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化合物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6月3日,申请号为201480031873.7,发明名称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化合物及其作为MGLUR2受体的负性别构调节物的用途”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2(“mGluR2”)的负性别构调节物(NAM)的新颖的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衍生物。本发明还针对包括此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针对用于制备此类化合物和组合物的方法,并且针对此类化合物和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治疗其中涉及代谢型受体的mGluR2亚型的障碍的用途。
发明背景
CNS中的谷氨酸能系统是在若干大脑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神经递质系统之一。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属于G-蛋白偶联家族,并且迄今已鉴定出八种分布于不同大脑区域中的不同的亚型(Ferraguti(菲拉古迪)&Shigemoto(茂源),Cell&Tissue Research(细胞与组织研究),326:483-504,2006)。mGluR通过结合谷氨酸在CNS中参与突触传递和神经元兴奋性的调节。这激活该受体以吸引细胞内信号传递伴侣,从而导致细胞事件(Niswender(尼斯文德尔)&Conn(康恩),Annual Review of Pharmacology&Toxicology(药理学与毒理学年评)50:295-322,2010)。
基于mGluR的药理学特性和结构特性,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三个亚组:组I(mGluR1和mGluR5)、组II(mGluR2和mGluR3)以及组III(mGluR4、mGluR6、mGluR7和mGluR8)。正构(orthosteric)和别构调节的组II配体被认为在不同神经障碍的治疗中是潜在有用的,这些神经障碍包括精神病、心境障碍、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认知或记忆缺陷。这与它们在大脑区域中的原始定位是一致的,例如皮质、海马体和纹状体(菲拉古迪&茂源,细胞与组织研究,326:483-504,2006)。特别地,报道拮抗剂和负性别构调节物具有用于治疗心境障碍和认知或记忆机能障碍的潜力。这是基于在经受一系列被认为与这些临床综合征有关的实验条件的实验动物中用组II受体拮抗剂和负性别构调节物的发现的(Goeldner(戈尔德纳)等人,Neuropharmacology(神经药理学)64:337-346,2013)。例如,在患有对于进行的抗抑郁治疗具有不充分响应的重性抑郁障碍的患者的辅助性治疗中用mGluR2/3拮抗剂RO4995819(F.霍夫曼罗氏有限公司(F.Hoffmann-La Roche Ltd.))进行临床试验(检索于2014年2月19日的临床试验政府标识符(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1457677)。
WO 2013066736(默沙东公司(Merck Sharp&Dohme Corp.))描述了作为mGluR2NAM的喹啉羧酰胺和喹啉腈化合物。WO 2013174822(域疗法(Domain therapeutics))描述了4H-吡唑并[1,5-a]喹唑啉-5-酮和4H-吡咯并[1,2-a]喹唑啉-5-酮及其体外mGluR2NAM活性。WO 2014064028(F.霍夫曼罗氏股份公司(F.Hoffman-La Roche AG))披露了mGlu2/3负性别构调节物的一种选择及其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治疗中的潜在用途。
组II受体主要位于突触前神经末端,在其中它们对一个负反馈回路施加影响以将谷氨酸释放进突触中(Kelmendi(开尔门蒂)等人,Primary Psychiatry(初级精神病学)13:80-86,2006)。所以,拮抗剂或负性别构调节物对这些受体的功能的抑制移除了谷氨酸释放的障碍,从而导致增强的谷氨酸能信号传递。相信这一效应成为了在用组II受体的抑制剂的临床前种类中观察到的抗抑郁样效应和促认知(procognitive)效应的基础。另外,用组II正构拮抗剂治疗小鼠已经显示出通过生长因子(例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增强信号传递(Koike(科伊克)等人,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行为大脑研究)238:48-52,2013)。由于已经证明BDNF以及其他生长因子关键性地涉及介导突触可塑性,因此这一机制似乎有助于这些化合物的抗抑郁特性和促认知特性。所以认为组II受体家族的mGluR的抑制代表一种用于神经障碍(包括抑郁以及认知或记忆机能障碍)的潜在的治疗机制。
发明说明
本发明针对具有化学式(I)的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衍生物
及其立体异构形式,
其中
R1是各自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或2-吡啶基:卤素、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O-C1-4烷基、-C1-4烷基-O-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氧基、-C1-4烷基-OH、C1-4烷硫基、单-或多-卤代C1-4烷硫基、氰基、任选地被三氟甲基取代的C3-7环烷基、以及-SF5;或是
R2选自
其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卤素、氰基、C1-4烷基、-C1-烷基-OH、C3-7环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C1-4烷基-O-C1-4烷基、-O-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氧基、1-乙酰基氮杂环丁-3-基、以及NR’R”;
其中R’选自氢和C1-4烷基;
R”选自氢和C1-4烷基;或
R’和R”连同它们附接至其上的氮原子一起形成一个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杂环基团:1-氮杂环丁基、1-吡咯烷基、1-哌啶基、1-哌嗪基、以及4-吗啉基;其中每个杂环基团可任选地被一个选自以下各项的取代基所取代:卤素、羟基、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以及-(CO)C1-4烷基;
R3选自氢和C1-4烷基;
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C1-4烷基-O-C1-4烷基、以及-C1-4烷基-OH;
及其N-氧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一个治疗有效量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以及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
额外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作为药物而使用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并且涉及一种用于在选自以下各项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症或疾病的治疗中或预防中使用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心境障碍;谵妄,痴呆,遗忘以及其他认知障碍;通常在婴儿期、儿童期或青春期首次诊断的障碍;物质相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嗜睡性睡眠障碍(hypersomnic sleep disorder)。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与另外的药物试剂组合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用于在治疗或预防选自以下各项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症或疾病中使用的用途:心境障碍;谵妄,痴呆,遗忘以及其他认知障碍;通常在婴儿期、儿童期或青春期首次诊断的障碍;物质相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嗜睡性睡眠障碍。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与一个治疗有效量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充分混合。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选自以下各项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方法:心境障碍;谵妄,痴呆,遗忘以及其他认知障碍;通常在婴儿期、儿童期或青春期首次诊断的障碍;物质相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嗜睡性睡眠障碍,该方法包括向一位对其有需要的受试者给予一个治疗有效量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一个治疗有效量的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作为在治疗或预防选自以下各项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症或疾病中同时、分开或顺序使用的组合制剂的产品:心境障碍;谵妄,痴呆,遗忘以及其他认知障碍;通常在婴儿期、儿童期或青春期首次诊断的障碍;物质相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嗜睡性睡眠障碍,该产品包括一种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以及一种另外的药物试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以时间系列(historical series)计的溶剂预处理的对照大鼠中获得的移动距离的频率分布。在图1中,-对应于莨菪碱+JNJ 42153605;---对应于单独的莨菪碱;并且---对应于没有激发。
图2示出了化合物编号1(mg/kg口服地,在测试前4h)对不在或在PCP(0(=运载体)或0.75mg/kg皮下地,在测试前0.5h)的存在下大鼠在V型迷宫中对新臂对比熟悉臂的探索时间的影响。将数据报道为平均数±SEM,n=12/组;用事后LSD(LSD-post hoc)进行方差分析(ANOVA),p对比熟悉臂:***p<0.001,*<0.05。
图3示出了化合物编号1与利血平在大鼠中的相互作用。
示出了对在利血平激发前的瞳孔直径的作用(图3a)以及在皮下给予化合物编号1后1h(左图)、口服给予化合物编号1后1h(中图)以及口服给予化合物编号1后4h(右图)测量的利血平诱导的上睑下垂(图3b)、利血平诱导的瞳孔缩小(图3c)以及利血平诱导的镇静(图3d)的逆转。
图4示意了海马体脑切片在MEA生物芯片的一个孔中的放置,用60×3D-尖端电极(黑点)。踪迹示出了在每个电极处的记录的电位(图4a),并且成对脉冲的捕获的fEPSP踪迹由30ms隔开(图4b)。用人工脑脊液(ACSF)灌注该制剂。(3D=三维的;fEPSP=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MEA=微电极阵列;ms=毫秒)。
图5示出了化合物编号1在大鼠海马脑切片的齿状回中如何恢复由1μMLY-354740抑制的fEPSP。
图5a:示出了在施用LY-354740(1μM)后、随后施用化合物编号1(10μM)后、并且然后施用mGlu2拮抗剂LY-341495后、并且最后冲去后的fEPSP振幅(%的基线)。
在实验结束时,添加AMPA拮抗剂CNQX(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50μM)和犬尿酸(1mM)作为对照以阻断谷氨酸-介导的fEPSP。
图5b:与图5a中所示的相同的实验,除了呈现PPR结果以外。误差条表示来自4只SD大鼠的17个独立的切片的SEM。
(ACSF=人工脑脊液;fEPSP=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PPR=成对脉冲比率;SEM=平均标准误)。
图6示出了化合物编号1在大鼠海马脑切片的齿状回中如何促进长-时程增强。
监测突触-后应答80min显示在弱的θ刺激(在30min处)后的LTP的诱导。
图6a:在对照条件下(运载体:空心环)以及施用10μM化合物编号1(实心环)后响应于弱的θ刺激物的fEPSP。
图6b:在对照条件下以及施用10μM化合物编号1后的PTP和LTP。误差条表示来自4只SD大鼠的22个独立的切片的SEM。
LTP=长时程增强;NAM=负性别构调节物;PTP=θ后增强(post-thetapotentiation);SEM=平均标准误。
发明详细说明
本发明具体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是各自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或2-吡啶基:卤素、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O-C1-4烷基、-C1-4烷基-O-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氧基、-C1-4烷基-OH、单-或多-卤代C1-4烷硫基、氰基、以及-SF5;或是
R2选自
其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卤素、氰基、C1-4烷基、-C1-烷基-OH、C3-7环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C1-4烷基-O-C1-4烷基、-O-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氧基、以及NR’R”;
其中R’选自氢和C1-4烷基;
R”选自氢和C1-4烷基;或
R’和R”连同它们附接至其上的氮原子一起形成一个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杂环基团:1-氮杂环丁基、1-吡咯烷基、以及1-哌啶基;其中每个杂环基团可任选地被一个卤素取代基所取代;
R3选自氢和C1-4烷基;
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C1-4烷基-O-C1-4烷基、以及-C1-4烷基-OH;
及其N-氧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是任选地被一个、两个或三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卤素、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O-C1-4烷基、-C1-4烷基-O-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氧基、单-或多-卤代C1-4烷硫基、氰基、以及-SF5;
或任选地被一个或两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2-吡啶基:卤素、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以及-O-C1-4烷基;
R2是
其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卤素、氰基、C1-4烷基、C3-7环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O-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氧基、以及NR’R”;
其中R’选自氢和C1-4烷基;
R”选自氢和C1-4烷基;或
R’和R”连同它们附接至其上的氮原子一起形成一个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杂环基团:1-氮杂环丁基、1-吡咯烷基、以及1-哌啶基;其中每个杂环基团可任选地被一个卤素取代基所取代;
R3选自氢和C1-4烷基;
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以及-C1-4烷基-O-C1-4烷基;具体地,>CR3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CH(CH3)、>CH(CH2CH3)、>CH(CH2F)、以及>CH(CH2OCH3);
及其N-氧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是任选地被一个、两个或三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卤素、C1-4烷基、多-卤代C1-4烷基、-O-C1-4烷基、-C1-4烷基-O-C1-4烷基、多-卤代C1-4烷氧基、多-卤代C1-4烷硫基、氰基、以及-SF5;
或任选地被一个或两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2-吡啶基:卤素、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以及-O-C1-4烷基;
R2是
其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氰基、C1-4烷基、多-卤代C1-4烷基、-O-C1-4烷基、以及NR’R”;
其中R’选自氢和C1-4烷基;
R”是C1-4烷基;或
R’和R”与它们附接至其上的氮原子一起形成一个1-氮杂环丁基;
R3选自氢和C1-4烷基;
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以及-C1-4烷基-O-C1-4烷基;具体地,>CR3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CH(CH3)、>CH(CH2CH3)、>CH(CH2F)、以及>CH(CH2OCH3);
及其N-氧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选自
(a)一个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的苯基
(b)一个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的2-吡啶基
R2选自以下各项的组
R3选自氢和C1-4烷基;
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以及-C1-4烷基-O-C1-4烷基;具体地,>CR3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CH(CH3)、>CH(CH2CH3)、>CH(CH2F)、以及>CH(CH2OCH3);
及其N-氧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化合物(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6-乙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五氟-λ6-硫烷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3-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6-二甲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氟-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3-(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4-氧代-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5(4H)-基]-2-(三氟甲基)苄腈;
(7S)-3-(2-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乙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3-(2,6-二甲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3-(2,6-二甲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乙基氨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氧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二甲基氨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氯-6-乙氧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3-(2-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硫烷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4-{(7S)-7-甲基-4-氧代-5-[4-(三氟甲基)苯基]-4,5,6,7-四氢吡唑并[1,5-a]吡嗪-3-基}吡啶-2-腈;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3-(2-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氮杂环丁-1-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3-[2-(三氟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4-{(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4-氧代-4,5,6,7-四氢吡唑并[1,5-a]吡嗪-3-基}-6-(甲基氨基)吡啶-2-腈;
(7S)-3-(2-甲氧基吡啶-4-基)-5-[3-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氟-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以及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及其N-氧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化合物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或硫酸盐、或甲磺酸盐、或马来酸盐;
(7S)-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
(7S)-5-[3-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
(7S)-7-甲基-3-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
(7S)-5-[6-乙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五氟-λ6-硫烷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3-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
(7S)-3-(2,6-二甲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氟-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3-(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4-氧代-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5(4H)-基]-2-(三氟甲基)苄腈;
(7S)-3-(2-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乙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3-(2,6-二甲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3-(2,6-二甲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乙基氨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氧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二甲基氨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氯-6-乙氧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3-(2-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硫烷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
4-{(7S)-7-甲基-4-氧代-5-[4-(三氟甲基)苯基]-4,5,6,7-四氢吡唑并[1,5-a]吡嗪-3-基}吡啶-2-腈;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3-(2-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氮杂环丁-1-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3-[2-(三氟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4-{(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4-氧代-4,5,6,7-四氢吡唑并[1,5-a]吡嗪-3-基}-6-(甲基氨基)吡啶-2-腈;
(7S)-3-(2-甲氧基吡啶-4-基)-5-[3-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氟-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以及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是任选地被一个、两个或三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卤素、C1-4烷基、多-卤代C1-4烷基、-O-C1-4烷基、-C1-4烷基-OH以及氰基;或任选地被一个或两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2-吡啶基:卤素、多-卤代C1-4烷基、以及-O-C1-4烷基;
