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不同血缘集团相互区别的符号,不同的姓氏表示着不同的家族。满族人的姓氏是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的反映之一。在满族共同体形成时期,其姓氏是多音节的,用汉字写就是二个或二个以上汉字共同组成。满族入关后,其姓氏逐渐向单音节过渡,即与汉族单字姓氏相同,其姓氏实质上既有原多音节姓氏的内涵,又有与汉族姓氏相同的单音节的表现形式,形成了满汉兼融的姓氏文化特质。
满族的姓氏形成于氏族社会,是表示血缘关系的称谓,称之为“哈拉”。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家族)。随着人口的繁衍,原来同一哈拉穆昆内就派生多个哈拉。所以,满族逐渐形成众多的哈拉(姓氏)。
满族姓氏在《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记载了646姓,又记谱外33姓,加起来有679个姓氏之多。
综观多音节满族姓氏的来源,可分为三大类:
1、以地名为姓。
以所居地名为姓氏如:完颜、瓜而佳、钮钴禄、舒穆禄、宁古塔、乌苏、爱浑、萨哈拉察等等。
2、借用汉族姓氏。
在满族六百余姓氏中,有马佳、佟佳、黄佳、齐佳、董佳、杨佳、鲍佳、方佳、姚佳等等。光看头一个字,其与汉族姓氏多么相似,来源于汉姓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考虑“佳”“家”同音,则变成马家、佟家、黄家、齐家、董家、杨家……,这些满族姓氏借用了汉族姓氏是无疑的了。
3、随意取姓。
形成满族共同体的某些血缘集团取姓氏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
西林(觉罗)——精快之兵
阿哈(觉罗)——奴仆
额尔吉——俘虏
多尔衮——獾子
叶赫——盔顶托子、白麻
图门——万
布希——无毛鹿皮
……
总之,满族的姓氏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后来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了原来的多音节姓氏,而冠以汉字姓氏,皆为单音字。
例如著名的满族八大姓: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纳喇氏、钮钴禄氏。改成汉字姓为:佟、关、马、索、齐、富、那、郎。
满族多音节姓氏逐渐改为单音节汉字姓氏,一般是根据其多音节中第一音节汉字谐音的形式出现,但也有是取其原多音节姓氏的满文字义为单音节姓氏,如:爱新觉罗——金;图门——万;宁其古——刘(六)等。
后氏族繁衍,分支渐多,或取不同汉姓间或有之。如清末民初,爱新觉罗氏嗣分衍,所取汉姓由少及多,主要有:金、肇、赵、罗、艾、德、洪、依、海等。
满族人的命名,在其入关前,有着强烈的随意性,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成为人的名字,信手拈来毫不考虑。如:
多铎——胎。努尔哈赤十五子。
阿敏——后鞍桥。舒尔哈齐长子。
费扬古——最小的儿子。
岳托——呆痴。代善长子。
似此等等,在满族人名中俯拾即是。但入关后,满族人取名字渐习汉俗。其取名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辈分规范化。如康熙之子以“允”字始;雍正之子以“弘”字始等。
2、注重字义。这方面例子极多。
3、以数字为名。如:四十一(多铎六世孙)、六十八(阿拜五世孙)。
4、崇佛取名。如:普照、铁保、观音布等。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家族的谱书即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国史难以巨细无遗,家史则能细致入微,正可国史、地方志的不足。因此,家谱同史、志一样,有一定的“资治、存史、教化”的作用。
