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CN107837103B - 头皮止血夹、缝夹装置、缝夹止血方法及对合头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头皮止血夹、缝夹装置、缝夹止血方法及对合头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7103B
CN107837103BCN201710954183.4ACN201710954183ACN107837103BCN 107837103 BCN107837103 BCN 107837103BCN 201710954183 ACN201710954183 ACN 201710954183ACN 107837103 BCN107837103 BCN 1078371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lp
suture
needle
sewing
c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41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37103A (zh
Inventor
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filedCritical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954183.4ApriorityCriticalpatent/CN1078371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7103ApublicationCriticalpatent/CN107837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granted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7103BpublicationCriticalpatent/CN1078371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legal-statusCritical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legal-status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Landscap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头皮止血夹、缝夹装置、缝夹止血方法及对合头皮的方法,头皮止血夹包括扣压板、缝线;缝线的一端用于穿过头皮后再穿过设置在扣压板一端的第一贯通孔,缝线的另一端用于穿过头皮后再穿过设置在扣压板另一端的第二贯通孔,以使缝线与位于头皮表面的扣压板形成压夹头皮的状态。本发明提供的头皮止血夹在开颅时能实现开颅时头皮的快速止血,出血量小;关颅时头皮的免缝对合,和术后可调整头皮止血夹的夹紧力,减轻疤痕;本发明中的头皮缝夹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可缩短手术时间。

Description

头皮止血夹、缝夹装置、缝夹止血方法及对合头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头皮止血夹、头皮缝夹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实现开颅时切开头皮后的缝夹止血方法和关颅时的免缝对合头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开颅手术中,开颅时需要进行切开头皮,关颅时需缝合头皮。头皮部的皮肤具有以下特点:1、血运丰富,血管主要位于帽状腱膜外侧;2、帽状腱膜是坚韧的致密腱膜;3、帽状腱膜下层是疏松的结蹄组织,极易实现钝性分离;4、头皮下方是坚硬的颅骨;5头皮表层的头发快速生长。因头皮不同于其他部位的皮肤,开颅时切开头皮过程与关颅的缝合头皮过程也不同于其他部位的手术。在临床应用数十年的皮肤缝合器,以及近几年的皮肤粘连免缝(头皮的头发生长,难以粘连牢固),在头皮缝合过程中难以应用。
现有技术中,在开颅的切开头皮过程中,需要采取头皮夹来减少伤口出血。切开头皮后,利用帽状腱膜下层极易钝性分离的特性,将“C”型头皮夹一端插入帽状腱膜下层,另一端卡在皮肤表面,头皮夹的中间部分包裹切口边缘,“C”型头皮夹变形后的收缩力压迫夹在中间的头皮血管,减少头皮出血,临时解决术中头皮出血的问题;关颅的缝合头皮过程,需首先拆除“C”型头皮夹,接着缝合帽状腱膜,最后缝合头皮表层。“C”型头皮夹夹住切口边缘后能减少头皮出血,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C”型头皮夹包裹切口边缘,阻挡头皮切口边缘的动脉血管等结构的显露,难以进行准确电凝动脉血管等手术操作;2、松开“C”型头皮夹后头皮的再出血,导致术野不清,对后续的缝合帽状腱膜及头皮造成困难;3、头皮缝合后“C”型头皮夹被拆除,只剩下横向的缝线压迫头皮止血,效果有限,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头皮迟发性动脉出血,而此时因头皮表层已经被缝合,出血流向里面,需再次手术; 4、操作费时、出血多,使用“C”型头皮夹的过程包括切开头皮、电凝止血、逐一上头皮夹,逐一松开头皮夹、再次电凝止血等操作,过程繁琐。
此外,传统的针线缝合头皮存在以下不足:
