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针刺伤定位型输液港穿刺针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刺输液港进行静脉输液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防针刺伤定位型输液港穿刺针装置,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液港是完全植入人体内的输液装置,其主体结构包括埋设在人体静脉的静脉导管部分以及埋设在人体的输液港座。静脉输液时需通过穿刺针经皮穿刺进入输液港座进行输液。目前公开使用的输液港穿刺针主要有普通型穿刺针及防针刺伤型穿刺针两种,普通型穿刺针结构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易发生针刺伤,现在已经不被推荐使用。但目前常用的防针刺伤型穿刺针存在针尖不可回弹性,防针刺伤装置遮挡视线导致穿刺定位不准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针刺伤定位型输液港穿刺针装置,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可准确定位穿刺中心,有效避免针刺伤,使用安全可靠。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防针刺伤定位型输液港穿刺针装置,包括穿刺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定位输液港座的托盘,所述托盘内设置有一根沿直径方向分布的轨道;所述轨道包括空心圆筒和两节透明空心管,所述空心圆筒同心设置在托盘的中心,两节透明空心管180度对称设置在空心圆筒的两侧,透明空心管的内端固接在空心圆筒的外壁上,透明空心管的外端固接在托盘上;所述穿刺针竖向穿设在空心圆筒内,每节透明空心管内均活动设置有一根能够弹性弯曲的拉杆,透明空心管靠近内端处的上部设有开口,所述拉杆一端从开口穿出并连接于穿刺针的针柄上;所述透明空心管表面设置有指示刻度线,通过观察拉杆末端在指示刻度线上的位置能够判断穿刺针的刺入深度,所述拉杆位于透明空心管内的一端设有防止拉杆脱出的限位端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空心管的内孔横截面呈扁长矩形,所述限位端头呈杆状且垂直固定在拉杆头端,限位端头与拉杆之间构成T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空心管为扁平形,所述拉杆为扁片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刺针的针柄呈L形,在针柄的上端设有便于捏持的柄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心圆筒也为透明材质且与两节透明空心管之间为一体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空心管靠外端处的两边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齿面,透明空心管靠开口处的两边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齿面;当穿刺针向输液港座内刺入设定深度时,限位端头的两端与第二齿面开始接触相抵;当穿刺针向上拔出设定长度时,限位端头的两端开始与第一齿面接触相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齿面中的齿为弧面齿,所述限位端头的两端为圆形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托盘、轨道和拉杆,操作时先用托盘定位估算穿刺中心,再向下按压穿刺针,使穿刺针穿过托盘及皮肤到达输液港座,起到先定位再穿刺的目的,可大大增加穿刺成功率;而轨道和拉杆的配合可控制穿刺针伸缩的行程,进可保证穿刺针不会刺入过深,退可保证穿刺针针头回到空心圆筒内不外露,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使用非常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主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的A-A向局部结构剖视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穿刺针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穿刺针、1a-针柄、1b-柄翼、2-托盘、3-轨道、3.1-空心圆筒、3.2-透明空心管、3.2a-开口、3.2b-第一齿面、3.2c-第二齿面、4-拉杆、4a-限位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针刺伤定位型输液港穿刺针装置,包括穿刺针1和用于定位输液港座的托盘2,所述托盘2内设置有一根沿直径方向分布的轨道3;所述轨道3包括空心圆筒3.1和两节透明空心管3.2,所述空心圆筒3.1同心设置在托盘2的中心,两节透明空心管3.2180度对称设置在空心圆筒3.1的两侧,透明空心管3.2的内端固接在空心圆筒3.1的外壁上,透明空心管3.2的外端固接在托盘2上;所述穿刺针1竖向穿设在空心圆筒3.1内,每节透明空心管3.2内均活动设置有一根能够弹性弯曲的拉杆4,透明空心管3.2靠近内端处的上部设有开口3.2a,所述拉杆4一端从开口3.2a穿出并连接于穿刺针1的针柄1a上;所述透明空心管3.2表面设置有指示刻度线,通过观察拉杆4末端在指示刻度线上的位置能够判断穿刺针1的刺入深度,所述拉杆4位于透明空心管3.2内的一端设有防止拉杆4脱出的限位端头4a。
具体使用时,先行将托盘2放置在输液港上方皮肤预穿刺处,利用托盘2与输液港之间的相对位置来预先估算穿刺中心,然后直接垂直向下按压穿刺针1,使穿刺针1穿过托盘2及皮肤到达输液港座,这样本发明就起到先定位再穿刺的目的,可大大增加穿刺成功率。在拔穿刺针1时,直接按住托盘2边沿,向上提拉穿刺针1的针柄1a,使穿刺针1的针头回到空心圆筒3.1内不外露,这样就可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拉杆4会随着穿刺针1的竖向移动而在透明空心管3.2内滑行,这样通过观察拉杆4末端在指示刻度线上的位置能够判断穿刺针1的刺入深度;由于拉杆4的限位端头4a位于透明空心管3.2内且不会脱出,这样可以控制穿刺针1伸缩的行程,进可保证穿刺针1不会刺入过深,退可保证拔穿刺针1时不会意外将穿刺针1完全拔出,使用非常安全可靠。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空心管3.2的内孔横截面呈扁长矩形,所述限位端头4a呈杆状且垂直固定在拉杆4头端,限位端头4a与拉杆4之间构成T形结构。如此设置,可以保证拉杆4在透明空心管3.2内平稳滑行。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空心管3.2为扁平形,所述拉杆4为扁片形。如此设置,扁平形的透明空心管3.2方便指示刻度线的设置和观察,扁片形的拉杆4在弯曲时更具有方向性,不会出现因弯曲方向偏斜而无法从开口3.2a进入透明空心管3.2的问题。当然,在实际制造中,所述拉杆4也可以为圆杆。
如图1~图3、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针1的针柄1a呈L形,在针柄1a的上端设有便于捏持的柄翼1b。如此设置,便于捏持穿刺针1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圆筒3.1也为透明材质且与两节透明空心管3.2之间为一体结构。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降低加工制造难度,另一方面可以精确观测穿刺针1在空心圆筒3.1内的位置。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空心管3.2靠外端处的两边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齿面3.2b,透明空心管3.2靠开口3.2a处的两边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齿面3.2c;当穿刺针1向输液港座内刺入设定深度时,限位端头4a的两端与第二齿面3.2c开始接触相抵;当穿刺针1向上拔出设定长度时,限位端头4a的两端开始与第一齿面3.2b接触相抵。如此设置,在穿刺针1刺入输液港座一定深度后,限位端头4a的两端与第二齿面3.2c开始接触相抵并卡接配合,使穿刺针1被定位在合适的穿刺深度,而且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限位端头4a与第二齿面3.2c接触时产生的阻力判断出已经刺入到合适深度。当拔出穿刺针1时,穿刺针1向上拔出一定距离,且穿刺针1尖的尖端位于空心圆筒3.1时,限位端头4a的两端开始与第一齿面3.2b接触相抵并卡接配合,使穿刺针1被定位在针尖位于空心圆筒3.1内的位置。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面3.2c中的齿为弧面齿,所述限位端头4a的两端为圆形头。如此设置,可以保证限位端头4a两端与第一齿面3.2b、第二齿面3.2c之间既能够产生有阻力的接触,又不会在移动时卡住。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