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將詳細參考實施例,在附圖中示出了實施例的示例,其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的元件。就這一點而言,本實施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並且不應被解釋為限於這裡闡述的描述。因此,下面僅藉由參考附圖描述實施例以解釋本說明書的各方面。如本文所用,術語“及/或”包括一或多個相關所列項目的任何和所有組合。當諸如“至少一”之類的表達在元件清單之前時,修飾整個元件清單,並不是修飾清單中的各個元件。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揭露的實施例。
就這一點而言,本實施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並且不應被解釋為限於這裡闡述的描述。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使得本揭露將是透徹和完整的,並將本揭露的範圍充分傳達給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
本文所用的術語是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並且無意於限制本揭露。如本文所用,單數形式“一”、“一個”和“該”也意圖包括複數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還將理解,本文所用的術語“包括”、“包含”及其變體指定存在所述特徵、整數、步驟、操作、構件、部件及/或其群組,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整數、步驟、操作、構件、部件及/或其群組。如本文所用,術語“及/或”包括一或多個相關所列項目的任何和所有組合。
將理解的是,儘管本文可以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等來描述各種構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但這些構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限制。這些術語不表示任何順序、數量或重要性,而僅用於區分各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因此,在不脫離實施例的教導的情況下,下面討論的第一構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可被稱為第二構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描述本揭露的實施例,在附圖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揭露的實施例。在附圖中,由於例如製造技術及/或公差,可以預期與所示形狀的變化。因此,本揭露的實施例不應被解釋為限於在此示出的特定形狀區域,而是可以包括例如由製造過程導致的形狀偏差。
第2圖是根據本揭露構思的實施例的基板支撐板的視圖。第2圖(a)是基板支撐板的平面圖,第2圖(b)是基板支撐板的後視圖,第2圖(c)是沿線A1-A1和線B1-B1截取的基板支撐板的剖視圖。
參照第2圖,基板支撐板是用於支撐待處理基板的構造,並且可以將待處理基板放置在基板支撐板上。基板支撐板可包括內部I、週邊部分P和至少一墊D。另外,可在基板支撐板中形成路徑F和通孔TH。
內部I可被定義為基板支撐板的中央區域。內部I可以形成為具有小於待處理基板的面積的上表面。內部I的上表面可以具有與待處理基板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例如,當待處理基板是具有第一直徑的圓形基板時,內部I可以是具有第二直徑的圓形上表面,且第二直徑小於第一直徑。
週邊部分P可以形成為圍繞內部I。例如,當內部I是具有圓形上表面的板狀結構時,週邊部分P可以是圍繞此板狀結構的環形構造。在一實施例中,可以在週邊部分P和內部I之間形成第一臺階S1。可以藉由內部I的側表面形成第一臺階S1。此外,可以在週邊部分P中形成第二臺階S2。第二臺階S2可以形成為圍繞第一臺階S1。
可以藉由第一臺階S1和第二臺階S2形成凹部R。即,凹部R可以由第一臺階S1的側表面(即內部I的側表面)、位於內部I的上表面下方的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和第二臺階S2的側表面限定。凹部R可以起到緩衝的作用,其保持在待處理基板和基板支撐板之間供應的氣體。
至少一墊D可以在內部I上。例如,至少一墊D可以是多個,並且多個墊D可以相對於基板支撐板的中心對稱地佈置。可將待處理基板安置在基板支撐板上以與至少一墊D接觸。在一示例中,至少一墊D可配置以防止安置在基板支撐板上的待處理基板水準移動。例如,至少一墊D可以包括具有一定粗糙度(roughness)的材料,並且材料的粗糙度可以防止待處理基板打滑(slippage)。
週邊部分P可以包括至少一路徑F。例如,可以在第一臺階S1和第二臺階S2之間形成至少一路徑F。作為具體示例,至少一路徑F可以形成在第一臺階S1和第二臺階S2之間的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上。更詳細地,至少一路徑F可以形成在由第一臺階S1和第二臺階S2形成的凹部R中。
路徑F可以從週邊部分的一部分向週邊部分的另一部分延伸。在另一示例中,路徑F可以從週邊部分的一部分向內部I的一部分延伸。換句話說,至少一路徑F形成在第一臺階S1和第二臺階S2之間的事實是指路徑F的至少一端部形成在第一臺階S1和第二臺階S2之間。
在路徑F從週邊部分P的一部分延伸到週邊部分P的另一部分的示例中,路徑F可以形成為穿透第一臺階S1和第二臺階之間的基板支撐板。在替代示例中,路徑F可以包括從基板支撐板的側表面朝向週邊部分P延伸的第一部分F1和從週邊部分P向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延伸的第二部分F2。