1、因头皮血运丰富,缝线紧绷(因为需用缝线压迫止血),术后头皮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肿胀,导致缝线对局部皮肤产生卡压,致使局部皮肤缺血、甚至坏死,影响伤口愈合;2、缝线作用面窄,对局部皮肤的压力大,头皮在肿胀阶段紧绷的缝线会对皮肤产生切割作用,形成横向疤痕,此疤痕与纵向切口疤痕交叉,形成“蜈蚣疤”,影响美观。3、针线缝合对医生水平的依赖程度较高,缝合消耗的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皮止血夹、头皮缝夹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实现开颅时切开头皮后的缝夹止血方法和关颅时的免缝对合头皮的方法,以解决现有开颅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上述缺陷之一。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头皮止血夹,包括扣压板、缝线;所述缝线的一端用于穿过头皮后再穿过设置在所述扣压板一端的第一贯通孔,缝线的另一端用于穿过头皮后再穿过设置在所述扣压板另一端的第二贯通孔,以使所述缝线与位于头皮表面的所述扣压板形成压夹头皮的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贯通孔上方还设有缝线盒,所述缝线置于所述缝线盒内,所述缝线盒通过释放缝线以延长穿入头皮的缝线的长度;所述第二贯通孔内设有实现所述缝线单向运动的阻尼件。
其中,所述缝线盒包括依次粘连的多层子缝线盒,所述缝线绕置于所述子缝线盒内,多层所述子缝线盒能逐层剥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头皮缝夹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动力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送线单元;所述送线单元包括多个针线子单元,所述针线子单元包括如上所述的扣压板、插接在所述扣压板上呈弧形的缝针、压夹在所述缝针和扣压板之间的缝线盒,所述缝线盒中的缝线的一端勾在所述缝针上,所述针线子单元能向所述壳体移动并脱离所述送线单元进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针线子单元移出的开口;所述动力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缝针旋转,以使所述缝针带动所述缝线从所述扣压板一端的第一贯通孔穿入,在所述扣压板下方延伸设定距离后从所述扣压板另一端的第二贯通孔穿出并单向固定。
其中,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多个驱动轮轴,所述驱动轮轴与所述缝针的弧形面接触,并通过摩擦力带动所述缝针旋转。
其中,所述驱动轮轴的末端固定套接有驱动轮圈,所述驱动轮圈的外周壁上设有螺旋形凸筋,所述驱动轮圈驱动所述缝针旋转。
其中,所述驱动轮轴位于所述缝针的一侧,所述缝针的另一侧设有限位件,所述缝针在所述驱动轮轴和所述限位件的引导下沿圆形轨迹运动。
其中,所述壳体前端设有用于切开头皮的刀片。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头皮缝夹止血方法,基于如权利上所述的头皮缝夹装置,所述头皮缝夹止血方法包括:
将切口两侧的头皮置于所述头皮缝夹装置的头皮放置区内;
驱动缝针旋转设定角度,以使所述缝针带动缝线从头皮上表面向下穿入,并从头皮下表面向上穿出;
推动壳体向头皮切口前方运动,以使所述针线子单元从所述壳体上的开口移出并固定在头皮上,所述扣压板与所述缝线形成如上所述的头皮止血夹;
重复前述步骤,直至切口两侧固定所需数量的所述针线子单元;
切断并固定缝线,取出所述缝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合头皮的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头皮缝夹装置,所述对合头皮的方法包括:
通过头皮缝夹装置在头皮切口两侧固定所需数量的头皮止血夹;
对合并通过固定件固定相对的两个所述头皮止血夹中的扣压板。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头皮止血夹,通过缝线将扣压板固定在头皮上,通过缝线盒的自身结构使得固定在头皮中的缝线的长度可调节,当头皮发生肿胀时,通过抽出缝线盒中缠绕的缝线,增加进入头皮中的缝线的长度,降低缝线张力,改善伤口血运;当需要缩短缝线长度时,通过提拉扣压板第二贯通孔中的缝线,使得进入头皮中的缝线缩短,升高缝线张力,减轻头皮出血。本发明中的头皮止血夹,安装方便,能实现头皮的快速止血,且在扣压板固定在头皮上以后,能通过调节缝线的长度来调节扣压板对头皮的压紧程度,在不对头皮切口造成二次创伤的同时,保证了最佳止血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通过在装置的壳体两侧设置送线单元,能为头皮缝夹过程中不断提供针线和扣压板,保证缝夹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将针线子单元中的缝针设置为弧形,使得提供缝线的缝线盒、扣压板与缝针之间位置更紧凑高效,同时方便了整个缝线子单元与装置的脱离,此外,由于缝针为弧形,缩小了缝线过程中缝针的运动范围,使得装置整体更加紧凑;装置设置为对称结构,在进行缝夹的过程中,头皮切口两侧的扣压板同步安装,不会发生错位现象,方便后续的头皮对合。