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头条历史文化
  • QQ空间
  • QQ好友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明三杨之一杨士奇的个人资料及人物生平介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7
转发:0
评论:0
明三杨之一杨士奇的个人资料及人物生平介绍,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杨士奇一岁时丧父,其母改嫁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杨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士奇一岁时丧父,其母改嫁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杨士奇于是改姓罗。 后来有一次罗家祭祖,年幼的杨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并赞扬他的志气,恢复其宗姓。 随后,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西去世,杨士奇与母回到德安,他一边教学一边侍母。他游走于湖北、湖南进行教学,其间居住江夏的时间最长。

  建文年间,明惠帝召集文臣修撰《明太祖实录》,王叔英以史才推荐杨士奇。之后,他进入翰林,充当编纂官。随后,吏部对进入史馆的文臣进行考试,吏部尚书张紞看到杨士奇的答卷后说:“这不是一个编经人的言论。”于是奏请为第一名。该授吴王府副审理,仍然供其编纂馆职位。

  明成祖即位后,改杨士奇为翰林院编修。不久,进入内阁,参与负责机务。数月后,晋升为侍讲。 永乐二年,选拔宫僚,杨士奇为左中允,三年后再升为左谕德。杨士奇为官非常谨慎,回家时从不言公事,即使是至亲都不得听闻。他在明成祖前,举止恭慎,善于对答,谈事有灼见。他人有过失,杨士奇都为之揜覆。当时广东布政使徐奇统领西南时,赠当地特产与内廷官员,有人得到馈赠名单呈上皇帝。明成祖看后其中无杨士奇名字,于是召见询问。他回答道:“徐奇当时奔赴广东的时候,群臣作诗文赠行,当时恰逢我得病未有参与,所以唯独没有我的名字。如果我当时无病,是否有我的名字也未知。况且赠礼都是小东西,应当没有其他意思。”明成祖于是命令烧毁了那份名单。

  身处宫斗

  永乐六年,明成祖北巡,命杨士奇与蹇义、黄淮一同留守辅佐太子监国。太子朱高炽喜欢文学,赞赏王汝玉,让他以诗法进讲。杨士奇则称:“陛下应当留意学习《六经》,空暇时候则阅读两汉时期的诏令。诗歌乃雕虫小技,不足为学。”太子表示赞同。 当初朱棣起兵时候,汉王朱高煦力战有功。朱棣许诺成功后立其为太子。靖难之役结束后,却未曾立他,朱高煦于是很怨恨。朱棣又怜悯年幼的赵王朱高燧,并异常宠爱他。于是汉王、赵王联合离间太子,朱棣颇为心痛。永乐九年,明成祖回到南京,召问杨士奇太子监国的情况。他称太子孝敬,并说:“太子天资高,有过错必知,然后必改。其存有爱人之心,绝对不会辜负陛下重托。”朱棣听后大悦。 永乐十一年遇到日食,礼部尚书吕震请求不要罢免朝贺,礼部侍郎仪智则持相反观点。杨士奇则引用宋仁宗故事力劝,明成祖听后遂罢免。 次年,朱棣北征,杨士奇仍留任辅佐太子监国,当时朱高煦开始不断谮言太子。当朱棣北征归还后,太子迎驾迟缓,朱棣气急下把大量东宫大臣黄淮等人下狱问罪。杨士奇之后赶到,被宥免罪。之后召问太子这件事,杨士奇顿首道:“太子仍然和以前一样孝敬。凡是这些迟迎的事情,都是臣等的罪过。”朱棣听后稍微平缓。而其他重臣仍然不断上疏弹劾杨士奇不应当独宥,朱棣遂命其下锦衣卫诏狱,之后释放。

  永乐十四年,朱棣返回京师,稍微听闻了汉王夺嫡的打算以及其他不轨行径,于是问蹇义这些事情。蹇义没有回答,于是问杨士奇。他对答道:“臣与蹇义都是侍奉东宫的,其他外人不敢对我俩谈论汉王的事情。但是皇帝两次派遣其就藩,都不肯赴任。现在知道陛下要迁都,马上就请留守南京。这些请陛下仔细考察他的本意。”朱棣听闻后默然不语,之后起身还宫。过了几天之后,朱棣了解了所有事情,于是削汉王的两个护卫营,并安置其到乐安。

