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头条历史文化
  • QQ空间
  • QQ好友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汉文帝“妙用”黄老道家学说:无为治国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1
转发:0
评论:0
汉文帝“妙用”黄老道家学说:无为治国,西汉后期的刘向评价说:“文帝遵汉家,基业初定,重承军旅之后,百姓新免于干戈之

  西汉后期的刘向评价说:“文帝遵汉家,基业初定,重承军旅之后,百姓新免于干戈之难,故文帝宜因修秦余政教,轻刑事少,与民休息——即位十余年时五谷丰熟百姓足,仓廪实,蓄积有余。”

  道家思想问世后,便对政治、养生、思维等产生影响。汉文帝以力量薄弱的藩王身份继位,初登皇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而黄老学“卑弱以自恃”、“以弱胜强”的特点适合他“盖力不能取,而以智取”的特点,被其奉为“南面君人之术”。

  无欲无争,保全性命

  汉文帝与景帝父子两代都采用了“黄老”道家学说。首先这与他们的家教有很大关系。汉文帝与汉景帝的母亲,都喜好《道德经》而深受其影响,在母亲们的教育理念下,道家思想成为文景二帝治国思想的主要来源。时代环境对于道家思想的青睐也影响了二位皇帝。在楚汉相争时期,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灵活地运用道家思想,才使楚军大败、汉政权得以建立。而秦末酷法则令人深恶痛绝,在反思其深层原因时,道家思想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并融入包括文帝在内很多人的思想深处。

  汉高祖刘邦死后,政权落入其妻吕雉手中,她想将帝位转给自己娘家的人,于是,大开杀戒,将刘邦的儿子几乎赶尽杀绝,只有小儿子刘恒幸免于难。这不是吕雉心软才刀下留人,而是刘恒及其母亲“无欲无争”的姿态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刘恒母亲薄氏知道宫廷斗争的残酷现实,便苦读《道德经》,领略道家思想的精髓,走上清净无为的道路。在母亲潜心寡欲思想影响下,刘恒或无意与其他皇子争夺继承权,甘愿被分封到西北边疆、毗邻匈奴的荒漠贫瘠地带为代王。刘恒在没有其他皇子愿意来的偏僻地方为官,几乎被朝野遗忘,正因如此,才躲过了吕雉的。

  吕雉死后,大臣们在寻找合格的皇位继承人时发现,皇子只剩刘恒一人了。于是,这位远在边疆、性情朴实、清心寡欲、守道尚德的代王便被请到长安,是为汉文帝。

  谦卑下位,获得皇位

  刘邦曾谈过自己能够虚心听取能人的意见是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他说,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自己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自己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且百战百胜,自己不如韩信。以“谦卑”之心知人善用,才是自己取胜的根本。这种思想也影响着淡薄名利、潜心学道、在边塞为代王的刘恒。当他听说长安来人要迎接他回去当皇帝时,仍旧保持着谦卑下位的姿态。他请示母亲,是否可以去当皇帝。母亲帮助他分析了形势,认为,此时是中央政权最混乱的时期,且朝中大臣多是刘恒父辈,很难驾驭。如果冒然前去,可能遭到杀身大祸。于是刘恒派人前去长安打探消息,一了解实情,二为延缓时间来获取人心。之后,刘恒斟酌再三,才最终决定回长安继位。

  此时中央政府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周勃手里,周勃对于刘恒的弱势了如指掌。对于刘恒来说,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对待这样的关键人物须非常慎重。当刘恒从边塞来到长安城外的渭桥,周勃率领百官跪下接驾,刘恒也立即下马跪下还礼。这种礼节的选择,正体现了《道德经》倡导的“谦德”精神。在渭桥过礼之后,周勃想单独与刘恒说话,刘恒觉得私自与周勃交谈,可能引起百官误解,于是,便拒绝了私人谈话,体现了《道德经》所谓“无私”的运用。在周勃将玉玺送上后,刘恒仍然谦逊地说:“玉玺我可以代管,但这个皇帝不一定非是我来当不可,可以为皇帝的人很多,此事过些时日再议。”刘恒运用了道家“不用之用”的智慧,避免了不必要的妒忌发生。