本发明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通过缝线将扣压板固定在头皮上,由于缝线受力面积小,局部压力大,对位于缝线和压板之间的头皮进行压迫,进而压迫头皮血管,减少出血,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同时头皮表面的扣压板受力面积较大,局部压力较小,对头皮表面影响小;该装置不仅能在术中切开头皮的同时实现头皮快速缝夹止血,还能一直显露切口缘,便于实现头皮中较粗动脉的电凝止血;该装置使用过程简单方便,简化了头皮夹压止血的程序,通过将分别位于伤口两侧的扣压板相对合后进行固定,能实现伤口的免缝对合,避免了术后缝线压迫导致的横向疤痕,不会形成“蜈蚣疤”,有助于术后康复,且最大限度减小了疤痕面积;由于实际手术中,未进行头皮切口的缝合,遇到少数头皮血管迟发性动脉出血时,出血不会流向深面(会流向头皮外),可避免迟发性皮下血肿,同时出血流向头皮外,易于观察与及时处理;通过使用本发明中的对合头皮的装置及免缝对合头皮的方法,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轻疤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中动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中针线子单元与动力单元的安装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中针线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扣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缝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驱动轮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中送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去掉部分针线子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单个针线子单元在壳体内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使用前针线的位置图;
图13为图12中缝针转过锐角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缝针转过大于180度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中针线子单元与缝夹装置脱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头皮止血夹的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合头皮的方式之一;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合头皮的方式之二;
图中,1、壳体;100、壳体上部;1000、开口;101、壳体下部; 102、限位件安装孔;103、隔板;2、动力单元;201、第一主动轮; 202、第二主动轮;203、第一驱动轮轴;204、第二驱动轮轴;205、第一驱动轮圈;206、第二驱动轮圈;207、凸筋;3、送线单元;30、针线子单元;301、缝针;3011、穿线孔;302、缝线盒;3021、第一子缝线盒;3022、第二子缝线盒;3023、第三子缝线盒;3024、豁口; 3025、卡槽;3026、固线孔;303、扣压板;3031、卡带孔;3032、倒刺;3033、台阶面;3034、第二贯通孔;3035、第一贯通孔;3036、限位槽;304、缝线;31、助推弹簧;32、壁板、33、盒体;331、支撑底板;332、限位突起;34、第一支撑杆;35、第二支撑杆;40、第一限位件;41、第二限位件;5、凸轮;6、齿条形卡带;7、魔术贴;8、头皮放置区;9、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中动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中针线子单元与动力单元的安装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中针线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扣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缝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驱动轮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中送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去掉部分针线子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单个针线子单元在壳体内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使用前针线的位置图;图13为图12中缝针转过锐角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2中缝针转过大于180度角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中针线子单元与缝夹装置脱离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头皮止血夹的剖面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合头皮的方式之一;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合头皮的方式之二。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头皮止血夹,包括扣压板、缝线,缝线的一端用于穿过头皮后再穿过设置在扣压板一端的第一贯通孔,缝线的另一端用于穿过头皮后再穿过设置在扣压板另一端的第二贯通孔,以使缝线与位于头皮表面的扣压板形成压夹头皮的状态。