路徑F可以用作氣體的移動路徑。例如,可以藉由路徑F供應惰性氣體(例如氬氣)或高度穩定的氣體(例如氧氣)。藉由路徑F供應氣體,同時週邊部分P的上表面設置在內部I的上表面下方,由此可以實現對位於基板支撐板上的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例如斜角邊緣)上的薄膜的部分處理。
在示例中,從基板支撐板的中心到第二臺階S2的距離可以小於待處理基板的半徑。因此,當將待處理基板放置在基板支撐板上時,可以在第二臺階S2與待處理基板之間形成通道。藉由在凹部R中形成的路徑F供應的氣體可以藉由在待處理基板和第二臺階S2之間形成的通道移動到反應空間。
路徑F可以包括多個路徑。在一示例中,多個路徑可以相對於基板支撐板的中心對稱地佈置。而且,多個路徑可延伸成面對待處理基板的後表面。例如,從基板支撐板的中心到週邊部分P的路徑F的距離可以小於待處理基板的半徑。因此,可以藉由多個對稱佈置的路徑將氣體均勻地供應到位於基板支撐板上的待處理基板的後表面上。
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可以具有不同的高度(levels)。例如,基於路徑F,路徑F外(例如第二臺階S2外)的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路徑F內(例如第一臺階S1內)的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下方。更詳細地,路徑F外的第二臺階S2的上表面可以在路徑F內的第一臺階S1的上表面下方。
藉由基板支撐板的這種表面佈置,可以實現對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例如斜角邊緣)的部分處理。當基板支撐板與下面後述的基板處理設備的反應器壁面密封(face-sealed)時,在基板支撐板與氣體供應單元之間形成反應空間。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基板支撐板對每個位置具有不同高度(levels)的上表面,所以可以形成具有不同高度(heights)的反應空間,從而對反應空間的每個位置產生不同量的電漿。
可以在內部I中形成通孔TH。在內部I中形成的通孔TH(第2圖(a)和(b))可以提供在安裝基板時用於移動基板的基板支撐銷在其中移動的空間。另外,用於固定基板支撐板的位置的固定銷(未示出)可以插入位於內部I的中心的通孔(第2圖(c))中。在這方面,通孔TH與用作氣體的移動路徑的路徑F不同。例如,通孔TH可以形成為具有與路徑F的直徑不同的直徑。
第3圖是根據本揭露構思的實施例的基板支撐板的視圖。第3圖(a)是基板支撐板的平面圖,第3圖(b)是基板支撐板的仰視圖,第3圖(c)是沿著線A2-A2和線B2-B2截取的基板支撐板的剖視圖。
參照第3圖,基板支撐板還可以包括第三臺階S3。第三臺階S3可以形成在第二臺階S1外。第三臺階S3可以形成在由第一臺階S1和第二臺階S2形成的凹部R外。
第三臺階S3的下表面可以在內部I的上表面下方。當基板支撐板與基板處理設備的反應器壁面密封以形成反應空間時,反應空間可以包括在氣體供應裝置和內部的上表面之間的第一反應空間以及氣體供應裝置和第三臺階S3的下表面之間的第二反應空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支撐板103的內部I可以從基板支撐板103的週邊部分P突出,因此內部I可以形成基板支撐板103的凸部。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儘管未在圖中示出,但基板支撐板103的與反應器壁101面密封的部分可以從週邊部分P的上表面突出,從而在基板支撐板103的週邊部分P中形成凹部。由於週邊部分P的凸形結構,可以在凹部R外形成額外凹部(參見第12圖)。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構思的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的視圖。根據這些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可以包括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基板支撐板的至少一些特徵。在下文中,這裡將不給出實施例的重複描述。
第4圖示出了半導體處理設備100的剖面。半導體處理設備100可以包括基板支撐板103和在基板支撐板103上的氣體供應單元109。
氣體供應單元109可以包括多個注入孔133。多個注入孔133可以形成為面對基板支撐板103的內部I。在一示例中,多個注入孔133可以至少分佈在從基板支撐板103的中心延伸到凹部R的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即內部I的上表面)的區域上。在一些示例中,多個注入孔133可以分佈在待處理基板的區域上或更多。注入孔133的這種分佈形狀可以有助於促進在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上的薄膜的部分處理(例如沉積)。
第一氣體可藉由氣體供應單元109的多個注入孔133供應。此外,如上所述,可藉由基板支撐板103的路徑F供應與第一氣體不同的第二氣體。第一氣體可以包括用於在待處理基板上沉積薄膜的材料。第二氣體可以包括與第一氣體反應的材料。第一氣體及/或第二氣體可以包括惰性氣體(例如氬氣)或高度穩定的氣體(例如氮氣)。
基板支撐板103可以包括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基板支撐板103的至少一些構造。例如,基板支撐板103可以包括:內部I,其上表面的面積小於待處理基板的面積;以及圍繞內部I的週邊部分P。另外,基板支撐板103可以包括第一臺階S1、第二臺階S2以及第一臺階S1和第二臺階S2之間的路徑F。另外,如上所述,基板支撐板103可以包括由第一臺階S1和第二臺階S2形成的凹部R,並且路徑F可以形成在凹部R中。
凹部R內的基板支撐板103的一部分的上表面可以在凹部R外的基板支撐板103的另一部分的上表面上方。因此,氣體供應單元109和凹部R內的基板支撐板的一部分之間的第一距離可以小於氣體供應單元109與凹部R外的基板支撐板的另一部分之間的第二距離。
