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CN111887848A - 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7848A
CN111887848ACN202010771970.7ACN202010771970ACN111887848ACN 111887848 ACN111887848 ACN 111887848ACN 202010771970 ACN202010771970 ACN 202010771970ACN 111887848 ACN111887848 ACN 1118878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avity
detecting
patency
in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719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shan Med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shan Med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shan Medical Appliance Co LtdfiledCriticalChongqing Jinshan Med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71970.7ApriorityCriticalpatent/CN1118878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7848ApublicationCriticalpatent/CN111887848A/zh
Pendinglegal-statusCritical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Landscap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包括:进入腔道或通道的内部吞服部以及外部检测设备;内部吞服部包括设置有信号发射部的内核部以及包裹于内核部外周部的形变部,形变部在进入腔道或通道一定时间之后可进行形变解体或降解;外部检测设备设置有用于接收信号发射部所发送信号的信号接收部。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的检测过程方便,并且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腔道或通道环境;另外,内部吞服部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当一定时间之后内部吞服部不能顺利排出的情况下,形变部会发生形变解体或降解,方便内核部排出,避免内部吞服部滞留于腔道或通道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腔道或通道的通畅度对于该腔道或该通道的功能性是否良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自来水管道、下水道、天然气管道或者是人体的自然腔道等。这些通道的通畅度对于是否能够通过该通道输送各种物质、完成人体生命循环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道不通,会影响生活的便利性;身体腔道不通,会影响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某些腔道或通道的通畅度探测评价,尤其是已经出现问题的通道,进行通畅度的探测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检测结果的相关数据对于后续问题解决的方案制定,实施方法等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对于普通管道的通畅度,如果已经出现问题,常采用类似插管的方式进行,对于问题特别严重的管道,在极端情况下会采用直接解剖或更换的方式。对于人体的自然腔道,特别是消化道来说,通常采用电子内窥镜等辅助方式进行检测。
如果管道的长度过长,或管道形状特异,或无法明确预先标记问题出现的区域,则会出现管道难以全部拆解,或拆解更换的成本过高等问题。而对于人体环境来说,电子内窥镜的方式带来的检测舒适度不高,且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检测过程方便且易于排出的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可以对腔道或通道的通畅性进行检测,并且检测过程方便,容易操作,并且能够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包括:进入腔道或通道的内部吞服部以及外部检测设备;
所述内部吞服部包括设置有信号发射部的内核部以及包裹于所述内核部外周部的形变部,所述形变部在进入所述腔道或所述通道一定时间之后可进行形变解体、体积缩小或降解;
所述外部检测设备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信号发射部所发送信号的信号接收部。
优选的,所述信号发射部为用于提供磁场的磁体,所述信号接收部用于接收所述磁体提供的磁场信号,且外部检测设备还设置有用于根据不同位置所述磁场信号的变化计算所述内部吞服部所在位置的位置计算部。
优选的,所述内部吞服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检测所述内部吞服部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
所述外部设备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所测数据的第一数据接收器以及用于处理所述第一数据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数据的第一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内部吞服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检测所述内部吞服部所受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外部设备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测数据的第二数据接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数据计算所述内部吞服部的压力云图的第二处理器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测数据判断所述腔道或所述通道堵塞位置的第三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其中存在两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内部吞服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存在至少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部吞服部的外周侧面。
优选的,所述形变部包括至少两个壳体单元,所述壳体单元中至少一者为在磁场作用下形变的变形单元;
自然状态下,所述壳体单元之间固定连接;磁场作用下,所述变形单元发生形变以使固定连接的所述壳体单元分离。