具体地,如图16中所示,为方便观察,将扣压板进行了部分剖切。本实施例中的头皮止血夹,使用时位于头皮切口两侧且位于头皮上表面的扣压板为长条形结构,缝线用于将扣压板固定在头皮表面上。使用时,需要使缝线的中间部位位于头皮的下方,缝线的一端用于穿过头皮后,从扣压板上的第一贯通孔穿过,此时缝线位置是暂时固定的。缝线的另一端用于穿过头皮后,从扣压板上的第二贯通孔穿出并固定,以使缝线与位于头皮表面的扣压板形成压夹头皮的状态。从第二贯通孔穿出的缝线会通过其他部件或扣压板自身结构实现单向固定,使其只能从扣压板下方向上抽出,反向则不能抽回。例如在扣压板第二贯通孔内设置能防止缝线倒抽回的单向线卡,此时的缝线对位于头皮表面的扣压板施加了向下的拖拽力,头皮被夹在缝线和扣压板之间,由于此时缝线两端固定,缝线和扣压板对头皮形成压夹状态,头皮切口边缘被压紧,进而实现止血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头皮止血夹,通过缝线将扣压板固定在头皮上,当头皮发生肿胀时,通过调整深入头皮的缝线的长度,降低缝线张力,改善伤口血运;当需要缩短缝线长度时,通过提拉扣压板第二贯通孔中的缝线,使得进入头皮中的缝线缩短,升高缝线张力,减轻头皮出血。本发明中的头皮止血夹,安装方便,能实现头皮的快速止血,且在扣压板固定在头皮上以后,能通过调节缝线的长度来调节扣压板对头皮的压紧程度,在不对头皮切口造成二次创伤的同时,保证了最佳止血效果。
优选地,第一贯通孔上方还设有缝线盒,缝线置于缝线盒内,缝线盒通过释放缝线以延长穿入头皮的缝线的长度,缝线盒释放缝线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牵拉力,缝线才能从缝线盒中释放出来。第二贯通孔内设有实现缝线单向运动的阻尼件,例如该阻尼件为设置在第二贯通孔内的倒刺,或设置在第二贯通孔中的单向线卡,以实现对缝线的单向固定。倒刺易于加工,固定缝线的效果良好,且不需要耗费额外的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缝线盒在使用前,可以不处于第一贯通孔上方,可以以如图4中所示的方式进行设置,使用过程中,由于缝线的拖拽力,使得缝线盒逐渐向第一贯通孔的位置处移动,最终卡在第一贯通孔口上,同时起到固定缝线的作用。
头皮的切口愈合过程中,头皮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肿胀是正常现象,此时需要调节扣压板和缝线压夹头皮的力度,实现一定程度的松解,以适应头皮的正常变化。优选地,通过将缝线盒设置为依次粘连的多层子缝线盒来实现对缝线长度的调节,缝线绕置于子缝线盒内。如图4、图6、图16中所示,缝线通过特殊的绕线方式绕置于多个子缝线盒内,缝线盒包括第一子缝线盒3021,第二子缝线盒3022,第三子缝线盒3023,缝线盒302上设置固线孔3026,缝线304通过固线孔3026 绕置于上述的子缝线盒内。各个子缝线盒的材质可以采用石蜡或易于破坏的材质,使用时可逐一拆解下,对缝线304既能起到固定作用,还能提供较小的限制力,使得必要时缝线304能完全从多个子缝线盒中脱出,以实现缝线304长度的调整。当然位于最后的子缝线盒需要起到将缝线固定在扣压板外以防止缝线从第一贯通孔完全穿过的作用。通过将缝线盒制成多层结构,能方便地控制所需缝线的长度,进而实现扣压板的快速松解,以调节压紧头皮的压紧力,防止因头皮肿胀产生太大的压紧力而对头皮造成伤害。当需要增加扣压板的压紧力时,只需要向外抽取第二贯通孔中的缝线即可。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头皮缝夹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动力单元2、设置在壳体1两侧的送线单元3。送线单元3包括多个针线子单元30,针线子单元30包括扣压板303、插接在扣压板303上呈弧形的缝针301、压夹在缝针301 和扣压板303之间的缝线盒302,缝线盒302中设有缝线304,缝线 304一端勾在缝针301上,针线子单元30能向壳体1移动并脱离送线单元3进入壳体1内;壳体1上设有供针线子单元30移出的开口 1000;动力单元2用于驱动缝针301旋转,以使缝针301带动缝线 304从扣压板303一端的第一贯通孔3035穿入,在扣压板303下方延伸设定距离后从扣压板303另一端的第二贯通孔3034穿出并单向固定。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包括如图1、图2 中所示的壳体1,壳体1用于支撑动力单元2和送线单元3,由制成一体结构的壳体上部100和壳体下部101构成。壳体1为对称结构,如图1中所示,壳体1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送线单元3,用于向壳体1 中部提供针线子单元30。优选地,针线子单元30放置在针线盒中,针线盒上设有推动针线子单元30向壳体1运动的助推弹簧31。针线盒的盒体33可以与壳体1制成一体结构,也可设置为分体结构。设置为分体结构时,使用时直接将装有针线子单元30的盒体33与壳体 1固定连接,如卡接即可。
壳体1内安装有如图2中所示的动力单元2,动力单元2用于驱动针线子单元30中的缝针301旋转。动力单元2可通过多个驱动轴实现对缝针301的驱动,也可通过传动系统进行传动。例如将缝针上下两侧均设置自主驱动的驱动轮轴,在驱动轮轴的引导下缝针能实现圆弧运动轨迹。优选地,动力单元2包括多个驱动轮轴,驱动轮轴与缝针301的弧形面接触,并通过摩擦力带动所述缝针301旋转。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单元2,包括主动轮和多个驱动轮轴,其中主动轮包括第一主动轮201和第二主动轮202,驱动轮轴包括第一驱动轮轴203和第二驱动轮轴204,第一主动轮201和第二主动轮202可单独驱动,第一主动轮201也可通过带动第一驱动轮轴203进而带动第二主动轮 202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动轮202通过第一驱动轮轴带动旋转。缝针301位于壳体上部100时,通过第一驱动轮轴203驱动实现旋转,缝针301转过设定角度后开始进入壳体下部101,则第二驱动轮轴204 开始驱动缝针301旋转。