R2是
其中R5a选自氢和C1-4烷基,并且R6a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C1-4烷基、-C1-4烷基-O-C1-4烷基、-OC1-4烷基、以及-C1-4烷基-OH;或
其中R5b和R6b之一是氢,并且另一个R5b或R6b是C1-4烷基;
R3选自氢和C1-4烷基;
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以及-C1-4烷基-O-C1-4烷基;具体地,>CR3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CH2、>CH(CH3)、>CH(CH2CH3)、>CH(CH2F)、>CH(CH2OCH3)以及>C(CH3)2;
及其N-氧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是任选地被一个、两个或三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氟、氯、甲基、CF3、-O-CH3、-O-CH2CH3、氰基、-CH(CH3)(OH);或
被一个或两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2-吡啶基:氟、氯、CF3、以及-O-CH2CH3;
R2是
其中R5a选自氢和甲基,并且R6a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甲基、-CH2-O-CH3、-O-CH3、以及-CH2-OH;或
其中R5b和R6b之一是氢,并且另一个R5b或R6b是甲基;
R3选自氢和C1-4烷基;
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以及-C1-4烷基-O-C1-4烷基;具体地,>CR3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CH2、>CH(CH3)、>CH(CH2CH3)、>CH(CH2F)、>CH(CH2OCH3)以及>C(CH3)2;
及其N-氧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是
(a)一个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苯基取代基
或
(b)一个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2-吡啶基取代基
R2是
其中R5a选自氢和甲基,并且R6a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甲基、-CH2-O-CH3、-O-CH3、以及-CH2-OH;或
其中R5b和R6b之一是氢,并且另一个R5b或R6b是甲基;
R3选自氢和C1-4烷基;
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以及-C1-4烷基-O-C1-4烷基;具体地,>CR3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CH2、>CH(CH3)、>CH(CH2CH3)、>CH(CH2F)、>CH(CH2OCH3)以及>C(CH3)2;
及其N-氧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化合物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甲氧基甲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5-甲基吡啶-3-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甲氧基-3,5-二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6-甲基吡啶-3-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5-(4-甲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5-[3-(1-甲基乙氧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4-[(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4-氧代-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5(4H)-基]苄腈;
(7S)-5-(4-乙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5-二氟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乙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氟-5-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氟-5-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1-羟乙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5-(3,4-二氯苯基)-7-(氟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5-(3,4-二氯苯基)-7-(甲氧基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以及
(7S)-5-(3,4-二氯苯基)-3-[2-(羟甲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7-乙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1-羟乙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2-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2,4-二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7-二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2-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氯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乙氧基-6-氟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6-二甲基吡啶-4-基)-7-甲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6-乙氧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以及
(7S)-5-[6-乙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及其N-氧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化合物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或硫酸盐、或甲磺酸盐、或马来酸盐;
(7S)-7-甲基-3-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甲氧基甲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
(7S)-7-甲基-3-(5-甲基吡啶-3-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甲氧基-3,5-二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6-甲基吡啶-3-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5-(4-甲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5-[3-(1-甲基乙氧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
4-[(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4-氧代-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5(4H)-基]苄腈;
(7S)-5-(4-乙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
(7S)-5-(3,5-二氟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乙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氟-5-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氟-5-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1-羟乙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5-(3,4-二氯苯基)-7-(氟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5-(3,4-二氯苯基)-7-(甲氧基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以及
(7S)-5-(3,4-二氯苯基)-3-[2-(羟甲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7-乙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1-羟乙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2-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2,4-二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7-二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2-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氯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乙氧基-6-氟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6-二甲基吡啶-4-基)-7-甲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6-乙氧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以及
(7S)-5-[6-乙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化合物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或硫酸盐、或甲磺酸盐、或马来酸盐;
(7S)-7-甲基-3-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甲氧基甲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
(7R)-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甲氧基-3,5-二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6-甲基吡啶-3-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5-[3-(1-甲基乙氧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
4-[(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4-氧代-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5(4H)-基]苄腈;
(7S)-5-(4-乙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或其盐酸盐;
(7S)-5-(3,5-二氟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乙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氟-5-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氟-5-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1-羟乙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5-(3,4-二氯苯基)-7-(甲氧基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以及
(7S)-5-(3,4-二氯苯基)-3-[2-(羟甲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1-羟乙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2-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2,4-二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7-二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2-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氯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乙氧基-6-氟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6-二甲基吡啶-4-基)-7-甲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6-乙氧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以及
(7S)-5-[6-乙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卤素、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O-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氧基、氰基以及-SF5;或是
R2选自
其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C1-4烷基-O-C1-4烷基、-O-C1-4烷基、以及NR’R”;
其中R’选自氢和C1-4烷基;
R”选自氢和C1-4烷基;
R3选自氢和C1-4烷基;
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C1-4烷基-O-C1-4烷基、以及-C1-4烷基-OH;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卤素、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基、-O-C1-4烷基、单-或多-卤代C1-4烷氧基、氰基以及-SF5;或是
特别是
R2选自
其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C1-4烷基、-C1-4烷基-O-C1-4烷基、-O-C1-4烷基、以及NR’R”;
其中R’是氢;
R”是氢;
R3选自氢和C1-4烷基;
R4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和C1-4烷基;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卤素、C1-4烷基、多-卤代C1-4烷基以及-SF5;
R2选自
其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C1-4烷基以及-O-C1-4烷基;
R3选自氢和C1-4烷基;
R4是氢;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卤素、C1-4烷基、多-卤代C1-4烷基以及-SF5;
R2选自
其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C1-4烷基以及-O-C1-4烷基;
R3是氢;
R4选自氢和C1-4烷基;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是被一个、两个或三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卤素、和多-卤代C1-4烷基;
R2是
其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C1-4烷基、-O-C1-4烷基、以及NR’R”;
其中R’是氢;
R”是C1-4烷基;
R3是氢;
R4是氢或C1-4烷基;特别地,R4是C1-4烷基;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R1选自以下各项的组
并且其余的变量是如在此的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R1选自以下各项的组
并且其余的变量是如在此的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此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其中R3是氢并且R4是一个具有如在下面的化学式(I’)中所描绘的构型的、不同于氢的取代基,其中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是核心、R1和R2处于图形的平面中并且R4投影在该图形平面的上方(用粗体楔形示出键),并且其余的变量是如在此的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在一个仍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此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其中R4是氢并且R3是一个例如,具有如在下面的化学式(I”)中所描绘的构型的、不同于氢的取代基(例如C1-4烷基取代基),其中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是核心、R1和R2处于图形的平面中并且R3投影在该图形平面的上方(用粗体楔形示出键),并且其余的变量是如在此的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是被一个或两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卤素、和多-卤代C1-4烷基;
R2是
其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氢、C1-4烷基、-O-C1-4烷基、以及NR’R”;
其中R’是氢;
R”是C1-4烷基;
R4是氢或C1-4烷基;特别地,R4是C1-4烷基,更特别是甲基;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在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具有如在上文所定义的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形式,其中
R1是被一个或两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卤素、和多-卤代C1-4烷基;
R2是
其中R5和R6之一是氢或甲基,特别是氢;并且
R5或R6中的另一个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组:C1-4烷基、-O-C1-4烷基、以及NR’R”;
其中R’是氢;
R”是C1-4烷基;
R4是氢或C1-4烷基;特别地,R4是C1-4烷基,更特别是甲基;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溶剂化物。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化合物包括: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五氟-λ6-硫烷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3-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3-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3-(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氟-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4-氧代-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5(4H)-基]-2-(三氟甲基)苄腈;
(7S)-3-(2,6-二甲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乙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3-乙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3-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氟-3-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甲氧基甲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3-(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5-甲基吡啶-3-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氟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二氟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氟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5,6-二甲基吡啶-3-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2-氟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吡啶-3-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甲氧基-3,5-二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氟-4-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6-甲基吡啶-3-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6-氨基吡啶-3-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氟-4-(三氟甲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2,3-二氢-1,4-苯并二噁英-6-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3-(2,6-二甲基-4-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乙基氨基)-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甲氧基-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乙基-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4-二氯苯基)-3-(2,6-二甲基-4-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2-氟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6-二甲基-4-吡啶基)-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6-二甲基-4-吡啶基)-5-[3-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氟甲基)-3-(2-甲基-4-吡啶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6-二甲基-4-吡啶基)-7-甲基-5-[4-(五氟-λ6-硫烷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4-氯-3-(三氟甲基)苯基]-3-(2,6-二甲基-4-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7-甲基-5-[4-(五氟-λ6-硫烷基)苯基]-3-(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4-二氯苯基)-7-甲基-3-(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5-[3-(三氟甲氧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5-[(7S)-3-(2,6-二甲基-4-吡啶基)-7-甲基-4-氧代-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5-基]-2-(三氟甲基)苄腈;
