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头条人物百科
  • QQ空间
  • QQ好友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杨士奇:明朝首任内阁大员,从小穷苦逃命,发达全靠人品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7
转发:0
评论:0
杨士奇:明朝首任内阁大员,从小穷苦逃命,发达全靠人品,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明朝首任内阁大员,一代重臣杨士奇,从小穷苦逃命,发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明朝首任内阁大员,一代重臣杨士奇,从小穷苦逃命,发达全靠人品。

  中国封建王朝几十年,仅仅出现四十余次盛世,大明王朝出现了两次,分别是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说到仁宣之治,有一个人不得不说,没有他,明仁宗不可能即位,他就是明朝首任内阁大员杨士奇。

image.png

  元至正二十五年,杨士奇出生,这时正是朱元璋和元朝打架的时候,各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杨士奇一岁半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和母亲没有时间悲伤,他们需要逃命。上天对杨士奇还算仁慈,他的母亲对他要求严格,逃命路上,一本《大学》一直陪伴着杨士奇。但是因为家里没钱,杨士奇接受不了良好的教育。洪武四年,杨士奇的母亲改嫁到罗家,杨士奇有了一个严肃且严厉的继父。

  吃人家的饭,就要听人家的话,杨士奇被改姓罗。两年后,八岁的他做了一件事,彻底改变他的命运。洪武六年,罗家祭祀先祖,幼小的杨士奇被深深触动,他也想祭祀自己死去的父亲。但是他现在不可能在罗家祭祀,他并没有放弃,他捡了土块,做成神位,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深深地向自己父亲的灵位磕了一个头。这个场景被一个人看到,那就是他严厉的继父,罗性。不久之后,罗性告知杨士奇可以恢复原姓,并希望他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后,照顾一下自己的儿子。

image.png

  罗性做的非常对,有志不在年高!杨士奇开始有书可读,有纸笔可用,但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仅仅一年以后,罗性就被贬到远方,他们母子两个又开始艰难度日。杨士奇没有放弃读书,他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十五岁时,他去私塾做老师,虽然挣钱不多,但是最起码能吃个饱饭。一天,他得知自己一个朋友家庭也十分贫困,为了自己朋友能够养活家人,他让这位朋友也去私塾教书,把自己一半的学生分给了他。

image.png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杨士奇在自己尚贫困的情况下还帮助别人,怎能不成就一番事业。建文二年,杨士奇受被保荐为编撰,负责撰写《太祖实录》。永乐年间,杨士奇得到重用,成为明朝首任内阁七人组成员之一,成为一代重臣。此后,他帮助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杨士奇,这三个字注定在史书上闪闪发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名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朱元璋出身平民,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统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兴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赋税;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并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领各
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或称洪熙帝,明成祖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中山王徐达外孙,明朝第四代皇帝。洪武年间,被封为燕世子。靖难之役中,仁宗负责镇守北平,并成功抵御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军围攻。永乐二年(1404年),被立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屡次北伐中,担任监国职位,实际负责国家政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继承皇位,年号“洪熙”。明仁宗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与调整,国家富足。仁宗与子明宣宗在政治用人、行政处理上,均为后世所称善,史称“仁宣之治”。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献陵,由嫡长子朱瞻基继位。
展开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分,共有 0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更多文章

{{home.title}}
{{home.channelName}}
{{ news.releaseDate.split(' ')[0] }}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红墙内的咒怨:古代宫廷女子的“媚道宫斗”求生记
35
0
剜目断鼻:修谱匠从族谱裂痕看唐代女性贞节枷锁
72
0
我在宋朝点外卖,汴京城的“职业跑腿人”
155
0
不同朝代皇帝和平民寿命数据对比,为什么古代人寿命都不长?
238
0
宗祠祭祀中的“祭祖舞蹈”:跨越千年的血脉仪式与文化密码
258
0