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之前,女真人的社会活动基本单位是“穆昆”氏族组织。到了努尔哈赤时,开始逐步以牛录代替“穆昆”,成为社会的基层组织。清八旗制度确定后,原来的哈拉穆昆组织迅速分化,被固山牛录(八旗组织)所代替。因在清朝八旗制度中人丁身份地位、官职的承袭,都需要宗谱作凭证,所以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谱书显得尤为重要。
在清代满族几乎家家修谱,是满族家谱的鼎盛时期。满族修谱曾出现四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康乾盛世,这正是国家安定、经济腾飞、人民安居乐业的反映。第二次是在嘉庆年间,当国内战乱平静时,人们盼望大清王朝的中兴,因而修家谱又出现高潮。第三次修谱高潮出现在清晚期光绪年间,人们的心理与第二次相同。第四次高潮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鼓吹满蒙自治,建立傀儡政权时期形成的。现在,新修谱书已成风气,许多满族人家用家谱记载家族历史,并用家谱对青少年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一般满族家谱,分为两种。一种为编撰成册的称为谱书。一种为只记宗族中本支世系或本始祖下的几支后裔的名单称谱单及专用于春节期间祭祀的宗谱单。满族谱单,一般是写在高丽纸上的,或是写在白细布上的,还有写在牛皮上的。较多的一种折子式的家谱叫谱折。谱书记载的内容较为丰富,一般有如下内容:1、谱序;2、宗派;3、世系源流;4、家法家规;5、祭祀规则;6、文牍(遗嘱、契约)等;7、人物传;8、大事记;9、图谱;10、谱注等。
谱书中的宗派篇,即行辈排字歌,俗称“范”字,是谱书的主要内容之一,有8字、10字、20字、28字句,成诗体,是同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爱新觉罗皇室至康熙朝始仿汉族宗谱定拟字辈制度。玄烨共35皇子,前后换过“承”、“保”、“长”。这一现象,反映了满汉两种文化交融时期,人们兼而采之,难做取舍的心态。康熙二十年后,玄烨才按“胤”排辈,为皇子命名。以后分别为: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
图谱和谱注是谱书的主要内容。图谱即世系,亦即世派。用于区别世系,所以只列男性姓名。谱注即世表、年谱,亦以男性为中心。女子入谱不占独立一格,只能在其父母名下书写名字,适于某家。
研究满族家谱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满族家谱是研究满族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它是研究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宗族制度、地方史的珍贵资料。它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这是因为家谱主要记述某一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迁移和婚姻情况,家庭成员在科举、宫封名溢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及家族的管理、教化族众而制定的族规、族法等。因此,家谱是一种能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
满族姓氏改汉族姓氏对照表
满汉姓氏对照表 1
序 号 | 满族 老姓 | 汉 姓 | 序 号 | 满族 老姓 | 汉 姓 |
1 | 爱新觉罗氏 | 金、肇、趙、罗、荣等 | 48 | 嵩佳氏 | 宋、苏 |
2 | 瓜尔佳氏 | 关、汪、白、石、鲍 | 49 | 宜特墨氏 | 金 |
3 | 钮祜禄氏 | 郎、钮 | 50 | 扎思瑚哩氏 | 尼、托 |
4 | 舒穆禄氏 | 舒、萧、徐、郑、米、宿 | 51 | 瑚锡哈哩氏 | 胡、关 |
5 | 马佳氏 | 马 | 52 | 喜塔腊氏 | 祝奚图文齐趙盛 |