优选的,所述形变部包括至少两个崩解单元以及用于将所述崩解单元粘接连接的粘接部,所述粘接部为可降解材料件,并在进入所述腔道或所述通道一定时间之后完全降解,以使粘接连接的所述崩解单元分离。
优选的,所述形变部包括包裹于最外部的可降解壳体以及填充于所述可降解壳体与所述内核部之间、用于固定支撑所述内核部的填充部,所述可降解壳体进入所述腔道或所述通道一定时间之后完全降解;
所述填充部为速溶支撑材料件、或至少两个体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内核部的支撑件。
优选的,所述速溶支撑材料件为具有亲水特性的可降解粉。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内核部沿所述可降解壳体径向移动的躯干支撑件以及用于限制所述内核部沿所述可降解壳体轴向移动的端部支撑件。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包括:进入腔道或通道的内部吞服部以及外部检测设备;内部吞服部包括设置有信号发射部的内核部以及包裹于内核部外周部的形变部,形变部在进入腔道或通道一定时间之后可进行形变解体、体积缩小或降解;外部检测设备设置有用于接收信号发射部所发送信号的信号接收部。
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使内部吞服部进入腔道或通道,进入通道或腔道一定时间之后,需要对内部吞服部是否存在于使用者体内进行检测,此时需要使用外部设备对内部吞服部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只需要观察判断信号接收部能否成功接收到信号发射部发送的信号,当信号接收部能够成功接收到信号发射部发送的信号时,则证明内部吞服部依然存在于使用者的腔道或者是通道内,被检测的腔道或通道的通畅性较差;当信号接收部不能够接收到信号发射部发送的信号时,则证明内部吞服部已被使用者排出体外,被检测的腔道或通道的通畅性良好;在一定时间之后,若检测到内部吞服部依然没有被排出,则形变部会发生形变解体,解体为若干体积较小的单元,方便解体之后的部分与内核部一起排出腔道或通道;也可以体积减小为方便排出的大小;或者是形变部自身会发生降解,只剩余内核部,而内核部的体积较小,很方便排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通过外部检测设备是否接收到信号发射部所发送的信号,对内部吞服部是否排出体外进行判断,检测过程方便、易操作,并且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腔道或通道环境;另外针对人体吞服的使用方式,内部吞服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重复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当一定时间之后外部检测设备依然能够成功接收到信号发射部发送的信号,即内部吞服部不能顺利排出的情况下,此时,形变部会发生形变解体,分解为容易排出结构单元,或者是形变部进行降解,使内部吞服部中的内核部裸露或只剩余内核部,方便内核部排出,避免内部吞服部滞留于腔道或通道的情况发生。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不仅检测过程方便,而且可以避免其滞留于腔道或通道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内部吞服部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外部设备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内部吞服部的具体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内部吞服部的具体实施例三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内部吞服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内部吞服部的具体实施例四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内部吞服部的具体实施例五的剖面示意图。
图1-7中:
1为内部吞服部、11为内核部、12为壳体单元、121为磁致伸长部、122为磁致收缩部、13为崩解单元、131为躯干部、132为端部件、14为可降解壳体、15为填充部、151为速溶支撑材料件、152为支撑件、152a为躯干支撑件、152b为端部支撑件、2为外部检测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可以避免检测过程中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可以降低检测难度,方便检测操作,并且可以避免滞留于腔道或通道内。
请参考图1-7,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内部吞服部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外部设备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内部吞服部的具体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内部吞服部的具体实施例三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内部吞服部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内部吞服部的具体实施例四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内部吞服部的具体实施例五的剖面示意图。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包括:进入腔道或通道的内部吞服部1以及外部检测设备2;内部吞服部1包括设置有信号发射部的内核部11以及包裹于内核部11外周部的形变部,形变部在进入腔道或通道一定时间之后可进行形变解体、体积缩小或降解;外部检测设备2设置有用于接收信号发射部所发送信号的信号接收部。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信号发射部发送的信号可以是磁场信号,也可以是超声波信号,或者是采用RFID的形式向外界发送的相应信号,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使内部吞服部1进入通道或腔道,可以是吞服的方式,也可以是其它方式,内部吞服部1进入通道或腔道一定时间之后,需要对内部吞服部1是否存在于使用者体内进行检测,此时需要使用外部设置对内部吞服部1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只需要观察判断信号接收部能否成功接收到信号发射部发送的信号,当信号接收部能够成功接收到信号发射部发送的信号时,则证明内部吞服部1依然存在于使用者的腔道或者是通道内,被检测的腔道或通道的通畅性较差;当信号接收部不能够接收到信号发射部发送的信号时,则证明内部吞服部1已被使用者排出体外,被检测的腔道或通道的通畅性良好;在一定时间之后,若检测到内部吞服部1依然没有被排出,则形变部会发生形变解体,解体为若干体积较小的单元,方便解体之后的部分与内核部11一起排出腔道或通道;也可以体积减小为方便排出的大小;或者是形变部自身会发生降解,只剩余内核部11,而内核部11的体积较小,很方便排出。