推荐阅读

· 明朝内阁
历史沿革明朝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其中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由中书省统六部,但不设置中书令。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同年九月,朱元璋设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等为之。洪武十五年,再次撤销,而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中礼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吴沉分别为四处大学士。之后,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人担任,以辅导太子,品秩为正五品,其主要权力只是顾问。建文年间,改大学士为学士,悉数罢免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此后改谨身殿为正心殿,设正心殿学士。明成祖靖难夺位后,召解缙、胡广、杨荣等人直入文渊阁,参与机务,内阁制度至此建...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家境穷苦从小立志
朱元璋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很小就给地主放牛。1344年,他家乡安徽凤阳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虫灾、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兄相继死于旬日之内”。十七岁的朱元璋无依无靠,就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和尚。不久,寺庙打发他以“化缘”为名去乞讨。在三年的“游方僧”生涯中,他走遍了安徽、河南许多地方。亲眼看到元朝末年贪官污吏夺取民财,强占民女。广大农民被田赋、徭役盘剥得背井离乡,死在路上。他愤然喊出:“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因此,他立志反元、。网络配图朱元璋二十五岁弃僧从戎,投到以郭子兴为头领的反元部队——红巾军中。在郭子兴部队的基础上,逐渐招募了很多农民,还通过招降、俘虏、规劝等方法,收编了许多元朝官军和其他反元集团的人。他们大多是农民出身,受过元朝官、兵和豪绅欺压,有反元的积极性,但农民意识严重,生活散漫,自私自利。这支部队在郭子兴死后由朱元璋率领,南征北战...
· 论明朝的内阁制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封建朝代。内阁制是其中央集权举措中最关键也是与其王朝兴亡相始终的制度,之后的清朝也加以继承并进一步完善改进。内阁制的确立导致了一千多年丞相辅主政治的消亡,他是两千多年封建王朝“不朽性”理念追求的产物。而无论什么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内阁制为明王朝带来了所谓的“稳定”,但也扼杀了冲破封建即成理念,从而走向停滞不前,不断衰落的道路。明朝的内阁制始于洪武,成于永乐(海外学者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成于洪熙,即仁宗),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正月以“谋不轨”之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之后,裁撤了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听命于皇上,直接对皇帝负责。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太祖进而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丞相;大臣如敢奏请者,处以重刑。但事实证明,中央集权发挥到极致所产生的必然矛盾就是权力的无条件单独享受与个人精力之间的矛盾。洪武皇帝在废相之后,繁重的政务与冗长的...
· 惠士奇
生平惠士奇为惠周惕之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江南乡试第一名举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联捷己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官侍读学士,曾典试湖南。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出任广东学政,提倡经学,有弟子苏珥、何梦瑶等。累官至侍读。雍正五年(1727年),惠士奇因“入对不称旨”,被罚修镇江城,散尽家产,最后资金不足而停工,被削籍归里。乾隆元年(1736年),诏召惠士奇进京,复官侍读,免除修城欠款。四年后告归,卒于家。杨超曾为其撰写墓志铭。《清史稿》有传。著作惠士奇通经学,撰有《易说》、《礼说》、《春秋说》、《琴笛理数考》。后代惠士奇有子七名,以惠栋最为知名。参考书目《清史稿》《惠氏宗谱》王应宪:《惠士奇“罚修镇江城”考论》
· 清内阁学士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庵,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好论时政,合称“清流四谏”。光绪六年(1880年),“清谏”之名日重,得两宫皇太后赏识,充武英殿提调官。翌年,授翰林院侍讲学士,纂修《穆宗本纪》。光绪八年(1882年),授江西学政,重修白鹿洞书院。翌年,以校《穆宗毅皇帝圣训》奉旨议叙,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当时,法兵侵犯越南,宝琛与张佩纶力荐唐炯、徐廷旭堪任军职。光绪十年(1884年),上“请募勇参用西法教练”,并条陈筹饷、选将、练兵、简器四事,主张“变化以尽利,任人以责实,筹饷以持久”,遂擢会办南洋事宜。后因原荐之唐、徐兵败受牵连,部议降五级处分。翌年,应台湾巡抚刘铭传之请赴台。返闽后,修葺先祖“赐书楼”,构筑“沧趣楼”。自此,闭门读书、赋诗、写字。...

知识互答

国际不打小孩日是哪天?
黄飞鸿的纪念馆分布在哪里?
黄飞鸿的徒弟都有谁?
金圣叹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黄飞鸿的忌辰是几月几日?他父亲是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