6 | 栋鄂氏 | 董、趙、何 | 53 | 泰楚噜氏 | 鲁 |
7 | 赫舍哩氏 | 高、康、赫、贺、何 | 54 | 性佳氏 | 邢 |
8 | 塔塔喇氏 | 唐 | 55 | 穆尔察氏 | 穆 |
9 | 伊尔根觉罗氏 | 趙、伊、佟 | 56 | 费摩氏 | 麻、费、马 |
10 | 舒舒觉罗氏 | 舒、趙、鄂 | 57 | 索佳氏 | 索、隋 |
11 | 西林觉罗氏 | 趙、舒 | 58 | 萨玛尔吉氏 | 萨 |
12 | 通颜觉罗氏 | 趙、布 | 59 | 齐佳氏 | 齐、祁 |
13 | 阿颜觉罗氏 | 趙 | 60 | 葛(格)济勒氏 | 葛、鄂 |
14 | 呼伦觉罗氏 | 趙、乌 | 62 | 索绰罗氏 | 索、曹 |
15 | 阿哈觉罗氏 | 趙 | 63 | 鄂卓氏 | 趙 |
16 | 察喇觉罗氏 | 趙 | 65 | 泰济氏 | 鄂、趙、敖 |
17 | 佟佳氏 | 佟、童 | 66 | 裕瑚鲁氏 | 于、娄 |
18 | 那木都鲁氏 | 南、那 | 68 | 伊拉哩氏 | 伊、苏 |
19 | 纳喇氏 | 那、南、叶、白、康 | 69 | 虎(呼)尔哈氏 | 胡 |
20 | 富察氏 | 富、傅、李 | 70 | 苏佳氏 | 苏 |
21 | 完颜氏 | 王、汪 | 71 | 温彻享氏 | 温 |
22 | 扣德氏 | 寇 | 75 | 乌噜氏 | 惠 |
23 | 乌雅氏 | 朱、吴、乌、穆、包 | 80 | 托和罗氏 | 陶 |
24 | 戴佳氏 | 戴、代 | 88 | 温特赫氏 | 温 |
25 | 乌(兀)扎喇氏 | 吴 | 89 | 梅勒氏 | 梅 |
26 | 兆佳氏 | 趙、兆 | 92 | 乌尔古宸氏 | 吴 |
27 | 郭口罗罗氏 | 郭、高 | 93 | 扎拉哩氏 | 张 |
28 | 颜扎氏 | 张、颜 | 94 | 温都氏 | 温、空 |
29 | 弼噜氏 | 毕 | 95 | 蒙古尔济氏 | 孟 |
30 | 李佳氏 | 李 | 97 | 苏都哩氏 | 苏 |
31 | 黄佳氏 | 黄 | 98 | 奇塔喇氏 | 祁 |
32 | 乌扎库氏 | 吴、乌、阿 | 99 | 鄂托氏 | 鄂、曹 |
33 | 锡克特哩氏 | 西 | 100 | 洪吉哩氏 | 洪 |
34 | 库雅拉氏 | 胡 | 101 | 墨尔(勒)哲氏(勒) | 孟、曹 |
35 | 萨克达氏 | 骆、萨、苍、英、常、李、麻、里 | 104 | 唐古汤务氏 | 唐 |
36 | 赛密 氏 | 柴、赛 | 106 | 墨(谟)尔迪勒氏 | 孟 |
38 | 扎库塔氏 | 石、张 | 108 | 赫舒理氏 | 何 |
39 | 乌苏氏 | 穆、吴、朱 | 118 | 乌苏占氏 | 吴 |
40 | 巴雅拉氏 | 白、富、保 | 122 | 阿克察氏 | 雷、战 |
41 | 辉和氏 | 何 | 125 | 萨克占氏 | 英 |
43 | 尼玛察氏 | 杨 | 127 | 图克坦氏 | 杜 |
45 | 章佳氏 | 章、张 | 128 | 郭尔佳氏 | 郭 |
46 | 宁古塔氏 | 宁、刘 | 131 | 彰锦氏 | 张 |
满 汉姓 氏 对 照 表 2
序 号 | 满族 老姓 | 汉 姓 | 序 号 | 满族 老姓 | 汉 姓 |
132 | 聂格里氏 | 聂 | 248 | 舒穆哩氏 | 莫 |
133 | 杨佳氏 | 杨 | 251 | 达尔充阿 | 戴 |
138 | 康仪哩氏 | 康 | 257 | 盛佳氏 | 盛 |
139 | 额尔吉氏 | 边 | 258 | 倭彻赫氏 | 魏 |
140 | 舒墨哩氏 | 舒 | 260 | 赫叶勒氏 | 赫 |
143 | 珠格氏 | 董 | 266 | 傅佳期氏 | 傅 |
144 | 卦勒察氏 | 关 | 269 | 赫佳氏 | 赫 |
146 | 洪佳氏 | 洪 | 270 | 强恰哩氏 | 强 |
149 | 明安氏 | 明 | 271 | 钟吉氏 | 钟 |
165 | 吴(乌)灵阿氏 | 吴、乌、蔡 | 273 | 舒禄氏 | 徐 |
166 | 图们氏 | 万 | 276 | 富勒哈氏 | 富 |
170 | 图布苏氏 | 图 | 277 | 觉佳氏 | 焦 |
174 | 穆察氏 | 穆 | 278 | 瑚雅氏 | 胡 |
