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头条历史文化
  • QQ空间
  • QQ好友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秦陇文化—文化节庆—周祖陵祭祖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0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文化节庆—周祖陵祭祖,原庆阳县城东山,有座四季绿染的森林公园。这就是省级森林公园——周祖陵森林公园

  原庆阳县城东山,有座四季绿染的森林公园。这就是省级森林公园——周祖陵森林公园。这里,是游客登山观光、度假游览的好去处,又是凭吊先贤的佳境胜地,享有“华夏第二祭祖圣地”的美誉。

  明代文坛领袖、庆阳籍诗人李梦阳在《秋怀》诗中写道:“庆阳亦是地,城对东山不窟坟。”他吟咏的不窟坟,即周祖陵,位于庆阳城东山之巅。这座山因其形状酷似帝王帽盒,又名“帽盒山”。高踞山顶的周祖陵与庆阳古城隔河相望,历来是庆阳的一大名胜景观。

秦陇文化—文化节庆—周祖陵祭祖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夏后氏政衰,不窟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庆阳府志》曰:“不窟,后稷之后,值夏德衰乱,窜居北豳,即今之庆阳也。”相传,不窟姓姬,父名弃。黄帝曾孙帝喾之妃姜女原生弃,好为农耕,舜帝举为农师,号称后稷,为禹夏农官。后稷死后,不窟子袭父职。夏太康政乱,不窟失其官而率领族人“奔戎狄之间”(即今庆阳)之后,仍承传父业,拓土开疆,创建城邑,教民稼穑,务耕课桑,在庆阳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挖掘人文旅游资源,内遂民众夙愿,外联炎黄子孙,1993年,庆阳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周祖陵遗址兴建“周祖陵森林公园”。1994年春破土动工以来,每年参加植树的人员近万人,栽植云杉、雪松、侧柏、油松等常绿树58万株,使公园景区面积达到了80多公顷。同时,这个县多方筹资3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皆通山巅。他们以周祖陵园为中心,重建、新建了周祖大殿、周王殿等10佘处游览景点。同时,依山就势修建了长约千米的808级登山石阶,中间建有镐雒桥。此桥之上,有西结、中发、周兴石阶291级,象征西周291年;桥下至“华夏之光”牌坊门,依次为东始、五霸、天梯、罡煞、七雄、归秦石阶517级,意寓东周517年。一座集仿古建筑和人工旅游景点于一园,融人文、历史、景观于一体的森林公园,呈现在游人面前。

  如今,这座森林公园里,亭榭楼台,错落有致绿荫鲜花掩映,令人心旷神怡。周祖陵石碑左侧的周祖大殿,红墙黄瓦,飞檐雕甍,金碧辉煌,异常壮观。大殿内,周祖不窟与曾在庆阳创业奠基的子鞠鞫、孙公刘的彩色塑像端坐中央,神情慈祥,气宇轩昂;左右两侧,按辈份排列着他们的子孙庆节、皇仆、差弗、毁口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檀父、季历的彩绘塑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大殿内的后墙壁上,绘有周先祖艰辛创业、勤劳耕耘和教民稼穑的种种图景。周祖大殿左侧的周王殿内,姬昌、姬发、姬诵、姬钊、姬瑕、姬满至姬延和姜子牙、周公旦40尊彩色塑像,各具情态,神釆飘逸。周王殿南北两侧的碑廊和栖凤亭、鉴亭,为游人了解周王朝盛衰兴替和鉴赏古贤今人诗赋题词精粹提供了一方天地。在左右分列的周祖大殿碑楼和周祖陵遗址图碑、周代世系图碑楼和周祖陵规划图碑中间的御路上,象征四面八方“龙的传人”团聚的48盘彩龙和意寓周祖不窟驾凤飞临庆阳的神奇传说的8只凤凰等雕画,工艺精湛,引入瞩目。每逢佳节、假日,四方游客或登山祭祀,或游览观光,青松翠柏掩映的殿堂内,香烟袅袅,钟罄悠悠,缭绕于梁柱之间;殿堂之外,济济游人迂回穿行于亭台楼榭中间和绿树鲜花丛中,赏心悦目,情趣万千。

