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头条历史文化
  • QQ空间
  • QQ好友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灶神究竟是谁 腊月二十四祭灶神

2017-05-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85
转发:0
评论:0
灶神究竟是谁腊月二十四祭灶神,二十三,糖瓜粘”,这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习俗,意思就是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也就是俗称


二十三,糖瓜粘”,这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习俗,意思就是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也就是俗称的小年,要吃粘牙的糖。传说,灶神爷就在每家的灶头。在旧岁逝去前夕,灶神爷会按例到天庭禀报他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恶,以供玉皇大帝决定赐福或降灾时抉择。人们怕这位灶神爷向玉帝打小报告,便在送灶之前,用一些粘牙的糖封住他的嘴,以便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一年一度的祭灶神活动,也就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带有幽默色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据酥ぃ祭灶习俗早在夏朝时就有了,秦朝之时,祭灶活动就被列入国家正典“七祀”,但汉代升级为“五祀”。然而,虽然祭灶习俗由来已久,但灶神爷究竟是谁这个问题却没有人能说清楚。

一是上古帝王或其后裔说。在《事物原会》一书中,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在《淮南子•汜论篇》中说:“炎帝作火而死为灶。”高诱注:炎帝以火德为管理天下,死后以灶神的身份享受祭祀。而在《周礼说》中,又说,颛顼氏之子“祝融”死后成了灶神。此说认为,由于炎帝为“火德之帝”,祝融为“火官之神”,所以都被奉为灶神。灶神爷原是一位,具体指谁,各家说法不同。

二是负心汉之说。《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说:“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文中指出,灶神是一位名叫张单的状如美女的男子。民间关于张单有一个传说,据传,张单有个妻子名叫丁香,是个贤惠孝顺的好女人。后来,张单靠做生意挣了一大笔钱,便移情别恋,在有了新欢后便抛弃糟糠之妻。后来,张单和他的第二任妻子整日作乐,坐吃山空,最终沦为乞丐,流落他乡,他的妻子也离他而去。一日,张单饥寒交迫,就在奄奄一息之时,被一位妇人所救。待他吃饱穿暖后,才发现这位妇人就是他的前妻丁香。这时,他心生愧疚,又倍感无地自容,便一头钻进灶坑自杀了。由于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传说玉皇大帝姓张),玉帝便封他为灶神。现在有些地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就是因为传说中的灶王爷相貌姣好,但喜新厌旧,为了避免败坏门风,所以不让女子祭灶。

三是穷蝉演变说。穷蝉又名“灶马”,实则是蟑螂。此说认为,灶神就是灶头边常见的蟑螂。此说见于袁珂的《神话论文集•漫话灶神和祭灶》一文,文中说:“这种常见于灶上的小生物,古以为神物(或鬼物),崇而祀之,将它作了灶神。现在,人们见了蟑螂就心生厌恶,因为它不仅蹭吃蹭喝,而且极易传播疾病,但是古人却不知道这些,他们见蟑螂常在厨房出没,便以为这是一种神物,对它颇生敬意,故还经常在鼎上描画它的纹理。”

四是宋无忌之说。《史记•封禅书》索隐《白泽图》所述:“火之精曰宋无忌。”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中也说:“王基家贱妇生一儿,堕地,即走入灶中。辂曰:‘直宋无忌之妖,将其入灶也。’”从文中得知,管辂把宋无忌当作灶神。

五是贪官之说。传说,民间有一个大贪官,生性嘴馋,搜刮百姓钱财,只为享受美食,因此吃得是油头肥耳。为此,老百姓对他深恶痛绝。后来,一位神仙得知此事后,便化身一位民女将他一巴掌掴到了灶台上,成为“灶王”,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享用美食。范成大在《祭灶词》中刻画的灶神形象,就很像一位贪嘴的胖老头。

六是姜子牙封神说。此说也源于民间传说。据称,姜子牙帮助周武王伐纣、打下江山后,裂土封侯。姜子牙奉师父之命,立下封神榜。将牺牲的有功将领一一封神,但是那些冲锋陷阵、战死沙场的士兵们却都没有受到封赏。于是,这些士兵的冤魂便不安分,经常闹事。得知此事后,姜子牙想了又想,便将广大的战死的士兵封为灶神,每家都有一位灶神。这样一来,既可制止鬼魂闲荡寻衅,又可将家家户户管理起来,可谓一举两得。