178 | 郭勒本氏 | 郭 | 279 | 都佳氏 | 都 |
182 | 组佳氏 | 祖 | 281 | 虞佳氏 | 虞 |
188 | 蔡佳氏 | 蔡 | 282 | 必(碧)喇氏 | 何 |
192 | 穆颜(燕)氏 | 孟、秦 | 283 | 伊库鲁氏 | 伊 |
193 | 都善氏 | 都、单、杜 | 285 | 钮赫氏 | 郎、钮 |
199 | 萨察氏 | 隗、英 | 288 | 金佳氏 | 金 |
201 | 留佳氏 | 刘 | 289 | 石穆鲁氏 | 萧、石 |
203 | 武佳氏 | 武 | 292 | 蒙鄂口罗 氏 | 孟 |
204 | 佟鄂络氏 | 佟 | 293 | 郭口罗 氏 | 国 |
205 | 郭佳氏 | 郭 | 304 | 音佳氏 | 殷 |
207 | 瑚锡哩氏 | 胡 | 310 | 巴尔拉氏 | 阿 |
211 | 布雅穆齐氏 | 阎 | 312 | 嘉布塔喇氏 | 贾 |
212 | 都(哩)理氏 | 强 | 319 | 佟启氏 | 佟 |
213 | 倭勒氏 | 石 | 321 | 图佳氏 | 图 |
214 | 尼阳尼雅氏 | 年、白 | 323 | 傅锡哩氏 | 傅 |
217 | 叶赫勒氏 | 叶 | 324 | 墨佳氏 | 墨 |
218 | 珠佳氏 | 朱 | 327 | 倭赫(口罗 )氏 | 石 |
219 | 瑚雅拉氏 | 胡 | 328 | 吴聂齐氏 | 吴 |
221 | 罗佳氏 | 罗 | 332 | 白佳期氏 | 白 |
222 | 敖拉氏 | 单、敖 | 334 | 宏义氏 | 洪 |
226 | 布尼氏 | 布、于、卜 | 339 | 玉克墨氏 | 陈 |
227 | 高佳氏 | 高 | 340 | 伊喇氏 | 刘、李 |
228 | 叶赫氏 | 叶 | 342 | 甘佳氏 | 甘 |
230 | 孙佳氏 | 孙 | 343 | 瓦尔佳氏 | 瓦 |
234 | 尼佳氏 | 尼 | 348 | 珠赫勒氏 | 董 |
238 | 广佳喇氏 | 黄 | 351 | 敖佳氏 | 敖 |
241 | 赫书氏 | 赫 | 353 | 珠锡哩氏 | 朱 |
245 | 沙拉氏 | 边、沙、查 | 377 | 鄂通氏 | 曹、鄂 |
246 | 鄂穆绰氏 | 罗、鄂 | 385 | 罕(韩)楚哈氏 | 田 |
247 | 培佳氏 | 裴 | 388 | 瓦尔佳氏 | 苏 |
满 汉姓 氏 对 照 表 3
序 号 | 满族 老姓 | 汉 姓 | 序 号 | 满族 老姓 | 汉 姓 |
391 | 宗佳氏 | 宗 | 548 | 瑚佳氏 | 胡 |
407 | 姜佳氏 | 姜 | 550 | 保佳氏 | 鲍 |
410 | 乌(吴)拉氏 | 吴、江 | 552 | 方佳氏 | 方 |
415 | 陈佳氏 | 陈 | 553 | 富珠哩氏 | 鲁 |
418 | 穆色辰(陈)氏 | 色 | 560 | 全佳氏 | 全 |
420 | 尼玛哈氏 | 鱼、于、余 | 561 | 莽佳氏 | 莽 |
422 | 安佳氏 | 安 | 562 | 丰佳氏 | 丰 |
426 | 康锡哩氏 | 康 | 563 | 瑚图氏 | 胡 |
427 | 苏克察氏 | 苏 | 564 | 崔佳氏 | 崔 |
429 | 多锦氏 | 富 | 567 | 韩(罕)梦氏 | 张、李 |
431 | 田佳氏 | 田 | 573 | 杨那氏 | 杨 |
432 | 林佳氏 | 林 | 578 | 穆佳氏 | 穆 |
433 | 秋佳氏 | 秋、邱 | 579 | 布萨氏 | 林 |
441 | 屈佳氏 | 屈 | 581 | 爱义氏 | 张 |
442 | 普佳氏 | 蒲 | 585 | 瑚尔佳氏 | 胡 |
443 | 蒋佳氏 | 蒋 | 587 | 吴(乌)库哩氏 | 商、刘、乌、李 |
444 | 庞佳氏 | 庞 | 592 | 耀佳氏 | 姚 |
445 | 蒙果资氏 | 孟 | 593 | 乌尔勒锡氏 | 吴 |
447 | 费佳氏 | 费 | 601 | 边佳氏 | 边 |
454 | 博都理氏 | 鲁、范、花 | 602 | 恭佳氏 | 宫 |
461 | 孔果络氏 | 孔 | 611 | 乌勒哩氏 | 那 |
463 | 瓢佳氏 | 朴 | 612 | 成佳氏 | 程、成 |
