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名嘴爆料,韓國瑜去選高雄市長,沒有人認為韓國瑜會選上,他也對韓國瑜說「加油,但是希望不大」。
我則在2018投票前夕,將我對韓國瑜的選情預測私訊給幾位關係人,那是我一生所做樣本最大的選舉預測,可推論樣本數及於「行政區」,所以,我更大膽預測韓國瑜有望在21個行政區獲勝,而在17個行政區吞敗。
預測到行政區勝負,可能是臺灣唯一的一個研究,有記錄的價值,因此我也在臺大與建中的幾個私群組中,報告了這個實驗檢定。
第二天,我對韓國瑜的行政區預測,正確率達到100%。預測到勝區,還不算特別,當時因為王金平積極助選,所有媒體一致認為韓國瑜將在王金平的家鄉:林園區大勝,但我預測會輸,結果也輸了。
最重要的,這個預測,是我在投票前4年就做出來了。印證了本專欄強調的科學預測方法是:模式+參數。
後來韓國瑜要選總統,我也預測到他不會當選,而且明確告知了他當時的左右兩大手臂。
這個研究的獨特貢獻,是解答了一個歷史謎題: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研究過程證明了:如果時勢結構有可能變化,同時有願意促成改變的領導者,則英雄才有可能改造時勢;如果時勢結構難變,不論什麼人都當不了英雄。在邏輯上,時勢是充分條件,英雄是必要條件。兩者都需要,但時勢為先。
這個研究發現,值得各政黨共同參考。
我一生探索人類行為研究是否可達到科學境界:可預測、可重複驗證;甚至可進入第二境界:可控制、或可潛移默化;選舉是最能印證的項目。
楊秋興要選2014年的高雄市長,我一位老同學,承擔重大政治職務,請我赴高雄為楊秋興選情作調研預測。我既然已到高雄,乾脆自告奮勇加作組訓,以新計量法規畫潛移默化策略與陡轉行動。
楊秋興在高雄地區服務已久,他的友人聽了我的計畫,覺得有創新價值,就集資支持了這個樣本數可廣及行政區的研究。
此研究的基礎,就是我發現的「73237選民結構」,因為選民有5類,不是每類都有爭取到的機會,競選資源究竟有限,而有「勝選6策」:
--形象可塑不可造
--安撫意識型態相同者
--不理意識型態不同者
--親身接觸可變群
--長期媒體經營搖擺群
--激勵輕疏離群‧不惹重疏離群
有些候選人喜歡跑同溫層,追求受歡迎感,其實對增加票源沒什麼幫助。
有些候選人有善意或有企圖心,衝進意識型態相反圈,但除了自取其辱外,還浪費了資源。
有高比例可達35%的人民,對政治並沒有強烈興趣,除非恰巧有事件影響到他們自己,否則要引起他們的關注,成本非常高,效果很有限。
所以,選舉的勝負就在「可變群」與「搖擺群」選民。
這2類選民在哪?這就是「調研到區」的目的。探索哪些區可以改變的選民,足以改變既成現狀,就到該區去舉辦適當的陡轉活動。
所有候選人都知道要掃街,但揮個手、甚至握個手,其實是不夠的,頂多只是鞏固既有的選民。要感動可變選民,必須要有一段可以聽見你講話,看見你動作的時間。(相關報導:風評:韓國瑜的善意打水漂|更多文章)
根據以上模式,我分析出了一套「綠紅白3色榜」建議,交付當事人與主要協力人士。。
調研發現,楊秋興如果「不動」,亦即只靠意識型態支持者,只有掃街等傳統活動,楊秋興將落後陳菊37%。
調研更發現,高雄市並非鐵板城市,而是與現代都會區相同,可變選民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只要能夠找到適當選民,展現出衷心誠意,高雄市是可以改變的。
「3色榜」的目的是不要亂槍打鳥,而依據選民結構,在38個行政區採取不同「陡轉行動」競選方法,以求獲得最大「效益/成本比」。