根據一些示例,當將待處理基板安裝在內部I上時,待處理基板與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的距離可以為約2毫米或更小,並且週邊部分P和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的第二距離可以為約3毫米或更大。這樣,藉由在週邊部分P和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形成足夠的距離,可以實現對位於基板支撐板103上的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上的薄膜的部分處理。
在上述實施例中,當氣體供應單元109的下表面是平坦的,並且實現第一距離和第二距離之間的差異時,可以實現進一步的技術優勢。更詳細地,當在分佈有多個注入孔的區域中的氣體供應單元109的第一下表面在一個平面上時(參見第4圖),待處理基板與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的距離可以是恆定的。
在這種情況下,待處理基板的上表面與第一下表面之間的距離以及待處理基板的上表面與第二下表面之間的距離是恆定的。結果,在沒有單獨的對準操作的情況下,可以對在週邊部分P和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的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上的薄膜進行處理。例如,藉由調節藉由氣體供應單元109供應的第一氣體和藉由至少一路徑F供應的第二氣體的流量比,可以執行在未對準狀態下在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上的薄膜的處理(例如沉積)。
同時,當在多個注入孔分佈的區域中的氣體供應單元109的下表面在兩個或更多個平面上時,即當氣體供應單元109的下表面包括不同高度(levels)的下表面時(例如參見第14圖),在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上的薄膜的處理(例如形成)程度可能會受到薄膜與氣體供應單元109的下表面之間的距離的影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待處理基板在基板支撐板103上的對準形式將影響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上的薄膜的處理對稱性。
在半導體處理設備100中,反應器壁101可以與基板支撐板103接觸。更詳細地,反應空間125可形成在基板支撐板103和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同時反應器壁101的下表面與用作下電極的基板支撐板103接觸。反應空間125可以包括在氣體供應單元109和凹部R內的基板支撐板的一部分(例如內部I)之間的第一反應空間125-1、以及在氣體供應單元109和凹部R外的基板支撐板的另一部分(例如週邊部分P)之間的第二反應空間125-2。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反應空間125-2的高度(height)可以大於第一反應空間125-1的高度(height)。更詳細地,凹部R外的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可以在凹部R內的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下方。因此,第二反應空間125-2可以從凹部R外的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延伸至氣體供應單元109。第二反應空間125-2的高度(height)可以大於第一反應空間125-1的高度(height)。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反應空間125-1可以配置以在待處理基板的中央區域上處理薄膜。第二反應空間125-2可以配置以處理在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上的薄膜。例如,為了處理基板上的薄膜,可以在氣體供應單元109和基板支撐板103之間供應電力,並且可以藉由電源在第二反應空間125-2中產生電漿。在一些其他示例中,可以藉由電源在第一反應空間125-1和第二反應空間125-2中產生電漿。
如上所述,由於第一反應空間125-1中的基板支撐板103與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的距離小於第二反應空間125-2中的基板支撐板103與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的距離,因此可以藉由帕邢定律(Paschen's law)以較小的距離在第一反應空間125-1中形成較少的電漿。換句話說,第一反應空間125-1的電漿可以少於第二反應空間125-2的電漿。在本說明書中,應注意的是,第一反應空間125-1中的電漿少於第二反應空間125-2中的電漿包括在第二反應空間125-2中形成電漿而在第一反應空間125-1中不形成電漿的情況。
基板支撐板103可以配置以與反應器壁101面密封。反應空間125可以藉由面密封形成在反應器壁101與基板支撐板103之間。另外,可以藉由面密封在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和氣體供應單元109與反應器壁之間形成排氣路徑117。
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和氣體供應單元109可以設置在反應器壁101和基板支撐板103之間。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和氣體供應單元109可以一體地形成,或者可以分離類型構造,其中具有注入孔133的部分被分離。在分離結構中,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可以堆疊在氣體供應單元109上。可選地,氣體供應單元109也可被單獨地構造,在這種情況下,氣體供應單元109可以包括具有多個通孔的氣體注入裝置和堆疊在氣體注入裝置上的氣體通道。
