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历史南雄地域,春秋为百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两汉为南野县,属豫章郡。东汉顺帝建康时属桂阳郡之曲江县。三国孙吴时南野县属庐陵郡,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分南北置始兴县,南雄地属之。吴末帝甘露元年(265年)分始兴置斜阶县,南雄地属之,隶于始兴郡。晋废斜阶复南野,改属庐陵郡。南朝宋因之,齐复置令阶县,梁复置安远县,均辖南雄地。陈改安远县为安远郡,隶属东衡州,即韶州。隋废诸郡,改安远为大庾县,隶于广州总管府。旋废大庾入始兴。大业三年(607年)属南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属番州,不久更名为东衡州。
古代为何必须建设祠堂?其作用是什么?说起祠堂,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那种电视剧中大家族里面的祠堂,算是一个威严的存在,一般都是大家族里出现什么事情了,或者要举办什么重大的仪式,都会在祠堂中办理。所谓祠堂也就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而今祠堂特别是北方是很少见到的,南方的祠堂保留下来的就相对比较多,那么古代为何必须建设祠堂?其作用是什么?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关于祠堂这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汉代,不过汉代时期的祠堂基本上是建在墓所的,名曰墓祠。直到宋代以后,朱熹作《家礼》,始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只是在那时修建祠堂还是有
古人为何要建那么多的祠堂,祠堂与族谱又有何关系?在传统的文化中,族谱和宗祠都是必不可少的,族谱是记载一个家族事迹的史书,而宗祠是供奉祖先牌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在古代,这宗祠是非常多的,那么古人为何要建那么多的祠堂,祠堂与族谱又有何关系?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宗祠也被叫作宗庙,祖祠还有祠堂。其实最开始,宗祠是天子专有的,一般人是不能私自建祠堂,到了周朝以后,士大夫才开始建立宗祠,其主要是用来供奉祖先和举行祭祀的,而到了唐五代的时候,建造家族祠堂在民间开始流行。最早民间修建祠堂的时候,必须是要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
赵钱孙李是《百家姓》的第一句,那么你知道最后一句是什么吗?姓氏可谓是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了,而姓氏最初是从图腾开始,而后是部落的名字,再后面是部族祖先的名字,这里的“名字”也就是“姓”。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是不会更改的,不过也有的姓氏会因为某种原因,衍生出其他姓氏,像是上古时期的八大姓氏中的姬姓就派生姓氏大约411个。图源自网络姓氏发展到如今,我们可以发现大约有5600多个姓氏,而我们所了解的《百家姓》也不单单只有一百个姓氏,其收集的姓氏大概有444个,复姓有60个,一共有504个。众所周知赵钱孙李是《百家姓》中的第一句,那么你知道最后一句是什么吗?今天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