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头条人物百科
  • QQ空间
  • QQ好友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韩信,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22
转发:0
评论:0
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韩信,最后结局分别如何?,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张良、萧何、韩信这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被合称为汉初三杰,这是汉高祖刘邦说的,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image.png

  刘邦对于这三个人的评价很中肯,这三人在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都立下了不世之功,成为西汉的开国元勋,也成了后世的榜样,张良、萧何、韩信实际上代表了三种顶尖人才:智库、吏才、将才。只不过三个人虽然都是智慧超群之人,却还是因为处世之道不同,结局也各自不同。

  一、张良的结局

  张良(公元前250年—公元前186年),字子房,张良是韩国的贵族出身,韩国被秦始皇灭掉之后,张良弟死不葬、舍财求刺客,张良此时已是一介布衣,谋刺的对象是已经称帝的秦始皇,这格局说起来要大过燕太子丹了,在刺杀失败后,张良全身而退,秦始皇大搞通缉,张良能逃得性命,还顺便救了项伯这种杀人犯。

  张良和刘邦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因为张良说的很多东西跟别人说不通,跟刘邦却一点就通,所以说刘邦是天授,而张良对刘邦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总能在变幻莫测的利害关系中穿透层层迷雾,直指问题的要害,并做出正确选择。

  在刘邦攻取峣关之时,张良向刘邦献上智取的妙计,因为对方守将是屠夫的儿子,这种人以利可以诱之,刘邦依计行事,峣关守将果然愿意献关投降,张良又分析了一下,说守将肯降士兵不一定跟从,不如趁他松懈的时候打他。刘邦因为采纳了张良的计谋,得以顺利进入关中,比项羽抢先一步入关。

  在后来劝刘邦放弃秦宫还军霸上,劝刘邦向项羽谢罪,和项伯一起搞定鸿门宴的危局,既巧妙的让刘邦安全脱离虎口,又使项羽内部埋下君臣嫌隙的祸根。

  楚汉相争时劝刘邦搞定韩信、英布、彭越三大将,当时汉军危在旦夕混乱不堪,张良却迅速看出形势的转机之处,刘邦手下韩信国士无双可以独当一面;彭越盗贼出身没有得到项羽的分封,对项羽不满,可收买;英布是项羽手下猛将,不过与项羽有隙,害怕被报复,可离间;后来果然靠这三张牌打败项羽。

  鸿沟划界后刘邦想罢兵,张良建议急击勿失,不要让项羽有喘息之机。这些种种都是张良能够洞察时局,让刘邦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终于成就帝业。

  张良能够被称为“谋圣”,不仅仅是他的谋略,还有他了解凡人的阴暗心理,深得黄老之道的精髓,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也逐渐淡化自己的身份,降低自己的影响力,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刘邦封赏功臣时,让张良“自择齐地三万户”,张良辞让,只要了“留”地一个小地方,故张良被称为留侯,此时已形同隐居。

  张良深明“飞鸟尽,良弓藏”的哲理,在巅峰之时急流勇退,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在那个位置上能够说退就退,实属难能可贵,这些也使得刘邦一直都很尊重张良,公元前186年病逝,得以善终。

  二、萧何的结局

  萧何年轻时任沛县县吏,和刘邦是老相识,刘邦斩白蛇起义后就跟着,萧何开国功绩主要是帮忙刘邦管理后勤,跟随刘邦攻克咸阳后,接收了秦国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这为以后汉朝制定政策和在楚汉相争中取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相争的时候,萧何作镇关中,不断的输送士卒粮草给刘邦,成为刘邦坚强的后盾,所以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

  萧何的慧眼识才也是一流,早期刘邦在沛县可以说就是个市井无赖,可萧何认准刘邦是成大事的人,对他格外照顾,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他。还有就是看好韩信,韩信投奔刘邦后得不到重用,一气之下不辞而别,萧何得知消息后,不顾年老体弱,连夜骑马去追韩信,这也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不过在后来萧何又和吕稚一起下圈套谋害韩信,又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