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检测的腔道或通道的尺寸的不同,设计不同尺寸的内部吞服部1,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通过外部检测设备2是否接收到信号发射部所发送的信号,对内部吞服部1是否排出体外进行判断,检测过程方便、易操作,并且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腔道或通道环境;另外,针对吞服的使用方式,内部吞服部1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重复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当一定时间之后外部检测设备2依然能够成功接收到信号发射部发送的信号,即内部吞服部1不能顺利排出的情况下,此时,形变部会发生形变解体,分解为容易排出的体积较小的结构,或者是通过放气的形式使体积减小,或者是形变部进行降解,使内部吞服部1中的内核部11裸露或只剩余内核部11,形变部降解之后的物质可以是小分子或溶于水的可溶物等,方便内核部11排出,避免内部吞服部1滞留于腔道或通道的情况发生。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不仅检测过程方便,而且可以避免其滞留于腔道或通道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信号发射部为用于提供磁场的磁体,信号接收部用于接收磁体提供的磁场信号,外部检测设备2还设置有用于根据不同位置磁场信号的变化计算内部吞服部1所在位置的位置计算部。
磁体可以是永磁体,也可以是电磁铁,当为永磁体时,永磁体的设置可以提供磁场信号,并且省去了电源等零部件的设置,使零部件的数量减少,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
在使用的过程中,内部吞服部1被进入通道或腔道之后,永磁体的存在会使磁场信号一直存在,如果在规定时间之后,信号接收部在使用者的腹部附近依然能够接收到磁场信号,则证明内部吞服部1依然存在于使用者体内,并没有被使用者排出,所测试的腔道或通道的通畅度存在问题。
由于磁场的强度会随着其距离磁场中心的距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外部检测设备2置于不同位置,并对不同位置的磁场强度进行检测,根据不同位置的磁场强度的变化,计算永磁体所在的位置,即为内部吞服部1所在的位置。
对内部吞服部1位置的检测可以有效判断内部吞服部1进入检测腔道或通道之后的移动情况,有利于对腔道或通道的通畅程度做出判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内部吞服部1还包括用于为信号发射部提供电能的电源,信号发射部与电源连通时可向外界发送信号。
电源的设置,使信号发射部可以设置为有源结构,例如,可以是电磁铁,也可以是射频信号发射器或者是其它符合要求的结构。
在使用的过程中,当信号发射部为有源设备时,信号发射部可发送信号的种类增加,有利于实现对内部吞服部1更多参数的测量。
优选的,信号可以为磁场信号,或超声波信号,或射频信号;信号接收部为与信号对应的接收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在内部吞服部1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检测内部吞服部1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外部设备设置有用于接收加速度传感器所测数据的第一数据接收器以及用于处理第一数据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数据的第一处理器。
在使用的过程中,加速度传感器会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递至第一数据接收器,第一处理器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所传递的加速度信息判断腔道或通道的形态及通畅度。
加速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获得内部吞服部1的运动情况,以便更直观的获得目前内部吞服部1所处的姿态。
优选的,可以设置至少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内部吞服部1的不同位置,以便获得内部吞服部1处于转动状态时的参数。
在检测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内部吞服部1不同部位的加速度情况,并结合人体的体位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在人体吞服内部吞服部1之后,当人体处于站立位姿时,此时内部吞服部1一般处于竖直状态,当此时加速度传感器所测到的数据不为零,并且能够证明内部吞服部1处于运动状态时,则证明此段竖直腔道或竖直通道内的通畅度良好;当人体处于平躺位姿时,此时内部吞服部1一般处于横向状态,当此时加速度传感器所测到的数据不为零,并且能够证明内部吞服部1处于运动状态时,则证明此段横向的腔道或通道内的通畅度良好。
第一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第一数据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数据,例如,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所测数据计算内部吞服部1的运动速度及方向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在内部吞服部1设置用于检测内部吞服部1所受压力的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外部设备设置有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所测数据的第二数据接收器、用于根据第二数据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数据计算内部吞服部1压力云图的第二处理器以及用于根据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测数据判断腔道或通道堵塞位置的第三处理器。
优选的,可以设置至少三个压力传感器,其中存在两个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内部吞服部1长度方向的两端,存在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内部吞服部1的外周侧面。
