---|---|---|---|---|---|---|
| 簡化字 | 香港教育大学 | ||||||||||||
| |||||||||||||


渠歷史追得到同期清朝中葉1853年聖保羅書院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課程[1]。到1994年3月,政府頒布嘅《香港教育學院條例》響4月25號生效,香港教育學院正式成立。五家師範合成香港教育學院[7][8][9][10][11][12]。
2025年,香港教育大學首次玩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就全球前10%,位列第195位。QS教育學科全球第12位。USNEWS教育類學科全球第3名。
近年畢業生薪資或因少子化持續大幅暴跌,列香港大學同香港中文大學之後。[13][14][15]
其後又因應港府升格咗唔少學院。[16][17][18][19][20][21]教院依然叫學院可能俾人誤會低大學一級,影響人讀。窒礙香港教育。故後又改名大學[22]。
目前存在嘅學生組織(2024年6月19日):[23][24]
大專體育協會項目隊伍:[25]
非大專體育協會項目隊伍:[25]
前中大校長李國章上咗教育統籌局局長之後,想教院併入中大,做亞洲超一流嘅超級大學;不惜行政手段打壓,削減資源。[26]慫恿優秀員工走。[26]又要辭退批評教育改革嘅職員[26][27]。威嚇同干預內部運作。[26]
陸副校表示喺2004年1月,李局長曾致電莫校長,要求教院主動渴求併入中大,否則「會放手畀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太隨意削減教院嘅學生名額。[28]」
{{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cite web}}: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