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可包括板和從此板突出的側壁123。可以在側壁123中形成穿透側壁123的多個孔111。
可以在反應器壁101與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之間以及在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與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形成用於容納諸如O形環的密封構件的凹槽127、129和131。藉由密封構件,可以防止外部氣體進入反應空間125。另外,藉由密封構件,反應空間125中的反應氣體可以沿著指定的路徑(即參見第4圖的排氣路徑117和氣體出口115)離開。因此,可以防止反應氣體流出到除了指定的路徑以外的區域中。
氣體供應單元109可以在諸如電容耦接電漿(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CCP)方法的電漿處理中用作電極。在這種情況下,氣體供應單元109可以包括諸如鋁(aluminum,Al)的金屬材料。在電容耦接電漿方法中,基板支撐板103也可以用作電極,從而可以藉由用作第一電極的氣體供應單元109和用作第二電極的基板支撐板103來實現電容耦接。
更詳細地,在外部電漿產生器(未示出)中產生的電漿可以藉由射頻(RF)桿303(第7圖)被傳輸到氣體供應單元109。射頻桿313可以藉由穿透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和反應器壁101的上部的射頻桿孔303(第7圖)而機械地連接到氣體供應單元109。
可選地,氣體供應單元109由導體形成,而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包括諸如陶瓷的絕緣材料,使得可以將用作電漿電極的氣體供應單元109與反應器壁101絕緣。
如第4圖所示,在反應器壁101的上部中形成有穿透反應器壁101和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的中央部分的氣體入口113。另外,在氣體供應單元109中還形成有氣體流動路徑119,因此從外部氣體供應單元(未示出)藉由氣體入口113供應的反應氣體可被均勻地供應到氣體供應單元109的每個注入孔133。
另外,如第4圖所示,氣體出口115設置在反應器壁101的頂部,並且相對於氣體入口113不對稱。儘管在圖中未示出,但氣體出口115可以相對於氣體入口113對稱地設置。另外,反應器壁101和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的側壁(以及氣體供應單元109的側壁)彼此分開,因此在處理進行之後,可以形成反應氣體的殘留氣體通過其而被排出的排氣路徑117。
在替代實施例中,氣體供應單元109可以形成為具有臺階(參見第14圖)。更詳細地,第4圖中所示的氣體供應單元109的下表面(即面對待處理基板的表面)示出為平坦的而沒有彎曲。然而,根據替代實施例,氣體供應單元109的下表面可以形成為具有彎曲。例如,可以在氣體供應單元109的邊緣部分形成臺階,並且在臺階外的氣體供應單元109的下表面可以在臺階內的氣體供應單元109的下表面上方。
由於氣體供應單元109的邊緣部分在氣體供應單元109的下表面上的位置,第二反應空間125-2的高度可以進一步延伸。即,在凹部R外,第二反應空間125-2可以從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延伸到氣體供應單元109的臺階。結果,藉由上述構造,允許電漿不形成在與氣體供應單元109的中心相鄰的第一反應空間125-1中,並且允許電漿形成在與氣體供應單元109的邊緣相鄰的第二反應空間125-2中的功能可以得到促進(promoted)。
第5圖是示出根據本揭露構思的實施例的基板處理方法的視圖。可以使用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基板支撐板和基板處理設備來執行根據實施例的基板處理方法。在下文中,這裡將不給出實施例的重複描述。
參照基板處理設備的附圖(例如第4圖)和第5圖,在操作S510中,首先將待處理基板安裝在基板支撐板103上。例如,基板支撐板103下降,且基板支撐銷穿過通孔上升。然後將待處理基板從機械臂傳送到基板支撐銷上。然後,基板支撐銷下降,並且將待處理基板放置在基板支撐板103的內部上。
此後,在操作S520中,基板支撐板103上升以形成第一反應空間125-1和第二反應空間125-2。例如,基板支撐板可以與基板處理設備的反應器壁面密封,以形成反應空間。第一反應空間125-1可被定義為氣體供應單元109與凹部R內的基板支撐板的一部分之間的空間,而第二反應空間125-2可被定義為氣體供應單元109和凹部R外的基板支撐板的另一部分之間的空間。
在操作S530中,在形成反應空間之後,藉由氣體供應單元109供應第一氣體,而藉由路徑供應第二氣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氣體可以包括形成薄膜的材料(例如矽前驅物),而第二氣體可以是當向其施加能量時與第一氣體反應的材料(例如氧氣)。在另一示例中,第一氣體可以包括用於形成薄膜的材料,而第二氣體可以包括惰性氣體。
在操作S540中,在供應第一氣體和第二氣體的狀態下,在基板支撐板103上的氣體供應單元109與基板支撐板103之間供應電力,以產生電漿。在這種情況下,凹部R內的基板支撐板的一部分(即基板支撐板103的內部)的上表面可以設置在凹部R外的基板支撐板的另一部分(即基板支撐板103的週邊部分)的上表面上。因此,內部和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的第一距離可以小於週邊部分和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的第二距離。結果,儘管在基板支撐板103的內部與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的距離較小的情況下,在第一反應空間125-1中產生的自由基的量相對較小或不存在(absent),但在基板支撐板103的週邊部分與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的距離較大的情況下,在第二反應空間125-2中產生的自由基的量將相對較大。