由于民间供奉的灶神多是一男一女并坐,即灶王爷与灶王夫人的画像,所以有些地方就传说灶王爷、灶王奶奶就是《封神演义》中姜太公所封的张奎和其夫人高兰英。

灶神究竟是谁呢?实在是众说纷纭,这也是我们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大难解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史记
《史记》一开始称为《太史公书》,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本纪12卷、世家30卷、列传70卷、表10卷、书8卷,共130篇(卷),52万6500余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北京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北宋版史记及日本藏南宋版史记。《太史公书》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书》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太史公书》最初无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周武王
周武王姬发(BC1132-BC1043),姬姓,名发,祭祀日名为珷帝日丁,是西周的开国君主,青铜器铭文称其为珷。是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小文王十四岁。姬发继承文王为周族首领,正妻为邑姜。其于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击败殷帝辛(纣王),推翻商朝而建立周朝,在位四年(加上灭商前应为十年),前1043年去世,享年九十三岁。对他涉及的公元纪年来自夏商周断代工程,剑桥中国史推测其在位时间为前1049或前1045年至前1043年。传统上,周武王,周文王,尧舜禹和商汤一向为后世儒家人物所尊崇的古代先秦明君。
姜子牙
姜尚(?-前1015年),约活跃于前11世纪,姓姜,氏吕,名尚,字子牙,另有说名望,字尚父,通称“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吕尚”、“吕望”、“尚父”、“师尚父”。关于姜尚的生卒年,没有史书说其生年,卒年只有《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的生卒年大致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说法。唐初的武庙,因吕尚善于用兵,而主祀之为战神或兵主,不过后来多改奉汉寿亭侯关羽。
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宋代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初授司户参军,历官监“和剂局”、检讨、编修、正字、校书郎、处州知州、礼部员外郎、祈请国信使、集英殿修撰、出知静江府、广西经略使、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礼部尚书、资政殿学士等,官至参知政事,追赠少师、崇国公。范成大曾出使金国,在金国气节不屈,撼动了金世宗,有日记《揽辔录》。范成大与杨万里、尤袤、陆游号称“南宋四大诗人”。范成大的诗作在宋代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经。杨万里称其:“大篇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钱锺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范成大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旅游作家,另有《石湖..
展开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分,共有 0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更多文章

{{home.title}}
{{home.channelName}}
{{ news.releaseDate.split(' ')[0] }}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红墙内的咒怨:古代宫廷女子的“媚道宫斗”求生记
35
0
剜目断鼻:修谱匠从族谱裂痕看唐代女性贞节枷锁
72
0
我在宋朝点外卖,汴京城的“职业跑腿人”
155
0
不同朝代皇帝和平民寿命数据对比,为什么古代人寿命都不长?
238
0
宗祠祭祀中的“祭祖舞蹈”:跨越千年的血脉仪式与文化密码
258
0