装置中的送线单元3对称分布在壳体1两侧,如图1、图8-图11中所示,同步向壳体1内部提供针线子单元30。送线单元3中包含多个如图4中所示的针线子单元30,多个针线子单元30依照如图8中所示的方式并列排布在盒体33中。图9为为了方便观察去掉部分针线子单元30 后的示意图,图10为为了观察壳体1内部去掉部分零部件后的示意图。针线子单元30针线子单元30包括扣压板303、插接在扣压板303上呈弧形的缝针301、夹设在缝针301和扣压板303之间的缝线盒302,如图4- 图6中所示。优选地,如图4和图6中所示,缝线盒302一端设有豁口 3024,供缝线304穿过,另一端设有卡槽3025,这样缝线盒302一端与扣压板303抵接,另一端通过卡槽3025与缝针301的中部抵接。缝针301 上设有固定缝线304的结构,例如缝针301上设置穿线孔3011,缝线304 一端通过穿线孔3011固定勾在缝针301上,缝针301旋转时带动缝线 304一起运动,绕制在缝线盒302中的剩余缝线304被拖出,实现缝线 304的连续补充,进一步完成缝线304穿过扣压板303和头皮的过程。针线子单元30能向壳体1移动并脱离送线单元3进入壳体1内。如图8 和图9中所示,用于盛放针线子单元30的盒体33包括支撑底板331,支撑底板331上设置限位突起332,扣压板303的底部设置有与限位突起332相配合的限位槽3036,通过限位突起332和限位槽3036的配合实现针线子单元30的基本定位,并对运动起导向作用。限位突起332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方形等。盒体33后方设置壁板32,壁板32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34、第二支撑杆35,第一撑杆和第二支撑杆35之间形成供缝线盒302通过的通道,其中第二支撑杆35的长度比第一支撑杆34的长度尺寸小。当固定套设在第一支撑杆34和第二支撑杆35上的弹簧将所有针线子单元30推向壳体1一侧时,紧靠壳体1且位于壳体1 内的针线子单元30会脱离送线单元3,此时该脱离出来的针线子单元 30中的扣压板303位于头皮切口上方,如图11中所示。壳体1上设有供针线子单元30移出的开口1000,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在一个针线子单元30通过缝针301的运动带动缝线304将扣压板303固定在头皮上以后,向头皮切口的前方推动壳体1,固定在头皮上的针线子单元30从开口1000中脱离装置整体,壳体上设置有安装限位件的限位件安装孔 102。由于该装置为对称结构,在壳体1内部设置有隔开两个针线子单元30的隔板103。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的工作过程如图12- 图15中所示。初始位置如图12中所示,此时一个针线子单元30被推入至壳体1内,扣压板303与壳体下部101之间的空间为容置头皮的头皮放置区8,此时扣压板303下方脱离支撑底板331的束缚,缝线盒302 的一侧也由于支撑杆的长短不一而脱离第二支撑杆35的束缚。此时的缝针301的内侧面正好位于第一驱动轮轴203的上方。为了能使缝针 301不脱离设定的运动轨迹,缝针301的两侧均应该有限位装置,位于内侧面的第一驱动轮轴203能起到限位作用,当然可以在缝针301两侧均设置第一驱动轮轴203,同时起到驱动和限位的作用。优选地,驱动轮轴位于缝针301的一侧,缝针301的另一侧设置限位件,缝针301 在驱动轮轴和限位件的引导下沿圆形轨迹运动。进一步地,限位件为能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圆轴。缝针301的外侧面位于第一限位件40的下方,这样缝针301的运动轨迹即被限定在一个圆周轨道内。驱动实现第一驱动轮轴203的旋转,第一驱动轮轴203与缝针301内侧面的接触面均为粗糙面,通过相互间的摩擦力带动缝针301实现旋转运动。如图13为缝针301转过近90度时的示意图,转动过程中,随着缝针301 针头距离原始位置越来越远,松弛的缝线304开始紧绷,进一步开始从缝线盒302中抽出,当缝针301末端脱离缝线盒302的卡槽3025时,缝线盒302由于缝线304的拖拽开始向图13中的右侧倾斜,并被拖拽至扣压板303左侧,如图14所示中所示。优选地,扣压板303的上表面设置如图4中所示的台阶面3033,缝线盒302倾倒后被拖拽至扣压板303 左侧,并卡接在台阶面3033中,实现缝线盒302位置的固定,保证缝线304的正常输送。此时的缝针301主要通过第二驱动轮轴204进行驱动,驱动力同样来自摩擦力。运动过程中,位于第一驱动轮轴203旁边的凸轮5在摩擦力的驱动下,例如第一驱动轮轴203逆时针旋转,则凸轮5顺时针旋转,凸轮5的小端持续对扣压板303施加向下的压力,以保证扣压板303不翘起,方便缝针301的顺利穿出。当缝针301带动缝线304运动至如图14所示的位置时,由于缝线盒302内的缝线304的长度是固定的,缝线304的反向拖拽力大于摩擦力的时候,缝针301 停止运动。将装置整体向左推动,推动方向沿伤口的前方,由于此时的扣压板303已经通过缝线304和缝针301固定在了头皮上,因此针线子单元30会很快整体从壳体1侧方的开口1000脱出,形成如图15所示的位置关系,至此一个针线子单元30被固定在了头皮上,由于装置为对称结构,因此伤口两侧的头皮能实现扣压板303的同步压夹,下一组针线子单元30被弹簧推至壳体1处,进入下一次的压夹准备状态。如此多次操作,根据需要即可将头皮两侧的伤口处均匀固定设定数量的扣压板303,最后统一将缝针301拔出,扣压板303由于其自身结构设计,能将从第二贯通孔3034抽出的缝线304限制为单向运动,只能从下向上穿出,不能从上向下退回,以实现缝线304的固定,进一步实现所有扣压板303的压夹功能。优选地,第二贯通孔3034内设有固定缝线304的倒刺3032,如图5中所示,通过倒刺3032能限制缝线304 的反向缩回,简单易实现。
在缝针301运动至如图13或图14所示的位置时,由于第二驱动轮轴204上的特殊结构设计,能使缝线304不完全跟随缝针301的运动轨迹,而在与第二驱动轮轴204接触的过程中即被第二驱动轮轴 204上的凸筋207结构改变运动轨迹,脱离第二驱动轮轴204的限制,从其侧方脱出,即图14中垂直纸面的方向,然后移至第二驱动轮轴 204的上方,但仍然位于头皮下方,这样缝线304能紧贴头皮下方延伸,而不会挂在第二驱动轮轴204上不脱离。