在操作S550中,所產生的電漿用於在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上形成薄膜。例如,藉由氣體供應單元109將第一氣體和第二氣體供應至反應空間125,然後藉由氣體供應單元109與基板支撐板103之間形成的電勢差將第二氣體電離以產生自由基。自由基可以與第一氣體反應,並且可以藉由第一氣體與自由基的反應在基板上形成薄膜。
在另一示例中,在操作S540和S550中,藉由氣體供應單元109供應第一氣體,並且與第一氣體反應的第二氣體藉由路徑F供應到反應空間125。然後,藉由在氣體供應單元109和基板支撐板103之間形成的電勢差,將第二氣體電離以產生自由基。自由基可以與第一氣體反應,並且可以藉由第一氣體和第二氣體的反應在基板上形成薄膜。
如上所述,在產生電漿的過程中,氣體供應單元109與凹部R內的基板支撐板的一部分之間的第一空間中的電漿可以少於氣體供應單元109與凹部R外的基板支撐板的另一部分之間的第二空間中的電漿。換句話說,由於自由基在基板支撐板103的週邊部分中相對形成,所以大部分薄膜可以形成在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中。
這樣,根據本揭露構思的實施例,可以實現在基板邊緣譬如斜角邊緣的傾斜表面上的薄膜沉積。即,藉由在基板支撐板的週邊部分與氣體供應單元之間形成足夠的距離,可以實現對位於基板支撐板上的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上的薄膜進行部分處理(例如沉積)。
此外,根據本揭露構思的實施例,藉由將氣體藉由氣體入口和形成在基座側面上的豎直通孔供應到基板下方的緩衝區域,並且藉由在基板的下表面和基座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隙中形成氣阻(gas barrier),可以在斜角邊緣的側面和上部選擇性地沉積薄膜,同時防止薄膜沉積在斜角邊緣的下表面上。
另外,根據本揭露構思的實施例,無論基板是否在基板支撐板上對準,薄膜都可以沿著基板的斜角邊緣以均勻的寬度對稱地沉積在斜角邊緣上。例如,可以根據施加的射頻功率的條件來控制基板的斜角邊緣中的薄膜處理區域,並且可以在不進行基板的對準操作的情況下,實現基板的斜角邊緣的薄膜的選擇性形成。
第6圖是根據本揭露構思的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的視圖。根據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可以是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的變型。在下文中,這裡將不給出實施例的重複描述。
參照第6圖,第一氣體G1和第二氣體G2可被供應到半導體處理設備的反應空間125。例如,第一氣體G1可以包括用於在待處理基板S上形成薄膜的成分(例如前驅物)。可以藉由氣體供應單元109的注入孔133來供應第一氣體G1。此外,可以向待處理基板S的上表面(即其上形成有薄膜的表面)供應第一氣體G1。例如,可以在待處理基板S的整個區域上均勻地供應第一氣體G1。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向待處理基板S的邊緣區域不均勻地供應第一氣體G1。
第二氣體G2可以包括與第一氣體G1不同的成分。在替代實施例中,第二氣體G2可以包括與第一氣體G1反應的成分。在另一替代實施例中,第二氣體G2可以包括惰性氣體。可以藉由基板支撐板103的路徑F供應第二氣體G2。此外,可以向待處理基板S的後表面供應第二氣體G2,並且可以向待處理基板S的邊緣區域供應第二氣體G2。
如上所述,反應空間125可以包括第一反應空間125-1和第二反應空間125-2。當施加電力時,在內部I和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的第一反應空間125-1中產生相對少量電漿或不產生電漿。然而,在週邊部分P和氣體供應單元109之間的第二反應空間125-2中可產生相對大量電漿。
因此,在其中產生相對大量電漿的第二反應空間125-2中,可以促進第一氣體G1與第二氣體G2之間的反應。結果,可以在待處理基板S的邊緣區域上進行化學反應,並且可以形成待處理基板S的邊緣區域上的薄膜。
在形成邊緣區域上的薄膜之後的殘留氣體通過形成在反應器壁101和氣體供應單元109的側壁之間的排氣路徑117被傳送到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被傳送到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的氣體可以通過形成在側壁123中的通孔111被引入到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的內部空間中,然後藉由氣體出口115排出到外部。
在替代實施例中,基板支撐板103的內部I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陽極氧化(anodized)。藉由陽極氧化,可以在內部I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絕緣層150。例如,絕緣層150可以包括氧化鋁。藉由陽極氧化處理,可以藉由靜電力實現基板的黏附。
第7圖是從另一剖面看的根據本揭露的半導體處理設備的剖視圖。參考第7圖,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包括側壁123、氣體入口113、被側壁123圍繞的板301、射頻桿孔303、螺紋孔305、通孔111以及用於容納諸如O形環的密封構件的凹槽127。
板301可以被突出的側壁123圍繞,並且可以具有凹形。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的一部分設置有氣體入口113,其是引入外部反應氣體的路徑。至少兩個螺紋孔305設置在氣體入口113周圍,作為將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與氣體供應單元109連接的機械連接構件的螺絲穿過螺紋孔305。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的另一部分設置有射頻桿孔303,因此可以將連接到外部電漿供應單元(未示出)的射頻桿313機械地連接到氣體流動控制裝置105下方的氣體供應單元109。
