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标识结构,旨在提升光能利用率,提高导光板的光强度和出光均匀性,提高用户体验,也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标识结构,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开设有标识孔,所述盒体内还收容有光源;和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收容于所述盒体并将所述光源的光线于所述标识孔显露,所述导光板的一侧面与所述光源相对,且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光源的侧面凸设有两凸出部和聚光部,所述聚光部将光源的射入的光线聚焦于所述导光板的中心轴,所述聚光部朝向所述光源的表面凸设有多个齿形凸起,两所述凸出部分别位于所述聚光部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凸出部包括入射面和全反射面,所述入射面朝向所述聚光部,所述全反射面背对所述聚光部。
可选地,所述齿形凸起沿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齿形凸起沿所述导光板的宽度方向排列。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包括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以及后侧面,所述左侧面与所述光源相对并设置有所述聚光部,所述右侧面与所述左侧面位于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侧,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分别连接所述右侧面和所述左侧面,所述前侧面、所述后侧面以及所述右侧面都涂覆有全反射涂层。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开设有由所述右侧面向所述光源方向延伸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将光线反射汇聚于所述导光板的中心轴。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和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发射面,所述出光面面向所述标识孔设置,所述导光板的发射面上设置有多个印刷网点。
可选地,所述印刷网点的横接面积向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中心轴的方向逐渐增小,所述印刷网点之间的间距向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中心轴的方向逐渐变大。
可选地,所述盒体的材料还包括有光扩散剂。
可选地,所述盒体还收容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标识孔的一侧,所述线路板涂覆一层油墨层。
可选地,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L,L≥0.2mm。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和标识结构,所述标志结构安装于与所述壳体上;所述标识结构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开设有标识孔,所述盒体内还收容有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收容于所述盒体并将所述光源的光线于所述标识孔显露,所述导光板的一侧面与所述光源相对,且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光源的侧面凸设有两凸出部和聚光部,所述聚光部将光源的射入的光线聚焦于所述导光板的中心轴,所述聚光部朝向所述光源的表面凸设有多个齿形凸起,两所述凸出部分别位于所述聚光部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凸出部包括入射面和全反射面,所述入射面朝向所述聚光部,所述全反射面背对所述聚光部。
在本实施例中,聚光部和两凸出部形成一个全反射结构,一方面,光线射向聚光部时,光线通过聚光部的折射使得光线汇聚在导光板的中心轴,然后在导光板中多次反射,使得有部分光线能从导光板远离光源区域射出,另外一方面,光线射向入射面时,部分被反射,被反射的光线指向聚光部,也可以经过聚光部射入导光板的中心轴,从而使得光线可以从导光板远离光源的区域射出,还有部分被入射面折射,被折射的光线射向全反射面,通过全反射面的反射,也可以使得光线从导光板远离光源的区域射出;因此,在整个标识结构中,靠近光源的一侧,由于光线充足,亮度高,因此仅仅通过入射面的部分的光线即能够保证导光板的亮度,而在远离光源的一侧,由于光线不够,且亮度较低,仅靠入射面直接反射光源的光线,亮度不够,但是在靠近光源一侧的光线一部分经过入射面的折射后,再经过全反射面反射从而反射到导光板的远离光源的一侧,还有一部分光线通过聚光部汇聚在导光板的中心轴处,然后经过在导光板内发生全反射从而反射到了导光板远离光源的一侧,由于越是远离光源,经过聚光部和入射面反射后所聚集的光线就越多,因此才能保证远离光源的一侧的出光面所射出的光线亮度与靠近光源一侧的出光面所射出的光线亮度相近,且亮度相当,另外,通过多个齿形凸起对光线进行反射和折射,提高了对光线的利用率,而且可以让光线发散的更加均匀,使得标识显示时各部分亮度更加均匀,提高视觉效果,从而保证了导光板光线的均匀度。本发明的标识结构,通过聚光部的折射,将光源发出的大部分光线汇聚在导光板中心区域,还有部分光线折射,通过入射面的折射和全反射面的反射,使得在整个导光板的发射面密集形成面光源,各处射出的光亮度相当,保证均匀度的同时,光效更好,从而使得标识发光效果更好,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因此可以减少光源的个数的同时,提升光能利用率,使导光板具有相同的亮度,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标识结构100,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盒体10,盒体10上开设有标识孔,盒体10内还收容有光源30;和导光板50,导光板50 收容于盒体10并将光源30的光线于标识孔11显露,导光板50的一侧面与光源30相对,且导光板30朝向光源30的侧面凸设有两凸出部51和聚光部 53,聚光部53将光源30的射入的光线聚焦于导光板50的中心轴,聚光部53 朝向光源30的表面凸设有多个齿形凸起531,两凸出部51分别位于聚光部 53相对的两侧,且凸出部51包括入射面511和全反射面513,入射面511朝向聚光部53,全反射面513背对聚光部53。