  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治理国家也是卓有成效,不过萧何不懂得帝王之心,萧何功高位显又深得人心,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而不自知,直到一个叫召平的门客提醒萧何才恍然大悟,于是开始做些强买民田民宅、放高利贷之类自毁名节的事,虽然受了几天牢狱之灾总算是性命得保,也算是化险为夷。

image.png

  经过这件事之后,萧何对刘邦更加诚惶诚恐,对国事也保持沉默,公元前193年,在刘邦死后两年,萧何也离开了人世,得到了善终。只不过和张良相比,萧何的身影沉重了许多。

  三、韩信的结局

  韩信的结局无疑是最惨的,韩信是个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后人奉他为“兵仙”、“战神”,然而有着超人军事天赋的韩信在政治上却显得智慧不足。

  韩信中途投奔刘邦,本来刘邦就不相信他,而韩信又是个用兵如神的军事奇才,任何一位帝王对这种人都不会掉以轻心,在打下齐鲁之地后以功要挟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当时刘邦就暴走了,还好张良和陈平在桌子下踢了刘邦一脚,刘邦转而大方说封什么假齐王,要封就封真的,可以说韩信在刘邦心里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image.png

  在灭掉项羽之后,刘邦就将韩信改封为楚王,使韩信远离根基深厚的齐地,其后又用陈平的计谋,伪游云梦泽设计擒住韩信,带回京都起来,贬为淮阴侯,在刘邦带兵去征讨陈豨的时候,韩信托病没有随从前往,谁知韩信的手下上书告发说陈豨造反是韩信的主意,还说韩信准备袭击吕后和太子,于是吕后找来萧何密谋,萧何将韩信骗到长乐殿,刀斧手一拥而上将韩信绑起来,吕后在长乐殿尽数韩信与陈豨谋反,欲加害她和太子等罪,不容韩信申辩,令刀斧手将韩信推到殿旁钟室杀死,并夷灭韩信父、母、妻三族。

  韩信真正应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铁律,因其功高震主手握重兵本来就是帝王所忌惮的,又不懂得处理复杂的政治局面,犯一些低级错误给刘邦抓住了借口,最终使自己走上了绝地,从汉初三杰的各自结局来看,当推张良最为潇洒飘逸,堪称智、仁、勇三者皆备的完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刘邦
汉高帝刘邦(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是中国第一位有庙号及谥号的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丰县)人。秦末汉初的军事家、政治家。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受萧何、曹参、樊哙等人拥立,自称沛公,后投奔楚项梁,以“先入定关中者为王”之约,破武关,秦王子婴降。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入关诸侯有功者,封刘邦为汉王。楚汉战争中,刘邦击败项羽获胜,统一自秦亡后的天下,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史称西汉,为汉朝开国皇帝,驾崩于公元前195年,在位7年,死后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史称汉高帝。太祖为其正式庙号,而史书
项羽
项羽(前232年3月29日-前202年),名籍,字羽,以字行,楚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战国末期军事家,政治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七岁后随叔父项梁迁吴中,秦末民变期间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后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前207年秦朝覆亡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五万大破秦军五十万,秦皇三世被项羽吓得自降为‘秦王’,不敢再自称‘皇帝’。起兵三年,即称霸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政由羽出,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年仅二十五岁。最后在楚汉战争时于垓下之战为刘邦所
韩信
韩信(前230年-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王侯将相”、“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韩信在历史上以其卓绝的用兵才能著称,后世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韩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被贬为淮阴侯。最后韩信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诬以谋反之名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展开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分,共有 0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更多文章

{{home.title}}
{{home.channelName}}
{{ news.releaseDate.split(' ')[0] }}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红墙内的咒怨:古代宫廷女子的“媚道宫斗”求生记
45
0
剜目断鼻:修谱匠从族谱裂痕看唐代女性贞节枷锁
78
0
我在宋朝点外卖,汴京城的“职业跑腿人”
164
0
不同朝代皇帝和平民寿命数据对比,为什么古代人寿命都不长?
270
0
宗祠祭祀中的“祭祖舞蹈”:跨越千年的血脉仪式与文化密码
266
0

