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包括日常用品、換能器、醫療平台伺服器以及行動裝置。日常用品具有換能單元,換能單元偵測或調控環境參數。換能器偵測使用者的生理現象,並記錄日常用品位於行動裝置的感應範圍內的次數以及起迄時間。行動裝置無線連接換能器、日常用品以及伺服器。行動裝置依據次數以及起迄時間、環境參數以及生理現象的至少其中之一診斷使用者的健康狀態是否異常。當行動裝置診斷健康狀態為異常時,行動裝置發送警告至使用者,或通知訊息至醫療平台伺服器,以尋求護理人員的協助。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通知訊息包括關聯於使用者的地理位置,且醫療平台伺服器依據地理位置分配協助使用者的護理人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日常用品具有近場通訊標籤,行動裝置包括近場通訊標籤讀取器,而行動裝置的感應範圍為近場通訊標籤讀取器的讀取範圍。當近場通訊標籤位於近場通訊標籤讀取器的讀取範圍內時,行動裝置累加次數。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所述健康照護系統更包括多個定位地標,個別傳送其所在的經緯度座標與高度至換能器,並傳送關聯於定位地標的信號強度指標值或通道響應至換能器。當換能器隨使用者移動時,換能器依據些定位地標個別傳送的經緯度座標、高度、信號強度指標值及通道響應計算關聯於使用者的地理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定位地標包括戶外燈、室內燈、固定式家用電器或固定式電子裝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健康狀態包括使用者的飲水頻率、進食情形、情緒波動、睡眠情形、運動情形以及如廁情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行動裝置為行動電話、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或穿戴式電子裝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日常用品的換能單元包括攝影機、麥克風、照度計、溼度計、溫度計、加熱器、除濕器、送風機、空調設備、照明裝置、音響或多媒體系統。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換能器包括穿戴式換能器、植入式換能器或離身式換能器。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生理現象包括血糖值、體溫值、血壓值、體重值、血氧值、心電圖值、呼吸量或運動量。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行動裝置更依據生理現象監控使用者的情緒指數,並依據情緒指數與時間之間的關係建立情緒品質管制圖。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更依據次數、起迄時間、環境參數以及生理現象取得使用者的活動資訊。活動資訊包括關聯於使用者的人員資訊、時間資訊、地點資訊、物證資訊、事件資訊以及處置資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更依據活動資訊建立生活規律管制圖。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更整合情緒品質管制圖以及生活規律管制圖為健康品質管制圖。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依據通知訊息執行遠端醫療措施。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遠端醫療措施包括:醫療平台伺服器判斷健康品質管制圖是否異常;若否,醫療平台伺服器啟動多方視訊平台以提供使用者問好服務;若是,醫療平台伺服器邀請使用者進入多方視訊平台,其中醫療平台伺服器在多方視訊平台中顯示關聯於使用者的地理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在多方視訊平台中向使用者詢問身體狀況、收集其他護理人員對於使用者的回應、要求使用者提供額外生理現象資料以及取得關聯於使用者的服藥順從性資料。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依據身體狀況、回應、額外生理現象資料判斷異常的健康品質管制圖是否落入警戒範圍;若否,醫療平台伺服器建議使用者進一步觀察並提供使用者醫療知識;若是,判斷對應於異常的健康品質管制圖的健康狀態是否緊急;若否,醫療平台伺服器為使用者安排遠距門診;若是,醫療平台伺服器為使用者安排遠距急診。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更包括:醫療平台伺服器建議使用者透過換能器追蹤或是使用定點照護晶片確認,直到排除異常的健康狀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包括:使用多方視訊系統對使用者進行遠距門診;醫療平台伺服器記錄對應於使用者的處方箋;若使用者需進行身體檢查,醫療平台伺服器透過定點照護晶片進行身體檢查,或安排身體檢查的時程,並在身體檢查結束後為使用者預約另一遠距門診。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包括:使用多方視訊系統對使用者進行遠距急診;透過換能器以及定點照護晶片進一步量測使用者的多個生理訊號以及生物標記;提供所述多個生理訊號以及生物標記予急診醫師。