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界奉氏 四修《奉氏宗谱》序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自古依然。大宋欧(欧阳修)苏(苏试)创谱以来,大凡望族,寻宗究祖,编纂家谱,相继相承,探本溯源而成源远流长。吾族始祖永荣公于南宋淳熙年间(南宋第五个皇帝宋孝宗:1174-1189年,我出生前800年),由江西泰和县侨寓零陵司马塘,之后,为避金元之乱,与兄洞然、弟永济,冒战火而南奔于宁邑。洞然公迁云潭落户;永荣公跻身安塘(今桐山奉家山附近)立业;永济公年幼,兵荒马乱之际,不知去向,待世时安定而寻访,才知落户桂阳之石马塘。永荣公之后裔十世祖祯保公问世成人,勤耕农桑,狩猎为乐。一日足登三界峰巅,云蒸雾绕,茂竹修林,举目四望,见此处,东尽闽浙,南极粤海,西达桂黔,北亘湘鄂,旷远无垠,五岭为之后局,衡岳为之前障,认定可以立家。于是搭棚造屋,告别了生活二百余年的安塘,于明朝中期(1436-1573年,明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定居大界,名曰:“豆塘”。祯保公生有二子:文金、文玉,从而形成村西、村东二大支系。各户椒衍瓜绵,历五百多年之繁衍,由一家独户发展到500来户2600人丁。至此,家声丕振,人才蔚起,繁浩后代之中,虽无高官显爵,但硕德名贤,代不乏人,此乃祖宗之荫德也。然族繁易混,世远易疏,清道光二十三年首修大界《奉氏宗谱》五卷,因年湮世远,史料难觅,为避岐义,始立永荣公为大界奉氏一族之始祖,立下辈行,代代遵循。清光绪五年继而续修。民国二年联袂云潭奉氏,再次续修,计八卷。后来终因诸多原因,未曾续谱,时隔九十有四年矣。若再不以谱联之,一脉之人,终会视为途人也。今逢太平盛世,国泰民安,衣食无忧,继重修《奉氏宗祠》竣工之后,汉林老人受族人之托,不顾八旬高龄,审时度势,积极倡导,带头捐资,发起续修《奉氏宗谱》。编纂委员会念及祖宗传统,力聚族耆,兴工举事,于二OO八年五开笔。此举得到族人积极响应及村二委支持,立即捐筹修谱之资,编撰人员志锐心壹,不计劳酬,不辞辛苦,不畏寒暑,历时一年又三月,终告竣事。其谱既保留了原貌,也作了不少更新,做到开卷则一目了然。愿吾族子孙惜此来之不易之成果,发扬先辈艰苦创业之美德,团结和谐,接力传递,同谋发展,共图蕃炽。此吾族人之幸矣!受编委会之嘱,以是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