由於「可改變」卻不一定會改變,所以「態度行為測量方法」必須十分精細,才能估計出既有支持者加可能爭取者的比例,而計算出以下3榜。
*綠榜:安全,藍營占結構優勢,平安即可獲勝,共3區:那瑪夏、桃源、茂林。
*紅榜:激戰,藍營雖落後,但具備結構可改變性,若有「陡轉行動」,可能產生效果,並再分為:
--紅甲區:可爭取率達52%,即有高逆轉勝機會,共9區:左營、甲仙、鼓山、苓雅、楠梓、前鎮、內門、小港、旗山。
--紅乙區:可爭取率達50%,即若十分努力,有中等逆轉勝機會,共9區:岡山、鳳山、前金、新興、美濃、三民、彌陀、永安、六龜。
*白榜:緩戰,綠營占結構優勢,短期可改變性低:其他17個行政區。
「3色榜」並預測了如果不採用「陡轉行動」,可能的獲票率與勝負行政區。楊秋興最後沒有採用「陡轉行動」,果然獲票與預測相差僅0.74%。
在調研期中,岡山、鳳山都有社區人士主動歡迎楊秋興去座談,我們因應邀請人的興趣,設計了不同的「陡轉話題」,如:社區安親、社區古蹟維護、眷村文化…等,都與政治無關,但表達了針對性的關切。
有個行政區對動漫Cosplay活動的興致很高,我就建議他召集要選的市議員一起去參加,並設計一系列服裝,組成「小巨人英雄團」,由於「小巨人」是個能發揮特色的人設,故可再拍成多幅有劇情連續性的看版。
唯楊秋興說他與這些社區不熟,不願意前往,而又對年輕人的活動沒有興趣。我深知「勝選第一策:形象可塑不可造」,只能夠一拍即合,不能夠勉強勸進,最後全部作罷。
過了4年,韓國瑜競選高雄市長。他並不知道我的研究發現與建議。但人類就是有「天才與靈感」,或他前半生飽經風浪的經驗,使他在從事各種「陡轉行動」。
在我的研究中,也發現了「改變參數」,如果沒有外力,人很難自然改變,要8個月~2年以上,才可能有自然改變,且比例甚低,要約6年才累積改變至1%。
由於陳菊的管理已成為固定模式,4年來沒什麼實質衝擊。所以我想做一個實驗檢定,如果「53237選民結構」模式是對的話,韓國瑜應該在「紅甲區」獲勝,而在「紅乙區」也可能翻轉勝。
我將上次的資料再一次檢定,就把對韓國瑜選情的預測,私訊給上次選舉的關係人,與關切這次選舉的重要人士。
最後選舉結果,韓在獲勝行政區的數字是:
*綠榜:共3區:那瑪夏85.1、桃源88.5、茂林91.8。
*紅榜:(相關報導:風評:韓國瑜的善意打水漂|更多文章)
--紅甲區:共9區:左營62.0、甲仙60.2、鼓山57.0、苓雅54.6、楠梓59.5、前鎮52.5、內門53.8、小港51.7、旗山52.3。
--紅乙區:共9區:岡山54.9、鳳山56.5、前金51.7、新興53.3、美濃61.1、三民52.8、彌陀52.8、永安49.6(贏陳之48.8)、六龜54.3。
選區預測正確性百分之百,紅甲區也按預測,獲勝在52%或以上。
而韓國瑜與楊秋興的形象差距,使韓國瑜在紅乙區獲勝票數,多於以楊秋興為基礎的預測。
我私訊的幾位剛好都是臺大或建中校友,所以我在私群也做了實驗宣告,使非常不容易執行的人類行為真實情境實驗,有了觀察者的記錄。
隔了一年多,韓國瑜表態將選總統,我同樣以「53237選民結構」分析,韓國瑜在不易改變的結構上已經輸10%,他的形象在爭取「輕疏離群」上又居下風,如果是高投票率,即超過71%,他沒有陡轉的可能,輸定了。這個觀察,我也在選前於《中國時報》發表了預告。最後投票高達近75%,他果然慘敗。
我對任何當選者,都希望他/她做好做滿。但基於「民約」原則,政治安定,任何在職公職人員應該完成任期,避免人爲補選等額外動盪。同時,本專欄一貫強調「公平競合」,政黨宜有良好初選機制,而非退化為「一人介選」,故提出了建言。