連接到射頻桿313的氣體供應單元109可以用作電容耦接電漿處理中的電極。在這種情況下,由氣體供應單元109的氣體通道和氣體注入裝置供應的氣體,將藉由用作電極的氣體供應單元109在反應空間中被啟動,並注入到基板支撐板103上的基板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氣體供應單元109的注入孔133可以分佈在大於或等於待處理基板S的面積的區域上。儘管在附圖中未示出,但在另一實施例中,氣體供應單元109的注入孔133可以分佈在具有與待處理基板的形狀相對應的環形的區域上。藉由如上所述地佈置注入孔133,可以實現對於待處理基板S的邊緣區域的更密集處理。即,藉由使藉由注入孔133供應的第一氣體的供應區域與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例如斜角邊緣)匹配,可以更容易地實現將薄膜選擇性地沉積在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上。可替代地,可以藉由使與基板的週邊部分相對應的氣體供應單元的下表面中的孔的密度或數量高於或大於與基板的內部相對應的氣體供應單元的下表面中的孔的密度或數量來獲得這種效果。
第7圖的基板支撐板103可以是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基板支撐板(例如第2圖的基板支撐板)的修改。例如,基板支撐板103可以包括由第一臺階S1和第二臺階S2形成的凹部R以及在凹部R中形成的路徑。第二臺階S2的上表面可以在凹部R中的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下方。在替代示例中,第二臺階S2的上表面可以在基板支撐板的墊的上表面下方。在任何情況下,第二反應空間125-2的高度(height)可以比第一反應空間125-1的高度(height)更高,並且可以在第二臺階S2的上表面和待處理基板的下表面之間形成來自路徑的第二氣體可以移動通過的通道。
第8圖是根據本揭露構思的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的視圖。根據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可以是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的變型。在下文中,這裡將不給出實施例的重複描述。
參照第8圖,基板支撐板103可以是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基板支撐板(例如第3圖的基板支撐板)的修改。例如,基板支撐板103可以包括由第一臺階S1和第二臺階S2形成的凹部R、以及在凹部R中形成的路徑F。此外,基板支撐板103還可以包括在第二臺階S2外形成的第三臺階S3。週邊部分的第二反應空間125-2可以從第三臺階S3外的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延伸到氣體供應單元109。
可以藉由第二臺階S2和第三臺階S3形成突起。換句話說,基板支撐板可以包括形成在凹部R和第三臺階S3之間的突起。突起的上表面(即第三臺階S3的上表面)可以設置成對應於待處理基板的邊緣區域。突起之外的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可以在基板支撐板的墊的上表面下方。因此,第二反應空間125-2的高度(height)可以大於第一反應空間125-1的高度(height),並且在第二反應空間125-2中可以產生更多電漿。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臺階S3的上表面可以在凹部R中的基板支撐板的上表面下方。在替代示例中,第三臺階S3的上表面可以在基板支撐板103的墊D的上表面下方。在任一示例中,可以在第三臺階S3的上表面與待處理基板S的下表面之間形成來自路徑F的第二氣體可以移動通過的通道。
第9圖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揭露構思的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根據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可以是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的變型。在下文中,這裡將不給出實施例的重複描述。
參照第9圖,反應器可包括氣體供應單元1、反應器壁2、基座3和支撐基座3的加熱塊4。反應空間可包括第一反應空間12和第二反應空間13。可以藉由反應器壁2的下表面和基座3的上邊緣的面接觸和面密封形成反應空間。反應器壁2的側表面可以形成反應空間的側表面,氣體供應單元1的下表面可以形成反應空間的上表面,基座3可以形成反應空間的下表面。
基座3包括凹部和凸部,其中凹部可以形成在基座3的內表面中,並且凹部的直徑可以大於基板8的直徑。例如,如第9圖所示,基座3的凹部的直徑可以大於基板8的直徑。凸部可以形成在基座的週邊部分,具體地,在未放置基板的基座的邊緣處。
凹部和凸部可以藉由臺階16彼此連接,並且臺階16的高度(height)可以是d3。在一示例中,基座的凸部的一部分可以接觸反應器壁2的下表面以形成反應空間的側表面。基板8可以位於基座3的凹部上,即內部,並且基座的內部可以支撐基板8。第一反應空間12可以形成在基座3上的基板8的上表面和氣體供應單元1之間,並且可以具有的距離為d1。第二反應空間13可以由基板的斜角邊緣、未放置基板的基座的凹部b、基座3的臺階16和氣體供應單元1的下表面限定,並且可以具有的距離為d2。
可以藉由氣體供應單元1的第一氣體入口5將第一氣體供應到第一反應空間12和第二反應空間。可以藉由形成在基座3中的第二氣體入口6和第三氣體入口7,將第二氣體供應到基板的斜角邊緣下方的第二反應空間13。第一氣體可以包括反應氣體,例如包含薄膜的原料成分的源氣體(source gas)(例如前驅物蒸氣)。可以藉由載氣將第一氣體供應到反應空間。載氣可以是惰性氣體或另一種反應氣體,例如氧氣或氮氣或者其混合物,包括薄膜的原料成分。