秦陇文化—文化节庆—周祖陵祭祖

不窟墓

  登临这座森林公园,既乘车沿公路盘旋而上,直抵山顶,也可涉过城东河,从山脚下一步步沿石阶登攀。那象征周王朝800余年基业的800余级登山石阶,依山势而或陡或缓,游人的视野随着抬阶而上逐渐开阔,及至登上山巅,庆阳的秀美山川和古城新貌便尽收眼底。“绝顶始知世外景,凭栏一望古今天。”极目远眺,只见层峦叠嶂,莽原无垠,林木荫翳,烟岚缭绕,风景如画。俯视鸟瞰,又见城墙逶迤,青山围廊,绿水环城,大厦万幢,气象似腾蛟起凤般壮观。此时此刻,若是胜舂新夏,又添杏桃芳蕊,柳吐岚烟,花香袭人。若是暮秋初冬,红叶未落而白雪初降,雁鸣山莽,风撼林梢,更觉天高地阔,顿时游兴倍增。尤其是居高临下,遥遥望去,那耸立于庆阳古城之内的“周旧邦”木牌坊等古代建筑,与错落有致的高楼、喧闹繁华的市场、穿梭街市的车辆相映成趣;那在庆阳古城北关(俗称“皇城”)周代皇帝专为祭祖而修建的“周帝行宫”遗址上,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气象万千的石油新城,让人浮想联翩,情盈胸襟,眼前浮现浩渺的历史风云,更由衷而发沧桑巨变的惊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史记
《史记》一开始称为《太史公书》,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本纪12卷、世家30卷、列传70卷、表10卷、书8卷,共130篇(卷),52万6500余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北京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北宋版史记及日本藏南宋版史记。《太史公书》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书》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太史公书》最初无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姜子牙
姜尚(?-前1015年),约活跃于前11世纪,姓姜,氏吕,名尚,字子牙,另有说名望,字尚父,通称“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吕尚”、“吕望”、“尚父”、“师尚父”。关于姜尚的生卒年,没有史书说其生年,卒年只有《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的生卒年大致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说法。唐初的武庙,因吕尚善于用兵,而主祀之为战神或兵主,不过后来多改奉汉寿亭侯关羽。
李梦阳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又名献吉,字恩赐,号空同子,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明朝政治人物,中期文学家,复古派文坛前七子之一的领袖人物。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著有《空同集》。
展开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分,共有 0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更多文章

