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及穿刺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及穿刺方法。
背景技术
部分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药物,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皮下注射胰岛素。为了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敷贴皮下软针的使用得到广泛推广。采用敷贴皮下软针可以在单次穿刺后进行多次注射药物,单次穿刺的皮下留置时间可达一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由于注射用医疗器械的无菌要求,敷贴皮下软针在单次穿刺之后,只能丢弃处理,用户的使用成本较高,不利于敷贴皮下软针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及穿刺方法,采用分体设置的形式,提高重复利用率,进而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为敷贴皮下软针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创造条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包括穿刺组件和发射组件,所述的穿刺组件与发射组件分体设置并可拆连接;所述的发射组件用于推动穿刺组件相对于发射组件从预备位置运动至穿刺位置;
所述的穿刺组件包括敷贴单元和穿刺单元,所述的敷贴单元包括基座和皮下软针;所述的穿刺单元包括刚性的刺入件,所述的刺入件插入皮下软针内,并可从皮下软针内取出。
穿刺组件与发射组件分体设置,发射组件可以重复使用,仅需要更换穿刺组件,可以大大降低使用成本,为敷贴皮下软针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创造条件。另外,将穿刺组件与发射组件分体设置,同时也可以单独制造和销售,而穿刺组件的体积远小于穿刺组件与发射组件的结合,更便于携带,使用更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敷贴单元还包括基座,所述的基座包括粘接面,所述的皮下软针设置在基座上;所述的粘接面设有粘接组件。穿刺组件刺入皮肤后,穿刺单元通过粘接组件与皮肤粘接,确保皮下软针长期置于皮下,同时也可以对穿刺区域起到密封作用,避免细菌感染、体液或血液回流。
作为优选,所述的粘接组件包括设置在粘接面上的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远离粘接面的一侧设有隔离层,所述的隔离层可从粘合层移除;所述的隔离层包括位于中间的起始部;所述的隔离层上设有至少一条刻痕线,所述的刻痕线从隔离层外边缘连续延伸至起始部。
隔离层可以对粘合层起到保护作用,保证粘合层的粘接效果。在进行穿刺之前,需要将隔离层从粘合层移除。常见的隔离层移除方式均为从边缘处开始逐步移除,但出于粘接的密封性考虑,粘接组件需要围绕皮下软针设置,如果从边缘逐步移除,皮下软针会对隔离层的移除操作造成干扰。同时由于皮下软针和刺入件较细,隔离层的移除过程可能会导致刺入件变形,影响后续使用。
通过在隔离层上设置刻痕线,并在中间部位设置起始部,移除隔离层时,提拉起始部,隔离层在逐步脱离粘合层的同时,会沿刻痕线撕裂,避免与刺入件和皮下软针的接触,减小相互干扰。
作为优选,还包括保护套管,所述的套管内设有与皮下软针对应的空腔,所述隔离层的起始部与保护套管对应;当保护套管沿轴向与皮下软针分离时,所述隔离层的起始部伴随保护套管运动。
保护套管对刺入件和皮下软针起到保护作用,在穿刺之前,需要将保护套管取下。而将起始部与保护套管对应,在取下保护套管时,可以同步移除隔离层,操作便利性很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刻痕线为螺旋线。
作为优选,还包括保护盖,所述的保护盖与穿刺组件可拆连接,且所述的保护盖上设有供皮下软针伸入的容腔。保护盖对粘接组件、刺入件和皮下软针起到整体保护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射组件包括壳体和弹射机构,所述的弹射机构包括弹性件;
当所述的穿刺组件相对于发射组件位于预备状态时,所述的弹性件处于压缩储能状态,此时所述的穿刺组件相对于壳体锁定;
所述的壳体上还设有用于解除锁定的释放单元,当所述的穿刺组件解除锁定,所述的弹性件放能推动穿刺组件从预备位置运动至穿刺位置。
