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头条历史文化
  • QQ空间
  • QQ好友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寒食”传统是怎么来的?历史上皇宫防火制度的来源!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16
转发:0
评论:0
“寒食”传统是怎么来的?历史上皇宫防火制度的来源!,“寒食”传统是怎么来的?历史上皇宫防火制度的来源!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

  “寒食”传统是怎么来的?历史上皇宫防火制度的来源!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作为皇帝本人所居住的场所,古代的皇宫除了防备反叛谋逆之外,最警惕的莫过火灾。在古老的周朝,就已经建立了具体的火灾报警制度,并规定一年中有些时段完全禁火。这个制度被后人逐渐称为纪念伯夷叔齐的“寒食”传统。

  寒食节实际上源自古老的防火制度

  历代中央政权都有负责首都的防火部队。汉朝以管理长安治安的执金吾,担任长安的防火职责。唐朝也编制有专门的消防单位“武侯铺”。后来的宋朝消防单位“水行”,规模一度达到数千人。明清两朝也不忘建立了有专业技术的防火部队。

  然而,即使这样严防死守,历代皇帝的居所仍然会时不时的被火灾所破坏。有时候甚至整个皇宫都会被烧成废墟。

  阿房宫极有可能在秦朝灭亡时还未建成

  最为人所熟知的一次烧皇宫事件,莫过于项羽烧阿房宫。但最近的考古证据证实,阿房宫在项羽来到咸阳时并未建成。如果他确实有过纵火,烧毁的也不过是未完成的阿房宫地基和一些建筑材料罢了。

  其实如果不是战乱,秦汉皇宫遭到的损失通常都不算大。比起后来的王朝,秦汉首都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分布密度都比较小,建筑与建筑之间有大片空白地带可以作为防火带。但火灾警报仍然时不时在长安、洛阳或者别地的离宫响起。如汉顺帝时期洛阳宫失火,财物宫藏焚烧殆尽。汉章帝时代新平公主家起火,火势蔓延到皇宫西阁。末期的汉桓帝时代,皇宫失火多达11次。

  汉朝的长安复原图

  唐朝也不是一个皇宫火灾特别频繁的年代。因为公元7-9世纪的气候温润、雨水充沛,唐朝还对首都的居民区进行严格的区块划分。当时实行的坊市制度,是在居民区坊和商业区市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且严禁随意走动。这样约束市民自由的做法,同时也降低了火灾的发生频率。到了坊市制度被打破、京师人口密度大增的宋明两朝,火灾便终于成为皇宫的最大威胁。

  宋朝最有名的皇宫火灾发生在1032年。当时的文德殿修缮完成,大火突然在皇宫中燃起,迅速延烧到崇德殿、长春殿、会庆殿等主要建筑,直至将皇宫主要殿堂烧成一片白地。

  密密的宋朝房屋 其实是火灾的隐患

  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事件,宋仁宗派人调查火灾原因。最后认定是一名负责缝纫的宫人,因使用火斗不慎引发事故。火斗就是现代的熨斗,但在没有电的时代,需要将火斗中投入烧红的炭块使用。

  不过,宋朝君臣们显然还没有学会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临时工。在确认直接责任人后,权知开封府指出了火灾发生的真正原因:后宫人口密度大、居住空间狭小、锅灶距离梁柱等木制构件太近。长期炊事产生的热量使木材干燥,形成了巨大隐患。

  北宋皇宫最小 也容易被火灾吞蚀

  到了南宋时期,首都临安的人口更加膨胀,甚至出现了多层木制建筑重叠的贫民窟,普通的一间铺面的宽度上下竟然居住了10户人家。在这样局促的空间布局下,南宋火灾的规模和造成的损失都非常惊人。

  1132年的临安大火,一个时辰内数万家付之一炬,就连高宗的养老地德寿宫也难以避免。1208年,一场大火将皇居以北的街道一扫而空,一多半的临安城都葬于火海。一直到南宋被蒙古灭亡,火灾仍然在杭州肆虐不止。1277年的一场大火,就将南宋留下的皇宫完全焚毁。

  南宋的临安同样面临过于拥挤问题

  到了明朝,火神也完全没有放过老朱家的意思。明成祖有一次命人在午门前放焰火庆祝元旦佳节,却点燃了午门城楼。大火燃烧不止,甚至烧死了现场负责指挥灭火的最高官员,最终将午门完全烧毁。

  公元1421年,故宫三大殿被雷击起火,其主殿奉天殿被烧成白地。虽然朱棣千方百计加强安全措施,随后的十多年里故宫仍然年年火灾。一直到朱棣死的时候,三大殿的重修都还没有完工。

  朱棣时代落成的紫禁城就数次遭遇火灾

  1443年,正统皇帝重修好的奉天殿再次被雷击起火。幸好时值大雨,火情被及时控制。正德皇帝时代的火灾则极富个人色彩。为了热闹气氛,他命人在皇宫中广置彩灯、大放鞭炮。鞭炮引燃了连串的彩灯,彩灯又点燃了囤积的鞭炮,最终烧毁宫殿六间。

  到了1557年的嘉靖皇帝统治时期,雷击再一次让三大殿起火。这次火势依旧凶猛,一共烧毁三殿二楼十五座宫门。幸好嘉靖指挥人及时运走了永乐大典,不然这部大作可能早在嘉靖朝就已经被大火吞噬了。

