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皓(?- 989), 五代末期吴越国西府(今浙江杭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杰出工匠和建筑师。喻皓一生工于塔楼建造,精于建筑研究,他曾主持修筑了杭州梵天寺木塔和开封开宝寺木塔,著有《木经》等建筑学专著,成就斐然,影响深远。
喻皓的木塔建造艺术成就
喻皓是五代末北宋初期人。尽管出身卑微,但他勤学好问和精于钻研,自幼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超人才智。经过长期的刻苦攻读和大量的生活实践,喻皓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逐渐声名鹊起,以擅长修建高大的殿堂房舍知名四方,并且形成了一些建筑理论。比如在建造房屋时,喻皓将房屋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按照尺寸比例来安排构件,特别注意内部结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这种房屋设计思路无论是从实用角度抑或审美角度来看,都不失为最佳的建筑方案。据史料记载,由喻皓参与建造的杭州梵天寺木塔和开封开宝寺木塔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之一, 充分显示了这位古代杰出建筑工匠所具有的高超的建筑技术。
据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喻皓参与建造了杭州梵天寺木塔。梵天寺位于杭州城南凤凰山南麓,是吴越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结合的瑰宝。在建造梵天寺的过程中,喻浩提出“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肤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这是因为在钉牢了木板之后,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丝丝密扣,即便人踩在楼板之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木塔自然不会随意晃动。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的梵天寺木塔由“动”到“定”的过程,揭示了木塔“定"的缘由,即“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也说明喻皓采用“布板”、“实钉"来加强建筑结构整体性,解决木塔不稳定问题时所具备的超常本领。可以看出,喻皓对木构架受力情况和加强整体刚度的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与领悟,反映出其所具有的高超精熟的建塔本领与巧妙超群的工艺水平。
喻皓还主持建造了开封的开宝寺木塔。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开始筹建开宝寺木塔,目的在于收藏供奉从吴越国领地杭州迎取的佛骨舍利,木塔建造的位置选定在开宝寺的福胜院内。为了确保建造一巍峨壮观、气势宏伟的纯木结构“灵感木塔”,宋太宗将这个佛塔督造任务分派给了当时如雷贯耳的建筑工匠喻浩。为了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用意精细、谋筹深远的喻皓倾其全力,呕心沥血。喻皓事先造了个宝塔模型,塔身是八角十三层,各层截面积由下到上逐渐缩小。令人遗憾的是,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六月,这个华美绝伦的灵感木塔由于遭遇雷击而不幸焚毁,仅存世56年。但是,由于喻皓设计建造的灵感木塔在宋代享有相当高的盛誉。
从梵天寺和开宝寺中足以看出喻浩的高超建筑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item.userName}}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暂无评论
{{_reply.userName}}举报
{{_reply.content}}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