发射组件通过弹射机构推动穿刺组件以一定速度从预设位置运动至穿刺位置,可以降低用户的痛感,使用体验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射机构还包括滑块,所述的滑块可相对于壳体定向滑动,所述的穿刺组件与滑块可拆连接;当穿刺机构位于预备位置时,所述的滑块压缩弹性件,并与壳体卡接,从而实现穿刺组件相对于壳体的锁定。滑块在壳体和穿刺组件之间起到中间过渡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穿刺座与滑块之间还设有防转机构,所述的防转机构包含定向凸块和定向滑槽,所述的定向凸块与定向滑槽其中之一设置在穿刺座上,另一个设置在滑块上。
防转机构可以限制穿刺座与滑块之间的相对转动,在穿刺组件与发射组件拆装过程中起到限制并承载的作用。
一种穿刺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至少包括一下步骤:
步骤一 将穿刺组件与发射组件连接,并将穿刺组件相对于发射组件调整至预备位置;
步骤二 将皮下软针朝向待穿刺部位皮肤,通过发射组件推动穿刺组件从预备位置向穿刺位置运动;
步骤三 将穿刺单元与敷贴单元分离,并进一步将敷贴单元从发射组件取下,完成穿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处于预备位置的全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处于穿刺位置的全剖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中穿刺组件的全剖视图;
图7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中防转组件的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穿刺完成后穿刺单元与敷贴单元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穿刺完成后穿刺单元与发射组件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中粘接组件与穿刺组件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施例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中隔离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包括穿刺组件2和发射组件1,所述的穿刺组件2与发射组件1分体设置并可拆连接。所述的发射组件1用于推动穿刺组件2相对于发射组件1从预备位置运动至穿刺位置。
穿刺组件2与发射组件1分体设置,发射组件可以重复使用,仅需要更换穿刺组件2,可以大大降低使用成本,为敷贴皮下软针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创造条件。另外,将穿刺组件2与发射组件1分体设置,同时也可以单独制造和销售,而穿刺组件2的体积远小于穿刺组件2与发射组件1的结合,更便于携带,使用更方便。
如图3所示,所述的穿刺组件2包括敷贴单元22和穿刺单元21,所述的敷贴单元22包括皮下软针221和基座222,所述的皮下软针221设置在基座上。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的穿刺单元包括穿刺座212,及设置在基座222上的刚性的刺入件211,所述的刺入件211插入皮下软针221内,在穿刺时起到刚性支撑并引导皮下软针221进入皮肤的作用,刺入件211可在穿刺完成之后从皮下软针221内取出。
如图3-图5所示,所述的发射组件包括壳体、滑块14和弹射机构,所述的滑块14设置在壳体内可相对于壳体定向滑动,所述的滑块14用于与穿刺组件2连接,具体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卡接。所述的弹射机构包括弹性件13,所述的弹性件13优选为弹簧。
如图3-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包括外壳11和设置在外壳11内壁的安装支架12,所述的外壳11与安装支架12分体设置并卡接。所述的释放按钮设置在外壳11上,所述的定向滑槽设置在安装支架12上。
当所述的穿刺组件2相对于发射组件1位于预备状态时,即图4所示状态,所述的滑块14与穿刺组件2连接成一体,并压缩所述的弹性件13处于储能状态,此时所述的滑块14相对于壳体锁定,对应的穿刺组件2也可以稳定的位于预备状态。所述的壳体上还设有用于解除锁定的释放单元111,当所述的穿刺组件2解除锁定,所述的弹性件13放能推动穿刺组件2从预备位置运动至穿刺位置,即图5所示状态。发射组件通过弹射机构推动穿刺组件2以一定速度从预设位置运动至穿刺位置,可以降低用户的痛感,使用体验更好。
所述的滑块14与壳体之间可以采用卡接的形式锁定,对应的释放单元111为设置在壳体上的释放按钮,当按下释放按钮时,滑块14和锁定机构释放,并向穿刺位置运动。