  明朝的紫禁城布局

  不过这还不是明朝皇宫被烧的最高峰。万历统治时期除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王恭厂爆炸事件外,还有不可思议的三大殿第三次遭雷击事件。这一次雷击大火几乎和嘉靖时的那场大火一模一样,将三大殿的主建筑群完全夷为平地。明朝为此花了30年时间,才再一次重建了三大殿。

  清朝有鉴于明朝皇宫遭受的巨大火灾损失,对故宫进行了彻底改造。首先在建筑与建筑之间增加砖石结构的山墙,阻断木制建筑之间火灾的蔓延。其次从日本引进了新式灭火工具“水龙”,一种可以用于室内灭火的高效工具。第三在宫中广设水缸,命人严加巡逻,寻找隐藏的火情。

  引进自日本的 “水龙”

  有清一代,类似三大殿完全烧毁的惨剧未再发生。但故宫火情仍旧时有传出,甚至连逃过三大殿焚毁之灾的永乐大典也在一次乾清宫火灾中毁灭。

  直到今天,建筑密度过大、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故宫,依然是消防部门需要全力戒备的地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项羽
项羽(前232年3月29日-前202年),名籍,字羽,以字行,楚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战国末期军事家,政治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七岁后随叔父项梁迁吴中,秦末民变期间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后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前207年秦朝覆亡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五万大破秦军五十万,秦皇三世被项羽吓得自降为‘秦王’,不敢再自称‘皇帝’。起兵三年,即称霸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政由羽出,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年仅二十五岁。最后在楚汉战争时于垓下之战为刘邦所
明成祖
明成祖讳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或称“永乐帝”,是明朝第三代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夺位,经过三年的战争,最终胜利,杀害方孝儒,驱逐其侄建文帝夺权篡位自封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强太祖以来的专制统治,强化锦衣卫并成立东厂,此外,他在位期间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叶后宦官专政的祸根(但是最决定性的“祸根”还是他的孙子--明宣宗在位期间教宦官识字读书开始,史家认为宦官干政始于宣宗朝末期)。明
展开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分,共有 0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更多文章

{{home.title}}
{{home.channelName}}
{{ news.releaseDate.split(' ')[0] }}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红墙内的咒怨:古代宫廷女子的“媚道宫斗”求生记
45
0
剜目断鼻:修谱匠从族谱裂痕看唐代女性贞节枷锁
78
0
我在宋朝点外卖,汴京城的“职业跑腿人”
164
0
不同朝代皇帝和平民寿命数据对比,为什么古代人寿命都不长?
270
0
宗祠祭祀中的“祭祖舞蹈”:跨越千年的血脉仪式与文化密码
266
0

推荐阅读

· 寒食节的习俗历史上寒食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寒食节的习俗: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在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寒食节是山西民间春季一个重要节日,山西介休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每年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仪式活动。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
· 寒食节是清明节吗寒食节的习俗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起源於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后。寒食节的饮食习俗吃寒食粥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近,后来人们便融成一个节令,衍化为清明祭祖扫墓的风俗而流传下来,节日期间,百姓家家不许动烟火,需备麦粥等冷食,借此纪念。吃馓子我国南北各地,寒食节都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古称"寒具",是寒食节的著名食品。馓子油炸而成,酥脆香甜,口感甚好。现今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撒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子推馍又称老馍馍,顾名思义,为纪念介子推的食物,是山西省清明节传统美食。子推馍类似古...
· 妃嫔的等级制度是在怎么划分的?她们有什么权利?
妃嫔作为君主之妾的统称,其存在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较早的时期,具体年代已难以确切考证,但在周朝已有明确的妃嫔制度记载。据《周礼·郑玄注》及《礼记·昏义》,相传周朝制度,天子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后为正妻,余为妃嫔。后代帝王妃嫔的名目逐渐繁多,等级制度也日益复杂。各朝代制度:商朝根据《周礼》记载,商朝的王的后妃编制为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一百二十一人。周朝同样遵循《周礼》的规定,天子立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一百二十一人。后正位宫闱,体同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知丧祭宾客;女御序王燕寝。秦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了皇帝皇后制度。妾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不同的等级。汉朝汉朝初期沿袭了秦朝的母后称号,并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妗娥、容华、充...
· 故宫这么大古代是如何防火的?现代和古代的防火手段有什么不同?
故宫这么大古代是如何防火的?现代和古代的防火手段有什么不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知道,古代的建筑大部分都是木质结构,非常容易起火,电视剧里经常就有一处燃烧导致其他房屋也被烧起来的情节,而故宫建筑的结构其实也是如此,防火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毕竟也是明清皇家的居住地。那么,那样大的一个故宫,究竟应该如何防火?现代的防火手段和古代又有什么不同呢?如今的故宫,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网红”博物馆,有众多珍贵文物,各式精彩展览,接地气之余还卖得一手好萌。在许多人眼中,正是单霁翔在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古老的故宫变了样。白色上衣、深色裤子……24日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单霁翔,穿着依然朴素整洁。今天,他现身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节,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分享故宫成为“网红”背后的故事。前段时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是热门话题。回顾巴西国家博物馆的大火、巴黎圣母院大火造成...
·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历史上的寒食节又何而来
寒食节简介: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一日之前。现代24气节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次日。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然而,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

知识互答

黄道周是哪个朝代的?
李儇的儇怎么读?
中文语言日是几月几日?
朱厚照是明朝第几位皇帝?
唐僖宗李儇的读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