推荐阅读

·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结局如何功成身退
张良结局张良结局可以用不悲不喜来形容,张良在朝廷做官时帮助刘邦成功登上皇位,之后张良就不再朝廷上出现了,可以说他在刘邦成功后就自动隐退了。如果他不隐退的话一定会受到刘邦的奖赏,地位以及生活水平都会有所提高,然而张良却聪明的隐退了。这样的结局看似有点不好,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幸亏张良隐退了,否则他很可能会走上韩信等人的道路。而且张良也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身体也没有以前好了,另外他推翻秦朝的心愿也完成了,再待在朝廷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于是张良便决定隐居在山林中生活,最后他选择在湖南的张家界隐居,这里风景十分优美,可以让他过上惬意舒适的晚年生活。所以综合来看,张良结局是不悲不喜的,他虽然没有获得荣华富贵,可好歹保住了性命,过上了很惬意的隐居生活。张良结局表面上看是他离开了朝廷生活,可是实际上却没有完全脱离政治生活,因为刘邦只要遇到大点的问题都会前来请教张良,张良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刘邦出谋划策,所...
· 汉初三杰为什么韩信惨死萧何张良却得善终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萧何、韩信、张良是“汉初三杰”,刘邦战胜项羽逐鹿中原,这三个人的功劳最大。但为什么这三个人中,只有韩信惨死,其余两个人都得到了善终?其中道理不能不让人深思。网络配图众所周知,韩信用兵如神,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是汉初军事上的“一哥”。也正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刘邦才对他有很大的猜忌之心。但是话又说回来,刘邦对张良和萧何的猜忌,一点都不必对韩信的猜忌小。但二人之所以得以善终,是因为都懂得急流勇退。应该说张良是三人当中最聪明的一个,也是刘邦最放心的一个人。张良精通黄老之学,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的道...
· 从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看千古兴亡英雄事
英雄,无论任何时代都总有点崇敬乃至憧憬的意味。然而当我们细细走进历史,去探究英雄的结局的时候,又未免不会发出阵阵的叹息。西汉初创之际,汉初三杰身上则把这种故事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汉初三杰者,张良、萧何、韩信是也。刘邦这位虽无赖但却也有自知之明的皇帝有一天就进行了一番自我剖解:“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物所以取天下也。”其中有对这三位人臣的赞赏,但也不免充满了自我夸耀的成分。先来说说张良,本习黄老之术传说中有桥下纳履的谦谦君子,本人生于韩国,一心做着贵族世袭的梦想,却被秦国的彻底击碎了。带着无比仇恨,得知始皇出游的张良就有了一次冲动,古博浪沙一次锤击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他四处躲藏,后转身想要凭借自己的“太公兵法”投靠景驹,然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正发展义军...
· 汉初三杰为什么韩信惨死:而萧何张良却得善终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萧何、韩信、张良是“汉初三杰”,刘邦战胜项羽逐鹿中原,这三个人的功劳最大。但为什么这三个人中,只有韩信惨死,其余两个人都得到了善终?其中道理不能不让人深思。网络配图众所周知,韩信用兵如神,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是汉初军事上的“一哥”。也正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刘邦才对他有很大的猜忌之心。但是话又说回来,刘邦对张良和萧何的猜忌,一点都不必对韩信的猜忌小。但二人之所以得以善终,是因为都懂得急流勇退。应该说张良是三人当中最聪明的一个,也是刘邦最放心的一个人。张良精通黄老之学,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的道...
· 汉初三杰之张良:张良最后为什么会退出官场
刘邦得了天下,论功封侯。围绕封侯这件事,刘邦与张良展开一次惊险的生死搏杀。刘邦对张良说,你想要齐国那一片土地都行,随你挑吧。出乎刘邦意料,张良的回答不是谢恩,而是谢绝,他不要。在张良看来,刘邦封他齐地三万户,是深藏心计的。究竟什么用意呢?齐国这片土地,两年前已经封给了韩信,而且是张良亲手经办的。现在刘邦把他和韩信封在同一片土地上,无非是想在他们两人之间制造一点不大不小的矛盾,达到“以张制韩”、“以韩制张”的目的。这说明,刘邦不仅对韩信,骨子里对张良也有些信不大过。张良对此心明如镜。不过,张良觉得回绝得过于简单了也不好,总得给刘邦留点面子。他对刘邦说,我在博浪沙雇人行刺秦始皇失败,逃难时和你相识于留(“留”是江苏省沛县东南的一座小城),我对那座小城难以忘怀,你实在要封就封我个留侯吧,于是刘邦“乃封良为留侯”。经过这场风波,张良毕竟受到很大剌激,心中有些悲凉。他看到朝廷内各个利益集团、各个门派...

知识互答

梅兰芳有哪些代表作?
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诺贝尔奖有哪些奖项?
DNA的全称是什么?是由谁在什么时间提出来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