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小滿月今天登場,和11月最大滿月相比,小了14%。(圖/台北天文館提供)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今年最小滿月,將出現在今(13日)晚上6時34分,屆時月球視直徑為29.13角分,與地球距離為40萬6006公里,比11月5日的今年「最大滿月」,足足遠了、也小了14%,亮度則降低20%,相當於5元硬幣與10元硬幣的差別,天文迷別錯過。
台北天文館表示,月球繞地球的公轉軌道為橢圓形,地球在其中一個焦點上,所以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並不維持一定;一年當中會有12至13次滿月,但每次滿月時的月球可能在公轉軌道上的不同位置,所以每次滿月的距離和大小會不一樣。
▲2025年地月距離變化圖。滿月以黃色圓點標示。最小滿月出現在距離地球最遠,也是最上方位置。(圖/台北天文館提供)
今晚則是今年最小滿月,台北天文館表示,月球在8時22分到達「望」的位置時,地月中心距離為40萬6006公里,視直徑僅29.13角分,而今年最大滿月發生在11月5日21時19分,視直徑33.98角分,距離地球35萬6978公里,相比之下,兩者之間足足遠了、也小了14%,亮度則降低20%。
台北天文館提醒民眾,今天晚上6時34分,月球出現後才能看到這顆最小的滿月,而且越接近明(14日)清晨時越小,只是月亮也會越來越不圓。
此外,台北天文館指出,22日(二)是今年三次「水星西大距」中,這是在日出前仰角最高的一次,觀賞條件最佳。天琴座流星雨也在22日當晚接力登場,是今年第一場中型流星雨,以火流星著稱,每小時天頂流星數量(ZHR)18,實際觀賞時每小時約可看見6至10顆。流星雨輻射點在晚間21時升起後,流星將逐漸增多。
天文館表示,26日清晨5時左右,金星、土星、水星與殘月共聚於12度,大約一個手掌寬的天區內,也是今年唯一一次的星月共舞。
▲26日登場的星月共舞,是今年唯一一場。(圖/台北天文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