本发明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通过在装置的壳体两侧设置送线单元,能为头皮缝夹过程中不断提供针线和扣压板,保证缝夹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将针线子单元中的缝针设置为弧形,使得提供缝线的缝线盒、扣压板与缝针之间位置更紧凑高效,同时方便了整个缝线子单元与装置的脱离,此外,由于缝针为弧形,缩小了缝线过程中缝针的运动范围,使得装置整体更加紧凑;装置设置为对称结构,在进行缝夹的过程中,头皮切口两侧的扣压板同步安装,不会发生错位现象,方便后续的头皮对合。本发明提供的头皮缝夹装置,通过缝线将扣压板固定在头皮上,由于缝线受力面积小,局部压力大,对位于缝线和压板之间的头皮进行压迫,进而压迫头皮血管,减少出血,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同时头皮表面的扣压板受力面积较大,局部压力较小,对头皮表面影响小;该装置不仅能在术中实现头皮快速止血,还能一直显露切口缘,便于实现头皮中较粗动脉的电凝止血;该装置使用过程简单方便,简化了头皮夹压止血的程序;由于实际手术中,未进行头皮切口的缝合,遇到少数头皮血管迟发性动脉出血时,出血不会流向头皮里而会流向头皮外,避免了感染风险,同时出血流向头皮外,易于观察与清理;通过使用本发明中的对合头皮的装置及方法,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
驱动轮轴与缝针301接触的面为粗糙面,由于缝针301会穿透头皮并在头皮下方运动,因此表面不能太粗糙,因此粗糙优先设置在驱动轮轴上。优选地,为了加工方便、降低成本,粗糙面设置在驱动轮圈上,驱动轮圈固定套接在驱动轮轴的末端,如图2中所示,在第一驱动轮轴末端设置第一驱动轮圈205,在第二驱动轮轴末端设置第二驱动轮圈206,其中驱动轮圈的结构如图7中所示。驱动轮圈的外周壁上设有螺旋形凸筋207,驱动轮圈与缝针301接触,并驱动缝针旋转。运动过程中,螺旋形凸筋207能使缝线304逐渐向轮圈边缘运动,进一步脱开驱动轮圈的限制,防止缝线304缠绕在驱动轮圈上,保证缝线304 运动过程顺利进行。
此外,如需增加驱动力,圆针运动轨迹外侧和内侧可同时设置驱动轮轴。
优选地,在壳体前端设有用于切开头皮的刀片9,如图1中所示,使用过程中,先在头皮上切开一个较小的预切口,将头皮置于头皮缝夹装置的头皮放置区8内,这样使得装置在切开头皮的同时,实现头皮快速缝夹止血,还能一直显露切口缘,便于实现头皮中较粗动脉的电凝止血,进一步减小头皮出血。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皮缝夹止血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头皮缝夹装置,具体的止血方法包括:
S1、将切口两侧的头皮置于头皮缝夹装置的头皮放置区内。具体地,首先切开头皮,将切口两侧的头皮置于头皮缝夹装置的头皮放置区8内,如图12中所示的头皮放置区8,此时头皮切口沿左右方向,垂直纸面的方向,即壳体1的两侧,均有头皮放置区8,壳体1夹在头皮伤口中间,壳体1内部的扣压板303位于头皮上方,头皮下方为壳体下部101。优选地,在壳体前端设置刀片9,这样最初的头皮切口长度即以能将装置安置到位为准,后续可以一边安放止血夹,一边切开头皮。
S2、驱动缝针301旋转设定角度,以使缝针301带动缝线304从头皮上表面向下穿入,并从头皮下表面向上穿出,缝针301运动的过程在前面有纤细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S3、推动壳体1向头皮切口前方运动,以使针线子单元30从壳体1 上的开口1000移出并固定在头皮上。如图15中所示,头皮切口前方为左侧,扣压板303通过缝线304和缝针301被固定在头皮上,头皮上方为扣压板303,头皮下方为缝线304,扣压板303与缝线304形成前述的头皮止血夹。由于缝针301很细且采用具备一定的弹性的材质制成,在壳体1向左推动的过程中,缝针301的末端能通过一定的形变摆脱第二限位件41的限制,轻松使得整个针线子单元30从壳体1内脱出。
S4、重复前述的步骤,直至切口两侧固定所需数量的针线子单元 30。
S5、切断并固定缝线304,取出缝针301。当扣压板303安放完成后,统一切断缝针301上固定的缝线304,缝线304由于受倒刺3032的限制,不能反向抽回,切断缝线304后又失去了驱动力,进而实现缝线304的固定。取出的缝针301回收或集中处理。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头皮缝夹止血方法,通过缝线将扣压板固定在头皮上,由于缝线受力面积小,局部压力大,对位于缝线和压板之间的头皮进行压迫,进而压迫头皮中的血管,减少出血,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同时头皮表面的扣压板受力面积较大,局部压力较小,对头皮表面影响小,不仅能在术中实现头皮快速止血,还能一直显露切口缘,便于实现头皮中较粗动脉的电凝止血。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合头皮的方法,是一种免缝对合头皮的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头皮缝夹装置。免缝对合头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T1、通过头皮缝夹装置在头皮切口两侧固定所需数量的头皮止血夹。
T2、对合并通过固定件固定相对的两个头皮止血夹中的扣压板303。
优选地,固定件为齿条形卡带6或魔术贴7
