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陸國家統計局公佈最新失業率的統計資料,顯示8月份全國城鎮16至24歲非在校生失業率為18.9%,中國年輕人的就業整體趨勢下降,隨之帶來的是約每五個大陸年輕人中,就有一個在失業。這樣的現象不是單獨出現的,早在今年4月初,正逢大陸春季招聘季時,整體失業率就沒下降過,但時隔數月後依舊不降反升,則是顯示出當前大陸整體就業環境風險在加劇。
大陸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也引起了多家黨媒的注意,但是在報導時,黨媒避重就輕地描述了一下失業資料,並未對其過多深入分析。此舉也被認為與近期中宣部整治「經濟唱衰」問題有關。
如此環境下,一些年輕人選擇到住處附近的菜市場撿菜食用,被認為是「節儉生活」的新方式,但是在該事件發酵後,官方怕與失業下降的因素掛鉤,急忙叫停並督促商販及時清理不要的蔬菜。

目前,正是大陸各地秋季招聘的時間點。遼寧、哈爾濱等地地高校出現十萬人鏖戰幾百人的崗位;在華北電力大學北京校區,一位研究生發給記者的視頻顯示「該校一處就業宣講會,發現短短半小時內,可以容納近千人的階梯教室則一下子座無虛席」。不難看出,今年大陸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然而當找工作成為一種「隨機盲盒」後,仍有一部分人選擇另闢蹊徑坐起了「全職兒女」,顧名思義就是專門伺候自己家的老人,每月可以固定領取一部分薪水。據這些年輕人在小紅書發的帖子顯示,「自己做全職兒女一方面放心父母,同時還能不被認為是『不勞而獲』」;也有大陸民眾認為「全職兒女」的背後,突顯中國就業市場的供需完全失衡,加之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讓更多的年輕人沒有工作崗位。

由於就業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近期一些柳州博主發佈的「撿菜」視頻也引發了廣泛關注。視頻顯示,多人淩晨撿拾被柳州海吉星商戶丟棄的蔬菜。多家黨媒借此宣稱,撿菜「在年輕人中已然演變為一種兼具實用性與社交性的新生活方式」。
從多個社交媒體平臺發佈的視頻來看,這些前往菜市場撿菜的年輕人均是在下班進行,時間多為晚上9、10點左右;而在大陸北方最大的蔬果批發基地——北京新發地交易市場也有類似的年輕人蹲守在一些長途運輸水果的大掛車一旁,等候撿拾。或許意識到年輕人在菜市場「撿菜」反映了當下的經濟窘境,據稱不少相關視頻內容正被平臺陸續下架,理由是「涉及不適宜展示的內容」。連擁有32.5萬粉絲的城市極限生存博主「旺財」,也未能倖免。(相關報導:北京觀察》平衡外交還能維持?新加坡防長香山論壇拋「3大風險」:小國拒絕被迫選邊站!|更多文章)
而黨媒「極光新聞」的評論則引起了民眾的質疑,評論稱,「年輕人下班不逛商場,跑去菜場檢菜,在廢棄菜堆裡淘蔬果,這不僅省錢,能交到朋友,而且順手做了件環保小事,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了生活裡簡單的快樂」。
Copyright © 2025 Storm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Version: 20251127-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