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依據遠距門診、健康狀態、次數、時間長度以及生理現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儲存關聯於使用者的醫療資料檔。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從醫療資料檔除去使用者的身份資訊,以產生匿名參考病歷。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更包括至少一路由器/閘道器,無線連接行動裝置、換能器、日常用品,以及有線或無線連接醫療平台伺服器,次數、起迄時間、環境參數以及生理現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可透過至少一路由器/閘道器發送至醫療平台伺服器。
基於上述,本發明實施例提出的健康照護系統可提供有別於傳統健康照護系統所能提供的服務,因而可有效達到預防疾病效果,進而大幅地降低醫療資源的浪費。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以人員為中心的健康照護系統,讓使用者可以享有健康、舒適,安全、方便,整潔、安靜、快樂的居家環境。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以人員為中心的健康照護系統,讓使用者可隨時隨地接受護理人員所進行的遠距門診。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以人員為中心的健康照護系統,其可提醒使用者吃藥、量血糖、量血壓、喝水的時間,亦可提醒使用者喝足夠的水以及進行足夠的運動。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以人員為中心的健康照護系統,其可避免使用者的睡眠不足、情緒不佳、營養不良、暴飲暴食等情形發生。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以人員為中心的健康照護系統,其可讓使用者在處於天氣熱、流汗、工作壓力大的情形下時,自動開啟空調,或提醒開啟窗戶。
圖2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包括日常用品210、換能器220、醫療平台伺服器230以及行動裝置240。日常用品210例如是一般居家中使用的家具或是電氣裝置,例如LED燈源、飲水機、冰箱、空調設備、音響、多媒體系統、衛浴設備、電腦設備、床具、電視、書桌、餐桌、廚房用具與電器等。在一實施例中,日常用品210可以內建或是額外安裝的方式配置換能單元212,用以偵測或調控環境參數。換能單元212例如是攝影機、麥克風、照度計、溼度計、溫度計、加熱器、除濕器、送風機、照明裝置、揚聲器、顯示器等,但本發明的可實施方式不限於此。因應於換能單元212的型態,換能單元212所能偵測或調控的環境參數可以是影像、聲音、亮度、色調、溼度、溫度等各種關聯於日常用品210所在環境的參數,但本發明的可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在一實施例中,設計者可在日常用品210上選擇使用者較常接近的部位安裝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標籤。舉例而言,假設日常用品210為飲水機,設計者可在此飲水機的出水按鈕附近設置所述近場通訊標籤。如此一來,只要使用者的身上具有可用於感應此近場通訊標籤的元件,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即可透過此元件記錄使用者靠近飲水機的次數與起迄時間,進而推得使用者的飲水情形與習慣。
換能器220例如是穿戴式換能器、植入式換能器或離身式換能器。在一實施例中,換能器220可配戴於使用者身上,用於偵測使用者的各種生理現象。在本實施例中,換能器220可包括微控制器221、通訊單元223、電源224、通知單元225(例如是揚聲器或震動器)、感測器226以及顯示單元227等元件。
微控制器221耦接近場通訊標籤讀取器222、通訊單元223、電源224、揚聲器或震動器225、感測器226以及顯示單元227。微控制器221例如是一般用途處理器、特殊用途處理器、傳統的處理器、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控制器以及類似品。通訊單元223例如是具有藍芽(Bluetooth)以及無線保真度(Wireless Fidelity,Wi-Fi)通訊功能的元件。顯示單元227例如是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或其他合適種類的顯示器。
感測器226可用於偵測使用者的生理現象。所述生理現象例如是血糖值、乳酸值、服用藥物的血中濃度值、體溫值、血壓值、體重值、血氧值、心電圖值、呼吸量或運動量。在一實施例中,感測器226可依據所欲偵測的生理現象而實現為例如血糖計、乳酸感測器、血中藥物濃度感測器、體溫計、血壓計、體重計、血氧計、心電儀、呼吸流量感測器以及運動感測器,但本發明的可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在其他實施例中,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更包括其他的生理訊號感測器(未繪示),而這些生理訊號感測器可因應於所欲偵測的生理現象而設置於使用者身上對應的部位、並且也可為連續偵測式。舉例而言,若生理訊號感測器為一體重計,則此生理訊號感測器可設置於使用者的腳底,用以量測使用者的體重值。舉另一例而言,若生理訊號感測器為一血壓計,則此生理訊號感測器可設置於使用者的肱部,用以量測使用者的血壓值。此外,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亦可更包括例如皮下注射器或穿戴式血液透析裝置等致動器(actuator),用以設置於使用者身上以提供對應的功能。