穿刺完成后,首先穿刺单元与发射组件共同运动并与敷贴单元分离,如图8所示状态,然后进一步的将穿刺单元与发射组件分离,如图9所述状态。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还包括保护盖25,所述的保护盖25与穿刺组件2可拆连接,且所述的保护盖25上设有供皮下软针221伸入的容腔。保护盖25对粘接组件24、刺入件211和皮下软针221起到整体保护的作用。保护盖25与穿刺组件2之间优选采用螺纹连接。
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穿刺座与滑块14之间还设有防转机构,所述的防转机构包含定向凸块212和定向滑槽141,所述的定向凸块213与定向滑槽141其中之一设置在穿刺座上,另一个设置在滑块14上。防转机构可以限制穿刺座与滑块14之间的相对转动,在穿刺组件2与发射组件1拆装过程中,以及保护盖25与穿刺组件2的拆装过程中,可以起到限制并承载的作用。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的基座222包括粘接面,所述的皮下软针221设置在基座上,所述的粘接面设有粘接组件24。穿刺组件2刺入皮肤后,穿刺单元通过粘接组件24与皮肤粘接,确保皮下软针221长期置于皮下,同时也可以对穿刺区域起到密封作用,避免细菌感染、体液或血液回流。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的粘接组件24包括设置在粘接面上的粘合层241,所述粘合层241远离粘接面的一侧设有隔离层242,所述的隔离层242可从粘合层241移除。所述的隔离层242包括位于中间的起始部244;所述的隔离层242上设有至少一条刻痕线243,所述的刻痕线243为螺旋线。所述的刻痕线243从隔离层242外边缘连续延伸至起始部244。
隔离层242可以对粘合层241起到保护作用,保证粘合层241的粘接效果。在进行穿刺之前,需要将隔离层242从粘合层241移除。常见的隔离层242移除方式均为从边缘处开始逐步移除,但出于粘接的密封性考虑,粘接组件24需要围绕皮下软针221设置,如果从边缘逐步移除,皮下软针221会对隔离层242的移除操作造成干扰。同时由于皮下软针221和刺入件211较细,隔离层242的移除过程可能会导致刺入件211变形,影响后续使用。
通过在隔离层242上设置刻痕线243,并在中间部位设置起始部244,移除隔离层242时,提拉起始部244,隔离层242在逐步脱离粘合层241的同时,会沿刻痕线243撕裂,避免与刺入件211和皮下软针221的接触,减小相互干扰。所述的起始部244可以呈围绕皮下软针221设置的环形结构。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刻痕线243的数量为至少两条,且两条刻痕线243之间互不相交,优选至少两条刻痕线243以皮下软针221为中心对称的形式分布;在移除隔离层242的过程中,隔离层242从多个方向撕裂并与粘合层241分离,受力更均匀,移除过程更顺畅。
如图3、图10和图11所示,还包括保护套管23,所述的套管内设有与皮下软针221对应的空腔,所述隔离层242的起始部244与保护套管23对应。当保护套管23沿轴向与皮下软针221分离时,所述隔离层242的起始部244伴随保护套管23运动。
保护套管23对刺入件211和皮下软针221起到保护作用,在穿刺之前,需要将保护套管23取下。而将起始部244与保护套管23对应,在取下保护套管23时,可以同步移除隔离层242,操作便利性很好。
所述的保护套管23可以设置在隔离层242外侧,并与隔离层242连接。也可以在保护套管23上设置环形边,同时保护套管23穿过起始部244,环形边位于起始部244内侧,当取下保护套管23时,环形边带动起始部244同步运动,实现隔离层242的移除。
如图11所示,所述的起始部244上还设有与刻痕线243一一对应引导孔245,所述刻痕线243的一端延伸至引导孔245。当提拉起始部244时,在引导孔245的引导下,由于应力集中,隔离层242会准确的从刻痕线243部位开始撕裂。引导孔245优选呈围绕皮下软针221中心的弧形孔。
一种穿刺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至少包括一下步骤:
步骤一 将穿刺组件2与发射组件1连接,并将穿刺组件2相对于发射组件1调整至预备位置,此时穿刺组件2相对于壳体锁定;
步骤二 将保护盖25、保护套管23和隔离层242从穿刺组件2移除;
步骤三 将皮下软针221朝向待穿刺部位皮肤,并调整好穿刺组件2与皮肤之间相对位置;释放单元111释放,穿刺单元21和滑块14解除锁定,发射组件1推动穿刺组件2从预备位置向穿刺位置运动,直至皮下软针221和刺入件211进入皮肤,粘合层241与皮肤粘合;
步骤四 将穿刺单元与敷贴单元22分离,刺入件211同步从皮下软针221退出,并进一步将敷贴单元22从发射组件1取下,完成穿刺。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