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上课了
教材分析:
《上课了》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中的第8课。经过了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初步适应新环境,结交了新同学,对老师有了更多的接纳和了解。安全意识有所增强。正在更深地融入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本单元主要从校园的样貌、规则引导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和对学习和课堂上下的活动建立亲近感。
上课是儿童学校生活的核心内容,小学的上课与幼儿圈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别,引导小学生学习做好课前准备,学习怎样上好课,是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第8课《上课了》旨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准备、课堂参与的意识和习惯,充分感知大家共同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刚刚离开幼儿园的儿童,虽然已经有了一些集体生活学习的规则意识,但毕竟从没有像在校生一样上过课。学校的节奏也是极为陌生的。本课通过课堂、课下非常重要的一些环节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有利于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法和技能,认识到这些方法、规则的重要性,并且帮助孩子建立起应有的信心、亲近感和安全感。
课程始终以儿童生活为基础、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把孩子课内所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提升态度情感价值观。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他们喜欢交朋友,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接纳积极信息。适应力强,可塑性也强。所以在这个时候建立规则意识是相对容易的。
对于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孩子来说,他们带着好奇走进课堂,一切都是陌生的,所以为了加强适应性,就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对规则意识的认识,了解它们对自己带来的好处,增加亲近感。从相对自由的环境走入课堂,孩子还没有脱离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对规则,对学习生活是没有概念的,所以在生动亲近的游戏活动中,让孩子感知具体的规则和行为规范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从课堂准备环节切入,帮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建立求知欲。通过模拟行为和表扬等形式,增强孩子的记忆,有助于固化习惯和意识,能够帮助孩子尽快而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及学习准备的良好习惯。
儿童进入到学校开始小学生活,对新环境、新生活有着兴趣与好奇的同时,必然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课堂学习生活以及课堂学习上课之前要做怎样的准备是完全陌生的。加之由于一年级新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他们进入人生新阶段,开展校园学习生活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着各种各样适应的需要,这也正是教育的良好契机。
第一课时
设计者:赵茹义
(一)教学目标
1.懂得课堂准备对课堂学习的重要作用。
2.能够在准备的过程中调整上课心态。
3.初步掌握借助课程表准备用具和其他做好课前准备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懂得课堂准备对课堂学习的重要作用,掌握课堂准备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够借助课程表准备用具,采用多种方式调整上课心态,为上课做好准备。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制作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铃声响,上课了
1.上课铃声打响后,请一个小朋友领读儿歌《上课了》1
学生一起拍手读儿歌。
2.同学们,一分钟前你们还在各处做着自己的事情,现在为什么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呢?
3.说的对,我们现在开始要上课了。(出示课题:上课了)
活动二:课程表我会看
1.这节课是什么课?(指名说)
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呢?
预设:老师告诉、问同学、看课表……
2.让说看课程表的学生说一说:
找一找,你看到的课程表“住”在哪里?
预设:教室的墙壁上、自己的铅笔盒里……
3.教师出示班级墙壁上的课程表,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课程表上都有什么?
4.小组讨论:课程表上汉字数字、阿拉伯数字、汉字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举例:星期一第一节课是语文……
5.评价活动:你能得到几颗星。
认真观察自己的课程表,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数一数:一周总共有多少节课?( ★ )
看一看:课程表中有哪些课?( ★ )
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课?( ★ )
它在周几的第几节?( ★ )
需要准备的用具是什么?( ★ )
(1)师生找。
(2)同桌互问互找。
6.小结:课程表真神奇,许多课程藏这里!每天学习有了它,准备真省力!
出示板书:课程表真神奇,学习准备真省力。
活动三:用具准备我能行
1.过渡:今天的这节课是《道德与法治》课,同学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2.师巡视学生桌面,请出一位桌面整洁、《道德与法治》书摆放整齐的小榜样,并对他进行采访:你是怎样做到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预设:课前用点时间准备好,上课需要用书时,就不用乱翻,心里也不会急。
3.指导学生向小榜样学习,比赛一分钟,让没有摆放好书籍和整理好桌面的学生完成学具准备。
4.师再次巡视学生桌面,找到忘记带书的学生,采访他的心情和感受。
(1)思考: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会忘了带书呢?
(2)引导学生小结:除了按照课程表提前准备本节课的用具,还要按照课程表在家准备好第二天的所有用具。
5.小组合作,想一想:除了铅笔盒和书,哪些课程还需要不同的用具?
举例:美术课需要准备美术包、体育课需要准备绳子……
6.将一张包含课程名称和安排以及用具准备备注的课程表作为礼物送给学生。
7.小结:在家不忘记,课前心里记,课表小帮手,助我用具齐,上课不乱翻,心里不着急!
出示板书:课表是我的小帮手,学习用具不忘记。
活动四:心理准备我也行
1.同学们,今天你们交了“课程表”这个好朋友,如果你养成了让它帮助你的好习惯,就再也不用为学习用品着急了。除了学习用品,为了上好课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2.出示对比图:
语文课前一分钟,一个同学在座位附近和小伙伴轻声交流,另一个同学还在教学楼外玩耍,
3.1分钟活动准备: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其中一样随意活动,体验1分钟。
4.一分钟活动体验结束,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谁的课前准备对上课更好,为什么?
5.总结:铃声响、上课了,上课准备提前做;用具齐、心平静,开启新课我能行!