行動裝置240例如是行動電話、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或穿戴式電子裝置。在本實施例中,行動裝置240可包括近場通訊標籤讀取器222。此外,行動裝置240可透過藍芽或是Wi-Fi等方式來與換能器220連接,用以接收換能器220所收集的各個資訊。此外,當前述各個生理訊號感測器以及致動器上亦配置有具有藍芽或Wi-Fi通訊功能的元件時,行動裝置240亦可透過藍芽或是Wi-Fi等方式來與這些生理訊號感測器以及致動器連接,進而接收這些生理訊號感測器以及致動器所提供的資訊。
醫療平台伺服器230連接於行動裝置240。在本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記錄行動裝置240所提供的與使用者相關的健康資訊。此外,醫療平台伺服器230亦可與多個行動裝置連接,並接收這些行動裝置所收集的與其使用者相關的健康資訊。在一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由例如醫師、護士、護理師等護理人員操作以觀察各個使用者的健康狀態。此外,使用者的家屬亦可透過例如輸入帳號密碼的方式來取得使用者的健康資訊。
在其他實施例中,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更包括連接至醫療平台伺服器230的路由器/閘道器250。路由器/閘道器250例如是使用者家中無線網路的存取點(acccss point,AP)。行動裝置240、換能器220及日常用品210可透過例如藍芽或是Wi-Fi的通訊協定來與路由器/閘道器250連接,並將所擷取到的資訊皆發送至路由器/閘道器250。並且,路由器/閘道器250可將來自行動裝置240、日常用品210及換能器220的資訊皆發送至醫療平台伺服器230,以使醫療平台伺服器230據以進行下以實施例中介紹的各種健康照護機制。
圖3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健康照護方法流程圖。本實施例提出的方法可由圖2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執行,以下即搭配圖2的各個裝置來說明本方法的詳細步驟。
在步驟S310中,日常用品210可透過其換能單元212偵測或調控環境參數。舉例而言,若日常用品210是位於客廳的家具,則換能單元212即可用於偵測客廳的環境參數。此時,換能單元212即可設計為溫度計及/或溼度計,用以量測客廳的溫度及/或溼度等環境參數。在一實施例中,日常用品210可透過例如藍芽或是Wi-Fi的通訊功能將所偵測到的環境參數發送至路由器/閘道器250或是行動裝置240上,但本發明的可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在步驟S320中,換能器220可偵測使用者的生理現象。在本實施例中,換能器220例如可實現為手環,並且可讓使用者配戴在其手腕處。此外,換能器220亦可收集配戴於使用者身上的其他生理訊號感測器所偵測的生理現象。並且,換能器220可透過通訊單元223將所收集到的資訊(例如)皆發送至行動裝置240或發送至路由器/閘道器250。
在步驟S330中,行動裝置240可記錄日常用品210位於行動裝置240的感應範圍內的次數以及起迄時間。所述感應範圍例如是近場通訊標籤讀取器222的讀取範圍。在日常用品210上配置有近場通訊標籤的情況下,當使用者移動其行動裝置240,進而讓日常用品210進入近場通訊標籤讀取器222的讀取範圍時,行動裝置240可累加所述次數。在其他實施例中,行動裝置240可在偵測到日常用品210持續位於其讀取範圍一預設時間(例如3秒)時才累加所述次數。從另一觀點而言,所述次數可視為是使用者靠近日常用品210的次數。
在其他實施例中,使用者靠近日常用品210的次數及起迄時間可因應於日常用品210的型態而代表不同的意義。舉例而言,若日常用品210為一飲水機,則所述次數例如可代表使用者的飲水次數。舉另一例而言,若日常用品210為馬桶,則所述次數例如可代表使用者如廁的次數,而所述起迄時間則可代表使用者如廁的時間與作息。
在一實施例中,行動裝置240可同時記錄多個日常用品個別位於行動裝置240的感應範圍內的次數及起迄時間。亦即,只要所述多個日常用品上配置有其對應的近場通訊標籤,行動裝置240可依據這些近場通訊標籤來分辨所靠近的是哪一個日常用品,進而記錄對應於這些日常用品的所述次數及起迄時間。
接著,在步驟S340中,行動裝置240可依據所述次數、起迄時間、環境參數以及生理現象的至少其中之一診斷使用者的健康狀態是否異常。如先前實施例中所提及的,所述次數可代裝使用者接近日常用品210的次數。因此,行動裝置240可依據日常用品210的型態來判斷所述次數是否反映出使用者的健康狀態已出現異常的情形。
舉例而言,若日常用品210為飲水機,而行動裝置240所收集到所述次數過低(例如一天一次)時,行動裝置240即可得知使用者的飲水情形不佳,進而判斷使用者的健康狀態為異常。舉另一例而言,若日常用品210為馬桶,而行動裝置240所收集到的次數過高(例如一天二十次)時,行動裝置240即可得知使用者的如廁情形已出現異常的情形。