第二氣體可以是填充在安裝有反應器的外室(未示出)中的填充氣體。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氣體可以是惰性氣體、氧氣或其混合物。可以藉由第二氣體入口6和第三氣體入口7將第二氣體供應到第二反應空間13。
在第9圖中,在基板8下方的基座3的凹部中形成緩衝空間14。藉由第二氣體入口6和第三氣體入口7供應的第二氣體可以在基板8的下邊緣和第二反應空間13之間的區域a中形成氣阻,同時填充緩衝空間14。因此,可以防止供應到第一反應空間12和第二反應空間13的源氣體流入基板的下部。氣阻可以形成在基板8的下邊緣與基座之間的間隙15中。
在第9圖中,可以將基板8裝載到基座3的內部的基板支撐墊10上。根據現有技術的基座具有凹入的凹穴結構(concave pocket structure),以防止在裝載基板時滑動,並允許將基板安置到基座的凹穴中。然而,在本揭露中,為了處理基板的邊緣部分,基座不具有凹穴結構,並且基板支撐板配置以使得基板的邊緣部分暴露於第二反應空間125-2。在這種情況下,當將基板8放置在基座3上時,基板支撐墊10可以防止基板8藉由基板的後表面和基座之間的氣體凹穴滑動。即,藉由引入基板支撐墊10,當將基板8放置在基座3上時,可以防止當殘留在基板的後表面和基座之間的氣體排出時,基板在基板支撐板上滑動的緩衝作用(cushioning effect)。
第10圖是第9圖的基板處理設備的局部放大圖。參考第10圖,將沉積有薄膜17的基板8放置在基座3上。在沉積薄膜之後,對基板進行後續處理。例如,在化學機械研磨(CMP)製程之後,基板邊緣的斜角邊緣上的薄膜丟失(參見第1圖)。因此,第10圖示出了再次在斜角邊緣上沉積薄膜的過程的一部分。在第10圖中,作為第一氣體的包括薄膜成分的源氣體以及諸如含矽氣體和氧氣的反應氣體藉由氣體供應單元1和第一氣體入口5被供應到第一反應空間12和第二反應空間13。同時,第二氣體藉由第二氣體入口6和第三氣體入口7被供應到基板的下表面與基座3之間的緩衝空間14中,並且氣阻形成在基板的斜角邊緣的下表面和基座15之間。因此,防止供應到第一反應空間12和第二反應空間13的源氣體流入基板的下部。
作為下一個操作,藉由向氣體供應單元1施加射頻功率來啟動引入反應空間的源氣體和反應氣體。這裡,薄膜藉由防止在第一反應空間12中產生電漿,並且藉由在第二反應空間13中產生電漿,而僅沉積在基板邊緣的斜角邊緣上。為此,可以將第一反應空間12的距離d1保持在狹窄的間隔,從而可以不產生電漿,並且第二反應空間13的距離d2可以保持在允許產生電漿的間隔。
例如,d1可以較佳為2毫米以下,並且d2可以較佳為3毫米以上。根據帕邢定律,電漿產生取決於反應空間中的壓力和距離。即,當反應空間中的壓力恆定時,在短距離反應空間中,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路徑(mean free path)短,因此氣體分子之間碰撞的可能性低並且難以電漿化。另外,由於加速距離短,所以放電困難,因此幾乎不產生電漿。通常,當反應空間為約2毫米以下時,難以產生電漿。例如,在第10圖中,在基板上的反應空間(即第一反應空間12)中電極(噴頭)與基板之間的距離可以為1毫米以下。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供應氣體和射頻電極,也難以產生電漿。然而,在基板邊緣的斜角邊緣所在的第二反應空間13中,基座3與電極之間的距離可以為2毫米以上,因此可以產生電漿。因此,此反應器結構允許在基板的斜角邊緣中進行選擇性處理(例如沉積)。
第11圖是根據第10圖的基座3的詳細視圖。
參考第11A圖,基板支撐墊10可以具有0.5毫米的高度,並且多個基板支撐墊10可以基於基座3的中心以相等的間隔佈置。例如,十個基板支撐墊10可以用36度間隔佈置。在第11圖(a)中,多個第二氣體入口6形成在基座的下表面上。如第11圖(b)所示,第二氣體入口6可以圍繞基座的中心以等間隔佈置。例如,可以用10度間隔佈置36個第二氣體入口6。第一氣體入口可以與支撐基座的加熱塊(未示出)的上表面一起形成氣體入口路徑。
另外,在第11圖(a)中,多個第三氣體入口7可以豎直地穿透基座的區域R,以與第二氣體入口6連通。因此,可以藉由第二氣體入口6和第三氣體入口7將第二氣體供應到區域R。區域R可以與基板的下部一起形成緩衝空間14(第10圖)。第11圖的區域B與氣體供應單元和反應器壁一起形成第二反應空間13(第10圖)。
第12圖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揭露構思的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根據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可以是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的變型。在下文中,這裡將不給出實施例的重複描述。
參考第12圖,突起18在基座3上,緩衝空間14和第二反應空間13形成在突起18與基座3之間。突起18面向基板邊緣的斜角邊緣的下表面。與根據第10圖的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相比,在根據第12圖的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中,突起18與基板之間的距離15具有較窄的結構。這可以進一步增強氣阻的阻擋效果(阻擋氣體流入形成在突起18和基板8之間的第一反應空間125-1和第二反應空間125-2中)。因此,可以實現更有效地防止薄膜沉積在基板的斜角邊緣的下部上的技術效果。突起18和基板8之間的距離15可以等於或小於基板支撐墊10的高度。
如上所述,第一反應空間12的距離d1可以在約2毫米內,因此在第一反應空間12中難以產生電漿。同時,第二反應空間13的距離d2可以是約3毫米以上,因此容易在第二反應空間13中產生電漿。藉由這樣改變反應空間中的物理結構,可以實現適當地局部控制反應空間內的電漿產生的技術效果。
