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Skip to content
主頁 »讀者投稿

讀者投稿

讀者投稿|港隊打氣Chant新嘗試 我哋永遠撐香港

【讀者投稿】周二(10日)晚啟德成功吸引眾多「新客」入場,並有不少人首次進入球迷區高聲打氣,有賴兩大球迷組織、足總事先多番宣傳港隊打氣歌(Chants)、口號和節拍,形成了前所未見的打氣畫面和聲勢。

讀者投稿|優才小學女足展實力 赴巴塞隆拿奪SWIT CUP U10碟賽冠軍

【讀者投稿】國際女子青少年足球盛事 SWIT CUP 於4月17日至20日在西班牙巴塞隆拿舉行,吸引世界各地共 51支隊伍同場競技。U10組別共有16支來自不同國家的球隊競逐,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女子足球隊作為唯一以學校名義參賽的代表,在為期三天的激烈賽事中,以精湛球技和卓越團隊合作脫穎而出,最終成功摘下碟賽冠軍,為西班牙征途畫下輝煌句號。

讀者投稿|沙田區小學校際排球賽 王賜豪男排衛冕女隊奪亞

【讀者投稿】2024-2025年度沙田區小學校際排球比賽早前假圓洲角體育館圓滿結束,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的男女健兒奪金摘銀。男子隊蟬聯冠軍,女子隊亦獲得亞軍。

讀者投稿|沙呂小女排不失一局 重奪沙田區小學校際冠軍

【讀者投稿】「2024–2025年度沙田區小學校際排球比賽」女子決賽上周於沙田圓洲角體育館舉行,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女子排球隊(下稱沙呂小)以全勝兼不失一局姿態奪得冠軍。沙呂小女排去年在決賽飲恨,經過一年刻苦訓練與心態調整,隊員抱著「We Will Come Back Stronger」的信念,展現出非凡的團隊合作與正向價值教育成果,為學校重奪失落一屆的冠軍。

讀者投稿|日本春高排球賽的啟示

【讀者投稿】全日本高校排球大賽(簡稱 – 春高,相信因是在每年1月,春季開始時舉行),春高之參賽隊伍為全日本各都道府縣内預選賽選出男女各52隊代表,實力非凡。各校為爭奪日本最高殊榮而戰,也是培育運動員成為日本國家隊前的最佳舞台。許多現役及退役之日本國家隊成員,包括十分有名的石川祐希、石川真佑、高橋藍、黑後愛等,也曾經出戰春高,並留下很多經典場面。

讀者投稿|首戰毅行盼助SEN人士增關注 心存信念追尋夢想舞台

【體路專訊】我首次參加了毅行者的挑戰,心中充滿了激動與期待。這100公里的旅程,不僅是對自我的一次考驗,更是一次呼喚,讓更多人關注那些不可見的特殊需要人士(SEN)。我希望透過這次經歷,讓大家了解我們的故事,並對我們的存在給予更多的包容與理解。

讀者投稿|另類奧運追夢記(十):奧運新法寶 造福視障人士

【讀者投稿】殘奧會的焦點無容置疑落在一班殘疾運動員身上,但又有否留意過,一班殘疾觀眾往往在許多大型賽事被忽略。要真正做到「No one left behind」,主辦方需要提供配套去支持殘疾觀眾參與。香港近年越來越多有心人提供免費專為視障人士的賽事旁述,比起一般旁述提供更多運動員動作、神情的描述、資訊。不過,儘管有再深度、再專業的視障旁述,視障人士依舊無法得知球賽中球的位置、速度。

讀者投稿|另類奧運追夢記(九):奧運屬於每一個市民:猶如迷你世界博覽會的拉維特公園

【讀者投稿】不少朋友都問巴黎奧運期間除了看比賽、看旅遊勝地,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做。其實,除了商業元素較多的Samsung館、Alibaba館,還有一大堆文化主題區可以逛!每年奧運城市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間,不單單讓市民一起緊貼奧運、為運動員打氣,更加有不少運動體驗。今屆巴黎就更加強調「文化奧運」的概念,今次就帶大家參觀一下位於拉維特公園(La Villette)、面積55公頃的主題區!

讀者投稿|另類奧運追夢記(八):奧運主題樂園 Concorde Urban Project

【讀者投稿】不少朋友在搶奧運門票的時候,都看到一個Concorde Urban Project的項目,看完簡介大部份人或許依舊是一頭霧水,不敢購買,今次就帶大家「開箱」看看這個奧運新體驗!

讀者投稿|另類奧運追夢記(七):每個去奧運打氣的香港人都有各自的故事

【讀者投稿】不知為何,好像有個魔咒,每次到海外支持港隊都要經歷一波三折的旅途。上次遠赴多哈亞洲盃足球賽免費獲得警察贈門票已經夠「癲」,今次奧運當然亦不簡單。

讀者投稿|另類奧運追夢記(六):奧運徽章另類集郵 其實條頸攰唔攰?

【讀者投稿】「Hello, would you like to exchange the pin?」 不少首次參與奧運的人都會好奇,為什麼大家脖子上的工作證、選手證都掛滿形形式式的胸針、徽章?

讀者投稿|另類奧運追夢記(四):女重金牌後感-為自己的工作找一點使命感

【讀者投稿】這幾個月來,大家的問題都是圍繞之後會否留在奧委會工作?會否繼續從事體育媒體行業?留港還是跟隨海外媒體? 跟每一位正經歷Quarter life crisis的年輕人一樣,我其實都「唔知自己想點」。曾經覺得滿足感可以「當飯食」,工作一些日子後,逐漸發現生活不單是照顧自己那麼簡單。海外媒體薪水固然高一點,但始終想多做一點香港體育、亦要考慮身邊人感受。無可否認,滿足感是種有賞味期限的東西。

請輸入你的電郵獲取《體路》最新資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編輯精選更多

Sportsroad 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