並且,行動裝置240亦可依據日常用品的型態來判斷對應於所述起迄時間的時間長度是否反映出使用者的健康狀態已出現異常的情形。舉例而言,若日常用品210為馬桶,而行動裝置240所偵測到的所述時間長度過長(例如一個小時)時,行動裝置240亦可得知使用者的如廁情形已出現異常的情形。或者,若日常用品210為鍵盤,而行動裝置240所偵測到的所述時間長度過長(例如五小時)時,行動裝置240即可得知使用者使用鍵盤的時間已出現過長的情形。
此外,行動裝置240亦可同時考量環境參數以及使用者的生理現象來判斷使用者的健康狀態是否為異常。舉例而言,當使用者身邊的溫度過低(例如10度C),而血壓過高時,由於使用者可能會發生中風或是心肌梗塞等危險現象,因此行動裝置240即可認定使用者的健康狀態出現異常。在其他實施例中,行動裝置240亦可僅依據使用者的生理現象來判斷其健康狀態是否出現異常。舉例而言,當使用者的心電圖、血壓、體溫、血糖等生理現象超過或低於一般正常的範圍時,行動裝置240即可判斷使用者的健康狀態為異常。
在步驟S350中,當行動裝置240診斷健康狀態為異常時,行動裝置240可發送警告至使用者,或通知訊息NS至醫療平台伺服器230,以尋求護理人員的協助。在一實施例中,通知訊息NS可包括行動裝置240所收集到所有資訊,並且可更進一步標示異常的所述次數、起迄時間、生理現象或是環境參數,但本發明的可實施方式不限於此。此外,所述警告例如是聲響、警示燈、語音提醒、振動或是其他類型的提醒方式,用以提醒使用者其健康狀態已出現異常,但本發明的可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在其他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亦可依據使用者的生理現象來監控使用者的情緒指數。舉例而言,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綜合考量使用者的皮膚溫度、心率以及皮膚電導等生理現象,進而轉換為使用者的情緒指數。接著,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依據此情緒指數判斷使用者的健康狀態是否為異常(例如憤怒、焦慮等)。
情緒波動、心理壓力、專注力等因素對使用者的健康有極大的影響,因此使用者的情緒指數相當重要。在一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依據使用者的情緒指數與時間的關係建立一情緒品質管制圖。此情緒品質管制圖可用於統計例如每天高興(興奮),悲傷(不高興)、憤怒(苦惱)、中性(放鬆)所占的時間比例,進而讓護理人員可以得知使用者的情緒穩定度。
從另一觀點而言,情緒品質管制圖可將使用者從事的活動與其當時的情緒加以關聯。舉例而言,假設使用者在吃飯時出現情緒低落的情形,則可能表示使用者的食慾不振,或是菜色不佳。假設使用者在看電視時感到生氣,則可能表示連續劇劇情令人憤怒,或者是使用者所支持的球隊輸球等。假設使用者在睡覺時感到心情興奮,則可能是睡前喝了咖啡或茶等飲料。若使用者時常情緒低落、活動力減弱或是食慾不振的話,則使用者可能出現憂鬱的傾向。
在一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依據所述次數、所述起迄時間、所述環境參數以及所述生理現象取得使用者的活動資訊。所述活動資訊例如包括關聯於使用者的人員資訊(who)、時間資訊(when)、地點資訊(where)、物證資訊(which)、事件資訊(what)以及處置資訊(how)。並且,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更依據使用者的活動資訊建立一生活規律管制圖。此生活規律管制圖例如可將使用者一周的活動皆依照人、事、時、地、物的格式來記錄。並且,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基於所述生活規律管制圖進行各項統計,例如使用者的睡眠時間、吃飯時間、看電視時間、喝水、上廁所時間、看報紙、打電腦、運動、聊天、做家事、烹調、出門購物、喝酒等。
此外,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更整合情緒品質管制圖以及生活規律管制圖為健康品質管制圖。因此,護理人員可依據所述健康品質管制圖監控使用者的健康情形,例如使用者的各種生理現象以及生活習慣等。
在一實施例中,行動裝置240或是換能器220可透過例如聲音或是振動的方式來提醒使用者注意其異常的生理現象。舉例而言,當使用者的飲水次數過少時,行動裝置240或是換能器220可提醒使用者飲水。或者,當使用者未按時服藥時,行動裝置240或是換能器220亦可藉由聲音或振動的方式來提醒使用者服藥。
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者應服藥的時間可由護理人員直接設定至行動裝置240或是換能器220中。時間一到,行動裝置240或是換能器220可發出燈號以及振動以提醒使用者服藥。當使用者服藥時,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透過換能器220或行動裝置240(例如是手環)來讀取例如藥盒以及水杯上的近場通訊標籤,以進一步確保使用者有確實服藥。此外,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透過攝影裝置來拍攝使用者的服藥情形,進而提升使用者服藥的順從性。
在一實施例中,通知訊息NS可更包括關聯於使用者的地理位置,且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依據此地理位置分配協助使用者的護理人員。所述護理人員例如是隸屬於使用者所在的行政區域醫療單位的醫師、護理師或是護士等相關人員。