出示板书:上课准备提前做,认真听课我能行。
6.齐读板书
(六)板书设计
课程表真神奇,学习准备真省力。
课表是我的小帮手,学习用具不忘记。
上课准备提前做,认真听课我能行。
附:学生评价
学看“课程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都交到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课程表”。请你认真观察自己的课程表,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数一数:一周总共有多少节课?( ★ )
2.看一看:课程表中有哪些课?( ★ )
3.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课?( ★ )
它在周几的第几节?( ★ )
需要准备的用具是什么?( ★)
第二课时
设计者:赵茹义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课堂学习的积极氛围,愿意和老师、同学一起开心地学习。
2.在真实的课堂活动体验中,逐步具备与老师、同学互动、交往的能力。
3.知道课堂学习中的规则和方法以及他们对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知道课堂学习中的规则并能够遵守,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
在课堂活动体验中,逐步具备与老师、同学互动、交往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制作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准备好,上课了
1.上课铃声打响后,学生陆续回座位,领读小朋友再次领读儿歌《上课了》。
2.给学生一分钟时间,再次检查自己的学习用具是否准备好了,然后静静地坐好,准备上课!
活动二:多提问,勤举手
1.教师播放一则小故事《小猫钓鱼》。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根据故事内容自由提问,互相解答。
3.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送出奖励,并对获奖同学进行采访。
4.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1)为什么这些小朋友能回答出同学的问题呢?
采访认真倾听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能回答得这么清楚。
(2)指名说一说,当别的同学发言时,自己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3)小结专心倾听的方法。
出示儿歌:眼神正视看黑板,身体端正要坐好,注意力必须集中,专心听讲很重要。
出示板书:眼睛看,耳朵听,专心听,用心记。
5.引导学生乐于表达:
(1)刚才有好多同学积极发言、乐于表达,老师要来采访这些小朋友,请他说一说每次举手发言后的心情和收获。
(2)请积极举手、乐于表达的同学们为“不敢举手怕说错”和“举手未叫很失落”的同学送去鼓励的话语。
(3)小结积极发言的发言。
出示儿歌:勇敢举手不怕错,老师未叫不灰心,积极举手来发言,同学发言认真听。
出示板书:多举手,胆子大,乐发言,专心听。
6.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1)阅读教材P33页的故事,说一说小熊在提问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小猪、小猴和小羊是怎样帮他解决的?
(2)再次采访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请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做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小结积极思考的方法。
出示儿歌:认真倾听他人言,不断尝试多提问,互相学习共进步,都是发言小达人。
出示板书:认真听,互相学,好好想,说清楚。
活动三:会合作,快乐多
1.小组比赛:四人一小组,根据制作说明,在规定时间内,一起画一幅“五星红旗”。
2.请成功的小组分享一下成功的经验。
帮助失败的小组找一找失败的原因。
3.出示P34书上的三幅图,这些小朋友为什么会这样?
4.我们来帮他们想一想解决的办法吧。(小组讨论)
5.小结合作学习的方法:
出示儿歌:小组学习要参与,一起动脑又动手,意见不一要商量,遇到困难互帮助。
出示板书:小组学,齐思考,多商量,互帮忙。
活动四:有作业认真做
1.同学们,要想上好一节课,不仅要有全班的智慧,小组的合作,还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2.展示个人课堂优秀作业照片:
语文课的生字本、数学课的算术本……
3.这些都是我们小朋友完成的课堂作业,你觉得这些小朋友完成得怎么样?
指名说一说
4.为什么要认真对待课堂作业呢?(小组讨论)
指名交流
5.出示P35的插图,这些也是作业吗?
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认真地完成这些作业呢?
6.小结认真做作业的方法:
出示儿歌:课堂作业形式多,认真对待能完成,养成课堂好习惯,不断提高收获丰。
出示板书:做作业,认真待,好习惯,伴我长。
7.总结: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用具桌面摆,心情要得当。先听再动脑,多问举手答。小组有合作,商量互帮忙。作业认真待,快乐进课堂!
8.齐读板书:
(六)板书设计
眼睛看,耳朵听,专心听,用心记。
多举手,胆子大,乐发言,专心听。
认真听、互相学、好好想、说清楚
小组学,齐思考,多商量,互帮忙。
做作业,认真待,好习惯,伴我长。
附:我是课堂小主人
设计者:赵茹义
8 上课了
认知:
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情感:
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行为:
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学习。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课堂纪律,大家才能学习好的道理,从而产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愿望。
教学难点:上课守纪律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使他们知道上课要守纪律。)
1.思考:同学们,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如果有人不守纪律会怎样呢?
2.小结: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能安静地学习。有人不守纪律,就会影响学习,大家都不高兴,因此,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板书设计:上课守纪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出示图一。
1.小组交流:
(1)上课铃声响了,教室外活动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教室里的同学听到上课铃声后是怎么做的?
2.小结:铃声就是命令,听到上课铃声应该这样做:
(1)停止一切活动。
(2)安静、迅速、按顺序进教室。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静、迅速地走进教室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这样既不耽误上课时间,又能使大家踏时地上好一节课。而且,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东西,上课用起来方便、节省时间,不耽误听课或做作业。
过渡语:在座位上坐好后,我们该怎样上课呢?
出示图二。
1.小组交流:
(1)上课时,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呢?窗外飞来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同学们没有一个人看,这是为什么呢?
(2)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3)观察老师的表情怎样?你们猜此时老师是怎么想的?
2.小结:
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当自己想玩时,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动作,时间长了,就能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过渡语:课上除了要专心听讲外,还应该怎样做呢?
出示图三。
1.讨论:
(1)为什么想发言时要先举手?
(2)如果自己举手老师没让发言,让其他同学发言时,应该怎么做?
2.小结:
想发言时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再发言,如果老师让其他同学发言就认真听。随便说话,发言乱抢,谁也听不清,会影响自己和同学学习,影响老师讲课。同学们都举手发言,有秩序地讨论问题,大家才能学习好。
过渡语:现在咱们知道应该怎样上课了,下面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老师,来看看下面这些同学做得怎么样,怎样帮助他们?
三、看一看(使学生知道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危害。)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