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头条新闻动态
  • QQ空间
  • QQ好友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女子收冷鲜肉 生产日期是“明天”,古人是如何保存食品的?

2022-04-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27
转发:0
评论:0
近日,有一女子收到一袋冷鲜,其生产日期为2022年4月20日,本来收到的时候是4月19日,但是鲜肉上的包装是4月20日,随后,女子打开包装肉,看起来是比较新鲜的,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日期有点令人意外。其实食品的安全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像是这种生产日期不对等的情况出现,还是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于现代来说,我们可以看生产日期,辨别食物的新鲜,另外还可以把食物放在冰箱中保存,那么在古代,没有冰箱也没有明确的保质期,古人是如何保存食品的?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食用了变质或者发霉的食物,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问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那么古人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保存食物的呢?其实古人对于食物的保存还是有很多方法的。在很早的时候,古人就开始用食用盐将肉类食物腌制了,因为在夏季的时候温度相对较高,而古代又没有冰箱,所以食物是很不容易保存的。在这种条件下...

近日,有一女子收到一袋冷鲜,其生产日期为2022年4月20日,本来收到的时候是4月19日,但是鲜肉上的包装是4月20日,随后,女子打开包装肉,看起来是比较新鲜的,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日期有点令人意外。其实食品的安全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像是这种生产日期不对等的情况出现,还是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于现代来说,我们可以看生产日期,辨别食物的新鲜,另外还可以把食物放在冰箱中保存,那么在古代,没有冰箱也没有明确的保质期,古人是如何保存食品的?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


女子收冷鲜肉 生产日期是“明天”,古人是如何保存食品的?


图源自网络


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食用了变质或者发霉的食物,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问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那么古人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保存食物的呢?其实古人对于食物的保存还是有很多方法的。


在很早的时候,古人就开始用食用盐将肉类食物腌制了,因为在夏季的时候温度相对较高,而古代又没有冰箱,所以食物是很不容易保存的。在这种条件下,古人就想到了直接用盐腌制肉类或者鱼类的食品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防止食物的变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起到保鲜的作用的。不过在古代食盐算是一种高消费的商品了,一般人家肯定是不能这么豪气的用大量的盐去腌制咸肉或者咸鱼,虽然这种方法很好,但是用这种方式的人还是相对比较少的。


女子收冷鲜肉 生产日期是“明天”,古人是如何保存食品的?


图源自网络


除了用盐腌制外,古代的北方人还会用冰块来储存食物的。毕竟北方的天气寒冷,大量的河流都会形成厚厚的一层冰,这些冰的用处就很大了,一般人会将河冰运回家里,然后放在地窖里,就算到了夏天,你还可以将这些冰块搬到室内降温,由此来保持食物的新鲜。


另外还有将食物脱水,虽然古代没有什么烘干机,但是他们会利用自然的阳光将食物晾晒干,一般是在夏天中午阳光强烈的时候,将一些适合晾晒的蔬菜放到屋顶上或者放在自家院子里,晾干几天后,就可以让蔬菜里的水分蒸发干,这不仅有利于蔬菜保鲜,还可以保存到冬季,这样冬天的时候还能吃到新鲜的蔬菜。


女子收冷鲜肉 生产日期是“明天”,古人是如何保存食品的?


图源自网络


其实在古代,古人很会利用身边的条件去储存或者保存食物,除了上面三种,还有利用水井储存食物的或者用油来保存食物。虽然说这些保存方法不如现在这么方便,但是能想出这些方法,也能够体现出古人的智慧。(族谱网:www.zupu.cn


女子收冷鲜肉 生产日期是“明天”,古人是如何保存食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分,共有 0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更多文章

{{home.title}}
{{home.channelName}}
{{ news.releaseDate.split(' ')[0] }}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红墙内的咒怨:古代宫廷女子的“媚道宫斗”求生记
64
0
剜目断鼻:修谱匠从族谱裂痕看唐代女性贞节枷锁
88
0
我在宋朝点外卖,汴京城的“职业跑腿人”
171
0
不同朝代皇帝和平民寿命数据对比,为什么古代人寿命都不长?
324
0
宗祠祭祀中的“祭祖舞蹈”:跨越千年的血脉仪式与文化密码
272
0