(7S)-5-[3-氟-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6-二甲基-4-吡啶基)-5-[3-氟-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4-氯-3-氟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5-氟-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4-异丙基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5-(4-丙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4-氟-3-(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3-(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二氟甲氧基)-5-氟-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乙基-3-(2-甲基-4-吡啶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氨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苯基)-3-(2,6-二甲基-4-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4-氯苯基)-7-甲基-3-(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5-[3-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羟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2-氟-4-[(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4-氧代-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5(4H)-基]苄腈;
(7S)-5-(3-氟-4-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2-氟乙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7-甲基-5-(4-甲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5-[3-(1-甲基乙氧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4-[(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4-氧代-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5(4H)-基]苄腈;
(7S)-5-(4-乙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5-二氟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乙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氟-5-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氟-5-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羟甲基)-3-(2-甲基-4-吡啶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5-[(7S)-3-(2-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4-氧代-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5(4H)-基]-2-(三氟甲基)苄腈;
(7S)-5-(4-氯苯基)-3-(2-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4-二氯苯基)-3-[2-(二甲基氨基)吡啶-4-基]-7-(氟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R或7S);
5-(3,4-二氯苯基)-3-[2-(二甲基氨基)吡啶-4-基]-7-(氟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S或7R);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3-[2-(3-氟氮杂环丁-1-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4-二氯苯基)-7-(氟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3-氟氮杂环丁-1-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4-{(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4-氧代-4,5,6,7-四氢吡唑并[1,5-a]吡嗪-3-基}-6-(甲基氨基)吡啶-2-腈;
(7S)-3-(2-氮杂环丁-1-基吡啶-4-基)-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氮杂环丁-1-基吡啶-4-基)-5-(3,4-二氯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氟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3-[2-(三氟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4-{(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4-氧代-4,5,6,7-四氢吡唑并[1,5-a]吡嗪-3-基}吡啶-2-腈;
(7S)-3-[2-(3-羟基氮杂环丁-1-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氮杂环丁-1-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3-(2-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吡咯烷-1-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4-乙酰基哌嗪-1-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哌啶-1-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吗啉-4-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4-[(7S)-5-(3,4-二氯苯基)-7-甲基-4-氧代-4,5,6,7-四氢吡唑并[1,5-a]吡嗪-3-基]吡啶-2-腈;
(7S)-5-(3,4-二氯苯基)-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3-[2-(1-羟乙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氟甲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2,2,2-三氟-1-甲基乙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3-[2-(二氟甲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4-二氯苯基)-7-(氟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S或7R);
5-(3,4-二氯苯基)-7-(氟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R或7S);
(7S)-5-(3,4-二氯苯基)-3-[2-(氟甲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4-二氯苯基)-7-(甲氧基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S或7R);
5-(3,4-二氯苯基)-7-(甲氧基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R或7S);
7-(甲氧基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R或7S);
7-(甲氧基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S或7R);
(7S)-3-(2-环丙基吡啶-4-基)-5-(3,4-二氯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乙氧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7-甲基-3-[2-(1-甲基乙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3-[2-(羟甲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1-甲基乙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4-{(7S)-7-甲基-4-氧代-5-[4-(三氟甲基)苯基]-4,5,6,7-四氢吡唑并[1,5-a]吡嗪-3-基}吡啶-2-腈;
(7S)-3-[2-(1-羟乙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R)-7-乙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乙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二氟甲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3-(2-乙氧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3-(2-乙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羟甲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1-(三氟甲基)环丙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7-甲基-3-[2-(1-甲基乙氧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1-甲基乙氧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溴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1-氧化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叔丁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3-(2-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4-二氯苯基)-7-(甲氧基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甲氧基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甲氧基-6-甲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3-(2-甲氧基-6-甲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1-羟乙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1-羟乙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6-甲氧基吡啶-3-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7S)-7-甲基-4-氧代-5-[4-(三氟甲基)苯基]-4,5,6,7-四氢吡唑并[1,5-a]吡嗪-3-基}吡啶-2-腈;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氧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5-[3-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3-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5-[3-(1-甲基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7S)-7-甲基-4-氧代-3-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5(4H)-基]-2-(三氟甲基)苄腈;
(7S)-5-(4-环丙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6-二甲基吡啶-4-基)-7-甲基-5-[3-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甲氧基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5-二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2,2,2-三氟乙氧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2-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二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3-(二氟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3-(2-氟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2,2,2-三氟-1-甲基乙氧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二甲基氨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2,4-二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二氟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3-(三氟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苯基)-7-甲基-3-(2-甲基-1-氧化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7-二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2-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环丙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二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哌嗪-1-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6-哌嗪-1-基吡啶-3-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3-[2-(2-氟乙氧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苯基)-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7S)-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4-氧代-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5(4H)-基]-2-(三氟甲基)苄腈;
(7S)-3-(2-甲氧基吡啶-4-基)-5-[3-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二氟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氟-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4-二氯苯基)-7-(氟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R或7S);
5-(3,4-二氯苯基)-7-(氟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S或7R);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氯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6-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乙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乙氧基-6-氟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6-甲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甲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6-二甲基吡啶-4-基)-7-甲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氯-6-乙氧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氯-6-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氟吡啶-4-基)-7-甲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5-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6-乙氧基-3-(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6-乙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氯-6-乙氧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6-二氯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5-二氯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6-二甲基吡啶-4-基)-5-[6-乙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5-氯-6-甲氧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6-甲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6-乙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氮杂环丁-1-基吡啶-4-基)-5-[6-甲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3-(2-甲基吡啶-4-基)-5-[5-(三氟甲基)吡啶-2-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碘-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氯-5-碘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氨基)-1-氧化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氯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1-羟乙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1R或1S);
7-(1-羟乙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1S或1R);
(7S)-3-(2-氯吡啶-4-基)-5-(3,4-二氯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4-二氯苯基)-7-(羟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5-二氯-2-碘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4-二氯-2-碘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4-二氯苯基)-7-(氟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溴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4-二氯苯基)-3-(2-氟吡啶-4-基)-7-(羟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碘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4-二氯苯基)-3-(2-氟吡啶-4-基)-7-(羟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S或7R);
5-(3,4-二氯苯基)-3-(2-氟吡啶-4-基)-7-(羟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R或7S);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3-(2-氟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溴-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4-碘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5-(3,4-二氯苯基)-3-[2-(二甲基氨基)吡啶-4-基]-7-(羟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S或7R);
5-(3,4-二氯苯基)-3-[2-(二甲基氨基)吡啶-4-基]-7-(羟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7R或7S);
5-(3,4-二氯苯基)-7-(羟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2-氯-6-甲氧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3-[6-(1-乙酰基氮杂环丁-3-基)吡啶-3-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硫烷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6-甲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2-基]-7-甲基-3-[2-(甲基氨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3-(2-甲基吡啶-4-基)-7-(三氟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
(7S)-5-[3-(羟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甲氧基-4-吡啶基)-5-[6-甲氧基-5-(三氟甲基)-2-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7-甲基-3-[2-甲基-6-(甲基氨基)-4-吡啶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甲氧基-6-(甲基氨基)-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氟-6-(甲基氨基)-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5-(2,4-二氯苯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二甲基氨基)-4-吡啶基]-5-[3-(羟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二甲基氨基)-4-吡啶基]-5-[3-(氟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氟-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4-二氯苯基)-3-[2-(二甲基氨基)-4-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二甲基氨基)-4-吡啶基]-5-[3-(2-氟乙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二甲基氨基)-4-吡啶基]-5-[6-甲氧基-5-(三氟甲基)-2-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7-甲基-3-[2-(甲基氨基)-4-吡啶基]-5-[3-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1-氧化-吡啶-1-鎓-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乙基(甲基)氨基]-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3-[2-[乙基(甲基)氨基]-4-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3-[2-(乙基氨基)-4-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乙基氨基)-4-吡啶基]-7-甲基-5-[3-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4-二氯苯基)-3-[2-(乙基氨基)-4-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7-甲基-5-[3-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3-[2-(丙基氨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7-甲基-3-[2-(丙基氨基)-4-吡啶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氮杂环丁-1-基)-4-吡啶基]-7-甲基-5-[3-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异丙氨基)-4-吡啶基]-7-甲基-5-[3-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3-[2-(异丙氨基)-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3-[2-(氟甲基)-4-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丙胺基)-4-吡啶基]-6,7-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4-二氯苯基)-7-甲基-3-[2-(丙胺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氯-4-(三氟甲基)苯基]-3-[2-(异丙氨基)-4-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7S)-5-(3,4-二氯苯基)-3-[2-(异丙氨基)-4-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