在本实施例中,聚光部53和两凸出部51形成一个全反射结构,一方面,光线射向聚光部53时,光线通过聚光部53的折射使得光线汇聚在导光板50 的中心轴,然后在导光板50中多次反射,使得有部分光线能从导光板50远离光源30区域射出,另外一方面,光线射向入射面511时,部分被反射,被反射的光线指向聚光部53,也可以经过聚光部53射入导光板50的中心轴,从而使得光线可以从导光板50远离光源30的区域射出,还有部分被入射面 511折射,被折射的光线射向全反射面513,通过全反射面513的反射,也可以使得光线从导光板50远离光源30的区域射出;因此,在整个标识结构100 中,靠近光源30的一侧,由于光线充足,亮度高,因此仅仅通过入射面511 的部分的光线即能够保证导光板50的亮度,而在远离光源30的一侧,由于光线不够,且亮度较低,仅靠入射面511直接反射光源30的光线,亮度不够,但是在靠近光源30一侧的光线一部分经过入射面511的折射后,再经过全反射面513反射从而反射到导光板50的远离光源30的一侧,还有一部分光线通过聚光部53汇聚在导光板50的中心轴处,然后经过在导光板50内发生全反射从而反射到了导光板50远离光源30的一侧,由于越是远离光源30,经过聚光部53和入射面511反射后所聚集的光线就越多,因此才能保证远离光源30的一侧的出光面51所射出的光线亮度与靠近光源30一侧的出光面51 所射出的光线亮度相近,且亮度相当,另外,通过多个齿形凸起531对光线进行反射和折射,提高了对光线的利用率,而且可以让光线发散的更加均匀,使得标识显示时各部分亮度更加均匀,提高视觉效果,从而保证了导光板50 光线的均匀度。本发明的标识结构100,通过聚光部53的折射,将光源30发出的大部分光线汇聚在导光板50中心区域,还有部分光线折射,通过入射面 511的折射和全反射面513的反射,使得在整个导光板50的发射面59密集形成面光源,各处射出的光亮度相当,保证均匀度的同时,光效更好,从而使得标识发光效果更好,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因此可以减少光源30的个数的同时,提升光能利用率,使导光板50具有相同的亮度,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聚光部53向盒体10 的投影的外轮廓呈现由直线、弧线或直线和弧线的结合所构成的封闭且对称的形状,例如,聚光部53向出光面51的投影的外轮廓为三角形、四边形、梯形或者扇形,聚光部53朝向光源30的曲面的形状是多样的,且为自由曲面,为了降低加工的难度和实现光线聚焦于导光板50的中心轴处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聚光部53向出光面51的投影的外轮廓设置为三角形,当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聚光部53朝向光源30的曲面的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光源30可以为LED灯,LED灯连接于线路板70上,LED灯发射的光线通过导光板50的作用从底板11中射出,从而使得标识结构100成型特定的标识,此标识可以为文字或者图案,也可以为文字或图案的组合结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齿形凸起531沿导光板50 的厚度方向延伸,且多个齿形凸起531沿导光板30的宽度方向排列。由于一般光源30设置在聚光部53的中心区域,而聚光部53远离光源的区域光线强度较弱,所以通过将多个齿形凸起531设置成沿导光板50的厚度方向延伸,从而可以经过齿形凸起531的多次反射和折射,从而使得光线射入到聚光部 53远离光源的区域,从而使得聚光部53所有区域的光强一直,从而提高入射光线的均匀性,具体地,齿形凸起531的横截面不仅可以采用三角形结构,而且还可以采用梯形、半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形状,而在本实施例中,将齿形凸起531的横截面设置为梯形,可以通过相邻两梯形形状的齿形凸起531 具有两个向连接的斜面,从而可以使得光线齿形凸起531不同的面上具有不同的折射角度,通过两斜面进行反射和折射,可以使得从射入导光部53入射的光线被打散,进而使得光线在背光板30进行扩散,提高背光板30整体均匀性,可以让光线变的更为柔和,不刺眼,而且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绝大部分或者所有的射入光线,提高光线的利用率。相邻两个齿形凸起531的相对的侧面之间的角度小于45°,如果相邻的两个侧面的角度过大,光线在反射或者折射的时候,会有一些或者大量光线被摄入到空气中去,减少了反射光的量,而本实施例中将相邻两个齿形凸起531的相对的侧面之间的角度小于 45°,可以防止光线流失,让光线在齿形凸起531中进行多次的反射和折射,提高对光线的利用率。