{{home.title}}
{{home.channelName}}
{{ news.releaseDate.split(' ')[0] }}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红墙内的咒怨:古代宫廷女子的“媚道宫斗”求生记
35
0
剜目断鼻:修谱匠从族谱裂痕看唐代女性贞节枷锁
72
0
我在宋朝点外卖,汴京城的“职业跑腿人”
155
0
不同朝代皇帝和平民寿命数据对比,为什么古代人寿命都不长?
238
0
宗祠祭祀中的“祭祖舞蹈”:跨越千年的血脉仪式与文化密码
258
0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文化节庆—社火
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欢歌唱起来,彩车动起来…”、3月4日是猪年的第一个月圆日,也是传统的元宵佳节,西峰城区南北主街道人头攒动,成为欢腾的海洋。伴着和煦的春风,2007年庆阳市城区元宵节社火会演在西峰街道热热闹闹举行,西峰区、合水县和市直、中央省属驻庆单位以及部分企业,带着各自精心装扮的彩车、气势恢弘的秧歌方队、丰富多彩的节目,争相献艺,向全市人民奉献上了一道道充满民俗韵味和现代气息的文化“大餐”,欢乐、祥和、文明、热闹的节日气氛笼罩了庆阳大地。龙狮舞动庆盛世,锣鼓喧天报春来。在震天的礼炮和缤纷的礼花中,向观礼台方向徐徐走来的党政军系统的方队拉开了社火会演的帷幕。伴着西部大开发的和谐春风,古老文明的庆阳围绕建设西部油城、陇上煤都、经济强市的目标一路走来,驰名的绿色产品走出国门,特色的农业开发效果显著,高高的炼塔巍然矗立,千年的宝藏造福人民,神奇的香包引人人胜,璀璨的文化流光溢彩。人共和谐...
· 秦陇文化—文化节庆—采花节
农历五月,草木勃发,山花烂漫。初五这天,正是舟曲县博峪乡藏族群众的传统节日——采花节。称其为博峪藏族是因为它在一些方面有别于青藏高原的藏族,近似于四川九寨沟地区的白马藏族,但又不完全一样,它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服饰和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由于地域偏僻、远离都市,加上交通不便,知道博峪藏族的人很少,能够亲眼目睹这个民族风采的人就更少。这是一个神秘的民族,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和民风民俗。一、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博峪山谷的一个庄子上住着一家老俩口,膝下有六个女儿,家境贫寒,日子过得艰难。初夏的一天,按规矩该最小的六妹子上山采撷山花、药草,医治全家人的病疼。由于下山时不小心,摔伤了腿脚,六妹疼痛难忍,伤心地哭着。这时山坡上走下来一位仙女般的姑娘,从背篓里取出草药,在六姑娘的伤口处敷上,很快就不疼了。老俩口为了感谢这位姑娘,就收下了这位没有爹娘,名叫“达玛”的姑娘,并认她做第七个女儿。...
· 秦陇文化—文化节庆—香浪节
香浪节,是流行于青藏高原东北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传统节日。“香浪”,藏语意为“采薪”。相传每年盛夏,僧人外出为有己采伐烧柴时,因路途遥远,当天不能返回,于是在外露宿数日,劳动之余,游山玩水,与家人团聚。由此相沿成俗,不但寺院僧人过此节日,也成为群众性的郊游活动了。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沿有具体的时日规定。每年到了农历六月六,适逢是草原天蓝云白、羊肥牛壮的最好时刻,藏族群众便不约而同地带上帐逢、炊具及青稞酒、酥油等食品,到风景优美的草滩上去消闲憩息。他们在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草坪上,依山旁水扎起帐篷,制做和摆放醇香可口的野餐,或三、五户一起,或以村寨为单位,在美酒、乳酪、奶茶的相伴下渡过十天半月的野外生活,享受着夏天的欢欣,然后再返回家中。香浪节是一个浪漫而富于情趣的节日。农历六月,正值藏区黄金季节,牧场肉香奶甜,人们举家出游,到风景秀美的大草原,搭起帐篷,过上十天半月的轻松闲适的日子。这种...
· 秦陇文化—文化节庆—乞巧节
西和县的“乞巧节”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过实地考察,同意命名西和县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县已成为继岷县、临夏回族自治州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之后,甘肃省第3个“国字号”民间文艺之乡。乞巧是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西和县的乞巧风俗,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乞是乞求,巧则是心灵手巧,“乞巧”就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祈求幸福的意思。西和县“乞巧节”从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晚上,活动时间长达7天8夜,是所有民间节日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乞巧活动中,年轻的姑娘们虔诚乞求“巧娘娘”(织女)赐予聪慧、灵巧,保佑自己将来获得一定的技艺、生活美满幸福。整个活动井然有序,坐巧、迎巧、乞巧、送巧等环节环环相扣。因参加“乞巧节”的多为“闺中待嫁”的姑娘,民间也称“女儿节”。
· 秦陇文化—文化节庆—春节社火
春节期间,兰州街头的社火表演别具特色。一般是从农历正月初十前后开始,由各地的县组织的农民社火汇集市中心,依次排成不同形状的队形,沿主街道边行边舞,敲锣打鼓,热闹壮观。当行至东方广场时,多围成圈形,为游人和市民表演。社火表演可持续到元宵节前后。

知识互答

汝南袁氏在历史中的名人都有哪些?
今年首次日食是什么时候开始
中文语言日是几月几日?
与谷雨相关的诗词有哪些?
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是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