  刘恒收下玉玺后,又等了九个月才登基,这一是考虑到同宗兄弟中,还有年纪比自己大的、办事能力比自己强的,要在获得他们的支持后登基才能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争取获得那些追随刘邦打天下的老将军们的支持,自己的政权方能真正稳固。在一切条件完备时,刘恒才荣登皇位。

  躬行节俭,增益利民

  老子有所谓“三宝”的说法: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除了待人待物的“慈”和“不敢为天下先”之外,在待己方面需“俭”,只有躬行节俭,才能增益利民,而这一点尤为汉文帝所注重。《史记·孝文本纪》中说:“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文帝带头为天下人作敦朴的示范,并制定一些节俭的规章制度,推动自上而下实行。据说他的一件黄袍,一直穿了二十年,补之再补。他尽量减轻刑罚,减轻赋税,宽大包容,为人称颂。

  时人贾山曾说,汉文帝即位后,“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省厩马以赋县传,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礼高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赐天下男子爵——亡不被泽者;赦罪人,怜其亡发,赐之巾,怜其衣赭书其背,父子兄弟相见也而赐之衣。平狱缓刑,天下莫不悦喜”。所有这些举措,均体现了黄老道家“尚俭”、“不敢为天下先”的原则,其目的是体谅百姓,与民同乐同忧。西汉后期的刘向因此评价说:“文帝遵汉家,基业初定,重承军旅之后,百姓新免于干戈之难,故文帝宜因修秦余政教,轻刑事少,与民休息——即位十余年时五谷丰熟百姓足,仓廪实,蓄积有余。”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此后直到景帝、武帝初期的五六十年间,因在政治上贯彻道家的“谦卑”、“无为”之智慧,而使得国强民富,为汉朝四百年政权打下了深厚根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刘邦
汉高帝刘邦(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是中国第一位有庙号及谥号的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丰县)人。秦末汉初的军事家、政治家。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受萧何、曹参、樊哙等人拥立,自称沛公,后投奔楚项梁,以“先入定关中者为王”之约,破武关,秦王子婴降。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入关诸侯有功者,封刘邦为汉王。楚汉战争中,刘邦击败项羽获胜,统一自秦亡后的天下,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史称西汉,为汉朝开国皇帝,驾崩于公元前195年,在位7年,死后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史称汉高帝。太祖为其正式庙号,而史书
项羽
项羽(前232年3月29日-前202年),名籍,字羽,以字行,楚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战国末期军事家,政治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七岁后随叔父项梁迁吴中,秦末民变期间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后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前207年秦朝覆亡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五万大破秦军五十万,秦皇三世被项羽吓得自降为‘秦王’,不敢再自称‘皇帝’。起兵三年,即称霸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政由羽出,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年仅二十五岁。最后在楚汉战争时于垓下之战为刘邦所
吕雉
吕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汉高帝刘邦皇后。西汉时称吕太后,简称吕后,谥号高皇后,东汉时光武帝改薄太后为高皇后,吕后为高后。山东单父(今单县)人,为汉高祖刘邦任亭长时所娶元配妻子(前202年—前195年),一直追随刘邦征战,被封为汉王王后,直到刘邦以汉王身份即皇帝位后,尊为皇后。惠帝即位,尊为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惠帝死后,虽为少帝祖母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在世的皇祖母,但不称太皇太后,仍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掌控朝政达八年,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后、皇太后。吕雉有两兄吕泽、吕释之,以及姊吕长姁、妹吕媭;其二位兄长皆因追随刘邦征战封侯。吕雉生一子一女,为汉惠帝、鲁元公主。汉惠帝在位七年,自元年起即因“人彘”事件不再听政,并嗜酒燕乐,导致多病;吕雉自惠帝死后即临朝称制,于吕太后元年、四年连立两任少年皇帝,共主政八年。因此《史记》、《汉书》等正史以“本纪”体例记载吕太后
史记
《史记》一开始称为《太史公书》,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本纪12卷、世家30卷、列传70卷、表10卷、书8卷,共130篇(卷),52万6500余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北京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北宋版史记及日本藏南宋版史记。《太史公书》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书》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太史公书》最初无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展开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分,共有 0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更多文章

