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要求2016年8月1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0700677.5、实用新型名称为“U型LED日光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人发现,U型LED照明灯中的柔性灯板会设置于U型灯管的内U形与外U形之间,且柔性灯板上的LED光源(有时也称为灯珠、LED元件)的朝向(或发光方向)与内U形至外U形的方向相垂直。通过观察U型灯管可知,外U形至内U形轮廓线是逐渐缩小的,即轮廓线的长度是逐渐减小的,这就使得柔性灯板的靠近内U形的一侧相比于靠近外U形的一侧的长度小,而目前柔性灯板通常为矩形扁条状,两侧的长度一致,所以,柔性灯板的靠近内U形的一侧在弯曲时部分多余长度会挤压凸起,从而形成“起翘”问题,影响柔性灯板的使用寿命,以及照明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型LED照明灯,包括:
灯管,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段及第二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段及第二段的弯曲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相对的部分以及所述弯曲段的内圆弧部分形成所述灯管的内侧部;
灯头,其内部设置有电源模组;
灯板,设置于所述灯管内,所述灯板与所述灯管同向延伸;所述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LED光源;至少部分所述灯板设置于所述灯管的内侧部。
优选的,所述灯板与所述内侧部同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LED光源沿所述内侧部长度方向排布且背对所述内侧部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相背对的部分以及所述弯曲段的外圆弧部分形成所述灯管的外侧部;
所述灯板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以及弯曲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内侧部与所述外侧部之间;
所述弯曲部分包括与所述弯曲段同向延伸的贴合部及放置部;所述贴合部贴合于所述内侧部;所述放置部位于所述内侧部与所述外侧部之间,其上设置有所述LED光源。
优选的,所述放置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贴合部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放置部与所述贴合部互相垂直。
优选的,所述放置部包括多个沿所述弯曲段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的放置片;每个放置片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LED光源。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放置片之间的间隔的形状与所述放置片的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灯板包括相分离的第一灯板部分及第二灯板部分;所述第一灯板部分及第二灯板部分沿所述灯管延伸方向排布形成所述灯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灯板部分与所述第二灯板部分的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灯板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LED光源的表面具有反光部,所述反光部能反射所述至少一个LED光源发出的光。
优选的,沿所述灯板宽度方向,所述至少一个LED光源靠近所述灯板的一侧边设置,所述反光部靠近另一侧边设置。
优选的,所述灯板具有所述反光部的部分朝向所述至少一个LED光源弯折。
优选的,所述灯板具有所述反光部的部分的横截面沿弧线延伸。
优选的,所述灯头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段的端部的第一灯头壳体以及设置于第二段的端部的第二灯头壳体;所述第一灯头壳体与所述第二灯头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
所述电源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灯头壳体内的第一电源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灯头壳体内的第二电源模组;所述第一电源模组与所述第二电源模组之间连接有导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灯头壳体及所述第二灯头壳体分别设置有卡入槽;两个所述卡入槽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所述第一电源模组与所述第二电源模组通过导线连接后经所述卡入槽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灯头壳体以及所述第二灯头壳体内。
优选的,两个卡入槽分别设置有卡入板;两个卡入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导线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一设有插孔,另一设有插入所述插孔的插入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灯头壳体与所述第二灯头壳体分别设有盖体及管体;所述盖体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管体的一端;两个所述盖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内。
优选的,所述灯管为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灯管的材质为玻璃。
优选的,所有所述LED光源通过串联连接。
优选的,所述灯板为柔性电路板。
优选的,所述弯曲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灯头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段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二段的端部的两个灯头壳体;
所述电源模组设置在一个所述灯头壳体或分散在两个所述灯头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电源模组分散在两个所述灯头壳体时,所述电源模组在其中一个所述灯头壳体内包括电解电容。