此外,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依據通知訊息NS執行遠端醫療措施。舉例而言,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開啟位於使用者所在地點的攝影裝置或是透過使用者/家屬/照護人員的行動裝置240的攝影裝置,以讓護理人員進行遠距門診。此外,所述護理人員可依據通知訊息NS所包括的各個資訊協助判斷使用者應被分配至哪一科(例如心臟科、皮膚科等)來進行後續的診斷行為。並且,若使用者的症狀過於嚴重時,護理人員可直接為使用者安排遠距門診,或是指派救護車前往接送使用者至醫院等單位進行治療。
在其他實施例中,關聯於使用者的地理位置可由行動裝置240以及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所額外包括的多個定位地標來協同取得。
請參照圖4,圖4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取得地理位置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區域400例如是使用者的住家或是平常的生活環境。區域400包括房間410~470,而各個房間配置有定位地標P1~P7。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地標P1~P7分別可以是室內燈或固定式家用電器,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定位地標P1~P7亦可以實現為戶外燈等物件,但本發明的可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定位地標P1~P7可內建藍芽模組,並可由設計者依據其所在位置設定對應的經緯度座標及高度值,或者定位地標P1~P7可自行透過例如全球定位系統等機制來取得其自身的經緯度座標及高度值,但本發明的可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地標P1~P7可個別傳送其所在的經緯度座標與高度至換能器220或行動裝置240,並傳送關聯於各定位地標的信號強度指標值或通道響應至換能器220或行動裝置240。當換能器220或行動裝置240隨使用者移動時,換能器220或行動裝置240依據定位地標P1~P7個別傳送的經緯度座標、高度、信號強度指標值及通道響應計算關聯於使用者的地理位置。如此一來,換能器220或行動裝置240即可透過三角定位技術來推得關聯於使用者的地理位置(例如是使用者的經緯度座標以及高度)。
圖5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遠距醫療措施流程圖。在步驟S502中,可透過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收集使用者的健康資料。所述健康資料例如是前述各種由換能器以及行動裝置收集到的關聯於使用者的資訊,在此不再贅述。在步驟504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判斷健康品質管制圖是否異常。若否,則在步驟S506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啟動多方視訊平台以提供使用者問好服務。
若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判斷健康品質管制圖為異常,則在步驟S508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邀請使用者進入多方視訊平台。在一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在多方視訊平台中顯示關聯於使用者的地理位置(例如是使用者的經緯度及高度座標)。在本實施例的步驟S510中,使用者亦可自行要求進入所述多方視訊平台。
在步驟S512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在多方視訊平台中向使用者詢問身體狀況、收集其他護理人員對於使用者的回應、要求使用者提供額外生理現象資料以及取得關聯於使用者的服藥順從性資料。舉例而言,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透過使用者家中的攝影裝置來對使用者噓寒問暖,或者,醫療平台伺服器230亦可詢問其他曾照護過使用者的護理人員,以了解使用者的狀況。此外,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更控制使用者身上配戴的換能器測量欲取得的生理現象。並且,醫療平台伺服器230還可依據通知訊息NS中的各項資訊取得使用者的服藥順從性資料。
在步驟S514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依據身體狀況、回應、額外生理現象資料判斷異常的健康品質管制圖是否落入警戒範圍。若否,則接續進行步驟S516及S518。
在步驟S516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建議使用者進一步觀察並提供使用者醫療知識。在步驟S518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建議使用者透過換能器220追蹤或是使用定點照護晶片確認,直到排除異常的健康狀態。