推荐阅读

· 食品保存
原理食品保存的原理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减缓微生物滋长与食品本身劣变。微生物生长微生物滋长为食品败坏的重要原因,影响食品败坏速度有几个主要因素。初始微生物的数量:若刚开始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低,微生物要能长到足以影响食品品质的时间就会较长,例如罐头经过灭菌后,内部的微生物基本上被杀灭,所以不需要额外使用其他添加物,保存期就蛮长。因此如加热、灭菌与辐射等方式都可以借由降低为初始微生物含量,达到保存效果。食品内成分组成:微生物要生长亦需要营养与水分,若食品中可利用的水分不足,降低食品中的水活性,也能延缓微生物生长。例如盐渍、糖渍等食品保存条件:微生物需要在合适的环境温度下才能生长,当环境不佳亦可抑制微生物,例如冷冻、冷藏方式。食品成分变化食品中成分复杂,主要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三大类,除此之外还有维生素、矿物质、水分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在食品保存的过程中亦会交叉影响,产生变化。食品成分...
· 女子超市买250斤过期大米索赔被打,古代是如何保存大米的?
近日,一位女子在超市购买了5袋大米,付款后发现大米已经过期,销售人员提出退换。现在市面上卖的大米基本上都是包装好的整袋大米,因此日期标注也明确,但之前大米是没有保质期的概念的,跟着小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保存大米的。更早之前的大米并没有保质期的概念,农民收获稻子之后储存起来用作一年的口粮,大米只有新米和陈米的区别,新米就是当年产的米,陈米就是去年剩下的米,一般都会紧着陈米吃。不过大米保存不当就会生米虫。图源网络“民以食为天”,所以无论是哪个朝代都会特别重视粮食的储藏。据《礼记·王制》记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我们不难发现至少在周朝就已经有粮仓了。1970年,洛阳发现了战国中晚期粮仓遗址,共探明粮窖74座,呈现东西成行、南北成列的布局。粮窖口大底小,深约十米,窖底有青膏泥、木板和谷糠等遗迹,具有很好的防潮作用。古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深谙储存粮食的关...
· 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
核心提示: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周人取名崇尚质朴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周朝建立后,史籍渐多,名人辈出,有足够的资料供我们了解各种姓氏的来源和变化多端的取名方式。就取名而言,通过阅读《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便会发现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取名方式既崇尚质朴,不拘一格,又追求吉祥,时有禁忌。取名崇尚质朴是三皇五帝以来的传统,从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名字就可见一斑。后稷的名字叫“弃”,这个名字是他的母亲姜原(又作...
· 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
核心提示: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周人取名崇尚质朴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周朝建立后,史籍渐多,名人辈出,有足够的资料供我们了解各种姓氏的来源和变化多端的取名方式。就取名而言,通过阅读《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便会发现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取名方式既崇尚质朴,不拘一格,又追求吉祥,时有禁忌。取名崇尚质朴是三皇五帝以来的传统,从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名字就可见一斑。后稷的名字叫“弃”,这个名字是他的母亲姜原(又作...
· 古人是如何降暑的?
原文标题:古代人夏天也吃冷饮(1)扇子的发明人是谁,目前已无法考证,不过我估计这种办法原始社会时就有人掌握了,只是他们手里拿的很可能是一片大大的树叶,摇破了再爬树摘一片,很费事。后来,扇子变结实了,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还有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比较省力气,也比较有“档次”。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既可消暑,又添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主人凉爽惬意,仆人当然是要汗流浃背的。到了汉代,一种名叫“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腾空出世,其消暑效果非常可观。《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满堂寒颤”这四个字很令人震撼,不过又肯定要害得那“一人运之”的“一人”满身臭汗。凉屋唐代出现了一种供人消暑的“凉屋”。“凉屋”通常傍水而建,采用类似水车的方式推动...

知识互答

我国航天器是什么时候登上火星的?
淄博的古称是什么?
尚小云有哪些代表作?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上海的徐汇区取名是否跟徐光启有关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