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头条历史文化
  • QQ空间
  • QQ好友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浅谈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2022-06-0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02
转发:0
评论:0
又是一年端午佳节,每年端午节的日期就是在农历上的五月初五,在历年阳历上的端午节日期都不一样,作为我国四大传统民俗节日之一的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彰显着端午相关的节日民俗氛围。据相关的文献记载端午的节日由来是和古代的天象以及对龙图腾的祭祀演变而来,而粽子则是最早以前祭祀供奉用的贡品,其中,端午祭龙礼俗又和古代先民的原始信仰、祭拜文化紧密相连,据《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其实上古时代的人们早就对天象有了不少观察和了解。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从过年时候开始依序数,分别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而端午是第三个,这些日子相信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着浓厚的民俗氛围,而端午节则和其他几个大的民俗节日一样充满着深厚的人文意蕴,也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每年,一提到端午,想必人们联想...


    又是一年端午佳节,每年端午节的日期就是在农历上的五月初五,在历年阳历上的端午节日期都不一样,作为我国四大传统民俗节日之一的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彰显着端午相关的节日民俗氛围。


   据相关的文献记载端午的节日由来是和古代的天象以及对龙图腾的祭祀演变而来,而粽子则是最早以前祭祀供奉用的贡品,其中,端午祭龙礼俗又和古代先民的原始信仰、祭拜文化紧密相连,据《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其实上古时代的人们早就对天象有了不少观察和了解。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从过年时候开始依序数,分别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而端午是第三个,这些日子相信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着浓厚的民俗氛围,而端午节则和其他几个大的民俗节日一样充满着深厚的人文意蕴,也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每年,一提到端午,想必人们联想到更多的可能就是粽子以及家家户户门前的菖蒲和艾草了,这可谓是端午节的重要标志,其实除了这些,在端午节还有众多的民俗习惯和文化沉淀,例如划龙舟、挂香囊、吃五黄、五色丝线等等,今天族谱网阿族就带大家一起简单聊聊关于端午节这一天中国平常百姓们的一些主要民俗文化。


浅谈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端午粽


浅谈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赛龙舟


   端午节的民俗有很多,中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端午的几个主要民俗习惯,和端午相关的习俗从细的数至少有10种以上,其中就有:“粽子、赛龙舟、绿豆糕、放纸鸢、挂艾草菖蒲、吃五黄、佩香囊、午时水、带五色丝线、薰苍术、画额、拜神祭祖、避五毒、采药、制凉茶、端午雨”等,其中有食俗也有和活动、习惯以及生产、信仰认知相关的习俗文化,其中我们还能够看到一些关于古代防疫相关的习俗,例如挂菖蒲艾草、薰苍术以及佩香袋香囊,这都体现出了古代时候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古代医学中相对科学的认知。


浅谈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而此外从端午相关的人文民俗文化来看,也有着纪念相关人物的说法,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屈原和伍子胥了,他们前者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后者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这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这也是流传较广的历史人物纪念的说法和观点,而从历史中对于端午节这一天,历史人物纪念的说法,在端午节纪念的人物还有东汉时期著名孝女曹娥,以及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春秋时期越国君主越王勾践,还有就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等,可见端午节这一天,在历史中的文化渊源和人文关联是非常深厚的。现代看来,一般每年的端午节往往是在当年阳历的六月份,这时候天气已经进入了夏天,但还未时值酷暑,在全国各地的风俗习惯上来看虽然各有细微区别,但包粽子、吃粽子以及赛龙舟、祭先祖等往往是各地都可能会有的民俗习惯。在当前端午节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屈原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先后任三闾大夫、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骄傲,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愤而辞官自疏,离开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流放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太尉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餵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
曹娥
曹娥(130年-143年),上虞(在今浙江绍兴)皂湖乡曹家堡人。其父曹盱是一名巫师,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东汉汉安二年(143年)端午,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子胥,被江水淹死,不得其尸。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遂投江而死,三日后曹娥尸抱父尸出,乡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遂改舜江为曹娥江,并以曹娥为水神。元嘉元年(151年)上虞县官度尚始建曹娥庙,又命其弟子邯郸子礼(即邯郸淳)立曹娥碑,作诔辞颂扬。曹娥碑文理精妙,有“绝妙好辞”之美誉,以谜语方式呈现。据《世说新语》一书,曹操曾与杨修曾一同猜测此语。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敕封灵孝夫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封福应夫人;同治四年(1865年)加封灵感夫人,赐“福被曹江”匾额。
展开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分,共有 0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更多文章

{{home.title}}
{{home.channelName}}
{{ news.releaseDate.split(' ')[0] }}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红墙内的咒怨:古代宫廷女子的“媚道宫斗”求生记
64
0
剜目断鼻:修谱匠从族谱裂痕看唐代女性贞节枷锁
88
0
我在宋朝点外卖,汴京城的“职业跑腿人”
171
0
不同朝代皇帝和平民寿命数据对比,为什么古代人寿命都不长?
324
0
宗祠祭祀中的“祭祖舞蹈”:跨越千年的血脉仪式与文化密码
272
0

推荐阅读

· 冬至简介中国传统节日之冬至节的来历介绍
冬至简介: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
·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精神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笔者认为,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
·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精神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笔者认为,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
·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
·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神话、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来源之处和形成的必要条件。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

知识互答

现在修一次族谱大概需要花多少钱?
有哪些渠道可以查询族谱?
族谱中各种始祖应该如何区分?一般是写几个?
族谱王修谱软件好不好?
怎么查到自己族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