另一方面,若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判斷異常的健康品質管制圖落入警戒範圍時,在步驟S520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判斷對應於異常的健康品質管制圖的健康狀態是否緊急。若否,則接續進行步驟S522至S528。
在步驟S522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為使用者安排遠距門診。具體而言,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協助將使用者及專科醫師進行配對。在步驟S524中,使用多方視訊系統對使用者進行遠距門診。在其他實施例中,除了專科醫師與使用者本人之外,可更邀請家屬、其他醫師與護理人員同時參與遠距門診。在步驟S526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記錄對應於使用者的處方箋。在一實施例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將處方箋傳送至使用者附近的藥局或是診所,以讓使用者可便利地取得藥品。在步驟S528中,若使用者需進行身體檢查,醫療平台伺服器230透過定點照護晶片進行身體檢查,或安排身體檢查的時程,並在身體檢查結束後為使用者預約另一遠距門診。
請再次參照步驟S520,若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判斷對應於異常的健康品質管制圖的健康狀態為緊急,則接續進行步驟S530至S536。
在步驟S530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為使用者安排遠距急診。在步驟S532中,使用多方視訊系統對使用者進行遠距急診。具體而言,所述多方視訊系統可讓急診醫師要求使用者或家屬在救護車抵達前實施急救措施,例如量測生理訊號以及進行心肺復甦術等。在步驟S534中,透過換能器220以及定點照護晶片進一步量測使用者的多個生理訊號以及生物標記。在步驟S536中,提供所述多個生理訊號以及生物標記予急診醫師。
在步驟S518、S528以及S536之後,可接續進行步驟S538及S540。在步驟S538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依據遠距門診、健康狀態、次數、時間長度以及生理現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儲存關聯於使用者的醫療資料檔。也就是說,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依據所有與使用者相關的資訊(例如遠距門診時儲存的影像,或是所有由行動裝置240回傳的資訊)建立有關於使用者的醫療資料檔(例如是病歷資料)。
在步驟S540中,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從醫療資料檔除去使用者的身份資訊,以產生匿名參考病歷。如此一來,其他的醫學研究人員即可依據所述匿名參考病歷進行其他相關的醫學研究。
在其他實施例中,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更包括連接至醫療平台伺服器230的多個攝影裝置(例如是網際網路攝影機(Internet Protocol camera,IP cam))。這些攝影裝置可分別配置於區域400的各處。此外,行動裝置240上亦可包括鏡頭等取像元件。這些攝影裝置以及取像元件可將所拍攝到的畫面傳送至醫療平台伺服器230,用以讓護理人員或是使用者的家屬等人觀看使用者的生活情形。並且,當行動裝置240發送通知訊息NS至醫療平台伺服器230時,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可據以通知護理人員或是使用者的家屬,進而讓護理人員或是使用者的家屬可透過所述多個攝影裝置以及取像元件即時地查看使用者的情形。此外,護理人員及使用者的家屬亦可直接透過使用者的行動裝置240與使用者進行視訊通話,以進一步了解使用者的情形。
在一實施例中,當使用者身上出現外傷或是外觀異常的情形時,護理人員亦可直接透過所述多個攝影裝置進行看診,進而要求使用者附近的藥局提供藥物讓使用者前往取用。在其他實施例中,護理人員可藉由醫療平台伺服器230控制所述多個攝影裝置的拍攝情形,以讓所述多個攝影裝置能夠對準使用者進行拍攝
此外,所述多個攝影裝置亦可待行動裝置240判斷使用者的健康狀態為異常時再啟動。如此一來,所述多個攝影裝置即可較有效率地掌握使用者的活動情形,並同時保障使用者的隱私。
簡言之,本發明實施例提出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有效地記錄使用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6W資訊。6W資訊即為人(who)、時(when)、地(where)、物(which)、事(what)以及如何處置(how)。「人」例如是換能器220的使用者或是在使用者身邊的其他人。「時」例如是換能器220上記錄的時間。「地」例如是使用者的地理位置。「物」例如是使用者的生理現象、換能單元偵測到的環境參數、換能器220所記錄的各個日常用品位於感應範圍內的次數等資訊。「事」例如是使用者的習慣。「如何處置」例如是可依據「人」、「時」、「地」及「物」等資訊來推斷使用者所從事的活動或是發生的事情,或是推斷使用者是否危險、是否意識清楚、是否受傷等,並進一步由護理人員或是使用者的家屬據以決定對應的處理方式。