我建議:國民黨邀請韓國瑜擔任「初選委員會」召集人,並成立「縣市長聯誼會」,韓國瑜當然為成員之一。
韓國瑜當時的聲望,若負責初選制度規畫,極可能成立大家願意遵守、可長可久的競合規範與倫理,他自己也不必陷入泥淖。
韓國瑜在「縣市長聯誼會」中,也高可能被推為會長,對促進縣市同步發展有貢獻,若對人民好,就是對自己好,也會增加全國性的可改變支持者,彌補我發現他的短版。
韓國瑜的左右門面兩大將,都是我大學老同學兼好朋友,我就通過他們告之韓國瑜。而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所倚重的一位一級主管,更是我的高中同學,所以我也經過他轉達吳主席。
高中同學很快就回復,吳主席請我去見面聊聊。我回報:幾十年前,我當記者時就和主席聊過了,現在去打攪主席,就是要確認主席願意邀請韓國瑜擔任「初選委員會」召集人,並成立「縣市長聯誼會」,以便我轉報韓國瑜;否則,就不要耽誤主席的時間了。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韓國瑜方面始終沒有回音。隔了很久,我分別和兩位同學有私下見面的機會,他們給了我相同的答案,當時情境,他們「不便」轉達。
讀者現在知道這段過程,應瞭解如果韓吳兩位參考我建言,臺灣當前情境一定完全不同,兩岸形勢、雙兩岸關係也會不同,臺灣人民可能有更和平自由繁榮的條件。
人類行為沒有實驗室,過去了不能重來,是比物理、生理更困難的科學。
這種科學可以由模式、參數看見時勢,而有知識、有能力、有毅力的英雄可以搶去站在時勢的前面,就是創造了時勢。(相關報導:風評:韓國瑜的善意打水漂|更多文章)
重點回應:公義媒體、社會責任、正義薪火
本專欄於9月16日被臉書通知,因主張司法獨立文章,被檢舉為「危險人物」,檢舉人數高達「極刑」;10月4日通知,經真人審查認定檢舉事實,處以「終身停權、不得申訴」的極刑,臉書旗下所有社媒與外掛程式如網路留言等均被封鎖。11月6日,突然經過其他管道以英文通知我,完全復權,未附任何理由。
這是我所知,唯一非網紅導向文章被判極刑的案例,也是唯一被判極刑後,又被主動復權的事件。
我觀察的主要原因是:本刊容許我每周在文末開闢「重點回應」,持續和平公布真相。有追求公義的媒體,才會有公義的實現。
基於本專欄一貫強調的「媒體社會責任論」,媒體無法完全不犯錯,但知錯後必須更正。所以,臉書這次罕見的主動平反,也必須肯定。我願協助平臺與使用者共同成長,義務提供平臺服務的初衷也沒有改變。
本案還有一個深層的微妙。法院撤銷對民進黨議員陳怡君涉貪的延押,而次日,柯文哲在被關近1年後,將再開羈押庭。
本專欄指出「人性有善」:陳怡君案的解釋不是對比柯文哲,而是暗指同樣適用柯文哲,更是對檢察官濫權羈押的普遍性警鐘!亦即在政治權力的壓力下,依然會存在壓不熄的正義薪火。
當天,柯文哲被放了。我不覺得法院有受我影響,而是正義薪火的共燃。
次日,我被檢舉極刑,必須要有數千帳戶,一定也必須有組織在後發動。號召正義薪火,正是對意圖集權統治者的危險。
在臉書或背後組織中,應該有一位比發動檢舉,認定我是「危險人物」者,位階還要高的人,看到本專欄的「重點回應」,再看本專欄內容,而主動撤銷了停權。
在各種權力、壓力之下,果然還存在正義薪火。
*作者為臺灣民調創始人/臺美兩地資訊與管理退休教授
Copyright © 2025 Storm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Version: 20251127-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