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炎】字叔然,三国魏乐安(今博兴县)人,孙武的第二十代孙,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家。受业于郑玄,人称东州大儒。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建立晋朝,曾征聘其为秘书监,孙炎坚辞不受。经学家王肃不赞成郑玄的学术观点,著《圣证论》讥难郑玄。孙炎奋起反驳,维护郑玄学说。其著作有《周易春秋》,并为《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等书作注。所撰《尔雅音义》一书用反切音。反切音即从此盛行。北齐颜之推作《颜氏家训》、《音辞》沿用其反切音。唐代陆法明《经典释文》曾引其反切音若干则。清代马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
【孙 楚】(220—293),字子荆,西晋文学家,太原中都(今平遥)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孙资,魏骠骑将军。父孙宏,南阳太守。孙楚史称其“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年四十余,才入仕为镇东将军石苞的参军,后为晋扶风王司马骏征西参军,晋惠帝初为冯翊太守。生性刚毅,不畏权势。孙楚平日谈吐直率,被石苞弹劾为“讪毁时政”,遂弃官家居十余载。死时大约70多岁。孙楚能诗赋,惠帝初,为冯翊太守,著有《孙楚集》据《隋书·经籍志》载,凡12卷,已散佚。后明人辑有《孙冯翊集》传世。
【孙 盛】(308-379),字安国,晋代太原中都(今平遥)人。西晋文学家孙楚之孙。孙盛十岁随家族渡江,客居江东。从小嗜学,博学善言。初任著作佐郎、浏阳县令,后为安西咨议参军。永和元年(345),以军功赐爵安怀县侯。后以随军平洛阳功,进封吴昌县侯。孙盛又为坚定的无神论者。时佛教盛行,孙盛却不畏压力,坚持同“神不灭论”进行论战。。”(《广弘明集·答罗君章书》)衡山原有“神槎”,人传“祷之灵,无不应。”孙盛赴任,立命将神槎砍掉。孙盛为东晋著名史学家。著有《魏氏春秋》廿卷,《晋阳秋》卅二卷,文集十卷。世评《晋阳秋》为“良史”,“词直而理正”。 孙盛还擅长辩论,殷浩为东晋名擅一时的辩论家。一次孙盛与殷浩辩论,饭冷复热四次,直至天黑,殷浩都无法取胜。孙盛遂以善辩名扬天下。
【孙 绰】(314-371),字兴公,东晋玄言诗著名代表人物,太原中都(今平遥)人。孙楚孙。博学善作文。初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放游山水十余年,作《遂初赋》以抒己意。后作《天台山赋》,辞采文藻甚高。初成,示友人范云授著作佐郎,袭爵长乐侯。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后历任建威长史、右军长史、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后又转廷尉卿仍领著作郎。时文士以绰为冠,王公大臣皆以得绰文为荣。晋废帝太和六年(371)卒。明人辑有《孙廷尉集》传世。孙绰文采,当时人称横绝一世,与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交好,得孙文王字者皆以为荣。朝中重臣名士如殷浩、桓温、庾亮等的墓志碑文,均出其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