以及此类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溶剂化物。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化合物包括: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硫酸盐;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甲烷磺酸盐;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马来酸盐;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3-甲基-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5-(3,4-二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5-[3-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5-(4-氯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5-(3-氯-4-乙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5-(3-氯-4-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3-[2-(甲氧基甲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5-(3,4-二氟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5-(4-氟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5-(3-氟-4-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5-(4-甲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5-[3-(三氟甲氧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盐酸盐;
(7S)-5-(3-氯-5-氟-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盐酸盐;
(7S)-5-(4-异丙基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盐酸盐;
(7S)-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5-(4-丙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盐酸盐;
(7S)-5-[3-(二氟甲氧基)-5-氟-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盐酸盐;
(7S)-7-甲基-5-[3-(1-甲基乙氧基)苯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5-(4-乙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7-甲基-3-(2-哌啶-1-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3-(2-环丙基吡啶-4-基)-5-(3,4-二氯苯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5-(3,4-二氯苯基)-3-(2-乙氧基吡啶-4-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5-(3,4-二氯苯基)-7-甲基-3-[2-(1-甲基乙氧基)吡啶-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7-甲基-3-[2-(1-甲基乙氧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3-(2-环丙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7S)-7-甲基-3-(2-哌嗪-1-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以及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硫烷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盐酸盐。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名称是根据由化学文摘服务社(C.A.S.)认同的命名法法则、使用先进化学开发公司(Advanced Chemical Development,Inc.)软件(ACD/产物命名版(Name product version)10.01.0.14105,2006年10月)而产生的。在互变异构形式的情况下,产生该结构的描绘的互变异构形式的名称。然而,应该明确的是其他未描绘的互变异构形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定义
除非另行说明,如在此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而使用的符号“C1-4烷基”定义了一个具有从1个至4个碳原子的饱和的直链或支链烃基,例如甲基、乙基、1-丙基、1-甲基乙基、丁基、1-甲基-丙基、2-甲基-1-丙基、1,1-二甲基乙基以及类似基团。如在此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而使用的符号“-C1-4烷基-OH”是指在任何碳原子可获得处被一个OH基团取代的如在以前所定义的C1-4烷基。
如在此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而使用的符号“卤素(halogen 或halo)”是指氟、氯、溴或碘,其中优选的是氟或氯。
如在此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而使用的符号“单-和多卤代C1-4烷基”是指被1个、2个、3个或在可能的情况下被如在以前所定义的更多个卤素原子取代的如在以前所定义的C1-4烷基。
如在此使用的符号“C3-7环烷基”是指具有从3至7个碳原子的饱和的、环的烃基,例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和环庚基。具体的C3-7环烷基是环丙基。
根据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N-氧化物形式意指包括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氮原子被氧化为所谓的N-氧化物的那些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特别是其中在吡啶基基团中的氮原子被氧化的那些N-氧化物。可以遵循熟练人员已知的程序形成N-氧化物。通常可以通过使具有化学式(I)的起始材料与一种适当的有机过氧化物或无机过氧化物反应以进行N-氧化反应。适当的无机过氧化物包括例如,过氧化氢,碱金属(alkali metal)或碱性金属(alkaline metal)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适当的有机过氧化物可以包括过氧酸,例如像,过氧苯甲酸或卤素取代的过氧苯甲酸,如3-氯过氧苯甲酸(3-chloroperoxybenzoic acid或3-chloroperbenzoic acid),过氧链烷酸,如过氧乙酸,烷基氢过氧化物,如叔丁基氢过氧化物。
合适的溶剂例如是例如水、低级烷醇(如乙醇和类似物)、烃类(如甲苯)、酮类(如2-丁酮)、卤代烃(如二氯甲烷)以及此类溶剂的混合物。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其中R2是并且其余的变量是如在此所定义的。
每当术语“取代的”用于本发明时,除非另外指明或上下文中是明确的,它意为指明在使用“取代”的表述中指示的原子或基团上的一个或多个氢(优选从1至3个氢、更优选从1至2个氢、更优选1个氢)被来自所指示组的选择项替代,其条件是未超过正常的化合价,并且该取代导致化学稳定的化合物(即一种足够强健以承受从反应混合物分离至一个有用程度的纯度的、并且足够强健以承受被配制到治疗剂中的化合物)。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受试者”是指动物,优选地是哺乳动物,最优选地是人类,该受试者是或已经成为治疗、观察或实验的对象。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治疗有效量”表示研究员、兽医、医师或其他临床医生寻找的在组织系统、动物或人类中引出生物学或医学反应的活性化合物或药物试剂的量,该反应包括正在被治疗的疾病或失调的症状的减轻。
如在此使用,术语“组合物”旨在涵盖包括处于特定量的特定成分的产品,连同直接或间接源于处于特定量的特定成分的组合的任何产品。
将理解的是一些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和溶剂化物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并且作为立体异构形式存在。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本发明的化合物”意为包括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及其盐和溶剂化物。
如在此使用的,任何具有仅仅显示为实线并且不显示为实楔形键或虚楔形键的键的化学式,或者另外表示为围绕一个或多个原子具有特殊构型(例如R,S)的化学式,考虑每个可能的立体异构体,或者两个或更多个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
在上下文中,术语“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意为包括其立体异构体和其互变异构形式。
在上文或下文中,术语“立体异构体”、“立体异构形式”或“立体化学同分异构形式”可互换使用。
本发明包括为纯立体异构体或为两种或更多种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的、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所有立体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是彼此不重叠镜像的立体异构体。一对对映异构体的1∶1混合物是一种外消旋体或外消旋混合物。
非对映体(或非对映异构体)为不是对映体的立体异构体,即它们不是镜像相关的。如果化合物包含一个双键,这些取代基可以处于E或Z构型。
在二价环(部分)饱和基团上的取代基可以具有顺式-(cis-)或反式-(trans-)构型,例如,如果化合物包含双取代的环烷基,则取代基可以处于顺式或反式构型。
所以,只要化学上可能,本发明包括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E异构体、Z异构体、顺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及其混合物。
所有那些术语(即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E异构体、Z异构体、顺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及其混合物)的含义对于熟练人员是已知的。
绝对构型是根据Cahn-Ingold-Prelog系统指定的。绝对构型未知的经过拆分的立体异构体可以取决于它们旋转平面偏振光的方向而由(+)或(-)指定。绝对构型未知的经过拆分的立体异构体可以取决于它们旋转平面偏振光的方向而由(+)或(-)指定。例如,绝对构型未知的、已拆分的对映异构体可以被指定为(+)或(-),取决于它们使平面偏振光旋转的方向。
当鉴定一种特定立体异构体时,这意味着所述立体异构体基本上无其他异构体,即与其他异构体的关联小于50%,优选地小于20%,更优选地小于10%,甚至更优选地小于5%,特别是小于2%并且最优选地小于1%。因此,当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例如被指定为(R)时,这意味着该化合物基本上无(S)异构体;当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例如被指定为E时,这意味着该化合物基本上无Z异构体;当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例如被指定为顺式时,这意味着该化合物基本上无反式异构体。
一些根据化学式(I)的化合物还能以其互变异构形式存在。这样的形式就它们可能存在而言,尽管在以上化学式中未明确指示,但旨在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由此断定一种单一化合物能以立体异构和互变异构形式存在。
为了治疗用途,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盐是其中平衡离子是药学上可接受的那些。然而,药学上不可接受的酸和碱的盐还可以发现例如在药学上可接受化合物的制备或纯化中的用途。所有的盐,不论是药学上可接受的还是不可接受的,均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在上下文提及的药学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和碱加成盐意为包括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能够形成的、治疗有活性的无毒的酸加成盐和碱加成盐形式。可以方便地通过用这种适当的酸来处理碱形式而获得药学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类。适当的酸包括例如无机酸,例如氢卤酸(例如氢氯酸或氢溴酸)、硫酸、硝酸、磷酸等酸类;或有机酸,例如像乙酸、丙酸、羟基乙酸、乳酸、丙酮酸、草酸(即乙二酸)、丙二酸、琥珀酸(即丁二酸)、马来酸、富马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甲磺酸、乙磺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环己氨基磺酸、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扑酸等酸类。相反地,可以通过用适当的碱处理将所述盐形式转化为游离碱形式。
还可以通过用适当的有机和无机碱处理将包含酸性质子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转化为它们的无毒金属或胺加成盐形式。适当的碱盐形式包括,例如铵盐、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盐,例如锂、钠、钾、镁、钙盐及类似物,以下有机碱的盐类:例如一级、二级及三级脂肪族与芳香族胺类例如甲胺、乙胺、丙胺、异丙胺、四种丁胺异构体、二甲胺、二乙胺、二乙醇胺、二丙胺、二异丙胺、二正丁胺、吡咯烷、哌啶、吗啉、三甲胺、三乙胺、三丙胺、奎宁环、吡啶、喹啉及异喹啉;苄星青霉素(benzathine)、N-甲基-D-葡糖胺、海巴胺盐(hydrabaminesalt)、及以下氨基酸的盐类:例如像精氨酸、赖氨酸等。
相反地,该盐形式可以通过用酸处理而转化成游离酸形式。
术语溶剂化物包括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能够形成的其溶剂加成形式以及盐。这样的溶剂加成形式的实例是例如水合物、醇化物等。
在本申请的框架中,一种元素(尤其当关于一种根据化学式(I)的化合物提及时)包括这种元素的所有同位素和同位素混合物,是天然存在的或合成地产生的,具有天然丰度或呈一种同位素富集的形式,例如2H。具有化学式(I)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可以包括一种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放射性同位素:3H、11C、14C、18F、122I、123I、125I、131I、75Br、76Br、77Br以及82Br。优选地,放射性同位素选自以下各项的组:3H、11C以及18F。
制备
根据本发明的这些化合物通常可以通过一系列步骤进行制备,每个这些步骤是熟练人员已知的。特别地,这些化合物可以根据以下合成方法进行制备。
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一些典型实例的一般制备在下文以及在具体实例中进行了描述,并且通常制备自可商购的或通过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常用的标准合成工艺制备的起始材料。以下方案仅意在代表本发明的实例并且决不意在是本发明的限制。
可替代地,还可以通过将如在下面的通用方案中所描述的类似反应试验方案与有机化学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常用的标准合成工艺组合来制备本发明的化合物。
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能以对映异构体的可以遵循领域已知的拆分程序与彼此分离的外消旋混合物形式合成。可以通过与一种适合的手性酸反应而将具有化学式(I)的外消旋化合物转化为相对应的非对映异构盐形式。随后例如通过选择性的或分步结晶将所述非对映异构盐形式进行分离,并且对映体自此通过碱释放。分离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形式的一种替代性方式涉及使用一种手性固定相的液相色谱法或手性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所述纯的立体化学异构形式还可以衍生自适当起始材料的相对应的纯立体化学异构形式,其条件是该反应立体定向地(stereospecifically)发生。
通过由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分析外消旋混合物,随后SFC比较通过不对称合成或通过手性分离混合物而获得的一种或多种分离的对映异构体,随后振动圆二色光谱(VCD)分析一种或多种具体的对映异构体来确定在此报道的本发明的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A.最终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程序1
可以根据熟练人员已知的条件,通过一种具有化学式(II)的化合物与一种具有化学式(III)的适当的芳基卤(其中X是卤素,特别是溴或碘)的戈德堡(Goldberg)偶联反应来制备根据化学式(I)的最终化合物。这样的条件包括例如使用一种合适的铜(I)催化剂(例如碘化铜(I)),在一种配体(例如N,N′-二甲基乙二胺)的存在下,在一种碱(例如无机碳酸盐,像碳酸钠(Na2CO3)或碳酸钾(K2CO3))的存在下,在一种合适的溶剂(例如甲苯或甲苯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混合物)中,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在100℃与140℃之间变化,特别是110℃,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可以商业获得或根据本领域已知的程序制备具有化学式(III)的化合物。在反应方案1中,所有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反应方案1
实验程序2
可替代地,可以根据熟练人员已知的反应条件,在一种钯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一种具有化学式(IVa)的化合物与一种合适的硼种类或一种具有化学式(IVb)的化合物(其中R7a和R8a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H、C1-4烷基或R7a和R8a一起形成例如一个具有化学式-CH2CH2-、-CH2CH2CH2-或-C(CH3)2C(CH3)2-的二价基团)与一种合适的杂芳基卤或芳基卤衍生物的铃木(Suzuki)型偶联反应来制备根据化学式(I)的最终化合物。这样的反应条件包括使用以下各项:一种钯催化剂,例如四(三苯膦)合钯(0)或一种原位制备自Pd(OAc)2和PPh3的替代性催化剂体系;一种合适的碱,例如Na2CO3、K2CO3、NaOAc、NaHCO3或K3PO4;并且在一种合适的溶剂中,例如1,4-二噁烷、或二甲氧基乙烷(DME)与水的混合物。用一种惰性气体(例如N2或氩气)将该反应混合物除气,并且将该反应混合物在经典加热或微波辐射下加热至高温(例如回流温度,特别是80℃)可以增强反应产出。在反应方案2a和2b中,所有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反应方案2a
反应方案2b
合适的硼种类可以例如选自硼酸或可以被便利地表示为具有化学式(IIIa)的化合物的硼酸酯,其中R2是如在此的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并且R7a和R8a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H、C1-4烷基或R7a和R8a一起形成例如一个具有化学式-CH2CH2-、-CH2CH2CH2-或-C(CH3)2C(CH3)2-的二价基团。
熟练人员可以想到当具有化学式(IVa)的化合物带有一个溴基团而非碘基团时,在反应方案2a下的反应也可以在类似的条件下进行。这样的一个反应可以被表示在反应方案2c中,其中具有化学式(IV)的化合物(其中R2a是卤素,特别是溴或碘并且所有其他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进行如在上文所描述的铃木型偶联。
反应方案2c
实验程序3
可替代地,可以遵循领域已知的程序,通过一种具有化学式(Ia-1)的化合物或一种具有化学式(Ia-2)的化合物的脱保护反应来制备根据化学式(I)的最终化合物,其中R2是一个可任选取代的4-吡啶基或3-吡啶基,特此分别被称为具有化学式(Ia)或化学式(Ib)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在一种惰性溶剂(例如二氯甲烷(DCM))中,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是室温),在一种酸性介质(例如三氟乙酸)的存在下,除去具有化学式(Ia-1)的化合物或具有化学式(Ia-2)的化合物中的保护基(例如像Boc保护基)、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来获得具有化学式(Ia)的化合物或化学式(Ib)的化合物。在反应方案3a和3b中,所有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并且R5a’和R6a’包括在如R5和R6及其保护形式范围内所指明的残基。
反应方案3a
反应方案3b
实验程序4
可替代地,可以通过借助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简单反应分别操作带有一个或多个可以被转化为残基R5和R6的官能团的具有化学式(Ib-1)的合适的前体以及具有化学式(Ib-2)的合适的前体,例如像在一种碱和一种合适的溶剂的存在下引入醇或胺或在一种碱和一种合适的溶剂的存在下用酰氯酰化或例如通过在一种合适的溶剂中使用一种合适的还原剂(例如硼氢化钠)还原,或借助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交叉偶联反应,例如像与一种合适的硼种类的铃木反应或与一种合适的锡种类的斯蒂尔(Stille)反应来制备根据化学式(Ia)和化学式(Ib)的最终化合物。在反应方案4a和4b中,所有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并且R5b和R6b包括在如R5和R6及其可能的前体范围内所指明的残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应该针对不同的R5b和R6b组合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以避免不希望的副反应。
反应方案4a
反应方案4b
实验程序5
可替代地,可以通过具有化学式(Ic-1)的化合物和具有化学式(Ic-2)的化合物的氟化反应分别制备根据化学式(Ia)和化学式(Ib)的最终化合物,其中Y是N、CH或CR9c并且R5c、R6c、R3c、R4c、R9c以及R10c之一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C1-4烷基-OH或C1-3烷基-CHO并且在此分别被称为具有化学式(Ic-1)的化合物和具有化学式(Ic-2)的化合物。可以在一种合适的溶剂(例如像DCM)中,在一种氟化剂(例如像([双(2-甲氧基乙基)氨基]三氟化硫)或(二乙氨基)三氟化硫)的存在下,对具有化学式(Ic-1)的化合物或具有化学式(Ic-2)的化合物进行处理,并且在室温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在反应方案5a和5b中,所有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并且R5c、R6c、R3c、以及R4c包括在如R5、R6、R3、R4及其可能的前体的化学式(I)的范围内所指明的残基,并且R9c和R10c(当存在时)包括在如在R1中的取代基及其可能的前体的化学式(I)的范围内所指明的残基,其中R5c、R6c、R3c、R4c之一以及R9c和R10c(当存在时)是C1-4烷基-OH或C1-3烷基-CHO并且在(R10d)n中,n=0-4。
反应方案5a
反应方案5b
实验程序6
可替代地,可以借助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简单反应,通过分别操作带有一个或多个可以被转化为残基R5、R6以及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R1的取代基的官能团R5d、R6d、R9d以及R10d的具有化学式(Id-1)的合适的前体或具有化学式(Id-2)的合适的前体(其中Y是N、CH或CR9d)来制备根据化学式(Ia)和化学式(Ib)的最终化合物,例如像通过将双键还原为相对应的饱和形式,像通过借助于催化氢化作用。在反应方案6a和6b中,所有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并且R5d和R6d包括在如R5、R6及其可能的前体的范围内所指明的残基,并且R9d和R10d(当存在时)包括R1及其可能的前体的取代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应该针对不同的R5d、R6d、R9d以及R10d组合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以避免不希望的副反应,并且在(R10d)n中,n=0-4。