{{home.title}}
{{home.channelName}}
{{ news.releaseDate.split(' ')[0] }}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红墙内的咒怨:古代宫廷女子的“媚道宫斗”求生记
45
0
剜目断鼻:修谱匠从族谱裂痕看唐代女性贞节枷锁
78
0
我在宋朝点外卖,汴京城的“职业跑腿人”
164
0
不同朝代皇帝和平民寿命数据对比,为什么古代人寿命都不长?
270
0
宗祠祭祀中的“祭祖舞蹈”:跨越千年的血脉仪式与文化密码
266
0

推荐阅读

· 汉文帝“妙用”黄老道家学说:无为治国
西汉后期的刘向评价说:“文帝遵汉家,基业初定,重承军旅之后,百姓新免于干戈之难,故文帝宜因修秦余政教,轻刑事少,与民休息——即位十余年时五谷丰熟百姓足,仓廪实,蓄积有余。”道家思想问世后,便对政治、养生、思维等产生影响。汉文帝以力量薄弱的藩王身份继位,初登皇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而黄老学“卑弱以自恃”、“以弱胜强”的特点适合他“盖力不能取,而以智取”的特点,被其奉为“南面君人之术”。无欲无争,保全性命汉文帝与景帝父子两代都采用了“黄老”道家学说。首先这与他们的家教有很大关系。汉文帝与汉景帝的母亲,都喜好《道德经》而深受其影响,在母亲们的教育理念下,道家思想成为文景二帝治国思想的主要来源。网络配图时代环境对于道家思想的青睐也影响了二位皇帝。在楚汉相争时期,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灵活地运用道家思想,才使楚军大败、汉政权得以建立。而秦末酷法则令人深恶痛绝,在反思其深层原因时,道家思想的重要...
· 道家与黄老
道教,完全是以道家的学术思想做内容的宗教,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原始宗教思想、哲学思想、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的总汇,笼络贯串中国文化上下古今的大成。虽然道家与道教,在宗教色彩上,有时混淆不清,但在实质上,道教与道家,却大有异同之处。可是,一般习惯,对道家与道教的分野,区别不清,随便就加它一顶迷信的帽子,把它送入海上三山,可望而不可及,列为虚无缥渺之间了。关于道家的学术思想,纪晓岚曾经从好的方面来看,评定它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当然,任何一种学术思想,正如天下事与物一样,都有正反、好坏的两面,道教学术思想,固然广博精微地综罗百代,但它流传久远,加上驳而不纯的结果,便变成“支离破碎,怪诞杂乱”,可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就抛弃一个传统文化的无尽宝藏,那是非常荒谬的举动。现在为了尽量简化地介绍道家与道教,首先须要提出道教与道家的渊源。道家学术思想的形成,把它简单地归纳分类,约有四...
·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
由来春秋战国时期,五霸相争、七雄相斗,战争连续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面对动荡的社会局面,思想家们纷纷提出治国安民的大政方略:名家福导礼治,儒家则主张以德治国,唯独道家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做为献给统治阶级的南面术,无为而治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适于统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规范,倾向于不妄为,适于每一个人。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一点值得注意。从治国理政的角度研究无为而治也是有现实意义的。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通过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什么是无为?从字面上看,无为似乎是无所作为、消极无为的意思,其实这是望文生义。老子所说的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他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里的“必作”利‘为’呜“治”都是有为的意思。“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有为。《道德经》的思...
· 黄老道家哲学家彭蒙
人物生平�]编辑彭蒙(一):中国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哲学家[1]。齐国人,曾游学稷下,是田骈(pian)的老师。他提出齐物论,强调事物均齐的重要性,这个思想用现在的话来表达,就是注意到了环境的平衡,只有做到齐物,才能保证持续性。文献记载�]编辑《庄子》公而不当,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万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l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拍�k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
· 道家:信奉老庄等道家学说的哲学学派
春秋时期,老子[1]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道家哲学)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之后的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

知识互答

族谱王家谱制作软件好不好?
编修家谱过程中的步骤有哪些?
有哪些在线做家谱的软件?
有哪些在线修谱软件?
族谱软件哪个最好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