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 |
←
| 1949年-1990年 | →
|
|
 |  | | 國旗 | 國徽 |
|
口號 Proletarier aller Länder, vereinigt Euch!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
國歌 《掃清廢墟,重建家園》
|
東德位置圖 |
| 首都或首府 | 東柏林 |
| 常用語文 | 德文 |
| 政體 | 單一制、一黨制嘅馬列主義社會主義共和國 |
| 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總書記 |
| - 1949–1960 | 威廉·皮克 |
| - 1960–1973 | 瓦爾特·烏布利希 |
| - 1973–1976 | 維利·斯多夫 |
| - 1976–1989 | 艾力何力卡 |
| - 1989 | 埃貢·克倫茨 |
| 國務委員會主席 | |
| - 1949–1960 | 威廉·皮克(首任) |
| - 1990 | 薩賓娜·伯格曼-普爾(末任) |
| 部長會議主席 |
| - 1949–1964 | 奧托·格羅提渥 |
| - 1964–1973 | 維利·斯多夫 |
| - 1973–1976 | 霍斯特·辛德曼 |
| - 1976–1989 | 維利·斯多夫 |
| - 1989–1990 | 漢斯·莫德羅 |
| - 1990 | 洛塔爾·德邁齊爾 |
| 立法機構 | 人民議會 |
| 歷史時期 | 冷戰 |
| - 成立 | 1949年10月7號 |
| - 興建柏林圍牆 | 1961年 |
| - 柏林圍牆倒塌 | 1989年11月9號 |
| - 最終解決條約 | 1990年9月25號 |
| - 兩德統一 | 1990年10月3號 |
| 面積 |
| - 1950年 | 107,862 平方公里 |
| - 1971年 | 108,178 平方公里 |
| - 1989年 | 108,333 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50年估計 | 18,388,172 |
| 密度 | 170.5 每平方公里 |
| - 1971年估計 | 17,068,318 |
| 密度 | 157.8 每平方公里 |
| - 1989年估計 | 16,629,750 |
| 密度 | 153.5 每平方公里 |
| 通貨 | 東德馬克 |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文: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DDR),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係1949年到1990年之間,存在響今日德國東部嘅共產主義國家,首都係東柏林。之後同西德合併。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俾大部份人當做蘇聯嘅一個衛星國。1948年,蘇聯佔領當局將權力交畀德國嘅共產黨領導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跟住喺1949年成立。東德大部份人都唔認同國家嘅政治同經濟體制,1953年發生咗六一七事件,蘇聯駐德部隊參與鎮壓。東德一成立就要面對嚴重嘅人口外逃問題,喺1950年代就有270萬東德居民因為政治或者經濟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咗建立兩德邊境之外,1961年東德政府沿住西柏林邊境起咗柏林圍牆嚟阻止東德居民經西柏林逃去西方,重殺咗佢哋。另外,東德嘅國家安全部——史塔西對成個社會嘅異見者同社會活動進行住嚴密嘅監控同壓制。國家教育機構被要求跟住馬列主義嘅原則培訓社會主義特質嘅人才。政治權力喺1989年前係由德國統一社會黨控制住,而且對各個崗位嘅幹部選拔政策都有重要嘅影響力。其他政黨只可以由統一社會黨領導嘅國家陣線參加政治活動。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經濟體制係計劃經濟,跟住五年計劃組織生產去分配消費品。而國民經濟係高度國有化,對之前嘅私人企業進行咗強制嘅社會主義改造,而且用人民企業(VEB)、農業生產合作社(LPG)、貿易組織(HO)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PGH)呢啲集體生產嘅單位去取代。東德建立咗就業保障制度,同有高過西德嘅婦女就業率,東德亦成為當時東方陣營入面經濟最發達嘅國家。國家對日用品用咗補貼措施嚟降低物價,但係國民經濟就無辦法去滿足居民嘅部分食品同高檔消費品嘅需求,無辦法唔係西方進口,亦都增加咗國家嘅債務。
政治上嘅唔民主同經濟上嘅問題令到東德居民有不滿情緒,喺艾力何力卡唔跟住蘇聯嘅戈巴卓夫做改革之後,東德嘅離境人數就開始增加,而且爆發持續嘅抗議活動。1989年就發生咗一場唔暴力非革命,當時由戈巴卓夫領導嘅蘇聯政府唔肯插手呢一件事。呢場革命結束咗統一社會黨嘅專制,跟住嗰年就搞咗自由嘅選舉,跟住透過國際協商簽咗《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最尾東德係1990年10月3號併入西德,成為一個統一嘅德國。
東德一共有12個公眾假期。
東德公眾假期一覽
| 日期 | 粵文名 | 德文名 | 備註 |
|---|
| 1月1號 | 元旦 | Neujahr | |
| 3月-4月 | 耶穌受難節 | Karfreitag | |
| 3月-4月 | 復活節 | Ostersonntag | |
| 3月-4月 | 復活節禮拜一 | Ostermontag | 1967年之後先至係公眾假期 |
| 5月1號 | 國際勞動節 | Tag der Arbeit(西德嘅叫法) | 東德官方將國際勞動節叫做Internationaler Kampf- und Feiertag der Werktätigen (翻譯做粵文就係,國際奮鬥同勞工慶祝日) |
| 5月8號 | 歐洲戰爭勝利紀念日 | Tag der Befreiung | 德文名直譯做粵文就係解放日 |
| 4月-6月 | 父親節 | Vatertag | 復活節之後嘅第5個禮拜日嘅嗰個禮拜4。喺1967年之後就唔再係公眾假期。 |
| 5月-6月 | 聖靈禮拜一 | Pfingstmontag | 喺復活節之後嘅第50日 |
| 10月7號 | 共和國日 | Tag der Republik | 東德嘅國慶日 |
| 11月 | 悔改同禱告日 | Buß- und Bettag | |
| 12月25號 | 聖誕節 | 1. Weihnachtsfeiertag | |
| 12月26號 | 拆禮物日 | 2. Weihnachtsfeierta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