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
背景技术
肝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全世界平均每5分钟就有4人死于肝癌,我国肝癌死亡人数占全球55%。以消融术为代表的微创介入是目前普遍应用并最具发展前景的诊疗手段。但术中对病灶进行快速精准定位定性,实时监测治疗响应,避免肿瘤残余并个体化制定术后治疗与随访方案是当前临床重大需求难点问题。
目前消融引导技术主要包含如CT、MRI、US等。CT定位精准但会因为运动干扰存在伪影,MRI分辨率高但设备体积大成本高,US仪器较小成本低但精度差有死角和盲区。传统医学影像导航手术均停留在通过界定肿瘤边界来进行微创手术,均无法深入肿瘤内部观察实际肿瘤细胞杀伤疗效,从而导致肿瘤残余,影响病患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高速进步,影像引导肝癌消融治疗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推动。
共聚焦显微内窥镜是目前最新的内窥成像技术之一,现有的光纤共聚焦显微镜已达到微米级光学分辨率,完全可以实现对组织细胞进行细胞级和亚细胞级的微观成像。可在普通内镜检查的同时进行在体高分辨率成像,实时获取粘膜的组织学成像结果,为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癌症检测提供帮助。
其中,光纤显微内窥探头是共聚焦显微内窥镜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用于将光纤束单根光纤射出的发散光聚焦在样品上激发荧光,并收集样品产生的荧光,耦合入光纤束的单根光纤。用以进行观察、分析样品表明或者内部的图像信息,实现微米级高分辨率光学显微肿瘤细胞成像。
现有的光纤显微成像设备中,都为单极显微内窥探头。其单极探头无法实现多位点同时检测,不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残余肿瘤存活情况,并且其延展弯曲性能较差,不能全面的反应消融术对肿瘤杀伤效果,分辨率不高,使得检测效率低,无法实现术中对于残余肿瘤的在线实时监测。患者术后因肿瘤残余或者转移带来的复发风险仍有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包括铠装外壳及光纤子探头,所述铠装外壳内部包含有三个所述光纤子探头;所述铠装外壳包括:固定卡槽和定位方槽;所述光纤子探头包括:微型显微物镜组、铠装套、包裹外壳、限位器、成像光纤束;其中:
所述固定卡槽设置于所述铠装外壳的顶端;
所述定位方槽位于所述铠装外壳内;
所述微型显微物镜组设于所述光纤子探头最前端;
所述铠装套一端与所述微型显微物镜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包裹外壳连接;
所述限位器设于所述包裹外壳的表面,为长条状。
优选地,所述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还包括成像光纤束;其中:
所述成像光纤束位于所述光纤子探头内,设于所述微型显微物镜组后方。
优选地,所述定位方槽为三个呈120度的长条方槽嵌于所述铠装外壳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定位方槽的深度和所述限位器的高度一样。
优选地,所述铠装外壳为圆柱状并采用医用不锈钢制成。
优选地,所述成像光纤束的光纤数量没有特定限定且采用超细的成像光纤。
优选地,所述铠装套是由记忆合金构造的圆柱壳体且记忆合金制造成已经预定的120度弯曲结构。
优选地,所述包裹外壳采用的是医用不锈钢制成。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以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将明显区别于传统光纤显微探头,它拥有三个光纤子探头,每个光纤子探头均可独立成像,且每个光纤子探头颈部均由记忆合金的铠装套制成。当进行探测时,可以实现往三个方向进行有序延伸,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残余肿瘤存活情况,多位点同时检测,实时指导医生进行消融手术,最全面的反应消融术对肿瘤杀伤效果,避免肿瘤残余,降低患者术后因肿瘤残余或者转移带来的复发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他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光纤子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的光纤子探头延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学显微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参见图1为所述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光纤子探头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包括:铠装外壳10及光纤子探头11,其中,所述铠装外壳10内部包含有三个所述光纤子探头11。所述铠装外壳10包括:固定卡槽101和定位方槽102;所述光纤子探头11包括:微型显微物镜组111、铠装套112、包裹外壳113、限位器114、成像光纤束115;其中:
所述固定卡槽101设置于所述铠装外壳10的顶端;
所述定位方槽102位于所述铠装外壳10内;
所述微型显微物镜组111设于所述光纤子探头11最前端;
所述铠装套112一端与所述微型显微物镜组1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包裹外壳113连接;
所述限位器114设于所述包裹外壳113的表面,为长条状。
优选地,所述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还包括成像光纤束115;其中:
所述成像光纤束115位于所述光纤子探头11内,设于所述微型显微物镜组111后方。所述微型显微物镜组111主要用于将光线聚焦在样品内部,并收集样品激发的荧光耦合入成像光纤束115的单根光纤。
所述微型显微物镜组111在像空间的数值孔径与成像光纤束115的单根光纤的数值孔径匹配,即所述微型显微物镜组111在成像光纤束115端的数值孔径与成像光纤束115的单根光纤的数值孔径匹配。所述的微型显微物镜组111的像方光瞳为无限远处,使光耦合入所述成像光纤束115的每根光纤时具有均一的光纤耦合效率。
具体的,所述定位方槽为三个呈120度的长条方槽嵌于所述铠装外壳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定位方槽的深度和所述限位器的高度一样。
具体的,所述铠装外壳为圆柱状,其材料没有具体限定,例如,选用医用不锈钢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微型显微物镜组的实现形式并没有具体限定,其是透镜元件的组合,在保证图像分辨率的前提条件下,应选择更好的透镜与加工装配方式,减小其外形尺寸,以达到活体成像的实际要求;当然其包装材料也没有具体限定,例如,采用医用不锈钢包装。
具体的,所述成像光纤束的光纤数量没有特定限定且采用超细的成像光纤。
其中,由于采用了超细的成像光纤束,在临床上可以利用人体的自然管道或经皮穿刺进入人体,达到肿瘤早期诊断的目的,并可以明显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具体的,所述铠装套是由记忆合金构造的圆柱壳体且记忆合金制造成已经预定的120度弯曲结构。
具体的,所述包裹外壳采用的是医用不锈钢制成。
如图3所示,为所述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的光纤子探头延伸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进行手术时,医生通过经皮穿刺将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深入到事先规划好最容易产生残余肿瘤的位置,然后将三个原本收缩在铠装外壳10内的光纤子探头11伸出,由于不再受铠装外壳10直径限制,三个光纤子探头11的颈部将恢复原记忆合金初始设置的形态,实现向三个方向进行有序延伸,从而观察到多个视角的残余肿瘤存活情况,实现对肿瘤不同位置的检测。
本发明基于光纤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显微探测装置,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学显微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1、插入管2、主机3和电子显示屏4。插入管2可以是硬管或软质管,里面带有光纤管或信号线,插入管2末端为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1,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1一般是圆柱状的。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1里面配置为光学镜头或电子镜头,使用时通过插入管2将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1插入人体的腔状管道器官如气管、食道、肛门等或经皮穿刺进入人体,主机3带有与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1配合工作的电子显示屏4,通过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1对人体内部情况进行观察,实现微米级高分辨率光学显微细胞成像。
本发明公开的光学显微探测装置还可结合特征光子复合成像技术进行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当多极光纤显微内窥探头进入人体后,可进行多位点同时检测,从不同视角观察肿瘤存活情况,并接入显微成像处理系统中,实现残余肿瘤细胞的在线光学显微成像。然后将探测到的残余肿瘤细胞定位标记到特征光子复合成像的导航图中,实现肿瘤残余细胞尺度成像和常规肿瘤组织尺度成像即微观和宏观的完美结合,在线实时指导医生进行消融手术,确保消融手术治疗效果,避免肿瘤残余,降低患者术后因肿瘤残余或者转移带来的复发风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介入诊疗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