在使用的过程中,当压力传感器的数量较多时,可以通过第二处理器将第二数据接收器所接收到的压力数据转化为压力云图,方便观察内部吞服部1不同部位所受压力分布;另外,还可以通过第三处理器结合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测数据判断腔道或通道具体的堵塞位置,例如人体在站立状态下,通过压力传感器所测数据可以判断内部吞服部1的具体哪个部位受到挤压,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所测数据以及信号发射部所发射的信号,可以测得内部吞服部1的大致位置,因此可以大致确定腔道或通道具体的堵塞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形变部包括至少两个壳体单元12,壳体单元12中至少一者为在磁场作用下形变的变形单元;自然状态下,壳体单元12之间固定连接;磁场作用下,变形单元发生形变以使固定连接的壳体单元12分离。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此处提到的变形单元的形变可以是在磁场作用下整体膨胀的材质,也可以是在磁场作用下整体收缩的材质,或者是在磁场作用下单一方向伸长或单一方向缩短的材质,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此外,壳体单元1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从方便排出体内的角度来讲,壳体单元12的数量越多,分解之后每个壳体单元12的体积越小,越有利于排出体外,从加工成本及组装过程成本来讲,壳体单元12数量越少,越方便组装,因此壳体单元12的具体数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壳体单元12中除了变形单元之外,也可以设置不具有形变功能的保持单元,正常情况下,保持单元与变形单元连接,磁场作用下,变形单元与保持单元分离。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在磁场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内核部11以及各个独立的壳体单元12,并且每个单独的壳体单元12以及内核部11的体积均小于内部吞服部1分解之前的体积,有利于使用者排出,避免内部吞服部1在腔道或通道内滞留。
如图3所示,壳体单元12包括磁致伸长部121和磁致收缩部122,可以将卡槽设置于磁致伸长部121的内侧,此处提到的内侧为磁致伸长部121中朝向内核部11的一侧,并且卡槽设置于磁致伸长部121的伸长方向上,将卡接部设置于磁致收缩部122,并且卡接部设置于磁致收缩部122的收缩变形方向上;或者是将卡槽设置于磁致收缩部122的外侧,此处提到的外侧为磁致收缩部122中的外表面,并且卡槽设置于磁致收缩部122的缩短变形方向上,将卡接部设置于磁致伸长部121,并且卡接部设置于磁致伸长部121的伸长变形方向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形变部包括至少两个崩解单元13以及用于将崩解单元13粘接连接的粘接部,粘接部为可降解材料件,并在进入腔道或通道一定时间之后完全降解,以使粘接连接的崩解单元13分离。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粘接部可以是胶状结构,也可以是符合要求的其它形态的结构,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分解探路胶囊进入消化道之后,粘接部存在与消化道环境直接接触的表面,以使粘接部能够被正常降解。
此外,为了避免崩解单元13对腔道或通道的内壁造成划伤,可以将崩解单元13的外表面设置为光滑表面。
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进入消化道一段时间之后形变部会发生崩解,使整体的内部吞服部1分解为内核部11和若干崩解单元13,并且内核部11与崩解单元13的体积均小于原先内部吞服部1的体积,有利于将内部吞服部1排出,避免内部吞服部1滞留于腔道或通道内;另外,分解之后的内部吞服部1各部分的体积与原先内部吞服部1的体积相差较大,便于区分。
如图4、5所示,崩解单元13包括设置于内核部11外周的躯干部131以及设置于内核部11两端的端部件132,躯干部131与端部组装为类似于胶囊状的结构,有利于内部吞服部1在腔道或通道内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形变部包括包裹于最外部的可降解壳体14以及填充于可降解壳体14与内核部11之间、用于固定支撑内核部11的填充部15,可降解壳体14进入腔道或通道一定时间之后完全降解;填充部15为速溶支撑材料件151、或至少两个体积小于或等于内核部11的支撑材料件。
优选的,可以将速溶支撑材料件151为具有亲水特性的可降解粉。
如图6所示,可降解壳体14包裹于内部吞服部1的最外部,内部吞服部1进入腔道或通道之后,如果一定时间之后内部吞服部1没有被排出,可降解壳体14会进行降解,降解之后,速溶支撑材料件151会快速降解,只剩余内核部11,方便排出。
优选的,可以使支撑件152包括用于限制内核部11沿可降解壳体14径向移动的躯干支撑件152a以及用于限制内核部11沿可降解壳体14轴向移动的端部支撑件152b。
如图7所示,可降解壳体14与内核部11之间设置有端部支撑件152b和躯干支撑件152a,可以将躯干支撑件152a设置为胶囊状结构,支撑件152可以是非降解材料件,也可以是降解材料件,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上述提到的一定时间一般为30小时,或者根据需要检测的腔道与通道的不同定义时间,当内部吞服部1在一定时间之后没有被顺利排出的情况下,可以使形变部进行分解、降解或者是放气收缩,以使形变部的体积变小,有利于将内部吞服部1排出,避免其滞留于腔道或通道内。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第一数据接收器和第二数据接收器,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和第三处理器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只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发明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CN202010771970.7A2020-08-042020-08-04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PendingCN1118878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Priority DateFiling DateTitle
CN202010771970.7ACN111887848A (zh)2020-08-042020-08-04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Priority DateFiling DateTitle
CN202010771970.7ACN111887848A (zh)2020-08-042020-08-04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Publication Date
CN111887848Atrue CN111887848A (zh)2020-11-06

Family

ID=73183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TitlePriority DateFiling Date
CN202010771970.7APendingCN111887848A (zh)2020-08-042020-08-04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Link
CN (1)CN111887848A (zh)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Priority datePublication dateAssigneeTitle
US4158368A (en)*1976-05-121979-06-19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Magnetostrictive transducer
US20070049818A1 (en)*2004-03-122007-03-01Olympus CorporationBody-insertable apparatus
