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宗祠始建于清朝道光丙午年(1846年)十一月初九日辰时,至今已一百七十余年历史,建筑采用歇山式硬顶砖木结构,气宇非凡,规模宏大,是博白县内少有的宗姓祠堂之一,奉明镜公(字容台)为开基始祖,祠基位于博白县亚山镇潭岸村潭头,旧地名白沙堡潭头村,故于本县刘氏皆称为潭头祠。
据潭头刘氏光绪三年(1877年)家谱与光绪十九年(1893年)祠堂
石碑记载:“吾祖讳明镜字容台,明庠生,同怀三人,镜居长,次明禅,三明旦,先世原居福建漳州府,明中宦游白州,慕山川之秀,风俗之厚,因肇基焉,城右新村其故里也,后复迁平地”。
故明朝中期的嘉靖年间(1522~1566)公与胞弟三人,先从新村迁平地后迁居白沙堡下寨,明禅居山美(旧称塘坡),明旦居旺烈(旧称苏村),容台公居下寨,置产开基东乡三图八排①刘荣秦户独自创业,是传说入博刘氏的开基始祖之一。
至五世台元公从下寨村迁居潭头村,并以潭头为根本,支系主要居住于博白县和外迁国内多省以及海外等国家,目前已逾20代,潭头支系人数约为18385人(不含山美系,横列系)。
博邑建城至今1400余年,博邑之大,刘姓乃邑中大族,询所从来,皆由闽省,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年),抗法民族英雄刘永福回博省亲,与其部下刘明光倡建博白刘氏总祠,祠基座落于博白城区北街口,现为博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祠于光绪十五年落成,据传此祠中供奉十六支入博始祖牌位,吾祖容台公便是其中之一。
公元2014年初由博白社科联牵头,县政协原主席凌世耀组织了相关文化人员,编撰《博白大观》姓氏卷一,统计不同时期迁入博白各姓入博史料,其中刘氏一脉共有三十一支,人口约为20万,约占全县总人口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