推荐阅读

· 灶神星
发现大小的比较:前10颗小行星与月球的大小比较。灶神星是从左边算起的第四颗。依照比例呈现的灶神星、谷神星和月球。在谷神星被发现的一年后,海因里希·奥伯斯1802年发现了智神星。他提出了这两颗天体是被摧毁行星的残骸。他给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送了一封信,建议在谷神星和智神星的轨道交会处附近搜索,可能会找到更多的碎片。这些轨道的交点位于鲸鱼座和室女座。奥伯斯在1802年开始他的搜寻,在1807年3月29日他在室女座发现了灶神星-这是一个巧合,因为谷神星、智神星和灶神星并不是更大天体的碎片。因为在1804年已经在现在称为主小行星带发现了第三颗小行星婚神星,因而灶神星成为发现的第四颗小行星。这一发现是在3月31日写给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施罗特的信件中宣布。因为欧伯斯已经有发现一颗行星的荣耀(小行星智神星在当时被认为是行星),他将为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的荣誉给了德国数学家高斯,他的轨道计算协助天文...
· 什么是送灶神?春节前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的历来
导读:送灶神也称过小年,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活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要送灶神回天庭,送灶神时要先祭拜一番,而祭品与一般祭神用的三牲四果不同,一般人都用汤圆、麦芽糖等甜的东西祭拜,其目的无非是希望灶神享用了这些甜点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些好话,少打小报告。送走了灶神之后,家家户户便可大扫除以便迎接新年,而在正月初四又得将灶神请回家中,继续执行神职。送灶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灶神是保佑百姓“五谷丰登,财源广进”的菩萨.他每年都要向玉帝禀报凡间百姓为他上香的情况,十分喜欢打小报告,所以百姓为了让他在玉帝面前为自己说好话,就给灶神“好处”,然后灶神就上天了;有的穷人家没有可以“供奉”的,就只好祈祷能够蒙混过关,直接把灶神送上天了。因此,这种穷人家的做法逐渐成为一种习俗,一直沿用至今。在汉族民间“送灶神”时要吃粘牙的甜食,这是为了用糖粘住灶神的牙。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
· 腊月二十三|古时祭灶神,今时小年夜
腊月一至,中国人的生活便围绕着“年”展开。从腊八开始,人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年货,数着日子期盼春节的到来。腊月二十三则是标志着春节的开始,古时每家每户都要祭灶神。在古代,人们用糖瓜祭灶,现在人们主要用奶糖代替传统的糖瓜献祭灶王,寓意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回天庭述职时只言好事,不提坏事。祭灶仪式源自商周时期的“五祀”,灶王被视为一家之长,掌管饮食与言行,并将在年终向玉帝汇报人间情况,灶王的汇报关系着一家人未来的福祸寿禄,大家都很重视。灶王的形象多见于年画,有时伴有灶王奶奶。关于灶王的身份,历史上有炎帝或祝融两种主流说法,主要源于对火神的崇拜。民间还有女性灶神的版本,但最终男性灶神形象更为普遍。祭灶之夜,人们通过燃放鞭炮、供奉糖瓜和茶水等一系列仪式欢送灶王上天,并将旧灶王像焚烧,以此表达对新一年家宅安宁、生活顺利的祈愿以及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一传统习俗至今仍被...
· 早期灶神状如美女
美男子灶君雕像年画灶神灶婆像黑面长须灶王爷像文/图钟葵再过几天,就是腊月二十三。按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虽然这种习俗在中国已延续了两千多年,但祭祀对象和祭祀方式都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直至唐宋以后才基本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祭灶习俗。灶神信仰不断演变身份修正势在必行在我国,很多民间信仰都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灶神信仰也不例外。早期人们奉炎帝、祝融和“先炊”等为灶神,每逢孟夏之月,便举行隆重的祭灶仪式,向掌管人间饮食的灶神致敬。后来,无论是灶神的身份、职责还是祭灶日期、祭灶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灶神到底是谁?汉代一些学者认为,灶神和门神一样,充其量只是一个家庭保护神,把中华始祖神炎帝和“上公之神”祝融等同于灶神,无疑是贬低了他们的身份。而把老妇“先炊”奉为灶神,也有不少学者提出异议,因此对灶神身份的修正势在必行。西晋至唐代灶神是位美男子东汉学者许慎是著名的文字学家,...
· 南方灶神祝融
南方灶神。2002年江苏滨海县张学衔先生在给我的回信中寄来一张带有画像的‘灶神资料’,始知南方人家家供奉的灶神原来是我们的始祖祝融(据说北方灶神姓章)。资料中的注释是:融。远古时候有个部族首领叫祝融,祝融的后代,形成祝姓和融姓两大支。祝融在古时也被封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神中的神,为火神。而祝融的先祖是黄帝,是黄帝孙子颛顼这一支的后代。黄帝有许多儿子,其中二十五个最有出息,都分别得到一个姓,其中有一个叫昌意,昌意的儿子中以颛顼最出色,部族昌盛。黄帝族的部落强盛后,活动的领域更为广泛。祝融部族原来居住在中原,后来迁往江南。当时江南的社会形态不如中原先进,祝融部族到南方后,与当地人杂居。自古以来,融姓的名门望族多半出在江西,古时那里曾称为南康郡。祝融作为火神的威望,也延传千古,后来被尊为灶神,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伟大神灵

知识互答

山东杨姓辈分大全:鲁地杨氏家族字辈排序
杨氏族谱溯源:从叔向祖到五省分布
李姓族谱与源流:从颛顼后裔到皇室赐姓
杨氏族谱揭秘:姓氏起源、迁徙分布与名人辈出
杨式族谱:探秘河南及全国杨姓家族字辈的历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