WO2007069696A1 (ja)*2005-12-162007-06-21Olympus Corporation被検体内導入装置および薬液吐出方法
CN101090700A (zh)*2004-12-282007-12-19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胶囊型医疗装置用导入辅助装置
JP2009189077A (ja)*2008-02-012009-08-20Sony Corp駆動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721194A (zh)*2008-10-142010-06-09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胶囊内视镜及其镜片的制造方法
WO2011102161A1 (ja)*2010-02-182011-08-25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CN102499685A (zh)*2011-09-282012-06-20上海交通大学全消化道排空无创检查系统及检查结果的处理方法
CN102905672A (zh)*2010-04-072013-01-30普罗秋斯数字健康公司微型可吞服装置
WO2013051258A1 (ja)*2011-10-032013-04-11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カプセル型内視鏡
US20130303847A1 (en)*2012-05-092013-11-14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enter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Enterprise CreationSystem and method to magnetically actuate a capsule endoscopic robot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S20150112189A1 (en)*2013-10-222015-04-23Rock West Solutions, Inc.Nearly isotropic dipole antenna system
US20150223727A1 (en)*2012-09-072015-08-13Check-Cap Ltd.Capsule with strain gauge sensors to sense event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N106943160A (zh)*2017-04-212017-07-14天津工业大学基于声波定位和生理参数检测的电子药丸
CN107847392A (zh)*2016-04-182018-03-27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体内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20794A (zh)*2018-06-082018-11-02苏州市奇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电致动安全解体胶囊胃镜
WO2018219741A1 (en)*2017-05-292018-12-06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Magnetically actuated capsule endoscope, magnetic field generating and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ctuating a magnetically actuated capsule endoscope
CN109963499A (zh)*2016-10-262019-07-02普罗秋斯数字健康公司用于制造具有可吸收事件标记器的胶囊的方法
CN110464289A (zh)*2019-07-122019-11-19重庆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种探路胶囊及探路胶囊探测系统
CN111019533A (zh)*2019-12-232020-04-17无锡安之卓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一种胶黏式医用胶囊内窥镜
CN111281388A (zh)*2020-02-272020-06-16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种探路胶囊
CN210871460U (zh)*2019-07-302020-06-30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种双磁体或多磁体磁控胶囊内窥镜和内窥镜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Priority datePublication dateAssigneeTitle
US4158368A (en)*1976-05-121979-06-19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Magnetostrictive transducer
US20070049818A1 (en)*2004-03-122007-03-01Olympus CorporationBody-insertable apparatus
CN101090700A (zh)*2004-12-282007-12-19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胶囊型医疗装置用导入辅助装置
WO2007069696A1 (ja)*2005-12-162007-06-21Olympus Corporation被検体内導入装置および薬液吐出方法
JP2009189077A (ja)*2008-02-012009-08-20Sony Corp駆動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721194A (zh)*2008-10-142010-06-09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胶囊内视镜及其镜片的制造方法
WO2011102161A1 (ja)*2010-02-182011-08-25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CN102905672A (zh)*2010-04-072013-01-30普罗秋斯数字健康公司微型可吞服装置
CN102499685A (zh)*2011-09-282012-06-20上海交通大学全消化道排空无创检查系统及检查结果的处理方法
WO2013051258A1 (ja)*2011-10-032013-04-11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カプセル型内視鏡
