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头条历史文化
  • QQ空间
  • QQ好友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中国古代有食品安全法吗?如果食品不合格会有怎样的处罚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70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有食品安全法吗?如果食品不合格会有怎样的处罚,食品安全问题一直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那么,应该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呢?在我国古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那么,应该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呢?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中是否有可以借鉴之处呢?

  悠悠的历史长河里,古人们早就想到保证食品安全的方法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人都是怎么做的吧。

  一、唐代篇

  大唐盛世之中,酒楼林立,商业兴隆,您看那牧童的手指随意一指,就是一片旷古未有的繁华璀璨。这令人沉醉的灯火阑珊之中,藏着的正是大唐对于食品安全的严格把控。

  唐朝人早已有了他们自己的食品安全法——《唐律疏议》。据记载,按照唐代的法律,如果食品发生了变质,经营者就必须立刻销毁食品,否则就会受到杖打九十的处罚。

  唐代的保鲜条件远远不如现在,食物也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因此总会有些经营者心疼成本,抱着侥幸心理继续出售劣质食品。

  针对这一现象,唐律也做了明确规定:如果经营者由于经营变质食品导致他人生病的,就罚流放一年,如果导致他人死亡的,就会被判处绞刑。

  唐代政府重拳治理食品安全的决心是坚定的,因为古代医疗水平落后,一旦食品安全把控不严很容易发展成疫情,这样的后果对于古人来说非常严重。

  因此古人们也时刻把保证食品安全放在心上。

  唐代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当时的法律条文来体现,除了对售卖劣质食品的经营者严加惩处外,唐代人还将食物中毒细分成故意和无意两种,再制定相对应的律条分别管理,这些细节无一不说明唐代人对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

  不过,虽然唐代人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却还是有黑心的商家铤而走险坑害顾客,柳宗元就曾经不幸成为了受害者。

  有一次,柳宗元身体不适去看医生,医生跟柳宗元说:“你这只是一点小病,买点茯苓来吃就会好的。”于是柳宗元非常听话的买了茯苓来每天按时吃,谁知道他的病不但没好,反而更严重了。

  医生很奇怪,自己的方子没问题啊。柳宗元也很奇怪,强烈的探索心驱使着他去寻找问题的真相,结果几经波折之下,竟然让柳宗元发现原来是药店用老芋头冒充茯苓卖给他了。

  柳宗元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卖假药的商人落在柳宗元手里也算倒了霉,不仅被判了一年流放,还被柳宗元写到《辩茯神文并序》一文中,千秋万世背着诚信的污点。

  二、宋代篇

  历史的风云瞬息万变,转眼间,汴梁取代了长安的繁华。《清明上河图》中空前繁荣的宋代向我们走来。

  宋代作为承袭唐律的朝代,它对于食品安全的把控在唐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除了如唐代对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外,宋代还想出了许多保证食品安全的新方法。

  据《武林旧事》记载,宋代为了应对繁荣的商业市场以及众多的酒肆店铺,专门成立了各行各业的行会。官府要求所有的相关人员都必须加入行会,并且登记造册,否则就不许从事相关的行业。

  这有些像现代的从业资格制度,不过宋代的行会还承担了一部分行政工作。

  比如各种商品的好坏首先要由各个行会审核把关,行会的领袖有权根据商品的好坏制定售价。

  行会的定价权可不是那么好拿的,如果商品出现问题,那么行会要承担连带责任。这促使行会从专业的角度先行确保售卖的商品安全无忧。

  等到行会筛选过的商品流入市场后,宋朝政府就开始监督食品安全了,宋代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在唐代的基础上更为严格。

  据《宋刑统》记载,宋代经营者哪怕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腐败食品卖给了他人,也会被杖打九十,除非这个经营者立刻将腐败食品销毁并且不产生严重后果。

  不仅如此,宋代人还十分重视餐厨卫生。

  宋朝政府规定,售卖食物的人必须把食物放在干净的器皿售,餐厨垃圾也不能直接往河里倒以免污染水源,这些措施都极大的保障了人们的食品安全。

  同时,宋代茶叶贸易发达,常有不法商人试图将茶叶以次充好谋取暴利,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宋朝政府出台了“开汤审评”的检查法:

  有专门的官员现场泡茶,然后通过检验茶汤的颜色以及是否有杂质来判断茶叶的好坏,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的人,立刻严惩不贷。

  三、其他篇

  其实,我国古代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早在《礼记》中就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的记载,意思是没成熟的果子不能售卖,以免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无独有偶,汉代也曾规定过:“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与盗同法”意思是有问题的肉类要立刻销毁,不然售卖者连同管理食品安全的主官都要受罚。

  到了清代,食品安全的重视也一如既往,曾有酒楼掌柜在卫生检查时,被发现将食品堆放在厕所旁,结果就因为食品安全隐患受到了打四十下手心的处罚。

  民以食为天。正是由于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历朝历代的官府无一不是将其当作生命线守护。或许我们日常生活中小小的一副碗筷,一碟小菜,就浓缩了几千年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复号“柳柳州”。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并称“韩柳”。韩文古,柳文秀。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为当道者嫉恨,除短暂奉召入京外,终生未再北还。因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寓情山水而不忘国政,特别因首创“寓言”体,留下“黔之驴”“临江之麋
展开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分,共有 0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更多文章

