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漾地名文化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名语词文化历史悠久,清漾村名已有1400多年,甚至早于江山市建县时间,江山市建县始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是地名实体文化极其丰富,千百年来,宋元明清各时代的古遗址、古建筑等依然保存;历代文人辈出,毛氏后裔有8位尚书83位进士;著作丰富,收入《宋史·艺文志》的有9部102卷,收入明代《永乐大典》的有5部17卷,编入清代《四库全书》的有6部27卷。
历代名人
毛渐(1036-1094) 字正仲,清漾毛氏后裔第二十七世。北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熙宁年间(1068-1077)任知宁乡、安化两县(今湖南省)。以治理“五溪”(沅江5条支流)、开发湘西政绩卓著,召为司农丞,提举京西南路(今汉水流域)常平。元祐四年(1089)任两浙路转运副使,值太湖沿岸洪水泛滥成灾,渐动员当地官民在长安镇至盐官间筑堤堰,变水患为水利,加授集贤院校理,任吏部右司郎中、陕西转运使等职。不久,任边镇元帅,领兵驻泾原,防御西夏,治军严谨。西夏进犯,毛渐出劲旅袭其后,攻破没烟寨。升直龙图阁。绍圣元年(1094)调任渭州(今甘肃省平凉县)知州,未赴任即逝世,赠龙图阁待制。
毛凖(1893~1988年) 字子水 ,原名延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进衢郡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与傅斯年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刊物。192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22年赴德国留学。1930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兼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抗战期间,在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史学系教授。抗战胜利后,回北大任教,主编大公报《文史周刊》专栏。1949年初回乡,旋去台湾大学任教。1988年病逝。
清漾毛氏后裔人才辈出,留下了丰富的著作,有毛渐《地理五龙秘法》、《三坟书》,毛滂《东堂集》等等,收入《宋史·艺文志》的有《毛渐诗集》10卷,《毛渐地理五龙秘法》1部、毛渐《毛氏世谱》1部、《毛渐表奏》10卷、毛滂《东堂集》15卷、毛宪《信安志》16卷、毛幵《樵隐集》15卷共9部102卷,收入明代《永乐大典》的有毛滂《东堂词》、毛幵《樵隐词》、毛晃、毛居正父子合著《增补互注礼部韵略》、毛晃《禹贡指南》、毛居正《六经正误》5部17卷,清代《四库全书》的有6部27卷。
《清漾毛氏族谱》 是衢州毛氏现存最完整的编辑年代较早的族谱,具体反映了江南毛氏主支在衢州繁衍、迁移和发展的情况,对研究中国古代人口迁移、家族繁衍等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由毛渐1083年开始修纂,曾被收入《宋史艺文志》,经毛氏后裔9次续修,形成有天、春、夏、秋、冬、地、内、外集共计67卷的规模。其中清同治八年续修的《清漾毛氏族谱》被国家档案馆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
历代著作,清漾村使用的方言为南部“江山话”,江山话属吴语,分南部(上路乡)和北部(下路乡),两者略有区别,不影响彼此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