第13圖是第12圖的基座的斜剖視圖。第13圖(a)的區域R可以與基板的斜角邊緣的下表面一起形成緩衝空間14(第12圖)。區域R'還與反應器壁和氣體供應單元的下表面一起形成第二反應空間13(在第12圖中)。由於第二氣體入口6和第三氣體入口7與第11圖相同,因此這裡將不給出其描述。
根據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無論基板8在基座3上的位置如何,都可以在基板上進行相同寬度的對稱斜角沉積。即,不管基板8在基座3上的對準位置如何,沿著基板邊緣的斜角邊緣都可以具有相同寬度的對稱斜角沉積。
更詳細地,由於氣體供應單元1的下表面即面對基板的表面是平坦的而沒有彎曲,因此限定第一反應空間125-1的基板8的上表面與氣體供應單元1的下表面之間的距離d1可以是恆定的。因此,不管基板的對準狀態如何,在第一反應空間12中都不產生電漿,並且在基板的上表面上不會沉積薄膜。同時,由於在與基板的斜角邊緣相鄰的第二反應空間13中產生電漿,所以沿著基板邊緣的斜角邊緣可以具有相同寬度的對稱斜角邊緣膜沉積。換句話說,由於第二反應空間13與基板的斜角邊緣接觸致使在基板的斜角邊緣上沉積薄膜,所以不管第一反應空間12中的基座3上的基板的對準狀態如何,均勻寬度的對稱斜角沉積是可能的。
第14圖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揭露構思的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根據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可以是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的變型。在下文中,這裡將不給出實施例的重複描述。
參照第14圖,可以在氣體供應單元1的邊緣處實現階梯結構。階梯結構可以執行在基板8的邊緣處產生電漿的功能。階梯結構可以有助於薄膜沉積在基板8的斜角邊緣上。然而,由於氣體供應單元1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的階梯結構,基板8的上表面和氣體供應單元1之間的距離可根據基板8的對準狀態而變化。由於基板8和氣體供應單元8之間的距離的變化影響電漿的產生,因此可以根據基板8在基座3上的對準狀態來確定斜角邊緣上的沉積膜的對稱性。
當在氣體供應單元1的一部分中存在臺階時,根據基板8在基座3上的對準狀態,基板8和氣體供應單元1之間的距離對於基板的每個點可以是不同的,並且沉積在斜角邊緣上的膜的寬度對於基板上的每個點可以不同。例如,基板8可以在基座8上對準,使得基板8的一端在第二反應空間12的臺階區域中,而基板8的另一端在第一反應空間12中。在這種情況下,基底的斜角邊緣的一個表面被沉積,而基板的斜角邊緣的相對表面可以不被沉積,在這種情況下,斜角邊緣上的沉積膜的對稱性可能被破壞。因此,在第14圖的情況下,基板在基座上的對準成為均勻且對稱斜角沉積的重要因素。
上面的表1示出了根據本揭露的斜角沉積處理條件。藉由電漿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方法在100℃的基板溫度下進行以下評估,並且以兩種方式進行,即第一處理條件和第二處理條件。在第一處理條件下,將矽源和載體氬氣用作第一氣體,將氧氣用作第二氣體。如上所述,藉由氣體供應單元的第一入口將第一氣體供應到第一反應空間125-1,並且藉由形成在基座中的第二氣體入口和第三氣體入口,將作為圍繞反應氣體的外室的填充氣體的第二氣體供應到基板邊緣的下空間。
第15圖示出了電漿增強化學氣相沉積製程。第15圖(a)是第一處理條件,其中氧氣作為第二氣體(填充氣體)被供應。第15圖(b)是第二處理條件,其中氬氣作為第二氣體(填充氣體)被供應。氣體供應的執行時間t1約為10秒至80秒,並且至少重複一次。在供應第二氣體的同時,供應第一氣體並且同時施加電漿。
根據一些實施例,在第一處理條件下,如第15圖(a)所示,可以藉由氣體供應單元109供應作為第一氣體的矽源氣體,並且可以藉由路徑供應作為第二氣體的氧氣。電漿可被施加有氣體供應,在這種情況下,藉由路徑供應的氧氣可被離子化,並與矽源氣體反應以在基板上形成薄膜。如上所述,由於在第一反應空間125-1中電漿的產生被抑制(suppressed),因此將在基板的邊緣區域上形成薄膜。
根據另一實施例,在第二處理條件下,如第15圖(b)所示,可以藉由氣體供應單元109供應作為第一氣體的矽源氣體,並且可以藉由路徑供應作為第二氣體的惰性氣體(譬如氬氣)。電漿可以與氣體供應一起施加,在這種情況下,藉由氣體供應單元109供應的氧氣可被離子化,並與矽源氣體反應,以在基板的邊緣區域上形成薄膜。
第16圖示出了在施加第二處理條件時沉積在基板的斜角邊緣上的二氧化矽薄膜的厚度。特別地,在從直徑為300毫米至5毫米的矽基板的邊緣的區域(即X掃描區域(X scan area)的145毫米至150毫米的區域)中示出了沉積在斜角邊緣上的二氧化矽薄膜的厚度。
參考第16圖,與僅存在緩衝空間14(第10圖)時形成的薄膜的厚度相比,可以看出當突起18(第12圖)和緩衝空間14(第12圖)在一起時,即當第二反應空間13(第12圖)由突起18(第12圖)形成時,薄膜進一步沉積在基板邊緣的斜角邊緣上。另外,評估結果表明,在兩種情況下,基本上都沒有在基板的中心部分(即X掃描區域的0毫米至145毫米的區域)進行薄膜沉積。
第17圖示出了沉積在實際基板邊緣的斜角邊緣的1毫米區域中的膜的照片。如第16圖和第17圖所示,當使用根據本揭露構思的實施例的基板處理設備在基板的斜角邊緣上沉積薄膜時,可以在X掃描區域的149毫米至150毫米的區域中密集地沉積薄膜。藉由將這種薄膜選擇性地沉積在基板的邊緣區域上,可以增加基板之間的黏附力,以實現平滑的基板堆疊。
應當理解,附圖的每個部分的形狀是示例性的,以清楚地理解本揭露。應當注意的是,除了所示的形狀之外,這些部分可以修改為各種形狀。
應當理解,本文描述的實施例應僅在描述性意義上考慮,而不是出於限制的目的。每個實施例內的特徵或方面的描述通常應被認為可用於其他實施例中的其他類似特徵或方面。儘管已經參考附圖描述了一或多個實施例,但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理解,可以在不脫離如由以下權利要求限定的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對形式和細節進行各種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