從另一角度而言,本發明實施例提出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有效地達到事前預防、事後急救以及事後復原的效果。具體而言,行動裝置240所發出的通知訊息NS可讓護理人員或是使用者的家屬及早發現使用者身上的各種異常的徵兆,進而採取對應的行動,以避免使用者的健康狀態進一步惡化。並且,當使用者發生事故或是緊急狀況時,護理人員亦可即時地前往進行急救,以把握救援的黃金時機。接著,透過對使用者日常生活的記錄(例如飲水情形),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亦可在使用者病後靜養的期間提供例如提醒服藥或是掌控生活作息等服務。
進一步而言,有別於傳統上只能單向照護的健康照護系統,本發明實施例提出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提供更有價值的互動健康管理平台。在此平台中,使用者不只可安心地儲存並更新每日所量測的生理現象以及生活規律,更可分享給護理人員及家屬們,以即時掌握健康狀況。並且,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更整合了多種可感測使用者生理現象的裝置,以提供使用者全方位的健康整合服務。此外,透過設置個別使用者對應的帳號及密碼,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更保障使用者的隱私。同時,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讓護理人員對使用者進行遠距照護,進而提供即時並值得信賴的良好健康管理。再者,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亦可藉由行動裝置240或是換能器220來提醒使用者進行對身體有益的行為或是停止進行某些傷害使用者健康的行為,以達到一種「行為介入式」的照護效果。
正如前面提到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的功能符合對於遠距門診(或即時虛擬面對面的門診)所需的安全標準(包括健康保險可攜與責任法(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HIPAA)))。這種做法有助於提高醫生的生產力和效率,因為藉由啟用(1)快速和全面的自我文檔紀載門診過程(2)門診文檔的自動化索引與存儲在醫療平台伺服器230中,提供了快速的搜索和檢索能力。快速搜索和檢索功能的實現是通過利用醫療平台伺服器230內的主動智能引擎。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讓醫務人員使用一台個人電腦或行動裝置來完成部分或全部上面討論的方法是有利的。醫療平台伺服器230使用一個網路瀏覽器,其允許參與者提供的數據/信息(這裡簡稱為「內容」)。所述數據/信息例如包括下列各種有關病人病情的格式。
首先,所述數據/信息可包括病人數據,其包括:(1)鍵入的文本,門診之前由病人報告,門診期間加以編輯/修改(2)手動測量的數據,例如體重及呼吸峰值流量等(3)自動測量的數據,例如脈衝、血氧、肺和心臟跳動的聲音等數位化讀值(4)快照,如面部或外傷狀況(5)記錄為音頻和視頻的狀況解釋或談話。
此外,所述數據/信息可包括進度筆記(即,在門診期間擷取醫生筆記到病人記錄中)(1)鍵入的文本(2)快照(3)錄製為音頻和視頻的談話(4)即時消息、即時通訊、交流(5)白板上共同討論的細節,包括註解及圖畫等。
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達成預防醫療與遠距門診,並至少提供下列功能:(1)提供進行虛擬面對面的即時互動能力,並可讓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同時參與(例如,一個鄉村家庭病人、家庭、健保工作者、醫生、專家、營養師、治療師、輔導員和社區工作者)(2)可集合顯示從不同的醫療保健系統取得的病人醫療信息的電腦螢幕技術。所述醫療保健系統與醫療平台伺服器230連結(3)允許將一個實時互動會話記載為文檔。若醫師沒有可輸入筆記的病歷系統,醫療平台伺服器230提供了醫生可配置的模板以輸入進展筆記(4)啟用先進的合作模式,其包括在互動期間提供實時音頻和視頻功能,並使用即時消息和白板的記錄和存儲能力(5)擷取快照,並將其附加到報告或進展說明中(6)確保所有醫療行動是基於已同步的所有相關信息,因而使得搜索引擎可用以搜索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內容,進而統整成果為一個通用指標(7)即時更新各種標籤、註釋和安全性的變化,且搜索引擎可即時處理文檔的安全等級變化。此外,搜索引擎可以即時更新,而無需檢索和重新處理內容的其餘部分(8)促進教育和培訓,並在進行虛擬面對面的訪問期間提供所需的材料。所述材料例如包括已記錄在以前的交互會話(視頻)中的資訊(9)可讓患者、家人、照顧者、健保工作者與醫生、專家、治療師及輔導員進行約診(10)讓患者、家人、照顧者可進行測量並輸入生命體徵量測結果,並可與測量生命體徵的遠程健康監測器連接,進而擷取數據(11)對臨床醫生報告智能化的病人信息,而所述信息可由擷取和存儲的數據或信息獲得。
在第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應用於護理之家。舉例而言,所述使用者例如是臥病在床者及/或不能長期住院者。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與與急診部連結。設計者可以安裝多個攝影機在護理之家中(例如25個),而這些攝影機所擷取的畫面同時顯示於中控室的電腦畫面中。當使用者配戴換能器220(例如是定位手環),而其異常的健康狀態已超出管制範圍(包含跌倒或受傷等)時,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依據使用所在處的經緯度與高度座標,立即觸動使用者周圍攝影機的掃描(PAN_TILT)與鎖定功能,進而利用例如3D攝影機(例如KINECT)以鎖定使用者的活動姿態。並且,在中控室的畫面中,可標出所述25個攝影機的畫面中的使用者所在處的畫面,使得中控室的監控人員可以立即提供處置。若使用者身上配戴手機,則使用者即可利用護理之家的寬頻網路或行動網路進行即時的多方視訊會議,以接受即時的資訊與照護。
