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
生平早年经历刘焉是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的后裔,汉章帝元和(84年—87年)年间刘余一支徙封竟陵。刘焉年轻时在州郡任职,因为汉朝宗室身份授予郎中一职。延熹三年(160年),因老师祝恬(汉桓帝时司徒)去世而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后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汉朝政权衰落天下大乱之时,刘焉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影响三国历史的重大建议,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史称“废史立牧”。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是结果却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入主益州当时益州刺史郤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本来想求去交阯避祸的刘焉因为听侍中广汉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于是以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被封为阳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俭,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