464 | 扎克塔氏 | 石 | 613 | 宁佳氏 | 宁 |
465 | 绰罗(络)氏 | 陶 | 616 | 文扎氏 | 文 |
474 | 杭佳氏 | 杭 | 621 | 哈思琥氏 | 左、哈 |
478 | 锡玛喇氏 | 纪 | 622 | 哈斯呼氏 | 左 |
483 | 范佳氏 | 范 | 626 | 官佳氏 | 官、关 |
486 | 苏尔佳氏 | 苏 | 633 | 岳察氏 | 岳 |
487 | 申佳氏 | 申 | 636 | 持佳氏 | 迟 |
493 | 嘉穆瑚氏 | 贾 | 637 | 石佳氏 | 石 |
494 | 良佳氏 | 梁 | 638 | 都勒氏 | 杜 |
495 | 舒佳氏 | 舒 | 640 | 郎佳氏 | 郎 |
498 | 图尔佳氏 | 图 | 641 | 仁佳氏 | 任 |
505 | 博尔济氏 | 边 | 642 | 休佳氏 | 修 |
511 | 伊穆图氏 | 伊 | 644 | 唐佳氏 | 唐 |
512 | 葛佳喇氏 | 葛 | 645 | 文德氏 | 文 |
517 | 周延氏 | 周 | 655 | 仓佳氏 | 仓 |
519 | 陶佳氏 | 陶 | 656 | 商佳氏 | 商 |
520 | 郑佳氏 | 郑 | 663 | 觉尔察氏 | 肇、趙 |
523 | 珠噜氏 | 惠 | 664 | 伯苏特 | 白 |
528 | 梅佳氏 | 梅 | 665 | 萨玛喇氏 | 蔡 |
529 | 巴颜氏 | 富 | 679 | 大佳氏 | 大 |
530 | 瞻楚珲氏 | 詹 |
满族姓氏为什么都被汉化了?
1、受汉族影响:满族人的姓氏是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的反映之一。在满族共同体形成时期,其姓氏是多音节的,用汉字写就是二个或二个以上汉字共同组成。满族入关后,其姓氏逐渐向单音节过渡,即与汉族单字姓氏相同,其姓氏实质上既有原多音节姓氏的内涵,又有与汉族姓氏相同的单音节的表现形式,形成了满汉兼融的姓氏文化特质。
2、迫于生计:1912年,清帝退位后,长期不学无术的八旗子弟没有其他生存技能,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做小商贩是唯一的出路。卖水果、卖鱼、上鞋底……根据调查,在辛亥革命之后,终日流落街头,到处打零工的满族人约占到20%。与经济上的窘迫相伴随的,是更加让人难以容忍的歧视。为了生存,八旗子弟埋名隐姓,隐藏满族身份。妇女脱下旗袍,改穿汉服,家家户户收起悬挂着的从东北老家带来的祖宗袋,只在除夕夜,才敢偷偷拿出来拜祭先人。一时之间,满人改姓的风潮兴起。
3、避祸:当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时候,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北京以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满族旗人并没有因此逃回老家去,而是纷纷改成汉姓,使用汉文汉语,就地包装成汉族。
4、新时期的政策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实行民族大团结政策。通婚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打破了各民族贵族与平民的界限,各族通婚不受到限制,只依据传统习俗“同骨同姓不通婚”,遵守氏族外婚制,严禁氏族内联姻;其次,彻底打破了在本民族内通婚的狭隘观念和民族偏见与歧视,发展了民族通婚。北方各民族与大批汉族实行杂居,原各少数民族贵族和平民普遍与汉族结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item.userName}}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暂无评论
{{_reply.userName}}举报
{{_reply.content}}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