优选地,如图1、图7以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50包括左侧面、前侧面55、后侧面551以及右侧面553,左侧面与光源30相对并设置有聚光部53,右侧面553与左侧面位于导光板50相对的两侧,前侧面55和后侧面551分别连接右侧面553和左侧面,前侧面55、后侧面551以及右侧面553都涂覆有全反射涂层5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全反射涂层57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又称做压克力或有机玻璃,而导光板50为聚碳酸酯,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50的折射率大于全反射涂层57,当光线射到全反射涂层 57的角度大于产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时,光线透不过全反射涂层57,会全部反射回来,继续在导光板50内向前传送,同时,导光板50的折射率大于全反射涂层57的折射率,从而光线扩散的角度更大,从而实现光线扩展,提高光能利用率。当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导光板50和全反射涂层57 的具体结构,只需要保证导光板50的折射率大于全反射涂层57的折射率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1、图7以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50开设有由右侧面553向光源30方向延伸的凹陷部553a,凹陷部553a光线反射汇聚于导光板50的中心轴。由于右侧面553远离光源30,光线强度最弱,所以在导光板50开设有由右侧面553向光源30方向延伸的凹陷部553a,可以使得反射到凹陷部553a上的光线可以聚集在导光板50的中心轴处,从而相当于在导光板50远离光源30的一侧设置一个聚光罩,从而可以使得提高导光板 50远离光源30的一侧光线的强度,进一步提高导光板50的各处亮度均匀度,使得标识显示效果更好,提高用户体验。
优选地,如图1、图5以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50包括出光面58和与所述出光面58相对的发射面59,出光面58面向标识孔11设置,导光板50的发射面59上设置有多个印刷网点。导光板50包括位于导光板50 顶部的出光面51以及位于导光板50底部的发射面59,发射面59上分布有印刷网点。当光线未射到印刷网点上时,光线在导光板50内发生全反射。当光线射到印刷网点上时,全反射受到破坏,光线在印刷网点发生漫反射,并从导光板50的出光面51投射出,实现光线的均匀投射。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印刷网点的横接面积向远离导光板50的中心轴的方向逐渐增小,印刷网点之间的间距向远离导光板50的中心轴的方向逐渐变大。进一步地,每两相邻印刷网点的分布间隔,在导光板50的侧面至导光板50中心轴的方向上逐渐减少,即越靠近导光板50的中心轴处,印刷网点的分布越密集,使光线在导光板50内的漫反射效果更佳,从而使光线的均匀投射效果更佳,进而实现标识结构100中间亮,两端暗的需求;使得光线通过标识的标识孔11,实现良好的照明效果。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0的材料还包括有光扩散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0通过硅胶和光扩散剂一体注塑成型;光扩散剂是利用高分子聚合技术,通过交联、接枝官能团等手段开发的微球类产品。光扩散剂可以为压克力型,苯乙烯型,丙烯酸树脂型,这些树脂本身是透明或半透明,光线大部分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光扩散剂本身材质的折射率与硅胶的折射率的差异,光线多次折射后,通过硅胶的光线变得光亮柔和,且对材质的透光率影响较小。增加光的散射和透射,遮住光源30以及刺眼光源30的同时,又能使整个树脂发出更加柔和,美观,高雅的光,使得盒体10达到透光不透明的舒适效果。
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0还收容线路板70,线路板 70位于导光板50远离标识孔11的一侧,线路板70涂覆一层油墨层。光源 30安装于线路板70上,如此设置,可以提升线路板70表面反射率,增强标识结构100整体的亮度,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油墨层可选用白色油墨层,白色油墨层反射率保持在85%以上,可以进一步提高了线路板70反射率,使得标识结构100具有高光、高亮的效果。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线路板70和盒体10之间还设置有一层EVA层,EVA层抵接线路板70和盒体10,EVA层是乙烯-乙酸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通过EVA层的抵接可以使得线路板70和导光板50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在盒体10内,同时通过EVA层可以提高了标识结构100的柔韧性、抗冲击性和热密封性能。
另外,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源30与导光板50之间的距离为L,L≥0.2mm。如果将光源30和导光板50的距离设置的太近,将导致导光板50在膨胀时会撞到光源30,从而导致光源30发生损坏,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将光源30和导光板50之间的距离L,设置成L≥0.2mm,从而预留了导光板50膨胀时所需要的间隙,从而不会造成光源30的损坏。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图中未标识),包括壳体(图中未标识) 和标识结构100,标识结构100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与壳体上;该标识结构 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可以为音响、电视机、电脑以及手机等多媒体设备,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具体的电子装置上安装本发明的标识结构100,而具体的安装方式和具体的安装位置,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