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获世卫预认证,古代对妇产科的研究有哪些?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馨可宁)正式通过其预认证,可供联合国系统采购。这预示着我国在妇产科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又进了一步。你知道,古代对妇产科的研究具体有哪些?对现代的研究和发展有什么作用呢?古代妇产科病名变化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对病症的研究很有限。有时候连病症的名字都取的不是很合理,以致会对治疗也有所影响。比如妇产科中的胎漏一病,自晋·王叔和《脉经》提出激经一名﹐指怀孕早期每月仍有小量经血来潮,三个月后则自然停止,认为这是阴血旺盛的生理状况,无需治疗。此后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医著均无类似记载。直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才又提出这一特殊生理现象﹐并且认为忽然大下血也可以是生理性的。李时珍将前者称为“盛胎”,后者称为“漏胎”。病名的变化也表现出对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如宋金元时期出现的经血逆行(经行吐蛆)、天癸过期经脉不调(绝经期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