具体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两个扣压板303的相对固定。例如通过卡带实现扣压板303的相对固定,如图17中所示。如图17中所示,扣压板303的两端均设置有供齿条形卡带6穿过的贯通的卡带孔3031,卡带孔3031中设置有卡齿,能使得齿条形卡带6单向通过。反向抽拉扣压板303两端的齿条形卡带6,即可实现两个扣压板303 的相向运动并相对固定,进而使得扣压板303下方的头皮切口相互对合,实现头皮的免缝对合。
例如,还可通过如图18中所示的结构实现扣压板303的对合。如图18中所示,在扣压板303的一端设置折叠存放的粘连带,如采用魔术贴7,需要对合头皮时,魔术贴7展开,相对贴合,实现扣压板303的对合,进而实现头皮的免缝对合。
当然,还有多种其他方式实现扣压板303的对合,例如直接通过 U形夹、卡箍等方式对合扣压板303,或者直接通过胶带粘接,或者扣压板303采用磁性材质,凡是能实现对合效果的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免缝对合头皮的方法,通过将分别位于伤口两侧的扣压板相对合后进行固定,能实现伤口的免缝对合,避免了术后缝线压迫导致的横向疤痕,不会形成“蜈蚣疤”,有助于术后康复,且最大限度减小了疤痕面积;由于实际手术中,未进行头皮切口的缝合,遇到少数头皮血管迟发性动脉出血时,出血不会流向深面而会流向头皮外,可避免迟发性皮下血肿,同时出血流向头皮外,易于观察与及时处理;通过使用本发明中的对合头皮的装置及方法,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轻疤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头皮缝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动力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送线单元;所述送线单元包括多个针线子单元,所述针线子单元包括扣压板、插接在所述扣压板上且呈弧形的缝针、压夹在所述缝针和扣压板之间的缝线盒,所述缝线盒中的缝线的一端勾在所述缝针上,所述针线子单元能向所述壳体移动并脱离所述送线单元进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针线子单元移出的开口;所述动力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缝针旋转,以使所述缝针带动所述缝线从所述扣压板一端的第一贯通孔穿入,在所述扣压板下方延伸设定距离后从所述扣压板另一端的第二贯通孔穿出并单向固定,以使所述缝线与位于头皮表面的所述扣压板形成压夹头皮的状态。
CN201710954183.4A2017-10-132017-10-13头皮止血夹、缝夹装置、缝夹止血方法及对合头皮的方法Expired - Fee RelatedCN1078371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Priority DateFiling DateTitle
CN201710954183.4ACN107837103B (zh)2017-10-132017-10-13头皮止血夹、缝夹装置、缝夹止血方法及对合头皮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Priority DateFiling DateTitle
CN201710954183.4ACN107837103B (zh)2017-10-132017-10-13头皮止血夹、缝夹装置、缝夹止血方法及对合头皮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Publication Date
CN107837103A CN107837103A (zh)2018-03-27
CN107837103Btrue CN107837103B (zh)2019-07-12

Family

ID=61661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TitlePriority DateFiling Date
CN201710954183.4AExpired - Fee RelatedCN107837103B (zh)2017-10-132017-10-13头皮止血夹、缝夹装置、缝夹止血方法及对合头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Link
CN (1)CN1078371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Priority datePublication dateAssigneeTitle
CN109932247B (zh)*2019-04-232023-09-19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种主动脉夹层病变血管生物力学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0200670B (zh)*2019-07-012021-06-25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一种血管外科用血管吻合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Priority datePublication dateAssigneeTitle
CN1151859A (zh)*1995-07-281997-06-18伊西康公司用于辫状缝线的单向缝线定位器
CN103654893A (zh)*2013-12-272014-03-26甘肃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医用调节式伤口缝合器
CN104427947A (zh)*2012-07-102015-03-18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缝线固定装置