  永乐十五年,晋升他为翰林学士,兼任旧职。永乐十七年,改为左春坊大学士,兼任翰林学士。永乐十八年,因为辅导太子有失职被连坐,下锦衣卫狱,十天后即被释放。

  仁宣之治

  明仁宗即位后,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当时明仁宗在内阁时,蹇义、夏原吉奏事未退,老远望见杨士奇,于是对两人说:“新上任的华盖殿大学士来了,必定有正直之言,我们不妨都听下。”杨士奇进言道:“皇上两日前刚下诏减免岁供,可惜薪司又征枣八十万斤,这与前诏相矛盾吧。”明仁宗于是马上下令减免一半。 当时朱棣刚驾崩,明仁宗服制二十七日期满,大臣吕震上疏请穿吉服。杨士奇则称不可,吕震随即高声厉叱杨士奇,蹇义见此,兼顾两人观点进言。次日,朱高炽仍然戴素冠穿麻衣上朝,而廷臣中只有杨士奇与英国公张辅仍然服制如初。罢朝后,明仁宗对两旁人说:“(父亲)棺木仍然在停柩,我又怎能忍心易服,杨士奇所做的是对的。”之后,晋升杨士奇为少保,与杨荣、金幼孜共赐“绳愆纠缪”银章。之后晋升少傅。

  当时籓司守令进朝,尚书李庆建议发军伍余马给有关部门,然后每年课征马驹。杨士奇反对道:“朝廷选拔贤能授官,却用来牧马,这是重视牲畜而轻视士族,怎么能够示于后人?”仁宗则批准李庆建议,当时朝廷寂然。杨士奇再次上言力劝,仍不批准。随后,皇帝驾临思善门后,召见杨士奇说:“我怎么会真这样呢?只是听闻吕震、李庆等人不喜欢你,我担心你被孤立会被他们中伤,所以不欲因为你的话而罢此事。现在我找到方法了。”于是拿出陕西按察使陈智称“养马不便”的上疏,命其草敕执行。杨士奇随后顿首称谢。 当时群臣正在朝上商议元旦事宜,吕震请求用乐,杨士奇与黄淮上疏劝阻,仁宗不听劝阻。后杨士奇再次上奏,在庭中等至晚上十点,明仁宗最后同意。一天以后,明仁宗召对杨士奇道:“吕震每次误我,如果不是你等人的进言,我早追悔莫及了。”于是下命杨士奇兼任兵部尚书,同食三份俸禄(内阁、翰林院、兵部)。杨士奇则辞去兵部尚书的俸禄。

  明仁宗还在太子监国之时,即仇恨御史舒仲成,即位后欲治其罪。杨士奇说:“陛下即位后,曾下诏忤旨的人都得免罪。如果要治舒仲成的罪,则当时的诏书则无信,众多大臣会因此恐惧。皇上为何不能效仿汉景帝对待卫绾呢?”仁宗于是打消此念头。当时有人称大理寺寺卿虞谦言事不密,明仁宗大怒降其一级。杨士奇为他鸣白,虞谦得以恢复原籍。之后大理寺少卿弋谦因言得罪。杨士奇称:“弋谦是应诏而陈言。如果要加其罪行,恐怕群臣自此都不再说话了。”明仁宗因此立升弋谦为副都御史,且下敕引过自咎。