反应方案6a
反应方案6b
实验程序7
可替代地,可以在一种氧化剂(例如像3-氯过氧苯甲酸)的存在下并且在一种合适的溶剂中借助于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氧化反应来制备根据化学式(Id)的最终化合物。在反应方案7中,所有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反应方案7
实验程序8
可替代地,可以通过起始于具有化学式(VI)的化合物的分子内酰胺化来制备根据化学式(I)的最终化合物。典型地,可以应用以下酰胺化条件,例如搅拌起始材料,溶解于一种合适的溶剂(例如DMF)中,在一种偶联剂(例如HATU(2-(7-氮杂-1H-苯并三唑-1-基)-1,1,3,3-四甲基脲鎓六氟磷酸酯))的存在下并且在一种碱(例如TEA(三乙胺))的存在下。
在反应方案8中,所有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反应方案8
实验程序9
可替代地,能以起始于具有化学式(II)的化合物的一锅法制备根据化学式(I)的最终化合物。首先,在一种合适的溶剂(例如像DMF)中、在一种碱(例如像氢化钠)的存在下、具有化学式(II)的化合物与一种适当的具有化学式(III)的(杂)芳基卤(其中X是卤素)进行亲核取代反应,随后应用典型的肽型偶联条件进行具有化学式(VI)的化合物的分子内肽型偶联。典型地,可以应用以下肽偶联条件,例如搅拌起始材料,溶解于一种合适的溶剂(例如DMF)中,在一种肽偶联剂(例如HATU)的存在下并且在一种碱(例如TEA)的存在下。在反应方案9中,所有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反应方案9
可替代地,能以起始于具有化学式(II)的化合物的一锅法制备根据化学式(I)的最终化合物。首先通过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在100℃与140℃之间变化)、在一种钯催化剂(例如四(三苯膦)合钯(0))的存在下、在一种配体(例如4,5-双(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呫吨)的存在下、在一种碱(例如Cs2CO3)的存在下并且在一种合适的溶剂(例如1,4-二噁烷)中具有化学式(II)的化合物与一种适当的具有化学式(III)的杂芳基卤(其中X是卤素)的偶联反应,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随后应用典型的肽型偶联条件进行具有化学式(VI)的化合物的分子内肽型偶联。典型地,可以应用以下肽偶联条件,例如搅拌起始材料,溶解于一种合适的溶剂(例如DMF)中,在一种肽偶联剂(例如HATU)的存在下并且在一种碱(例如TEA)的存在下。在反应方案9中,所有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B.中间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程序10
可以遵循领域已知的程序制备根据化学式(II)的中间化合物(反应方案10a),例如通过使具有化学式(Va)的中间化合物在熟练人员已知的条件下进行铃木型偶联反应。这样的条件包括例如使具有化学式(Va)的中间化合物与一种合适的硼种类(例如像硼酸或例如如在上文的实验程序2中所描述的硼酸酯)在一种钯催化剂(例如四(三苯膦)合钯(0))或一种原位制备自Pd(OAc)2和PPh3的替代性催化剂体系、一种合适的碱(例如Na2CO3、K2CO3、NaHCO3以及K3PO4)的存在下,并且在一种合适的溶剂(例如1,4-二噁烷或DME与水的混合物)中反应。用一种惰性气体(例如N2或氩气)将该反应混合物除气,并且将该反应混合物加热至高温(例如回流温度,特别是80℃)可以增强反应产出。在反应方案10a中,所有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反应方案10a
熟练人员可以想到当具有化学式(Va)的化合物带有一个溴基团而非碘基团时,在反应方案10a下的反应也可以在类似的条件下进行。这样的一个反应可以被表示在反应方案10b中,其中具有化学式(V)的化合物(其中R2a是卤素,特别是溴或碘并且所有其他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进行如在上文所描述的铃木型偶联。
反应方案10b
在具体方面中,本发明所以涉及一种具有化学式(V)的中间化合物,其中R2a是卤素,特别是Br或I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化学式(V’)的中间化合物,其中R2a是卤素,特别是Br(在此被称为化合物(I-13a))或I(在此被称为化合物(I-13))
实验程序11
可以通过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例如从15℃至80℃,典型地是80℃或从15℃-30℃,取决于溶剂体系)、例如在酸性介质(例如盐酸)的存在下、在一种惰性溶剂(例如1,4-二噁烷或乙腈或乙酸乙酯(EtOAc))中分别除去在具有化学式(VIa)的中间体或具有化学式(VIb)的中间体中的保护基(例如Boc基团)、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随后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在0℃与40℃之间变化,特别是从15℃至30℃)用一种碱(例如Na2CO3、K2CO3或NaHCO3)进行处理、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来制备具有化学式(Va)的中间化合物或具有化学式(V)的中间化合物。在反应方案11a和11b中,R2a是卤素(特别是溴或碘),R7是C1-4烷基,PG是一个保护基(例如Boc),并且所有其他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反应方案11a
反应方案11b
实验程序12
可以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在0℃与室温之间变化,如20℃),在一种合适的三芳基膦(例如三苯膦,典型地是1.5当量)或一种合适的三烷基膦以及一种合适的二烷基偶氮二羧酸酯试剂(例如二-叔丁基偶氮二羧酸酯或二乙基偶氮二羧酸酯,典型地是1.5当量)的存在下,在一种合适的惰性溶剂(例如四氢呋喃(THF))中,分别通过具有化学式(VIIa)或(VII)的中间化合物与一种适当的具有化学式(VIII)的醇之间的光延型反应(Mitsunobu type reaction),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来制备具有化学式(VIa)或(VIb)的中间化合物(其中R7是C1-4烷基并且PG是一个保护基,例如Boc)。可以商业获得或根据文献程序合成具有化学式(VIII)的中间化合物。
可以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是室温),在一种惰性溶剂(例如二氯甲烷)中,经由具有化学式(IX)的中间体与一种卤化试剂(例如N-碘代琥珀酰亚胺)的卤化反应,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来制备具有化学式(VIIa)的中间化合物(其中R7是C1-4烷基)。可以商业获得具有化学式(VII)的中间化合物(其中R7是甲基并且R2a是溴)并且该中间化合物是用于在根据在此描述的通用程序合成(包括大规模)多种具有化学式(I)的最终化合物中使用的特别优选的材料。可以商业获得或根据文献程序合成具有化学式(IX)的中间化合物。
在反应方案12a和12b中,R2a是卤素(特别是溴或碘),R7是C1-4烷基,PG是一个保护基(例如向Boc),并且所有其他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反应方案12a
反应方案12b
实验程序13
可以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是-25℃),在一种惰性溶剂(例如无水THF)中,经由起始于具有化学式(IVa)的中间体形成的硼酸酯或硼酸与一种反式金属化试剂(例如像BuLi)或格氏试剂(试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异丙基氯化镁氯化锂络合物溶液)以及一种硼种类(例如2-异丙氧基-4,4,5,5-四甲基-1,3,2-二噁环戊硼烷)的反应,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来制备具有化学式(IVb)的中间化合物。取决于反应条件,获得硼酸酯或硼酸。在反应方案13中,R7a和R8a是H或C1-4烷基或R7a和R8a一起形成例如一个具有化学式-CH2CH2-、-CH2CH2CH2-或-C(CH3)2C(CH3)2-的二价基团,并且所有其他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反应方案13
实验程序14
可以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是70℃),在硝酸铈(IV)铵的存在下并且在一种惰性溶剂(例如乙腈)中,经由具有化学式(X)的中间体与一种卤化剂(例如碘)的卤化反应,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来制备具有化学式(IVa)的中间化合物。以一种类似的方式,可以从具有化学式(XI)的中间体制备具有化学式(Va)的中间化合物。在反应方案14a和14b中,所有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反应方案14a
反应方案14b
实验程序15
可以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在100℃与140℃之间变化),在一种配体(例如N,N′-二甲基乙二胺)的存在下,在一种碱(例如Na2CO3)的存在下,在一种合适的溶剂(例如甲苯)中,通过具有化学式(XI)的中间化合物与一种适当的具有化学式(III)的芳基卤/杂芳基卤(其中X是卤素)伴随一种合适的铜(I)催化剂(例如碘化铜(I))的偶联反应,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来制备具有化学式(X)的中间化合物。以一种类似的方式,可以从具有化学式(V)的中间体制备具有化学式(IV)的中间化合物。可以商业地获得具有化学式(III)的中间化合物。在反应方案15a和15b中,所有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并且R2a是卤素,特别是溴或碘。
反应方案15a
反应方案15b
实验程序16
可以通过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是80℃)、例如在一种酸性介质(例如盐酸)的存在下、在一种惰性溶剂(例如1,4-二噁烷)中除去在具有化学式(XII)的中间体中的保护基、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随后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在0℃与40℃之间变化)、用一种碱(例如Na2CO3或NaHCO3)进行处理、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来制备具有化学式(XI)的中间化合物。以一种类似的方式,可以从具有化学式(VIb)的中间体制备具有化学式(V)的中间化合物。在反应方案16a和16b中,R2a是卤素(特别是溴或碘),R7是C1-4烷基,PG是一个保护基并且所有其他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反应方案16a
反应方案16b
实验程序17
可以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是室温),在一种合适的三芳基膦(例如三苯膦)或一种合适的三烷基膦以及一种合适的二烷基偶氮二羧酸酯试剂(例如二-叔丁基偶氮二羧酸酯)的存在下,在一种合适的惰性溶剂(例如THF)中,通过具有化学式(IX)的化合物与一种适当的具有化学式(VIII)的醇之间的光延型反应,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来制备具有化学式(XII)的中间化合物(其中R7是C1-4烷基并且PG是一个保护基)。可以商业获得或根据文献程序合成具有化学式(IX)的中间化合物和具有化学式(VIII)的中间化合物。在反应方案17中,R7是C1-4烷基,PG是一个保护基并且所有其他变量是如在化学式(I)中所定义的。
反应方案17
实验程序18
可以通过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经由可商购的具有化学式(XIII)的中间化合物的酯化作用获得具有化学式(IX)的中间化合物(其中R7是C1-4烷基),或该具有化学式(IX)的中间化合物可以是可商购的。可以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在80℃与100℃之间),例如在一种酸性试剂(例如硫酸)和一种醇(例如EtOH)的存在下,在一种合适的溶剂(例如EtOH)中进行该反应,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在反应方案18中,R7是C1-4烷基。
反应方案18
实验程序19
可以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是70℃),在一种氢化催化剂(例如Pd/C(钯碳))的存在下,在通过使用甲酸铵而产生的氢气氛下,在一种惰性溶剂(例如MeOH)中,通过具有化学式(XIV)的中间体的氢化作用,随后是一锅法分子内环化,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来制备具有化学式(XI)的中间化合物(其中R3是H并且R4是CF3,在此被称为具有化学式(XIa)的化合物)。在反应方案19中,R7是C1-4烷基。
反应方案19
实验程序20
可以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是室温),在一种合适的具有化学式(XVI)的酮酯(例如丙酮酸乙酯)的存在下,在一种合适的惰性溶剂(例如EtOH)中,通过一种适当的具有化学式(XV)的肼之间的分子间反应,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来制备具有化学式(XIV)的中间化合物(其中R7是C1-4烷基)。可以商业获得或根据文献程序合成具有化学式(XVI)的中间化合物。在反应方案20中,R7是C1-4烷基。
反应方案20
实验程序21
可以遵循领域已知的程序通过具有化学式(XVI)的化合物的脱保护反应来制备具有化学式(XV)的中间化合物。可以通过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例如在便利的温度下,典型地是室温),在一种酸性介质(例如盐酸)的存在下,在一种惰性溶剂(例如MeOH)中,除去具有化学式(XVI)的化合物中的保护基(例如像Boc保护基),持续一段时间以保证反应完成来获得具有化学式(XV)的化合物。
可以通过3,3,3-三氟-1-硝基-丙-1-烯(XVII)(如在J.Fluorine Chem.(氟化学杂志)2008,767-774中描述的进行制备)与具有化学式(XVIII)的受保护肼的加成获得具有化学式(XVI)的中间化合物。在反应方案21中,PG是一个保护基,例如BOC。
反应方案21
为了获得这些化合物的HCl盐形式,可以使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若干程序。在一个典型的程序中,例如可以将游离碱溶解于DIPE或Et2O中并且随后,滴加在2-丙醇中的6N HCl溶液、在二噁烷中的4N HCl溶液、或在Et2O中的1N HCl溶液。将该混合物典型地搅拌10分钟,然后可以将该产物滤出。通常将HCl盐在真空中干燥。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在上面描述的工艺中,可能需要通过保护基阻断中间化合物的官能团。在中间化合物的官能团被保护基阻断的情况下,在一个反应步骤后可以将其脱保护。
药理
在本发明中提供的这些化合物是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负性别构调节物(NAM),具体地它们是mGluR2的负性别构调节物。本发明的这些化合物似乎不结合至该受体的七个跨膜区内的谷氨酸识别位点、正构配体位点,而是相反结合至别构位点。在谷氨酸的存在下,本发明的这些化合物减少mGluR2应答。预期在本发明中提供的这些化合物凭借其减少此类受体对谷氨酸的应答的能力作用于mGluR2,从而减弱该受体的应答。
如在此所用,术语“治疗”旨在是指其中可能存在一种疾病的进展的减缓、中断、遏制或阻止或症状的缓解的所有过程,但未必指示所有症状的全部消除。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作为药物而使用的根据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N-氧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特别是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N-氧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特别是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或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用于生产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在治疗或预防(特别是治疗)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病症(通过mGluR2的别构调节物(特别是其负性别构调节物)的神经调节作用影响或协助其治疗或预防)中使用的一种根据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N-氧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特别是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或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N-氧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特别是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或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用于生产治疗或预防(特别是治疗)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病症(通过mGluR2的别构调节物(特别是其负性别构调节物)的神经调节作用影响或协助其治疗或预防)的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在治疗、预防、改善、控制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与谷氨酸机能障碍有关的其治疗或预防通过mGluR2的负性别构调节物的神经调节作用影响或协助的各种神经障碍和精神障碍或减少其风险中使用的一种根据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N-氧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特别是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或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而且,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N-氧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特别是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或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用于生产治疗、预防、改善、控制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与谷氨酸机能障碍有关的其治疗或预防通过mGluR2的负性别构调节物的神经调节作用影响或协助的各种神经障碍和精神障碍或减少其风险的药物的用途。
具体地说,与谷氨酸机能障碍有关的神经障碍和精神障碍包括一种或多种以下中枢神经系统病症或疾病:心境障碍;谵妄,痴呆,遗忘以及其他认知障碍;通常在婴儿期、儿童期或青春期首次诊断的障碍;物质相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嗜睡性睡眠障碍。
具体地说,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是一种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特别是在抗精神病稳定的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样障碍、分裂情感障碍、妄想性障碍、短时精神障碍、以及物质诱导的精神障碍。
具体地说,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是一种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物质-相关性障碍:酒精依赖、酒精滥用、安非他命依赖、安非他命滥用、咖啡因依赖、咖啡因滥用、大麻依赖、大麻滥用、可卡因依赖、可卡因滥用、致幻剂依赖、致幻剂滥用、尼古丁依赖、尼古丁滥用、阿片样物质依赖、阿片样物质滥用、苯环利定依赖、以及苯环利定滥用。
具体地说,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是一种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心境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抑郁、难治性抑郁症、心境恶劣障碍、循环性心境障碍、以及物质诱导的心境障碍。
具体地说,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是一种选自以下各项的通常在婴儿期、儿童期或青春期首次诊断的障碍:智力迟钝、学习障碍、运动技能障碍、沟通障碍、注意力缺陷以及破坏性行为障碍(例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一种通常在婴儿期、儿童期或青春期首次诊断的另外的障碍是孤独性障碍。
具体地说,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是一种选自痴呆的组的认知障碍,特别是阿尔茨海默型的痴呆、血管性痴呆、归因于HIV病的痴呆、归因于头部创伤的痴呆、归因于帕金森病的痴呆、归因于亨丁顿病的痴呆、归因于皮克病的痴呆、归因于克雅氏病的痴呆、以及物质诱导的持续性痴呆。
具体地说,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是一种遗忘障碍,例如物质诱导的持续性遗忘障碍。
如在上文已经提及的,术语“治疗”未必指示所有症状的全部消除,但是还可以指代在上面提及的任何障碍中的对症治疗。具体地说,可以治疗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记忆损伤(特别是在痴呆中或在重性抑郁障碍中)、年龄相关的认知减退、轻度认知损伤、以及抑郁症状。
在上面提及的障碍中,治疗痴呆、重性抑郁障碍、抑郁、难治性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特别是在抗精神病稳定的患者中)是特别重要的。
第四版的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Diagnostic&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Disorders(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学手册)(DSM-IV)为在此描述的障碍的鉴别提供了诊断工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对于在此描述的神经障碍和精神障碍的可替代的术语表、疾病分类学,以及分类系统是存在的,并且这些随着医学和科学的进步而发展。
熟练人员将熟悉在此提及的疾病或病症的替代性术语表、疾病分类学、以及分类系统。例如,“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学手册,第五版,阿灵顿,弗吉尼亚州,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13”(DSM-5TM)利用以下术语,例如抑郁障碍,特别是重性抑郁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物质-药物-诱导的抑郁障碍;神经认知障碍(NCD)(重度和中度两者),特别是归因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认知障碍、血管性NCD(例如表现为多发性梗死的血管性NCD)、归因于HIV感染的NCD、归因于创伤性脑损伤(TBI)的NCD、归因于帕金森病的NCD、归因于亨丁顿病的NCD、额颞性NCD、归因于朊病毒病的NCD、以及物质/药物诱导的NCD;神经发育障碍,特别是智力残疾、特定的学习障碍、神经发育性运动障碍、沟通障碍、以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物质相关性障碍和成瘾性障碍,特别是酒精使用障碍、安非他明使用障碍、大麻使用障碍、可卡因使用障碍、其他致幻剂使用障碍、烟草使用障碍、阿片样物质使用障碍、以及苯环利定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谱系以及其他精神障碍,特别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样障碍、分裂情感障碍、妄想性障碍、短时精神障碍、物质/药物诱导的精神障碍;躯体症状障碍;嗜睡障碍;以及循环性心境障碍(该障碍在DSM-5TM下落在双极和相关障碍分类下)。熟练人员可以使用此类术语作为用于一些在此提及的疾病或病症的替代性命名。另外的神经发育障碍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根据DSM-5TM这种障碍涵盖先前通过术语早期幼儿自闭症、儿童期自闭症、卡纳自闭症(Kanner's autism)、高功能自闭症、非典型自闭症、未以另外的方式指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期崩解性障碍(childhooddisintegrative disorder)、以及亚斯伯格障碍(Asperger's disorder)而已知的障碍。具体地说,该障碍是自闭症。与ASD相关的指示语包括个体具有遗传性障碍,例如雷特综合征(Rett syndrome)或脆性X综合征的那些。
