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九龙堂的创办,年湮代远,因二次世界大战,文件遗落失散,无历史资料可供稽查。惟根据仰光庆福宫于公元1861年(咸丰11年)奠基,至公元1864年(同治2年)落成勒碑记载,斯时,即有我九龙堂参与筹建及管理。证实吾族先贤,早在150年前,为社会生活逼迫,千辛万苦,跋涉重洋,南渡缅邦谋生创业,功绩至伟。
早期,本堂会所位于仰光唐人街(大金塔路)95-97号,时有族亲巨富林振宗,生意发达之期,鉴于会所简陋窄小,将会所移送至经济繁华区,南勃陀街40-46号。分别以“九龙堂”及“西河自治会”为名称,奠定永固基业。凡是闵籍旅缅林氏亲族,均可参加,会员与日俱增,会务蒸蒸日上。迨日本南侵,仰光沦陷,族亲纷纷回国避难,会务停顿,迄1945年日军投降后,族亲复员返仰,遂即整理堂物,复办“九龙堂西河自治会”,推选林九级为复办第一届理事长。
沧桑岁月,流水无情。本堂旧会所,年深久远,梁柱陈腐,恐有倒塌之危。故于1960年4月下旬,召开全体理监事联席会议,集思广益,共策重建事宜,组织筹建委员会,积极展开募捐建筑基金,在热心家族先贤们的领导之下,登高一呼,全族响应,慷慨解囊,成绩可观,于1961年奠基,至1964年5月中旬,全座竣工,巍峨壮丽的五层大厦,雄伟地矗立于金碧辉煌的大金塔下、源远流长的伊洛瓦底江之滨。奠定永固宗基,展现吾族先贤们创业的伟绩。
瞻仰新厦,气象轩昂,华丽壮观,金碧辉煌,光彩灿烂。五楼奉祀“天后祖姑”神位,四楼奉祀“始祖坚公”神位,每年节日循例举行祭典,设宴联欢。族亲齐聚,敦睦宗谊;三楼宽敞明亮,可供族亲们婚庆喜宴之需。长期以来,我们秉承休戚相关、同舟共济的族亲情怀,团结友爱,共谋福利,一贯宗旨不变,目标一致,诚恳为族亲公益事业,努力奉献;每逢年关,族亲们自动捐赠红包,扶贫济困,分发春节福利金,帮助家境清寒、年迈无依族亲,共同欢度春节。
20世纪末,随着国际情势的演变,缅甸实行经济开放政策,对外通商贸易,日益频繁。华语文在国际贸易间,发挥重大作用,学会自己民族文化语言是当代海外华人子弟向往的目标,也是必要的大事。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缅华社会兴起办学热潮,推广华文、华语教育,在热心教育事业族贤们的倡议下,全族积极响应,出钱出力,大力支持,乐捐教育基金,于1998年12月初,成立“天后华文学校”,使断层30余年的华文教育,逐渐恢复发展,重现昔日蓬勃景象,造福后代子孙,为缅华社会培养一代的青年人才。学校不分种族、性别,不论区域,一律免费。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关心和赞许,获得缅华社会的好评,也为本堂谱写辉煌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