  当时有大臣上书歌颂太平盛世,明仁宗把其示与各位大臣,群臣皆以为然。唯独杨士奇称:“陛下虽然泽被天下,但是靖难所牵连的流徙尚未归乡,战争所导致的疮痍尚未恢复,百姓仍然为温饱担忧。应当继续休养生息数年,太平盛世才可期至。”明仁宗表示赞同,并称:“我对你们至诚,是希望匡正辅佐、纠正错误。但只有杨士奇曾经五次上书,你们等人均无一言。果真朝廷政事毫无错误?天下太平了么?”群臣听后惭愧道歉。 同年四月,明仁宗赐杨士奇玺书以表彰其贤德忠贞。此后,命修《明太宗实录》,杨士奇与黄淮、金幼孜、杨溥俱充总裁官。

  不久,明仁宗病重,召杨士奇与蹇义、黄淮、杨荣到思善门,命杨士奇书写遗敕召太子朱瞻基到南京。

  谏免兵戈

  明宣宗即位后,杨士奇担任总裁修撰《明仁宗实录》。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明宣宗亲征平定叛乱。部队归还抵达献县单家桥时,户部侍郎陈山迎谒,并上言汉、赵二王沆瀣一气,请明宣宗乘势袭彰德(今河南安阳)逮捕赵王朱高燧。杨荣支持陈山的主张,但遭到杨士奇的反对。杨士奇称:“事情应当如实,怎么可以欺骗天地鬼神么?”杨荣厉声喊道:“你是要阻挡大计!现在逆党(朱高煦)都称赵王相谋为实,怎么说没有理

  由?”杨士奇说:“太宗(朱棣)有三个儿子,当今皇上只有两个叔父。有罪的不可赦免,但无罪的应当厚待,怀疑的话则防范,使其没有预谋而已。何必动辄加兵相战,伤皇祖的在天之意呢?”当时只有杨溥赞同杨士奇看法。于是杨荣率先入谏,杨士奇随后,明宣宗命皇宫侍卫不与两人入宫。之后明宣宗召见蹇义、夏原吉,两人均赞同杨士奇看法。 明宣宗于是无意加罪于赵王,部队直接回京。抵达京师后,明宣宗召见杨士奇,并问其:“现在很多人都在上奏赵王事,怎么办?”他回答道:“赵王是您最亲的亲人,陛下应当保全他,不要被群臣言论所迷惑。”明宣宗称:“我想把群臣的奏折都拿给赵王看,另其自己处理如何?”他对答道:“甚好,如果能够赐一玺书更好。”于是朝廷发送玺书奏折给赵王。赵王看后大喜,哭着说:“吾生矣。”随即上书表示感谢,且献出护卫部队,言论从此停息。明宣宗从此待赵王日益亲切而轻待陈山,此外还对杨士奇说:“赵王之所以得以保全,都是您的功劳啊。”并赐金币给他。

  自明成祖攻占交阯(现越南)并设置交阯布政使司后,该地区屡次叛变。明朝屡次发兵征讨均战败。交阯黎利派人伪请立陈氏后人。明宣宗也厌恶兵战,预备答应其请求。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蹇义等大臣以下数人都称,赐其无名,反而只会示弱于天下。 明宣宗于是召见杨士奇、杨荣商议,两人力言称:“陛恤百姓,不是无名之举;汉朝放弃珠崖郡,史书都以此为美谈,不是示弱。请许其方便。”于是明宣宗下令命选择使者出使交阯,蹇义推荐善于口辩的伏伯安。杨士奇则表示:“善于言辞的人不忠信,虽然交阯是蛮貊之邦也不可派遣。伏伯安是小人,去的话只会辱国。”明宣宗赞同其言,改派他人。从此,明朝放弃交阯并罢兵,每年省出上亿两。

  体恤百姓

  宣德五年,明宣宗奉皇太后谒陵,召见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在行殿中张太后朝见并慰劳众臣。明宣宗又对杨士奇说:“太后对我说,先帝当时在青宫,只有您敢于直言不忌,先帝能够听从,所以诸事得以不败。她又叮嘱我应当接受直言。”杨士奇对曰:“这是皇太后的盛德之言,希望陛下能够记住它。”