US20130303847A1 (en)*2012-05-092013-11-14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enter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Enterprise CreationSystem and method to magnetically actuate a capsule endoscopic robot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S20150223727A1 (en)*2012-09-072015-08-13Check-Cap Ltd.Capsule with strain gauge sensors to sense event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US20150112189A1 (en)*2013-10-222015-04-23Rock West Solutions, Inc.Nearly isotropic dipole antenna system
CN107847392A (zh)*2016-04-182018-03-27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体内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63499A (zh)*2016-10-262019-07-02普罗秋斯数字健康公司用于制造具有可吸收事件标记器的胶囊的方法
CN106943160A (zh)*2017-04-212017-07-14天津工业大学基于声波定位和生理参数检测的电子药丸
WO2018219741A1 (en)*2017-05-292018-12-06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Magnetically actuated capsule endoscope, magnetic field generating and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ctuating a magnetically actuated capsule endoscope
CN108720794A (zh)*2018-06-082018-11-02苏州市奇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电致动安全解体胶囊胃镜
CN110464289A (zh)*2019-07-122019-11-19重庆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种探路胶囊及探路胶囊探测系统
CN210871460U (zh)*2019-07-302020-06-30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种双磁体或多磁体磁控胶囊内窥镜和内窥镜系统
CN111019533A (zh)*2019-12-232020-04-17无锡安之卓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一种胶黏式医用胶囊内窥镜
CN111281388A (zh)*2020-02-272020-06-16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种探路胶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Publication DateTitle
US7647090B1 (en)In-vivo sen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EP1602318B1 (en)Capsule medical treatment device and capsule medical treatment device collecting system
JP3756797B2 (ja)カプセル型医療機器
EP0955889B9 (en)A device for reflectometric examin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avities
JP4187463B2 (ja)カプセル医療装置
AU2010306359B2 (en)Positioning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ophageal PH value wireless monitoring
US20090247880A1 (en)Ultrasonic diagnosis system and pump apparatus
EP2408052A3 (en)Wireless patient parameter sensors for use in MRI
WO2005063111A1 (ja)医療用カプセル装置
TW200630066A (en)Disposable two-stage endoscope
JP2003135389A (ja)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CN109924937B (zh)内窥镜装置及内窥检测方法
CN103153173A (zh)口腔关联压力测定装置及压力测定探头
US20100224201A1 (en)Body-insertable apparatus
CN101103920A (zh)电磁式胃肠动力功能无创诊查系统
CN111772592A (zh)一种可降解探路胶囊系统及其可降解探路胶囊
CN111887848A (zh)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
AU2006285700A1 (en)Receiving device
JP5826550B2 (ja)生体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CN111772591A (zh)一种可分解探路胶囊
Kim et al.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JPWO2007023671A1 (ja)カプセル型医療機器及び診断システム
CN108742481A (zh)一种具有非对称侧力感应功能的胶囊机器人
WO2007021009A1 (ja)受信装置
CN109646790B (zh)一种双j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CodeTitleDescription
PB01Publication
PB01Publication
SE01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20210824

Address after:401120 1-1, 2-1, 3-1, building 5, No. 18, Cuiping Lane 2, Huixing street,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Chongqing Jinshan Med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401120 1 office buildings, Jinsh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City, 18 of Nei sang Road, Hui Xing street,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CHONGQING JINSHAN MEDICAL APPLIANCE Co.,Ltd.

TA01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20201106

RJ01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