所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上文提及的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中使用的根据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N-氧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特别是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治疗上文提及的任何一种疾病中使用的根据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N-氧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特别是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别是治疗)在上文提及的任何一种疾病的根据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N-氧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特别是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N-氧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特别是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用于生产治疗或预防在上文提及的任何一种疾病病症的药物的用途。
可以将本发明的化合物给予给哺乳动物(优选人类)用于治疗或预防在上文中提及的任何一种疾病。
鉴于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效用,提供了一种治疗患有在上文中提及的任何一种疾病的温血动物(包括人类)的方法,以及一种预防温血动物(包括人类)免于在上文中提及的任何一种疾病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向温血动物(包括人类)给予(即全身性给予或局部给予,优选口服给予)一个治疗有效量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N-氧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特别是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形式、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所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在上文中提及的任何一种疾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一位对其有需要的受试者给予一个治疗有效量的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本发明的NAM的治疗有效量是一个足以调节mGluR2的活性的量,并且意识到这个量除了别的因素外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处于治疗配方中的化合物的浓度、以及患者的病情而变化。通常,有待作为用于治疗在其中mGluR2的调节是有益的疾病(例如在此描述的这些障碍)的治疗剂而给予的NAM的量将就事论事地由主治医师决定。
通常,合适的剂量是导致在治疗部位处的NAM的浓度处于0.5nM至200μM并且更常见在5nM至50μM的范围内的剂量。为了获得这些治疗浓度,对治疗有需要的患者似乎将每天被给予以下的有效治疗量:约0.01mg/kg至约50mg/kg体重,优选从约0.01mg/kg至约25mg/kg体重,更优选从约0.01mg/kg至约10mg/kg体重,更优选从约0.01mg/kg至约2.5mg/kg体重,甚至更优选从约0.05mg/kg至约1mg/kg体重,更优选从约0.1至约0.5mg/kg体重。实现治疗作用所需要的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在此还被称为活性成分)的量将(当然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变化)随着具体化合物、给予途径、接受者的年龄和病症、以及正被治疗的具体障碍或疾病而变化。治疗方法还包括在一个方案中给予每天一到四次摄入之间的活性成分。在这些治疗方法中,优选在进入之前配制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如在此在下文所述的,使用熟知且容易获得的成分通过已知程序制备适合的药物制剂。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与一种或多种其他药物在治疗、预防、控制、改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他药物对其可以具有效用的疾病或病症或减少其风险中组合利用,其中与任一药物单独使用相比,这些药物组合在一起更安全或更有效。此类组合的实例包括本发明的化合物与一种或多种抗精神病药物、NMDA受体拮抗剂(例如美金刚)、NR2B拮抗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例如多奈哌齐、加兰他敏、毒扁豆碱以及利凡斯的明)和/或抗抑郁神经递质再摄取抑制剂的此类组合。具体的组合包括本发明的化合物与抗精神病药组合,或本发明的化合物与美金刚和/或NR2B拮抗剂组合。
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预防或治疗在其中mGluR2受体的调节是有益的疾病(例如在此描述的障碍)的组合物。虽然活性成分可以单独给予,但是其优选地是作为药物组合物存在。相应地,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括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以及作为活性成分的一个治疗有效量的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特别是一种根据化学式(I)的化合物、其N-氧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溶剂化物或其立体化学异构形式,更特别是一种根据化学式(I)的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溶剂化物或其立体化学异构形式。该载体或稀释剂在与该组合物的其他成分的相容性的意义上必须是“可接受的”而对于其接受者是无害的。
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配制成用于给予目的的多种药物形式,特别是根据化学式(I)的化合物、其N-氧化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溶剂化物以及立体化学异构形式,更特别是根据化学式(I)的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溶剂化物以及立体化学异构形式、或其任何亚组或组合。作为适当的组合物,可能引用了所有经常用于全身性给药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药学领域中熟知的任何方法来制备,例如使用如真纳罗(Gennaro)等人《雷明顿药物科学》(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18版,马克出版公司(Mack Publishing Company),1990,尤其参看部分8:药物制剂及其生产(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and their Manufacture))中所述的那些方法。为了制备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将一个治疗有效量的具体化合物(任选地处于盐形式)作为活性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充分混合而组合,该载体或稀释剂取决于给药所希望的制剂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令人希望的是这些药物组合物处于特别适合用于口服给予、局部给予、直肠给予、或经皮给予,通过肠胃外注射或通过吸入的单一剂型。例如,在制备处于口服剂型的这些组合物中,可以采用任何常见药物介质,在口服液体制剂(例如像悬浮液、糖浆剂、酏剂、乳液以及溶液)的情况下,例如像,水、乙二醇、油、醇以及类似物;或在粉剂、丸剂、胶囊和片剂的情况下,固体载体,例如像淀粉、糖、高岭土、稀释剂、润滑剂、粘合剂、崩解剂以及类似物。因为给予容易,所以口服给予是优选的,并且片剂和胶囊代表最有利的口服剂量单位形式,在这些情况下明显采用了固体药物载体。对于肠胃外组合物来说,该载体通常将包括至少占大部分的无菌水,但也可以包括其他成分,例如用以辅助溶解性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制备注射溶液,其中该载体包括盐溶液、葡萄糖溶液或盐水和葡萄糖溶液的混合物。也可以制备注射悬浮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适当的液体载体、助悬剂以及类似物。还包括固体形式制品,这些固体形式制品旨在使用之前不久被转化为液体形式制品。在适合用于经皮给予的组合物中,该载体可任选地包括渗透增强剂和/或合适的润湿剂,可任选地与小比例的具有任何性质的合适添加剂组合,这些添加剂并不在皮肤上引入显著的有害作用。所述添加剂可以促进对皮肤的给予和/或可以有助于制备所希望的组合物。可以按多种方式给予这些组合物,例如作为透皮贴剂、作为定点给药(spot-on)、作为软膏。
尤其有利的是以单位剂型配制上述药物组合物,以便易于给药和使剂量均一。如在此使用的单位剂型指的是适合作为单位剂量的物理离散单位,各单位包含预定量的活性成分,该预定量的活性成分经计算与所需药物载体相结合而产生所希望的治疗效果。此类单位剂型的实例是片剂(包括刻痕或包衣的片剂)、胶囊、丸剂、粉末包(powder packet)、糯米纸囊剂(wafer)、栓剂、可注射溶液或悬浮液以及类似剂型,茶匙剂(teaspoonful)、汤匙剂(tablespoonful)及其分离多倍剂。
既然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可口服给予的化合物,那么包括用于口服给予的辅助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是尤其有利的。
为了增强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在药物组合物中的可溶性和/或稳定性,有利的是采用α-、β-或γ-环糊精或其衍生物,特别是羟烷基取代的环糊精,例如2-羟丙基-β-环糊精或磺丁基-β-环糊精。辅助溶剂(例如醇类)也可以改进在药物组合物中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可溶性和/或稳定性。
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精确的剂量以及给予的频率取决于具体使用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进行治疗的具体病症、进行治疗的病症的严重性、具体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疾病程度以及总体身体健康状况,连同个体可以服用的其他药物。此外,显然所述有效每日量可以取决于所治疗的受试者的反应和/或取决于对本发明的化合物开处方的医师的评估而降低或增加。
取决于给予模式,该药物组合物将包括按重量计从0.05%至99%,优选地按重量计从0.1%至70%,更优选地按重量计从0.1%至50%的活性成分,以及按重量计从1%至99.95%,优选地按重量计从30%至99.9%,更优选地按重量计从50%至99.9%的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有的百分数都基于该组合物的总重量。
可以与载体物质组合以生产一种单一剂型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量将取决于治疗的疾病、哺乳动物种类、以及具体给予模式而变化。然而,作为一般指导,适合本发明的这些化合物的单位剂量可以,例如,优选地含有0.1mg至约1000mg之间的活性化合物。选的单位剂量在1mg至约500mg之间。更优选的单位剂量在1mg至约300mg之间。甚至更优选的单位剂量在1mg至约100mg之间。此类单位剂量可以一天给予超过一次,例如一天2、3、4、5或6次,但是优选地每天1或2次,使得对于70kg成人而言,每次给予的总剂量范围在每kg受试者体重0.001至约15mg。优选的剂量是每次给予每kg受试者体重0.01至约1.5mg,并且此类疗法可以持续多个星期或月份,并且在一些情况中,持续多年。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的,将理解的是,针对任何具体患者的特定剂量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所采用的特定化合物的活性;正在被治疗的个体的年龄、体重、总体身体健康状况、性别以及饮食;给予时间及途径;排泄率;先前已经给予的其他药物;以及经历治疗的具体疾病的严重性。
典型剂量可以是一天服用一次或一天多次的一片1mg至约100mg片剂或1mg至约300mg,或者一天服用一次的、并且包含在比例上含量较高的活性成分的一粒延时释放(time-release)的胶囊或片剂。延时释放(time-release)效应可以通过在不同的pH值下溶解的胶囊材料、通过经渗透压造成的缓慢释放的胶囊、或者通过控制释放的任何其他已知手段来获得。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有必要使用这些范围外的剂量。此外,应当注意临床医生或治疗医生结合个体患者反应将知道如何以及何时开始、中断、调节、或终止治疗。
如已经提及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以及一种或多种用于作为药物而使用或用于在治疗、预防、控制、改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他药物对其可以具有效用的疾病或病症或减少其风险中使用的其他药物。还想到了这样的一种组合物用于生产药物的用途以及这样的一种组合物用于生产治疗、预防、控制、改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他药物对其可以具有效用的疾病或病症或减少其风险的药物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和一种选自以下各项的组的另外的药物的组合:抗精神病药;NMDA受体拮抗剂(例如美金刚);NR2B拮抗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例如多奈哌齐、加兰他敏、毒扁豆碱以及利凡斯的明)和/或抗抑郁神经递质再摄取抑制剂。具体地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和一种或多种抗精神病药的组合,或涉及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美金刚和/或一种NR2B拮抗剂的组合。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作为药物而使用的这样的一种组合。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产品,该产品包括(a)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其N-氧化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溶剂化物,特别是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溶剂化物,以及(b)一种选自以下各项的另外的组分:抗精神病药、NMDA受体拮抗剂(例如美金刚)、NR2B拮抗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或一种或多种抗抑郁神经递质再摄取抑制剂,作为用于在治疗或预防哺乳动物(包括人)的其治疗或预防通过mGluR2别构调节物(特别是负性mGluR2别构调节物)的神经调节作用影响或协助的病症中同时、分开或顺序使用的组合制剂。更具体地说,该另外的组分(b)选自一种或多种抗精神病药或美金刚和/或一种NR2B拮抗剂。这样的一种组合或产品的不同药物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一起组合在单个制剂中,或它们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一起各自存在于单独的制剂中。
以下实例旨在说明但并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化学
用于制备本发明的化合物的一些方法展示于以下实例中。除非另外指出,所有的起始材料是从商业供应商获得并且不进行进一步纯化而使用。
在下文中,“Boc”或“BOC”意指叔丁氧羰基;“CI”意指化学电离;“DAD”意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THF”意指四氢呋喃;“TEA”意指三乙胺;“DIPE”意指二异丙醚;“DMF”意指N,N-二甲基甲酰胺;“Et2O”意指乙醚;“EtOAc”意指乙酸乙酯;“DCM”意指二氯甲烷;“DMSO”意指二甲亚砜;“L”意指升;“LRMS”意指低分辨率质谱/光谱;“HATU”意指2-(7-氮杂-1H-苯并三唑-1-基)-1,1,3,3-四甲基脲鎓六氟磷酸酯;“HPLC”意指高效液相色谱法;“HRMS”意指高分辨率质谱/光谱;“mL”或“ml”意指毫升;“NH4Ac”意指乙酸铵;“EtOH”意指乙醇;“ES”意指电喷射;“iPrOH”意指异丙醇;“iPrNH2”意指异丙胺;“MeOH”意指甲醇;“eq”意指当量;“RP”意指反相;“rt”意指室温;“M.p.”意指熔点;“min”意指分钟;“h”意指小时;“s”意指秒钟;“TOF”意指飞行时间;“QTOF”意指四极-飞行时间;“sat.”意指饱和的;“SFC”意指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ol.”意指溶液。
微波辅助的反应是在单模式反应器InitiatorTM Sixty EXP微波反应器(拜泰齐公司(Biotage AB))中或在多模式反应器MicroSYNTH Labstation(迈尔斯通公司(Milestone)))中进行的。
使用试剂级溶剂,在硅胶60 F254板(默克公司(Merck))上进行薄层色谱(TLC)。使用标准技术,在硅胶上进行开口柱色谱,粒度网目=230-400(默克公司)。
使用易连接柱在来自阿尔钦仪器公司(Armen Instrument)的SPOT或LAFLASH系统、或来自因特奇美拉公司(Interchim)的430evo系统、或来自安捷伦公司(Agilent)的971-FP系统、或来自拜泰齐公司的Isolera 1SV系统的不同的快速系统上,在不规则硅胶上进行自动快速柱色谱法,粒度15-40tm(正向一次性快速柱)。
核磁共振(NMR):对于许多化合物来说,将1H NMR光谱用标准脉冲序列在BrukerAvance III、在Bruker DPX-400或在Bruker AV-500光谱仪上进行记录,分别在400MHz和500MHz处进行操作。化学位移(δ)以比四甲基硅烷(TMS)低场的百万分率(ppm)报道,该四甲基硅烷用作内标。
中间化合物的合成
中间体1(I-1)
2H-吡唑-3-羧酸乙酯(I-1)
向在EtOH(20mL)中的1-H-吡唑-3-羧酸(1.93g,17.22mmol)的溶液中添加硫酸(10mL,187.6mmol)。将该混合物在90℃下搅拌15h。然后允许将其冷却至室温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将该残余物倾倒进水中并且用K2CO3碱化该溶液并且用EtOAc进行萃取。将该有机层分离、干燥(MgSO4)、过滤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1(2.28g,93%纯度,94%),将其用于下面的步骤而无需进一步纯化。
中间体2(I-2)
4-碘-2H-吡唑-3-羧酸乙酯(I-2)
将中间体I-1(100g,0.68mol)、N-碘代琥珀酰亚胺(213.5g,0.95mol)溶解于DCM(2L)中。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4h。用Na2S2O3的饱和溶液和Na2CO3的饱和溶液处理该混合物并用DCM进行萃取。将该有机层分离、干燥(MgSO4)、过滤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2(160g,85%)。
中间体3(I-3)
(2R-羟基-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I-3)
在0℃下,在氮下,向在DCM(50mL)中的(R)-(-)-1-氨基-2-丙醇的搅拌溶液中添加在DCM(50mL)中的二碳酸二叔丁酯(58.1g,266.3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h。用冷却水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该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呈无色油状物的中间体I-3(47g,定量的)。将该产物不进行进一步纯化而用于下一步骤中。
中间体4(I-4)
(2S-羟基-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I-4)
遵循针对中间体I-3描述的类似途径合成中间化合物I-4。起始于(S)-(-)-1-氨基-2-丙醇(3mL,38.1mmol),获得呈无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4(6.13g,89%纯度,82%),当在室温下静置时该化合物固化。
中间体5(I-5)
(2-羟基-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I-5)
遵循针对中间体I-3描述的类似途径合成中间化合物I-5。起始于1-氨基-2-丙醇(3mL,38.1mmol),获得呈无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5(6.69g,98%)。
中间体6(I-6)
2-(2-叔丁氧羰基氨基-1S-甲基-乙基)-4-碘-2H-吡唑-3-羧酸乙酯(I-6)
在氮下,向在THF(56mL)中的中间体I-2(3g,11.28mmol)、中间体I-3(4.44g,22.55mmol)以及三苯磷(5.32g,20.3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二叔丁基偶氮二羧酸酯(4.67g,20.3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5h。在真空中蒸发该溶剂并且用DIPE磨碎该粗产物。将该固体过滤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滤液。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庚烷中的EtOAc,0/100至30/7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给出呈无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6(4.9g,91%纯度,93%)。
中间体7(I-7)
2-(2-叔丁氧羰基氨基-1R-甲基-乙基)-4-碘-2H-吡唑-3-羧酸乙酯(I-7)
遵循针对中间体I-6描述的类似途径合成中间化合物I-7。起始于中间体I-2(1.18g,4.44mmol)和中间体I-4(1.75g,8.87mmol),获得作为两个部分(790mg,41%)和(900mg,86%纯度,41%)的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7。
中间体8(I-8)
2-(2-叔丁氧羰基氨基-1-甲基-乙基)-4-碘-2H-吡唑-3-羧酸乙酯(I-8)
遵循针对中间体I-6描述的类似途径合成中间化合物I-8。起始于中间体I-2(2.87g,10.79mmol)和中间体I-5(3.78g,21.6mmol),获得呈无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8(3.46g,75%)。
中间体9(I-9)
2-(2-叔丁氧羰基氨基-乙基)-4-碘-2H-吡唑-3-羧酸乙酯(I-9)
遵循针对中间体I-6描述的类似途径合成中间化合物I-9。起始于中间体I-2(3.18g,11.95mmol)和N-(叔丁氧羰基)乙醇胺(3.78g,23.9mmol),获得呈无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9(3.46g,75%)。
中间体10(I-10)
2-(2-叔丁氧羰基氨基-1S-甲基-乙基)-2H-吡唑-3-羧酸乙酯(I-10)
遵循针对中间体I-6描述的类似途径合成中间化合物I-10。起始于中间体I-1(25.82g,184.25mmol)和中间体I-3(47.16g,239.5mmol),获得呈黄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10(123g,定量的),将其用于下面的步骤而无需进一步纯化。
中间体11(I-11)
2-(2-氨基-1S-甲基-乙基)-4-碘-2H-吡唑-3-羧酸乙酯盐酸盐(I-11)
向在乙腈(20mL)中的中间体I-6(4.2g,9.63mmol)溶液中添加在1,4-二噁烷(10mL,40mmol)中的4M HCl溶液。将该混合物在80℃下搅拌2h。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中间化合物I-11(3.5g,97%)。
中间体12(I-12)
2-(2-氨基-1S-甲基-乙基)-2H-吡唑-3-羧酸乙酯盐酸盐(I-12)
遵循针对中间体I-11描述的类似途径合成中间化合物I-12。起始于在1,4-二噁烷(415mL,1.66mol)中的中间体I-10(54.79g,184.25mmol)和4M HCl溶液,获得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12(32.5g,82%纯度,75%),将其用于下面的步骤而无需进一步纯化。
中间体13(I-13)
3-碘-7S-甲基-6,7-二氢-5H-比唑并[1,5-a]吡嗪-4-酮(I-13)
将作为HCl盐的中间体I-11(180g,350.4mmol)溶解于NaHCO3的饱和溶液(2L)中。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2h。用水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然后用甲基叔丁基醚洗涤该残余物,以产生中间化合物I-13(92g,90%),熔点182.6℃-186.1℃。1H NMR(500MHz,DMSO-d6)δppm 1.42(d,J=6.65Hz,3H)3.26-3.35(m,1H)3.57-3.71(m,1H)4.44-4.60(m,1H)7.68(s,1H)8.26(br.s.,1H)。对C7H8IN3O(M+H)+计算LC-HRMS(ESI+):277.9790,发现:m/z 277.9796(+0.6mDa),Rt=0.76min(方法13,参见表2)。[α]=+11.7°(589nm,c 1.00w/v%,CH3OH,25℃)。