  当时杨士奇已老有疾,上朝均迟,无法论奏。明宣宗曾微服私访,某夜访问杨士奇家。杨士奇仓猝迎接,并顿首道:“陛下怎么能以社稷宗庙之身而自轻?”明宣宗答道:“我只想和您商量事情,所以来拜访。”几日后,宫中捉获两盗且有异谋。明宣宗于是召见士奇,并称“今而后知卿之爱朕也。” 当时明朝屡遭水旱灾害,明宣宗召见杨士奇讨论下诏宽恤免灾租税等事。杨士奇于是请奏免除百姓所欠的薪鱼钱、减官田租赋、免除粮税、清理冤假积案、裁汰工役等建议,使百姓获益。过了两年后,明宣宗对杨士奇说:“体恤百姓的诏书已经下很久了,现在还有什么要体恤的呢?”他则称:“此前下诏减官田租,但户部仍然征收如旧。”明宣宗不悦称:“那现在必须执行,不遵守者依法处理。”他还请求招抚逃民,严惩贪污官吏,提举有文学、武勇才能的

  人,命曾经被判极刑的犯人子孙也有从官资格。此外,他还请廷臣三品以上及二司官各自举荐人才(于谦、周忱、况钟等人即此时被举荐)。这些建议均得到明宣宗批准。

  那个时候,明宣宗励精图治,杨士奇等内阁廷臣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明宣宗还模仿古代君臣豫游,每到年初,均赐百官十日假期。到西苑万岁山郊游时,诸位学士均跟从,进行赋诗赓和,明宣宗并问民间疾苦。朝议中的论奏,明宣宗均虚心倾听采纳。此外,朝廷上内阁大臣相处融洽、风气为正。明宣宗即位时,内阁臣七人中陈山、张瑛被改为其他职位,黄淮以疾致仕,内阁中只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杨荣为人果毅敢为,且屡次跟随明成祖北征,熟知边疆将领与敌情事务,但颇爱接受馈遗,当时边将每年都送良马与杨荣。明宣宗知道后,问杨士奇。他则称:“杨荣通晓边疆事务,我等人不及,陛下不宜以此小错而介意。”明宣宗笑道:“杨荣曾经揭你和夏原吉的短,你为何还替他说好话?”他对答道:“希望陛下能够像容我一样容杨荣。”明宣宗于是同意。此后,话语传到杨荣,杨荣则以此愧对杨士奇,于是两人相处甚欢。明宣宗也因此对其更亲厚,前后所赐的珍果、牢醴、金绮衣、币、书器多不胜数。

  由盛转衰

  明宣宗驾崩后,明英宗即位,年仅九岁。军政均由张太皇太后负责,太皇太后又命所有部门议案均先经过内阁三杨的咨议后再进行裁决。三人当时亦很自信,杨士奇首推训练士卒坚守边疆,并设置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遣

  文武镇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等地,并罢免侦事校尉。又请求减免租税,并慎刑牢狱,此外严格官员考核机制。这些均得到太皇太后的批准并执行。正统初年,朝政清明均为三杨等人的功劳。正统三年,《明宣宗实录》制成,杨士奇晋少师。次年,乞求致仕,不予批准。之后明英宗下敕归省墓,不久批准归还。

  当时,中官王振受宠于明英宗,渐渐干预到外廷政事,并诱导明英宗乱对大臣加罪。靖江王佐敬偷偷赠杨荣黄金,杨荣当初正在省墓,归后不知此事。王振却欲弹劾杨荣,此时杨士奇出面力解。但杨荣不久即去世,杨士奇、杨溥日益孤立。次年,明英宗大兴兵马征讨麓川,藏帑金数万。再一年,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势力越大并作威作福,百官若有不满均被逮捕。廷臣中人人自危,杨士奇也无法制止。