借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LED照明灯通过至少部分所述灯板设置于所述灯管的内侧部,灯板的两个侧壁的长度依然处于同一U形,二者之间的长度并不存在差异,从而不会出现“起翘”问题。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列举,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平行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列举性的说明位置关系,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并且允许在基于常识的基础上存在±30%以内的偏差,例如,对于“垂直的”,其包括相对基准线90度偏差±30%的情形,即60度至120度的范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垂直的”定义。而对于“平行的”,例如下文提高的第一段与第二段相平行,包括误差在10度以内的情形,即第一段和第二段各自分别在原基准位置偏离10度以内,这样二者的平行关系包括了夹角在20度以内的情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型LED照明灯,该U型LED照明灯包括:灯管10,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段11及第二段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段11及第二段12的弯曲段13;所述第一段11与所述第二段12相对的部分111、121以及所述弯曲段13的内圆弧部分131形成所述灯管10的内侧部;灯头20,其内部设置有电源模组;设置于所述灯管10内的灯板30,所述灯板30与所述灯管10同向延伸;所述灯板3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LED光源40;至少部分所述灯板30设置于所述灯管10的内侧部。
其中,第一段11、第二段12以及弯曲段13形成U型灯管10。所述内侧部可以形成整个U型灯管10的内U形。至少部分所述灯板30设置于所述灯管10的内侧部,可以是整个灯板30均贴合设置于所述内侧部,如图1所示的灯板30背对LED光源40的表面贴合于所述内侧部的内表面,也可以是部分灯板30设置于灯管10的内侧部,如图4所示的灯板30的弯曲部分33通过设有贴合部331贴合于所述内侧部的内表面。
以图1解释为例,灯板30为柔性电路板,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LED光源40,通常LED光源40的数量较多,其可以呈多列排布,也可以为单列排布。通过将灯板30设置于所述灯管10的内侧部,灯板30的两个侧壁的长度依然处于同一U形,二者之间的长度并不存在差异,从而不会出现“起翘”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灯管10为U型灯管,第一段11与第二段12均为直管、弯曲段13可视为第一段11与第二段12之间的过渡连接部分。通常,弯曲段13可以为半圆构造,其圆心角大致为180度。
其中,第一段11、第二段12以及弯曲段13之间各自均可以为独立部件,也可以为单个部件的一部分。较佳的,灯管10为一体成型,即,第一段11、第二段12以及弯曲段13形成一体结构。灯管1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或玻璃,为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所述灯管10的材质优选为玻璃。
在本实施例中,灯管1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任何限制。为便于制造,灯管10优选为圆管,即横截面的形状优选为圆形。
如图1、图2所示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灯板30与所述内侧部同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LED光源40沿所述内侧部长度方向排布且背对所述内侧部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灯板30面对内侧部的表面与内侧部的内表面相贴合设置(通常为粘接,但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其他连接方式,任何能达到灯板与灯管贴合目的的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灯板30背对内侧部的表面设有LED光源40。由于在灯管10的第一段11、第二段12、以及弯曲段13均具有灯板30,所以,LED光源40不管在灯管10的第一段11、第二段12,还是灯管10的弯曲段13均有分布。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LED光源40朝向外U形(下述外侧部)发光,同时,整个灯管10均会发光,进而发光效果比较好,还可以有效避免灯板30的“起翘”问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述第一段11与所述第二段12相背对的部分112、122以及所述弯曲段13的外圆弧部分132形成所述灯管10的外侧部,其中,外侧部可以形成上述外U形。
通常而言,当灯管10以图3(此处仅以图3的灯管10示例,图3所示实施例并非本实施例)所示灯管10状态面对用户时,外侧部可以形成图3所示灯管10的外U形,内侧部可以形成图3灯管10的内U形,灯管10的位于外侧部与内侧部之间的部分即为灯管10的前后相对(读者面对图3时)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板30可以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部分31及第二部分32、以及弯曲部分33;所述第一部分31及所述第二部分32设置于所述内侧部与所述外侧部之间。所述弯曲部分33可以包括与所述弯曲段13同向延伸的贴合部331及放置部(未标号)。所述贴合部331贴合于所述内侧部。所述放置部位于所述内侧部与所述外侧部之间,其上设置有所述LED光源40。
其中,所述灯板30的第一部分31位于灯管10的第一段11,第二部分32位于灯管10的第二段12,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均沿直线延伸。弯曲部分33与灯管10的弯曲段13相匹配,如图4所示,弯曲部分33的宽度大于第一部分31及第二部分32的宽度(即指弯曲部分33的宽度分别大于第一部分31或者第二部分32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弯曲部分33设置贴合在内侧部的贴合部331,可以避免在弯曲过程中灯板30出现“起翘”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LED光源40的放置,并保证灯板30弯曲后不翘曲,所述放置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贴合部331的宽度。所述放置部可以与所述贴合部331互相垂直,当然,所述放置部与所述贴合部331也可以不垂直,只要满足二者之间保持一定夹角从而克服灯板30翘曲现象即可。其中,放置部与贴合部331沿灯板30的宽度方向可以平滑过渡,比如弧形过渡,当然,本实施例还包括直角过渡的方案。
为更好的避免“起翘”问题,所述放置部可以包括多个沿所述弯曲段13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的放置片332。通过间隔排布的放置片332,可以有利于弯曲后的灯板30保持沿着水平方向平整,从而保证发光效果。其中,每个放置片332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LED光源40。比如:如图4所示在每个放置片332上可以设有一个LED光源40。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为提高灯板30母料的利用率,相邻两个所述放置片332之间的间隔333的形状与所述放置片332的形状相同。其中由所述间隔333位置被切割形成第二放置片332A,所述多个第二放置片332A切割完成后形成另一灯板(未标号),从而,同一灯板30母料可以切割形成两块灯板30,进而避免间隔333部分的原料浪费,相对降低了产品的加工成本。
通常单个U型LED照明灯只需要一根灯板30即可,但是由于实际需要,灯板30的一端通常需要沿所述灯管10的一端伸入,然后绕着所述灯管10直到伸出灯管10的另一端,当一根灯板30的长度较长时,此种组装工艺较为困难,且难以保证灯板30的设置效果。
为避免上述问题,在一个如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灯板30可以包括相分离的第一灯板部分(未标号)及第二灯板部分(未标号)。所述第一灯板部分及第二灯板部分沿所述灯管10延伸方向排布形成所述灯板30。