中间体13a(I-13a)
(7S)-3-溴-7-甲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13a)
根据在大规模进行的合成的以下一般描述,以71%产率制备中间体13a:
在氮下,将甲基4-溴-1H-吡唑-5-羧酸酯(在此称为“吡唑SM”)(1eq.)、三苯膦(1.2eq.)、I-3(1.2eq.)和无水THF(15mL/g吡唑SM)冷却至5℃-10℃。在氮下,在5℃-15℃,分多份添加二-叔丁基偶氮二羧酸酯(1.2eq.)。将溶液加热至20℃-30℃,并且在20℃-30℃搅拌2-3h。浓缩获得的溶液并且与乙酸异丙酯共蒸发以除去THF,从而提供乙酸异丙酯(20mL/g吡唑SM)中粗4-溴-1-[(1S)-1-[[(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氨基]乙基]-1H-吡唑-5-羧酸甲基酯I-6a的溶液。在15℃-30℃,向I-6a溶液吹入HCl气体,直至Boc保护基的切割完成。用氮气吹入该悬浮液,以除去大部分HCl气体。低于50℃,将学府及浓缩至约5mL/g吡唑SM的体积,并且然后将乙酸异丙酯(15mL/g吡唑SM)添加至残余物。在10℃-20℃添加水(10mL/g吡唑SM)。在10℃-20℃搅拌混合物20-30min。过滤混合物并且分离水层。用水(2mL/g吡唑SM)萃取有机层。用乙酸异丙酯(2x10mL/g吡唑SM)洗涤合并的水层,以除去残余的三苯基氧膦。获得呈水溶液的I-11a(6.25mL/g吡唑SM)。在10℃-25℃,向I-11a的水溶液添加碳酸钾(大约1g/g吡唑SM),以调节至pH=8-9。在10℃-25℃搅拌混合物5-6h并且沉淀固体I-13a。将悬浮液冷却至5℃-10℃,并且在5℃-10℃搅拌2-3h,然后将其过滤,用水(1mL/g吡唑SM)和庚烷(1mL/g吡唑SM)进行洗涤,然后在真空中40℃-45℃干燥,以提供呈白色固体的I-13a,熔点196.12℃。1H NMR(500MHz,CDCl3)δppm 1.61(d,J=6.36Hz,3H)3.48(ddd,J=12.72,7.22,2.60Hz,1H)3.75-3.84(m,1H)4.49-4.59(m,1H)6.54(br.s.,1H)7.56(s,1H)。对C7H8BrN3O(M+H)+计算LC-HRMS(ESI+):229.9929,发现:m/z 229.9931(+0.2mDa),Rt=0.62min(方法13,参见表2)。[α]=+25.2°(589nm,c 0.53w/v%,DMF,20℃)。
中间体14(I-14)
7S-甲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14)
遵循针对中间体I-13描述的类似途径合成中间化合物I-14。起始于中间体I-12(32.5g,139.1mmol),获得呈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14(14.8g,70%)。
中间体15(I-15)
3-碘-7R-甲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15)
向在CH3CN(8.3mL)中的中间体I-7(0.78g,1.84mmol)溶液中添加在1,4-二噁烷(2.3mL,9.2mmol)中的4M HCl溶液。将该混合物在80℃下搅拌7h。在完成Boc脱保护后,在真空中蒸发部分溶剂并且用NaHCO3的饱和溶液碱化该溶液。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h。然后用水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Mg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用DIPE磨碎该固体,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15(0.42g,82%)。
中间体16(I-16)
3-碘-7-甲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16)
遵循针对中间体I-15描述的类似途径合成中间化合物I-16。起始于中间体I-8(3.46g,8.17mmol),获得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16(1.87g,82%)。
中间体17(I-17)
3-碘-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17)
遵循针对中间体I-15描述的类似途径合成中间化合物I-17。起始于中间体I-9(4.89g,11.95mmol),获得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17(1.87g,59%)。
中间体18(I-18)
7S-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18)
在氮下,向在密封试管中的1,4-二噁烷(8mL)中的中间体I-13(1.6g,5.77mmol)和2-皮考啉-4-硼酸(0.95g,6.93mmol)的搅拌悬浮液以及NaHCO3(4mL)的饱和溶液中添加Pd(PPh3)4(0.33g,0.29mmol)。将该混合物在100℃下搅拌16h。然后用H2O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MeOH,0/100至6/94)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18(1g,71%),熔点173.20℃。1H NMR(500MHz,CDCl3)δppm 1.67(d,J=6.65Hz,3H)2.60(s,3H)3.52(ddd,J=12.79,7.15,2.89Hz,1H)3.84(dt,J=12.72,4.00Hz,1H)4.57-4.66(m,1H)6.10(br.s.,1H)7.51(dd,J=5.20,1.44Hz,1H)7.55(s,1H)7.78(s,1H)8.50(d,J=5.20Hz,1H)。对C13H14IN4O(M+H)+计算LC-HRMS(ESI+):243.1246,发现:m/z243.1250(+0.4mDa),Rt=0.82min(方法13,参见表2)。[α]=+32.8°(589nm,c 0.52w/v%,DMF,20℃)。
根据在大规模进行的合成的以下一般描述,以70%产率可替代地制备中间体I-18:
抽空I-13a(1eq.)、2-甲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己硼烷-2-基)-吡啶(1.1eq.)、无水磷酸钾(2eq.)、DME(7.5mL/g I-13a)和纯水(2.5mL/g I-13a)的混合物,并且用氮气回填3次。在氮下,一次性添加三苯膦(0.261eq.)和乙酸钯(II)(0.131eq.)。再次抽空该混合物,并且用氮气回填3次,在氮下将其加热至75℃-80℃,并且在75℃-80℃搅拌12-15h。在60℃-70℃分离水层并且弃去,并且然后向有机层添加水(8mL/g I-13a)。低于40℃,通过浓缩除去DME。添加乙酸异丙酯(15mL/g I-13a),并且用浓HCl将混合物的pH调节至1-2。过滤混合物,并且用水(1mL/g I-13a)洗涤滤饼,分离水层,并且用水(2mL/g I-13a)萃取有机层。用乙酸异丙酯(2x15mL/g I-13a)洗涤合并的水层。弄浓缩水层以除去残余DME和乙酸异丙酯。添加MTBE(2mL/g I-13a),并且将混合物冷却至0-5℃,在0-5℃搅拌2-3h。过滤I-18,用冷水(1mL/g I-13a)洗涤,并且在45℃-50℃真空中干燥,以提供呈灰白色固体的I-18。
中间体19(I-19)
7R-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19)
遵循针对中间体I-18描述的类似途径合成中间化合物I-19。起始于中间体I-15(0.62g,2.24mmol),获得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19(0.38g,70%)。
中间体20(I-20)
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20)
遵循针对中间体I-18描述的类似途径合成中间化合物I-20。起始于中间体I-16(846mg,3.05mmol),获得呈浅黄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20(585mg,79%)。
中间体18(I-18)和中间体19(I-19)
7S-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18)和7R-甲基-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19)。
通过RP HPLC(固定相:不规则的裸露硅石40g),流动相:0.5%NH4OH、95%DCM、5%MeOH),然后通过手性SFC((固定相:OD-H 5μm 250x20mm),(流动相:75%CO2、25%iPrOH(0.3%iPrNH2))纯化中间体I-20(975mg,4.02mmol),以产生中间化合物I-18(390mg)和中间化合物I-19(395mg)。
中间体21(I-21)
3-(2-甲基-吡啶-4-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21)
遵循针对中间体I-18描述的类似途径合成中间化合物I-21。起始于中间体I-17(908mg,3.45mmol),获得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21(0.5g,63%)。
中间体22(I-22)
7S-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22)
将在甲苯(150mL)中的中间体I-14(5g,33.01mmol)、碘化铜(I)(3.78g,19.85mmol)以及K2CO3(9.14g,66.15mmol)的混合物氮冲洗几分钟。然后添加4-溴苯并三氟化物(9.3mL,66.1mmol)和N,N′-二甲基乙二胺(2.1mL,19.8mmol)。在氮下,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0min并且然后在100℃下搅拌16h。然后,添加DMF(20m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100℃下搅拌8h。然后,添加水、氨的浓缩溶液和DCM。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50/5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呈淡黄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22(9.6g,98%)。
中间体23(I-23)
3-碘-7S-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23)
向在乙腈(350mL)中的中间体I-22(19.2g,65.0mmol)和硝酸铈(IV)铵(24.95g,45.5mmol)的溶液中添加碘(11.55g,45.5mmol)。将该混合物在70℃下搅拌1h。然后,用EtOAc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Na2S2O3的饱和溶液和盐水进行洗涤。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用DIPE沉淀该残余物并且然后通过短柱色谱(硅石,DCM)、然后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庚烷中的DCM,50/50至100/0)进行纯化。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呈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23(24.8g,90%)。
中间体24(I-24)
2-氨基-吡啶-4-硼酸(I-24)
在氮气氛下,向在1,4-二噁烷(78mL)中的双(频哪醇)二硼(17.78g,70.01mmol)、2-二环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联苯(0.38g,0.93mmol)、三(二苄叉丙酮)二钯(0)(0.21g,0.23mmol)以及乙酸钾(3.89g,39.67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2-氨基-4-氯吡啶(3g,23.34mmol)。将所得混合物在100℃下搅拌3h。通过硅藻土过滤该热反应混合物并且用EtOAc进行洗涤。在真空中蒸发有机层。用DIPE沉淀该残余物,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24(5.84g,定量的),将其用于接下来的反应步骤而无需进一步纯化。
中间体25(I-25)
3-(2-甲氧基-吡啶-4-基)-7S-甲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25)
在氮气氛下,向在密封试管中的1,4-二噁烷(16mL)中的中间体I-13(2g,7.22mmol)和2-甲氧基吡啶-4-硼酸(1.77g,11.55mmol)的搅拌悬浮液以及NaHCO3(8mL)的饱和溶液中添加Pd(PPh3)4(0.42g,0.36mmol)。将该混合物在100℃搅拌3天。然后用H2O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MeOH,0/100至6/94)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呈淡棕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25(1.6g,86%)。
中间体26和最终化合物215(I-26和化合物编号215)
3-(2-氯-吡啶-4-基)-7S-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26和化合物编号215)
将这一反应分为四个批次至在此表明的合并的总量并且合并用于加工和纯化。向在1,4-二噁烷(39mL)中的中间体I-23(2.92g,6.94mmol)和2-氯吡啶-4-硼酸(1.42g,9.02mmol)的搅拌悬浮液以及NaHCO3(19.5mL)的饱和溶液中添加Pd(PPh3)4(401mg,0.35mmol)。在微波辐射下,将该混合物在150℃下搅拌10min。然后用H2O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20/8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呈黄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26(1.84g,65%)。
中间体27(I-27)
7S-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3-(2-乙烯基-吡啶-4-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27)
向在1,4-二噁烷(10mL)中的中间体I-26(600mg,1.48mmol)和乙烯基硼酸频哪醇酯(0.325mL,1.92mmol)的搅拌悬浮液以及NaHCO3(5mL)的饱和溶液中添加Pd(PPh3)4(51mg,0.044mmol)。在微波辐射下,将该混合物在150℃下搅拌15min。然后用H2O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30/7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呈黄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27(0.53g,90%)。
中间体28(I-28)
乙基2-[1-[(叔丁氧羰基氨基)甲基]-2-[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乙基]-4-碘-吡唑-3-羧酸酯(I-28)
在氮气氛下,向在THF(23.6mL)中的4-碘-1H-吡唑-3-羧酸乙酯(1.26g,4.74mmol)、[3-(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氧基)-2-羟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2.90g,9.48mmol)以及三苯膦(2.24g,8.53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二叔丁基偶氮二羧酸酯(1.97g,8.53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5h。蒸发溶剂,并且用DIPE处理该残余物。将该固体(Ph3PO)滤出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滤液。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庚烷中的DCM、50/50至100/0,然后在DCM中的EtOAc、0/100至3/97)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以产生呈无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28(2.57g,98%)。
中间体29(I-29)
乙基2-[1-(氨基甲基)-2-羟基-乙基]-4-碘-吡唑-3-羧化物盐酸盐(I-29)
向在CH3CN(21mL)中的中间体I-28(2.57g,4.64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盐酸(4M,在1,4-二噁烷中,5.80mL,23.21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h。将该混合物在真空中浓缩,以产生呈米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29(1.69g),将其用于接下来的步骤而无需任何进一步纯化。
中间体30(I-30)
7-(羟甲基)-3-碘-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30)
向在DMF(16.8mL)中的中间体I-29(1.68g,4.48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TEA(1.38mL,9.93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3h。用NaHCO3的饱和溶液和EtOAc处理该混合物并且过滤。将该滤液在水与EtOAc之间进行分段并且用EtOAc和EtOAc/THF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浓缩。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MeOH,0/100至20/8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30(0.88g,67%)。
中间体31(I-31)
7-(羟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31)
在氮气氛下,向在1,4-二噁烷(15.4mL)中的中间体I-30(0.88g,3.00mmol)和2-皮考啉-4-硼酸(658mg,3.00mmol)的搅拌悬浮液以及饱和水性NaHCO3(10mL)中添加Pd(PPh3)4(134mg,0.12mmol)。将该混合物在90℃下搅拌16h。然后,在室温下并且在氮下,添加另外的2-皮考啉-4-硼酸(263mg,1.20mmol)和Pd(PPh3)4(35mg,0.03mmol)。将该混合物在100℃下搅拌7h。然后用水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EtOAc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MeOH,0/100至10/9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以产生呈浅橙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31(347mg,45%)。
中间体32(I-32)
7-(羟甲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32)
在氮气氛下,向在DMF(125mL)中的中间体I-30(2.5g,8.53mmol)和TEA(4.74mL,34.12mmol)的溶液中添加10%钯炭(907mg,0.0.853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氢化(在大气压下)16h。通过硅藻土衬垫过滤该混合物并且用MeOH和在MeOH中的7M氨溶液洗涤该残余物。在真空中浓缩该滤液并且用少量的水处理该残余物并且用EtOAc/THF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浓缩,以产生呈棕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32(1.4g,定量的)。
中间体33a(I-33a)和中间体33b(I-33b)
(7S)-7-甲基-3-(4,4,5,5-四甲基-1,3,2-二噁环戊硼烷-2-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I-33a)
和[(7S)-7-甲基-4-氧代-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3-基]硼酸(I-33b)
在-25℃下,在氮气氛下,向在无水THF(100mL)中的中间体I-23(10g,23.7mmol)和2-异丙氧基-4,4,5,5-四甲基-1,3,2-二噁环戊硼烷(9.7mL,47.5mmol)的搅拌溶液中滴加异丙基氯化镁氯化锂络合物(1.3M溶液,32.9mL,42.7mmol)。将该混合物在-25℃下搅拌30min。然后,用10%NH4Cl水溶液淬灭该反应并且用EtOAc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MeOH,0/100至3/97)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将该粗产物用DIPE磨碎、过滤并干燥,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33a(6.4g,64%)。将该溶液和来自柱纯化的不纯部分合并并且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庚烷中的EtOAc,30/70至70/30)进行再纯化。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将该产物在DIPE/庚烷中磨碎、过滤并干燥,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33b(1g,10%)。
中间体I-34至I-37
通过遵循如针对中间体22报道的类似的合成程序合成以下中间体。
中间体38和最终化合物170
(7S)-5-(3,4-二氯苯基)-7-甲基-3-(2-甲基-1-氧化-吡啶-1-鎓-4-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I-38和化合物编号170)
在0℃下,向在DCM(37mL)中的中间体I-34(2.28g,5.88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3-氯过氧苯甲酸(2.03g,11.77mmol)。允许该混合物达到室温并且在室温下搅拌2h。用Na2CO3的饱和溶液处理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稀释。将该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中间化合物I-38(1.84g,77%),将其用于接下来的步骤而无需任何进一步纯化。
中间体39(I-39)
4-[(7S)-5-(3,4-二氯苯基)-7-甲基-4-氧代-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3-基]吡啶-2-甲醛(I-39)
向在氯仿(11.7mL)中的最终化合物125(E-14)(1.11g,2.75mmol)的溶液中添加二氧化锰(2.39g,27.57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h,在60℃下搅拌5h并且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6h。然后,通过硅藻土衬垫过滤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洗涤。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50/5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蒸发,以产生呈浅黄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39(537mg,48%)。
中间体40(I-40)
通过遵循如针对中间体39报道的类似的合成程序合成以下中间体。
中间体41(I-41)
叔丁基4-(5-氯-2-吡啶基)哌嗪-1-羧酸酯(I-41)
将在甲苯(25mL)中的2-溴-5-氯吡啶(1.5g,7.79mmol)、1-BOC-哌嗪(2.18g,11.69mmol)、叔丁醇钠(1.49g,15.59mmol)、9,9-二甲基-4,5-双(二苯基膦基)呫吨(0.451g,0.78mmol)以及三(二苄叉丙酮)二钯(0)(0.357g,0.390mmol)的混合物在120℃下搅拌16h。将该混合物倾倒进水中,并且用EtOAc进行萃取。通过硅藻土短衬垫过滤该混合物。将该有机层分离,用水和盐水洗涤,干燥(MgSO4)并且在真空中进行蒸发。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20/8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蒸发,以产生呈橙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41(0.888g,38%)。
中间体42(I-42)
叔丁基4-[5-[(7S)-7-甲基-4-氧代-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3-基]-2-吡啶基]哌嗪-1-羧酸酯(I-42)
将在CH3CN(1.6mL)和H2O(2.5mL)中的中间体I-41(478mg,1.60mmol)、中间体I-33a(653mg,1.55mmol)、乙酸钯(II)(7mg,0.032mmol)、2-二环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联苯(26mg,0.064mmol)以及K2CO3(554mg,4.013mmol)的悬浮液用氮冲洗几分钟并且将该混合物在80℃下搅拌24h。然后用H2O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EtOAc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50/5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蒸发,以产生呈黄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42(663mg,74%)。