{{home.title}}
{{home.channelName}}
{{ news.releaseDate.split(' ')[0] }}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红墙内的咒怨:古代宫廷女子的“媚道宫斗”求生记
35
0
剜目断鼻:修谱匠从族谱裂痕看唐代女性贞节枷锁
72
0
我在宋朝点外卖,汴京城的“职业跑腿人”
155
0
不同朝代皇帝和平民寿命数据对比,为什么古代人寿命都不长?
238
0
宗祠祭祀中的“祭祖舞蹈”:跨越千年的血脉仪式与文化密码
258
0

推荐阅读

· 唐朝《食品安全法》:卖有害食品最高判死
文/河北刘亮“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如何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又将成为新的热点话题。回望我国古代,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消费者权益日和保护法,但从一些散见的法令条文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古人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唐朝严防有毒食品在唐代,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食品交易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利润,开始在商品中做手脚,最常见的是在酒中掺水。不过,危害到人身安全的却并不多,大多奸商只是在分量和质量上打折扣。但也有少数不法商人为了盈利,昧着良心出售有害食品,唐朝政府为了杜绝有毒有害食品的流通,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据《唐律疏议》记载,一旦食物变质,商家就必须立刻焚烧,否则要遭受廷杖九十的皮肉之苦。如果胆敢销售有害食品,致人生病,商家要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如果有害食品致人死亡,商家则要被判处绞刑。最好到了宋代,经济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在《东京梦华录》、《水浒传》、《梅...
· 唐朝食品安全法律最严:售有害食品可处绞刑
周代我国已有食品安全法律周代,尽管囿于技术落后及交通不便,食品安全事件似乎不多,但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还是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主要是以初级农产品的直接采摘、捕捞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为:“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礼记·王制第五》)这里所讲的“不时”是指未成熟。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在周代,五谷果实未成熟时,是严禁进入流通市场的,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未成熟的果实引起食物中毒。这一规定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此外,为杜绝商贩牟利而滥杀禽兽鱼鳖,周代规定:“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礼记·王制第五》)即不在狩猎季节和狩猎范围的禽兽鱼鳖,不得在市场上出售。唐朝时法律最为严格汉唐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空前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
· 古代人是怎么应对食品的安全问题的?从周朝就有“食品安全法”了
大多数人认为古代人的饮食健康又安全,实际上古代人的菜市场也很混乱,不少人死于食物中毒,为了生存,各朝各代不得不亮出他们独特的食品安全措施。周朝:要求不高,食品吃熟的就好。《周礼》中也有一套肉类合格标准,足以看出周朝人对食材和生命的严谨的态度,这些都是日常食材的反面教材,如半夜嚷嚷的牛、毛质稀松不健康的羊、腿上毛杂乱,受过腿伤的狗、羽毛黯淡叫声刺耳的鸟、翻白眼状态异常的猪、毛色杂乱的马都不能拿起出来交易,违者罚款受刑。春秋战国时期:生在乱世,吃得饱还不如吃得香。就拿游说四方的孔子来说,他对于饭局就是杰出的完美主义者。《论语·乡党》中记载孔子吃鱼的标准,口感不好不吃;闻着不香,做的难看也不吃;没有肉酱搭配就更不吃了,孔子代表了大多数有威望之人吃饭的要求,其余之外的小民众们虽然没有这么多花样,但相比周朝,吃一顿饭也是很有讲究的。孔子那个时代战乱纷繁,大家食不果腹,当时的小米、小麦大麦大多都不干净...
· 频繁改标签过期继续用,古代买卖不合格食品怎么处罚?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就在昨天有两家门店被爆出为了节约成本,频繁篡改食品效期标签,使用应“废弃”食材,存在偷工减料问题,不严格按照配料表足量放料等等不规范的问题,而针对这两家门店相关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随即进行现场检查,责令涉事店铺整改并且依法处置。食品安全问题是我们都比较重视的,毕竟吃了不健康的食物对人的身体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也在逐步规范,并且规定了很多措施来确保食品的安全,其实食品安全问题自古有之,那么古代买卖不合格食品怎么处罚?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图源自网络历朝历代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都是非常重视的,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在周朝的时候,根据《礼记》的记载规定:“五谷不时,果实未孰(通熟),不鬻于市”,也就是说没有熟的五谷和果实,是不能拿到市场上售卖的,就怕食物没熟,导致食物中毒。到了汉朝,这个时期的行政法令相对完善,对于...
· 揭秘中国古代食品不合格商贩会被受到惩罚吗?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那么,应该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呢?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中是否有可以借鉴之处呢?悠悠的历史长河里,古人们早就想到保证食品安全的方法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人都是怎么做的吧。一、唐代篇大唐盛世之中,酒楼林立,商业兴隆,您看那牧童的手指随意一指,就是一片旷古未有的繁华璀璨。这令人沉醉的灯火阑珊之中,藏着的正是大唐对于食品安全的严格把控。唐朝人早已有了他们自己的食品安全法——《唐律疏议》。据记载,按照唐代的法律,如果食品发生了变质,经营者就必须立刻销毁食品,否则就会受到杖打九十的处罚。唐代的保鲜条件远远不如现在,食物也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因此总会有些经营者心疼成本,抱着侥幸心理继续出售劣质食品。针对这一现象,唐律也做了明确规定:如果经营者由于经营变质食品导致他人生病的,就罚流放一年,如果导致他人死亡的,就会被判处绞刑。唐代政府重拳治理食品安全的决心是坚定的,因为古代医...

知识互答

家谱制作软件到底哪个最好用?有免费的吗?
当前家族谱修谱软件哪个好?
家族谱用什么软件做?哪个最好用
目前免费的修谱软件有哪些?
现在有修家谱软件吗?哪个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