其中,第一灯板部分与第二灯板部分均为独立结构,其可以分别由灯管10的两端(灯管10的两端位于同一侧)插入灯管10,比较容易伸入灯管10,便于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灯板部分与所述第二灯板部分的长度相等。当然,所述第一灯板部分与所述第二灯板部分长度也可以不相等,所述第一灯板部分与所述第二灯板部分的分离位置可以位于灯管10的弯曲段13。
为提高灯光的利用率,提升U型LED照明灯的照明效果,在一个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灯板30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LED光源40的表面具有反光部34,所述反光部34能反射所述至少一个LED光源40发出的光。其中,所述反光部34可以通过在灯板30的表面涂设反光材料而形成,由图5可见,所述灯板30具有放置LED光源40的基部和所述反光部34,所述反光部34沿所述基部的一端翘曲而形成。
为提升反光效果,沿所述灯板30宽度方向,所述至少一个LED光源40靠近所述灯板30的一侧边设置(大体位于灯板30的底部,即前述的基部),所述反光部34可以靠近另一侧边设置。通过此种设置,可以使光线朝灯管的所需出光部位出光,且能提升出光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灯板30具有所述反光部34的部分朝向所述至少一个LED光源40弯折。其中,所述灯板30具有所述反光部34的部分可以具有多种弯折形式,比如沿折线弯折(横截面为折线)、或者沿曲线弯折(横截面为曲线)。作为优选的,所述灯板30具有所述反光部34的部分的横截面沿弧线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头2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段11的端部的第一灯头壳体21以及设置于第二段12的端部的第二灯头壳体22。所述第一灯头壳体21与所述第二灯头壳体2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3。
如图6、图7所示,第一灯头壳体21及第二灯头壳体22的一端设置有导电针,以插设在灯座上接通电源;第一灯头壳体21及第二灯头壳体22的一端分别套设(套设在外或套设在内均可)第一段11的端部及第二段12的端部。电源模组与导电针电性连接,以接收外部供电信号。通常,电源模组可以对外部供电信号进行整流、滤波等。电源模组与灯板30相连接,通过灯板30将处理后的信号提供至LED光源40,从而使LED光源40发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组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灯头壳体21内的第一电源模组2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灯头壳体22内的第二电源模组25。所述第一电源模组24与所述第二电源模组25之间连接有导线26。第一连接板23可以对导线26进行遮挡,以避免导线26裸露,从而降低用户触电风险。
为降低电源模组安装在灯头20的难度,在一个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灯头壳体21及所述第二灯头壳体22可以分别设置有卡入槽211、221。两个所述卡入槽211、221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的两端。所述第一电源模组24与所述第二电源模组25通过导线26连接后经所述卡入槽211、221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灯头壳体21以及所述第二灯头壳体22内。
其中,两个卡入槽211、221分别在第一灯头壳体21及第二灯头壳体22的朝向灯管10的端面形成开口,导线26经该开口可以进入卡入槽211、221内。通过此种设置,导线26可以在安装第一电源模组24与所述第二电源模组25时与第一电源模组24和第二电源模组25一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模组24与所述第二电源模组25可以在未装入灯头20时先通过导线26连接,再将所述第一电源模组24与所述第二电源模组25分别装入第一灯头壳体21及第二灯头壳体22,可以看出安装十分方便。
进一步的,为避免导线26、第一电源模组24与所述第二电源模组25裸露,两个卡入槽211、221分别对应设置有卡入板27。两个卡入板27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28。所述导线26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8之间。其中,卡入板27将卡入槽211、221封堵,两个卡入板27与第二连接板28形成“U”字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28与两个卡入板27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第二连接板28与第一连接板2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8之一设有插孔,另一设有插入所述插孔的插入件。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板23上设有多个插孔(未标示),多个插孔沿第一连接板23的长度方向排布,第二连接板28上设有多个插入凸起281,多个插入凸起281与多个插孔位置一一对应。
在另一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灯头壳体21与所述第二灯头壳体22分别设有盖体212、222及管体213、223;所述盖体212、222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管体213、223的一端;两个所述盖体212、22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23连接;所述导线26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内。
如图7所示,导线26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一连接板23。在安装时,先将第一电源模组24与所述第二电源模组25分别与导线26的两端对应焊接,再将第一电源模组24与所述第二电源模组25分别装入两个管体213、223内,然后将盖体212、222盖设于相对应的管体213、223即可完成灯头20的组装。
请继续参阅图6、图7所示,所述灯头20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段11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二段12的端部的两个灯头壳体21、22;所述电源模组设置在一个所述灯头壳体21/22,或,分散在两个所述灯头壳体21、22内。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源模组分散在两个所述灯头壳体21、22时,所述电源模组在其中一个所述灯头壳体内包括电解电容。
如图8所示,为避免灯板30过窄(即宽度较小)引起的铜箔难以布线问题,所述LED光源40通过串联连接。在灯板30为单一独立整体时,其上的所有所述LED光源40通过串联连接。在灯板30包括第一灯板部分及第二灯板部分时,第一灯板部分及第二灯板部分各自上的所有所述LED光源40通过串联连接。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完全符合专利三要件:新颖性、创造性和产业上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熟悉本项技术者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举凡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