在第二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應用於高警訊門診。舉例而言,所述使用者例如是心血管疾病患、中風病患等高風險人員,因此需要隨時隨地加以監控。在進行高警訊門診後,專業護理師可選定居家生活中需要監控的場所(例如浴室廁所等)設置攝影機以及環境感測器或空調。並且,所述高風險人員可隨身攜帶穿戴式感測器,這些穿戴式感測器能夠連續量測心率、血氧、血糖、體表阻抗等。這些生理訊號都以較嚴格的健康品質管制範圍來監控,進而有效地避免緊急重症發生在這些高風險的人員身上。
在第三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應用於預防偵測。舉例而言,所述使用者例如是健康檢查有風險的人員,特別是三高又肥胖者、精神疾病患者、長期服藥患者及步態異常者。
在第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應用於老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測量。第四實施例的目的是支持老人注意自身健康和進行自我調節。保健提供者可基於以下兩種活動評估老人每天的活動,並衡量老人的健康程度:(1)老人能夠從事例如洗澡,吃飯,睡覺,美容等在獨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2)能夠使用器具,亦即具有處理家事的能力,例如做飯及洗衣服等。為了衡量老人的健康,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必須連續監測老人例行性的各種日常活動。
在第五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的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提供一個與活動相關的廣告或衛教。具體而言,行動裝置240的應用程式除了它的基本上網服務之外,也可提供與使用者的當前情況有關的廣告,亦即將廣告包括在應用程式內。或者,基於物聯網的健康照護系統200可在利用GPS傳感器取得使用者的當前位置後,透過物聯網技術提供給使用者關聯於使用者當位置的廣告。本發明透過採用無處不在的感測器提供一個有效的廣告或是衛教。所述廣告及衛教可關聯於使用者當前活動的詳細情況。舉例而言,當使用者在沖泡茶葉時,可提供使用者與季節性產品相關的一個廣告(例如簡訊或是語音或是短片)。或者,可告知使用者不宜於晚間喝過多含咖啡因的飲品,以避免影響睡眠品質,特別是此使用者過去的健康品質管制圖顯示容易受咖啡或茶品影響時,更需要對其提醒。此外,當使用者在烹調時,與食譜有關的廣告可提供給該使用者。並且,可特別針對三高使用者提醒清淡的飲食內容,甚至建議比較適合該使用者的食譜。
概略而言,本發明利用七大技術(1)社群網站的技術,建立聯線,進行常態性的健康諮詢、用藥提醒、噓寒問暖,互相關懷、以期達到預防性醫療(2)個人行動裝置(3)通訊手環(4)穿戴式換能器(5)可進行多人精準定位的LED燈源/換能器物聯網(6)可透過多方視訊會議技術進行遠距門診(7)健保制度(例如健保局、保險業者、壽險業者、醫護人員等)。
本發明至少包含以下特點:(1)使用者可隨時隨地進行遠距門診,進而避免醫生集中於大城市。此外,由於使用者可位於世界任何角落,因而可平衡城鄉醫療水準(2)預防醫療看的都是地方級醫療單位即可處理的輕微病症,所以可避免民眾在出現輕微病症時即往醫學中心跑(3)護理人員為第一線的醫療分流顧問。護理人員可根據病患過去感測資料的紀錄以及專家系統或資料探勘技術,提供需要看診專科的建議。如此一來,可避免使用者隨意選擇專科而導致錯看專科的情形發生(4)可避免使用者因自我感覺良好而演變成慢性病,特別是使用者已經養成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的壞習慣,例如每天喝水的量不足、生活不規律、三餐不定時定量、運動量不足等(5)可落實醫藥分流。具體而言,由於是居家醫療,所以病患可指定將醫師開的處方送至附近藥局,以讓病患自行前往拿藥(6)由於透過網路,醫療品質可以掌握。並且,實體醫院與網路醫院的的資料可交叉使用,進而讓病患在第一時間即受到預防醫療的追蹤。因此,可在大幅降低醫療費用的情況下有效提高醫療品質以及使用者的健康品質。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出的健康照護系統可提供有別於傳統健康照護系統所能提供的服務,因而可有效達到預防疾病效果,進而大幅地降低醫療資源的浪費。此外,由於本發明提出的健康照護系統可讓護理人員對使用者進行遠距門診,因而讓居住於偏遠地帶的使用者能夠便利地享受醫療服務,進而平衡城鄉之間的醫療水準。並且,當使用者身上僅出現輕微的症狀時,使用者不需頻繁前往大醫院或診所看診,進而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同時,本發明實施例提出的健康照護系統可即時發現使用者的各種症狀,進而避免因延誤就醫而使症狀加重或演變成慢性病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