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呢頁需要校對。 希望你可以幫手清走啲沙石,令呢篇文章讀起嚟通順啲。(教我點做、討論) |
天主敎(粵拼:tin1 zyu2 gaau3;英文:Catholicism,形容詞 Catholic),又叫做公教(意思係 「普世宗教」),係基督宗教嘅一支,通常指羅馬天主敎。Catholic(首字母大楷)呢個字嘅字根 catholic(首字母細楷)來自希臘文καθολικός,意思係 「普世」。所有天主教會都同羅馬天主敎會共融(承認羅馬敎宗),但只係羅馬天主敎用拉丁禮。
基督新教成形之後,天主教又叫基督舊教(減筆:舊教)。[1]
天主教呢個名係自從明朝開始用,而家已經成為普遍嘅中文代詞(因為佢唔用上帝、神[註 1]等詞彙嚟稱呼所信仰嘅天主,而只係用天主呢個詞)。喺基督宗教咁多個教會當中,羅馬天主教嘅信眾最多,全世界大概有12.78億,佔世界總人口 15.5%。
「公教會」 嘅 「公」 原文起源於拉丁文嘅catholicus,意思係 「普遍嘅」,翻譯成為中文 「公」 係取自 「天下為公」 嘅 「公」,因為天主教徒認為佢哋嘅教會係開放俾全部人嘅,而唔係特定個種族、階級,或者特定宗派嘅。
「Catholicus」 呢個字喺教會分裂前已經出現,例如喺宗徒信經有 「聖而公教會(sanctam Ecclesiam catholicam)」,尼西亞信經嘅尾二嗰句亦都有講 「(我信)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Et unam, sanctam, cathólicam et apostólicam Ecclésiam)」。呢個用法喺英文寫 catholic(首字母細楷),中文通常寫 「大公」[2] 或者 「普世」。
5世紀古羅馬東、西分裂以後,東羅馬帝國奉君士坦丁堡牧首為正宗,並演變成日後嘅東正教;而原首都羅馬保留的教廷,就成為咗分裂後西羅馬帝國嘅正宗,呢度就係 「羅馬天主教會」 呢個名嘅源由。
- ↑喺天主教,「神」 呢個字對應基督教嘅 「靈」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