CN105193464A (zh)*2014-06-192015-12-30Smeng株式会社医用缝合线包
CN105877796A (zh)*2014-12-232016-08-24吴有军减张缝合切口皮肤保护垫
GB2537878A (en)*2015-04-292016-11-02Tel Hashomer Medical Res Infrastructure & Services LtdMethod for application of a suture and suturing guides
US20170079638A1 (en)*2015-09-212017-03-23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Knott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Priority datePublication dateAssigneeTitle
CN1151859A (zh)*1995-07-281997-06-18伊西康公司用于辫状缝线的单向缝线定位器
CN104427947A (zh)*2012-07-102015-03-18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缝线固定装置
CN103654893A (zh)*2013-12-272014-03-26甘肃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医用调节式伤口缝合器
CN105193464A (zh)*2014-06-192015-12-30Smeng株式会社医用缝合线包
CN105877796A (zh)*2014-12-232016-08-24吴有军减张缝合切口皮肤保护垫
GB2537878A (en)*2015-04-292016-11-02Tel Hashomer Medical Res Infrastructure & Services LtdMethod for application of a suture and suturing guides
US20170079638A1 (en)*2015-09-212017-03-23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Knott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Publication date
CN107837103A (zh)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Publication DateTitle
US8641729B2 (en)Systems and technique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gastrointestinal procedures
US9974535B2 (en)Method of suturing tissue
US8906040B2 (en)Systems and technique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gastrointestinal procedures
US8777986B2 (en)Incision guide and wound closure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for
US7951167B2 (en)Fluidtight puncturing and occlusion device for anatomical structure
US20100130991A1 (en)Surgical suturing device, method and tools used therewith
US7041112B2 (en)Method for tensioning an incision during an anastomosis procedure
CN106470619B (zh)用于缝合组织的缝线输送装置
WO2009076004A1 (en)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utures using self adhesive pads with anchors
CN107837103B (zh)头皮止血夹、缝夹装置、缝夹止血方法及对合头皮的方法
US7637925B2 (en)Surgical staple
US20100049247A1 (en)Suture fixation kit of parts, system, and device
US20140012316A1 (en)Wound closure involving silicone
CN117679101B (zh)一种预埋式无痕皮肤缝合器
KR200455488Y1 (ko)체내 수술용 봉합사 매듭 조임기
AU2013245502A1 (en)Systems and technique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gastrointestinal procedures
HuntIntestinal biopsy: sure-fire technique tips.

Legal Events

DateCodeTitleDescription
PB01Publication
PB01Publication
SE01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Patent grant
GR01Patent grant
CF01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20190712

Termination date:20201013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