  此时,杨士奇之子杨稷为人傲横,曾经因施暴杀人。之后各位御史相继弹劾杨稷,朝廷商议不予加法,但把罪状给了杨士奇。随后有人再次告发杨稷横虐的数十件事情,杨士奇只能以老疾告辞。明英宗恐怕伤害杨士奇,下诏安慰。杨士奇感恩哭泣,不久忧虑不起。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赠太师,谥文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明成祖
明成祖讳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或称“永乐帝”,是明朝第三代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夺位,经过三年的战争,最终胜利,杀害方孝儒,驱逐其侄建文帝夺权篡位自封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强太祖以来的专制统治,强化锦衣卫并成立东厂,此外,他在位期间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叶后宦官专政的祸根(但是最决定性的“祸根”还是他的孙子--明宣宗在位期间教宦官识字读书开始,史家认为宦官干政始于宣宗朝末期)。明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谥忠肃,明朝重臣,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至兵部尚书。于谦由进士出身,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继任兵部尚书,指挥明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代宗朝,于谦官至少保、太子太傅,世称于少保。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并成功复辟后,于谦被诬陷下狱而冤死。成化年间获得平反。现北京市、杭州西湖旁均有纪念于谦的祠堂、故居。
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或称洪熙帝,明成祖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中山王徐达外孙,明朝第四代皇帝。洪武年间,被封为燕世子。靖难之役中,仁宗负责镇守北平,并成功抵御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军围攻。永乐二年(1404年),被立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屡次北伐中,担任监国职位,实际负责国家政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继承皇位,年号“洪熙”。明仁宗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与调整,国家富足。仁宗与子明宣宗在政治用人、行政处理上,均为后世所称善,史称“仁宣之治”。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献陵,由嫡长子朱瞻基继位。
展开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分,共有 0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更多文章

{{home.title}}
{{home.channelName}}
{{ news.releaseDate.split(' ')[0] }}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红墙内的咒怨:古代宫廷女子的“媚道宫斗”求生记
35
0
剜目断鼻:修谱匠从族谱裂痕看唐代女性贞节枷锁
72
0
我在宋朝点外卖,汴京城的“职业跑腿人”
155
0
不同朝代皇帝和平民寿命数据对比,为什么古代人寿命都不长?
238
0
宗祠祭祀中的“祭祖舞蹈”:跨越千年的血脉仪式与文化密码
258
0

推荐阅读

· 明三杨之南杨杨溥的人物生平及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东宫僚佐洪武五年(1372年),杨溥出生在湖广石首。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杨溥任太子洗马,成为皇太子朱高炽的东宫僚属。太子有一次读《汉书》,称赞张释之有贤才。杨溥说:“张释之诚然有贤才,但如果不是汉文帝宽厚仁爱,他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于是摘取汉文帝的事迹,分类编好,献给太子。太子非常高兴。不久,杨溥因亲丧回家守孝。当时太子监国,便强令他回南京任职。诏狱十年永乐十二年(1414年)闰九月,成祖北征回师,朱高炽遣使迎驾稍迟,汉王朱高煦乘机进谮,成祖一怒之下,下令将东宫官属全部逮治下狱。这成为继解缙入狱后,立储之争中的第二场大事变。当时只有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金忠因系成祖“靖难”旧人而幸未被祸。金忠是个敢于仗义执言的人,他不顾触怒成祖,以身家性命力保太子,才使太子未遭废罢,但是作为东宫宫僚的杨溥、黄淮等人却因此事件而被关入诏狱在狱中,家人供应的食...
· 明三杨之东杨杨荣的人物生平及个人作品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杨荣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时名道应,当时杨荣的祖父杨达卿听到他的啼声,说:“雄壮啊!这个孩子一定会让我家荣华显贵。”便改其名为子荣。杨荣十七岁被选入郡庠。建文元年(1399年),杨荣为诸生,讲解《孟子》中的养气章,得到了当时视学福建的侍郎夏元吉的赏识。同年,杨荣参与福建乡试,中第一。建文二年(1400年),杨荣于礼部会试中第三,殿试中二甲第二,赐进士出身,授翰林编修。入直文渊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即明成祖)取得“靖难之役”胜利,他进入南京时,杨荣迎谒在朱棣马前说:“殿下是先拜谒太祖(朱元璋)陵呢,还是先即位?”朱棣便马上驱驾拜谒太祖陵。杨荣从此受到朱棣任用。同年,朱棣即位,把杨荣选入文渊阁,为他改名为荣。一同当值的七人中,杨荣年龄最小,也非常警敏。有天晚上,宁夏来报告说被围,当时内阁正是杨荣当值,朱棣将奏报给他看。杨荣说:“宁夏城很坚固,人民又都...
· 明三杨之一杨士奇的个人作品及历史评价
个人作品诗作选摘《刘伯川席上作》《发淮安》《杨白花》《巫山高》《入蓟州界》《宣德丙午谒二陵(二首)》《清明有感》《题少保杨澹庵江乡归趣图》《江上早行》《三十六湾》文学著作明成祖即位后改编修,主修《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正统六年(1441年),杨士奇与马愉、曹鼎等人编成《文渊阁书目》。旧本不分卷(《四库全书》定为4卷)。著录图书7297部。大多不著撰著人姓氏。书分39类,编20号,每号分数橱,以千字文排次。另著有《三朝圣谕录》三卷、《奏对录》、《历代名臣奏议》、《周易直指》十卷、《西巡扈从纪行录》一卷,《北京纪行录》二卷,《东里集》二十五卷,诗三卷。历史评价明人王世贞对其诗评论说:“少师韵语妥协,声度和平,如潦倒书生,虽复酬作驯雅,无复生气。”《明史》:成祖时,士奇、荣与解缙等同直内阁,溥亦同为仁宗宫僚,而三人逮事四朝,为时耆硕。溥入阁虽后,德望相亚,是以明称贤相,必首三杨。均能原本儒术...
· 汉末三国时期杨姓人物介绍
汉末时期各郡县往往会有豪族大姓存在,他们或是随着历史一起湮灭,或是逐步走向兴盛。本篇就来看看汉末时期的杨姓人物们。梳理了《三国志》中提及的杨姓人物们,列个名单:杨奉、杨彪、杨修、杨丑、杨秋、杨宣、杨昂、杨任、杨仆、杨阜、杨豹、杨定、杨祚、杨凤、杨条、杨综、杨利、杨沛、杨训、杨俊、杨各、杨丰、杨原、杨阿若、杨弘、杨康、杨欣、杨林、杨怀、杨仪、杨虑、杨顒、杨帛、杨宗、杨恭、杨戏、杨洪、杨敏、杨玩、杨粲、杨稷、杨竺、杨穆、杨肇、杨迪。人物虽然看起来不少,却也不过沧海一粟。“秋七月,杨奉、韩暹以天子还洛阳”——《三国志·武帝纪》【杨奉,白波军出身,李傕、郭汜祸乱三辅地区时期也有他的份】“袁绍宿与故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过诛之”——《三国志·武帝纪》注解【杨彪,弘农杨氏尤为知名,祖上三代都是太尉,就到他这不是了。杨嚣、杨炳、杨骏、杨珧、杨济等人都是他的后辈,尤其是杨骏、杨珧、...
· 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陆德明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陆德明(约550-630年),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县人。唐代经学家,训诂学家,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南陈太建中,陈后主为太子,集名儒入讲承光殿,以弱冠与国子祭酒绿孝克抗辨,屡夺其说,举坐咨赏。起官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陈亡后,归于故里。隋炀帝嗣位,召为秘书学士,授国子助教。王世充欲以为子师,严词拒之。秦王李世民辟为文学馆学士,以经授中山王李承乾,补国学博士。唐高祖释奠,召博士徐文远、浮屠慧乘、道士刘进喜各讲经论,德明驳难,随方立义,遍析其要,众人为屈。贞观初年,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寻卒。著作著有《周易注》、《周易兼义》、《易释文》等。两《唐书》有传。撰有《经典释文》,30卷。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谷...

知识互答

家谱制作软件到底哪个最好用?有免费的吗?
当前家族谱修谱软件哪个好?
家族谱用什么软件做?哪个最好用
目前免费的修谱软件有哪些?
现在有修家谱软件吗?哪个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