中间体43和最终化合物188
(7S)-5-[6-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I-43和化合物编号188)
在密封试管中并且在氮下,向在1,4-二噁烷(3mL)中的中间体I-18(100mg,0.413mmol)、2,6-二氯-3-(三氟甲基)吡啶(86μL,0.620mmol)、4,5-双(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呫吨(47mg,0.082mmol)、Cs2CO3(269mg,0.825mmol)的搅拌悬浮液中添加Pd(PPh3)4(47mg,0.041mmol)。将该混合物在120℃下搅拌4h。通过硅藻土衬垫过滤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洗涤。在真空中蒸发该滤液。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30/7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然后,将该产物用Et2O磨碎并过滤,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43(71mg,40%)。
中间体44(I-44)
7-(二氟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并[1,5-a]吡嗪-4-酮(I-44)
在0℃下,向在DCM(33mL)中的中间体I-40(297mg,0.966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三氟化二乙氨基硫(0.373mL,3.866mmol)。允许将该混合物加温至室温并且搅拌5h。然后,在0℃下,添加另外的三氟化二乙氨基硫(0.355mL,2.9mmo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0h。用水处理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浓缩。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DCM)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以产生呈无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44(258mg,81%)。
中间体45(I-45)
通过遵循如针对中间体23报道的类似的合成程序合成以下中间体。
中间体46(I-46)
通过遵循如针对中间体18报道的类似的合成程序合成以下中间体。
中间体47和48(I-47和I-48)
i)向2-[1-[[(1,1-二甲基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乙基]-环氧乙烷(4.73g,23.373mmol)中添加NH3(28%,在水中,54m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120℃下、在微波辐射下搅拌40min。然后在真空中浓缩该溶剂,以产生呈橙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47(3.298g,64%)。
ii)通过遵循如针对中间体I-3报道的类似的合成程序合成中间体I-48。起始于中间体I-47(3.269g,14.9mmol),获得呈无色油状物的中间化合物I-48(4.642g,97.5%)。
中间体49-52(I-49至I-52)
通过遵循如针对中间体6报道的类似的合成程序合成以下中间体。
中间体53(I-53)
遵循用于合成中间体I-29的程序、随后是用于合成中间体I-30的程序合成以下中间体。
中间体54(I-54)
乙基2-[1-(氨基甲基)-2-甲氧基-乙基]-4-碘-吡唑-3-羧酸酯(I-54)
向在CH3CN(8mL)中的中间体I-52(0.8g,1.765mmol)的溶液中添加盐酸(4M,在二噁烷中,2.2mL,8.82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h并且然后在真空中浓缩溶剂,以给出呈膏状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54(700mg,87%)。
中间体55(I-55)
3-碘-7-(甲氧基甲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55)
向在DMF(6.7mL)中的中间体I-54(0.7g,1.80mmol)的溶液中添加Et3N(0.55mL,3.98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3h,然后用NaHCO3的饱和溶液进行中和并用DCM进行萃取。将该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给出呈白色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55(440mg,80%)。
中间体56和57(I-56和I-57)
通过遵循如针对中间体15报道的类似的合成程序合成以下中间体。
中间体58-61(I-58至I-61)
通过遵循如针对中间体25报道的类似的合成程序合成以下中间体。
中间体62(I-62)
2-[(1S)-2-(3,4-二氯苯胺基)-1-甲基-乙基]-4-(2-甲基-4-吡啶基)吡唑-3-羧酸(I-62)
向在DMF(4mL)中的化合物编号6a(200mg,0.516mmol)的溶液中添加氢化钠(在矿物油中的60%分散体,20mg,0.344mmo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60℃下搅拌24h。然后,添加更多的氢化钠(在矿物油中的60%分散体,11mg,0.172mmo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60℃下搅拌3h。然后,用NH4Cl饱和溶液淬灭该混合物并且用EtOAc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MgSO4)、过滤并且将溶剂在真空中蒸发,以给出呈固体的中间化合物I-62(230mg,定量的),将其用于接下来的步骤而无需进一步纯化。
中间体63(I-63)
2-[(1S)-2-(4,5-二氯-2-碘-苯胺基)-1-甲基-乙基]-4-(2-甲基-4-吡啶基)吡唑-3-羧酸(I-63a)和2-[(1S)-2-(3,4-二氯-2-碘-苯胺基)-1-甲基-乙基]-4-(2-甲基-4-吡啶基)吡唑-3-羧酸(I-63b)
向在氯仿(5mL)中的中间化合物I-62(224mg,0.5523mmol)的溶液中添加N-碘代琥珀酰亚胺(N-iodosuccimide)(124mg,0.552mmo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3h。然后,添加更多的N-碘代琥珀酰亚胺(62mg,0.277mmo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8h。然后,用Na2CO3的饱和溶液淬灭该反应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MgSO4)、过滤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给出中间化合物I-63a和I-63b的混合物(240mg,41%),将其用于接下来的步骤而无需进一步纯化。
中间体64(I-64)
叔丁基N-[[2,2,2-三氟-1-(硝基甲基)乙基]氨基]氨基甲酸酯(I-64)
在室温下,向在MeOH(3.1mL)中的3,3,3-三氟-1-硝基-丙-1-烯(如在氟化学杂志2008,767-774中描述的制备)(73μL,0.709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肼基甲酸叔丁酯(281mg,2.13mmol)。将该混合物搅拌1h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庚烷中的EtOAc,40/60至60/40)纯化该粗产物,以产生中间化合物I-64(200mg,定量的)。
中间体65(I-65)
[2,2,2-三氟-1-(硝基甲基)乙基]肼盐酸盐(I-65)
在室温下,向在MeOH(10mL)中的中间体I-64(1.15g,4.2mmol)的溶液中添加HCl(6M,在1,4-二噁烷中,10.5mL,42mmol)。将该混合物搅拌2h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中间化合物I-65(880mg,定量的),将其用于接下来的步骤而无需进一步纯化。
中间体66(I-66)
乙基2-[2,2,2-三氟-1-(硝基甲基)乙基]吡唑-3-羧酸酯(I-66a)和乙基1-[2,2,2-三氟-1-(硝基甲基)乙基]吡唑-3-羧酸酯(I-66b)
将丙酮酸乙酯(77μL,0.692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92μL,0.692mmol)在室温下搅拌16h。向在EtOH(2mL)中的中间体I-65(145mg,0.692mmol)的溶液中添加该暗红色/棕色溶液。将该混合物在85℃下搅拌3h。在真空中浓缩该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庚烷中的EtOAc,30/70至60/40)纯化该粗产物,以产生中间化合物I-66a(78mg,40%)和I-66b(54mg,28%)。
中间体67(I-67)
7S-甲基-6,7-二氢-5H-吡唑并[1,5-a]吡嗪-4-酮(I-67)
向在MeOH(3.3mL)中的中间体I-66(100mg,0.355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Pd(10%,在炭上,100mg,0.094mmol)和甲酸铵(112mg,1.78mmol)。将该混合物在70℃下在密封试管中搅拌2h。将该溶剂在真空中浓缩,以产生中间化合物I-67(70mg,96%),将其用于接下来的步骤而无需进一步纯化。
中间体68(I-68)
3-碘-7-(三氟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I-68)
通过遵循如针对中间体I-22所报道的类似的合成程序起始于中间体I-67和4-溴苯并三氟化物、随后是用于中间体I-23的程序的顺序合成中间化合物I-68。
最终化合物
实例1
(7S)-7-甲基-3-(2-甲基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E-1,化合物编号1)
程序A:在密封试管中并且在氮下,向在甲苯(70mL)中的中间体I-18(1.85g,7.64mmol)、4-溴苯并三氟化物(2.14mL,15.27mmol)、K2CO3(2.11g,15.27mmol)以及N,N′-二甲基乙二胺(0.492mL,4.58mmol)的搅拌悬浮液中添加碘化铜(I)(872mg,4.58mmol)。将该混合物在100℃下搅拌16h。然后,添加DMF(10m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100℃下再搅拌8h。通过硅藻土过滤该混合物并且用EtOAc进行洗涤。将有机层用稀释的NH4OH溶液洗涤、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庚烷中的EtOAc,20/80至50/5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用庚烷沉淀该产物、过滤并且在真空中干燥,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最终产物化合物1(2.32g,78%)。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5(d,J=6.4Hz,3H),2.57(s,3H),4.02(dd,J=12.7,7.2Hz,1H),4.30(dd,J=12.6,4.2Hz,1H),4.75-4.84(m,1H),7.44(d,J=5.2Hz,1H),7.49(d,J=3.8Hz,2H),7.51(s,1H),7.71(d,J=8.4Hz,2H),7.80(s,1H),8.48(d,J=5.2Hz,1H)。
程序B:在密封试管中并且在氮下,向在甲苯(7.5mL)中的中间体I-18(200mg,0.825mmol)、4-溴苯并三氟化物(0.231mL,1.651mmol)、K2CO3(228mg,1.65mmol)以及N,N′-二甲基乙二胺(53μL)的搅拌悬浮液中添加碘化铜(I)(94mg,0.495mmol)。将该混合物在100℃下搅拌过夜。通过硅藻土衬垫过滤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洗涤。将有机层分离、干燥(Mg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庚烷中的EtOAc,0/100至70/3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以产生呈浅桃色固体的化合物1(283mg,89%)。
程序C:在氮下,向在密封试管中的1,4-二噁烷(10mL)中的中间体I-23(2g,4.74mmol)和2-甲基吡啶-4-硼酸频哪醇酯(1.66g,7.60mmol)的搅拌悬浮液以及Na2CO3(5mL)的饱和溶液中添加Pd(PPh3)4(384mg,0.332mmol)。将该混合物在100℃下搅拌16h。然后,将该混合物用H2O稀释并且用DCM和具有少量的EtOH的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MeOH中的7M氨溶液,在DCM中,0/100至3/97,然后是在庚烷中的EtOAc,0/100至100/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蒸发,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1(480mg,26%)。(回收1.31g的起始材料)。
程序D;在大规模进行的合成的一般描述。借此在纯化前以90%分离化合物编号1:
抽空I-18(1eq.)、碳酸钾(2eq.)、碘化亚铜(I)(0.3eq.)、4-溴苯并三氟化物(1.3eq.)、N,N’-二甲基乙二胺(0.35eq.)、DMF(5mL/g I-18)和甲苯(8mL/g I-18)的混合物,并且用氮气回填3次。在氮下,将其加热至100℃-110℃,并且在100℃-110℃搅拌7-8h。低于50℃,浓缩反应溶液,以除去甲苯。添加乙酸异丙酯(15mL/g I-18)。在10℃-25℃。用5%NH4OH水溶液(3x7mL/g I-18)、并且然后是5%N-乙酰-L-半胱氨酸和5%K2CO3水溶液(2x7mL/g I-18)洗涤混合物。最终,用5%NaCl水溶液(5mL/g I-18)进行洗涤。浓缩获得的溶液并且与MTBE共蒸发以除去乙酸异丙酯。过滤所得固体,并且在45℃-50℃,在真空中干燥。获得呈灰白色固体的化合物编号1,并且如下对其进一步纯化:
在48℃-55℃,将化合物编号1溶解在IPA(4mL/g化合物编号1)和水(1mL/g化合物编号1)的溶剂混合物中。过滤溶液并且冷却至0-5℃。将IPA/水混合物(0.5mL/g化合物编号1,4/1v/v)用于冲洗。滴加水(650μL/g化合物编号1),并且进行用化合物编号1进行接种。将混合物在0-5℃搅拌3-4h。在0-5℃滴加水(14mL/g化合物编号1)持续3-4h,并且然后在0-5℃搅拌悬浮液5-6h。过滤湿产物,并且用水(2mL/g化合物编号1)冲洗,然后在45℃-50℃,在真空中干燥,以提供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编号1。
对于化合物1(DSC mp=155.35℃),遵循以下描述的程序获得盐酸盐(.HCl)(DSCmp=高于200℃时分解);硫酸盐(.H2SO4)(DSC mp=高于200℃时分解);甲磺酸盐(.CH3SO3H)(DSC mp=252℃);以及马来酸盐(.HO2CCH=CHCO2H-顺式)(DSC mp=163℃);其中通过DSC确定mp(Mettler Toledo Q2000 MDSC,以10℃/min从25℃加热至350℃):
将在9mL的IPA或丙酮(盐酸盐和硫酸盐产生于丙酮中;甲磺酸盐和马来酸盐产生于IPA中)中的化合物1(1.5g)在50℃下进行搅拌,直到所有固体都溶解。向该溶液中添加酸(1.1mol当量)并且将该反应混合物在50℃下进一步搅拌2h,然后在1h内冷却至20℃并且在20℃下进一步搅拌30h。将该悬浮液过滤并且将固体在50℃下、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
实例2
(7S)-7-甲基-3-吡啶-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E-2,化合物编号2)
向在1,4-二噁烷(3.3mL)中的中间体I-23(300mg,0.71mmol)和吡啶-4-硼酸(114mg,0.93mmol)的搅拌悬浮液以及NaHCO3(1.5mL)的饱和溶液中添加Pd(PPh3)4(41mg,0.036mmol)。在微波辐射下,将该混合物在150℃下搅拌10min。然后用H2O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MeOH,0/100至6/94)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使用首先用MeOH洗脱并且然后用在MeOH中的7M氨溶液洗脱的SCX2柱,通过离子交换色谱纯化该残余物。收集包含在MeOH中的7M氨溶液中的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用DIPE沉淀该残余物,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2(215mg,81%)。1HNMR(400MHz,CDCl3)δppm 1.76(d,J=6.5Hz,3H),4.03(dd,J=12.7,7.2Hz,1H),4.31(dd,J=12.7,4.2Hz,1H),4.81(qdd,J=6.7,6.7,6.7,6.5,4.3Hz,1H),7.51(d,J=8.1Hz,2H),7.65(dd,J=4.4,1.6Hz,2H),7.71(d,J=8.3Hz,2H),7.83(s,1H),8.60(dd,J=4.6,1.8Hz,2H)。
实例3
(7S)-3-(2-氨基吡啶-4-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5H)-酮(E-3,化合物编号71)
向在1,4-二噁烷(10mL)中的中间体I-23(700mg,1.66mmol)和中间体I-24(458mg,3.32mmol)的搅拌悬浮液以及NaHCO3(5mL)的饱和溶液中添加Pd(PPh3)4(96mg,0.083mmol)。在微波辐射下,将该混合物在150℃下搅拌10min。然后用H2O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MeOH,0/100至10/9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并且通过RP HPLC(RP C18 XBridgeTM30x100mm 5u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33%CH3CN中的67%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至在水、50%CH3CN中的50%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纯化该残余物。使用首先用MeOH洗脱并且然后用在MeOH中的7M氨溶液洗脱的SCX2柱,通过离子交换色谱纯化该残余物。收集包含在MeOH中的7M氨溶液中的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最终产物化合物71(163mg,25%)。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4(d,J=6.4Hz,3H)4.01(dd,J=12.6,7.1Hz,1H)4.29(dd,J=12.6,4.2Hz,1H)4.43(br.s.,2H)4.78(五重峰,J=6.6,4.3Hz,1H)6.94(dd,J=5.5,1.4Hz,1H)6.98(s,1H)7.51(br.d,J=8.4Hz,2H)7.71(br.d,J=8.4Hz,2H)7.79(s,1H)8.06(d,J=4.9Hz,1H)。
实例4
(7S)-3-[2-(乙氨基)-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4,化合物编号44)
向在1,2-二氯乙烷(3mL)中的化合物71(300mg,0.77mmol)和乙醛(0.048mL,0.85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246mg,1.16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h。然后,用NaHCO3的饱和溶液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庚烷中的EtOAc,0/100至40/6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使用首先用MeOH洗脱并且然后用在MeOH中的7M氨溶液洗脱的SCX2柱,通过离子交换色谱纯化该残余物。收集包含在MeOH中的7M氨溶液中的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并且通过RP HPLC(RP C18XBridgeTM30x100mm 5u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40%CH3CN中的60%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至在水、57%CH3CN中的43%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纯化该残余物。用DIPE沉淀该残余物,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44(28mg,9%)。1H NMR(500MHz,CDCl3)δppm 1.24(t,J=7.2Hz,3H)1.74(d,J=6.4Hz,3H)3.29-3.37(m,2H)4.00(dd,J=12.6,7.1Hz,1H)4.29(dd,J=12.6,4.2Hz,1H)4.42(br.t,J=4.6Hz,1H)4.74-4.82(m,1H)6.83(s,1H)6.84(dd,J=5.3,1.3Hz,1H)7.51(br.d,J=8.7Hz,2H)7.70(br.d,J=8.7Hz,2H)7.79(s,1H)8.07(d,J=5.5Hz,1H)。
实例5
(7S)-3-(2-甲氧基-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5,化合物编号45)
在密封试管中并且在氮下,向在甲苯(3.75mL)中的中间体I-25(150mg,0.58mmol)、4-溴苯并三氟化物(209mg,0.93mmol)、K2CO3(161mg,1.16mmol)以及N,N′-二甲基乙二胺(0.037mL,0.348mmol)的搅拌悬浮液中添加碘化铜(I)(66mg,0.348mmol)。将该混合物在100℃下搅拌24h。然后,添加更多的4-溴苯并三氟化物(131mg,0.58mmo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100℃下再搅拌16h。通过硅藻土过滤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洗涤。在真空中蒸发有机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庚烷中的EtOAc,0/100至20/8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用Et2O沉淀该产物。通过RP HPLC(RP C18XBridgeTM30x100mm 5u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40%CH3CN中的60%0.1%NH4CO3H/NH4OH pH9溶液至在水、57%CH3CN中的43%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纯化该固体,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45(130mg,56%)。%)。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5(d,J=6.6Hz,3H)3.94(s,3H)4.02(dd,J=12.7,7.2Hz,1H)4.30(dd,J=12.6,4.2Hz,1H)4.75-4.83(m,1H)7.09(s,1H)7.23(dd,J=5.5,1.2Hz,1H)7.50(br.d,J=8.7Hz,2H)7.70(br.d,J=8.7Hz,2H)7.79(s,1H)8.14(d,J=5.5Hz,1H)。
实例6
(7S)-3-(2-乙基-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6,化合物编号46)
在反应器(1mL/min,30mm Pd(OH)2/C 20%柱,满H2模式(full H2mode),室温,1个循环)中氢化在EtOH(5.7mL)中的中间体I-27(114mg,0.29mmol)的溶液。然后,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RP HPLC(RP C18 XBridgeTM30x100mm 5u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40%CH3CN中的60%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至在水、57%CH3CN中的43%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纯化该粗产物,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46(84mg,73%)。1HNMR(400MHz,CDCl3)δppm 1.32(t,J=7.6Hz,3H)1.75(d,J=6.7Hz,3H)2.85(q,J=7.6Hz,2H)4.02(dd,J=12.7,7.2Hz,1H)4.31(dd,J=12.7,4.2Hz,1H)4.80(五重峰,J=6.7,4.2Hz,1H)7.46(dd,J=5.1,1.6Hz,1H)7.48(br.s,1H)7.51(br.d,J=8.3Hz,2H)7.71(br.d,J=8.3Hz,2H)7.81(s,1H)8.51(dd,J=5.3,0.7Hz,1H)。
实例7
7-(羟甲基)-3-(2-甲基-4-吡啶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7,化合物编号87)
在密封试管中并且在氮下,向在甲苯(7.63mL)中的中间体I-31(305mg,1.18mmol)、4-溴苯并三氟化物(298μL,2.12mmol)、K2CO3(330mg,2.36mmol)以及N,N′-二甲基乙二胺(76μL,0.71mmol)的搅拌悬浮液中添加碘化铜(I)(0.135g,0.709mmol)。将该混合物在100℃下搅拌18h。然后,在氮下添加另外的K2CO3(160mg,1.18mmol)、碘化铜(I)(0.067g,0.354mmol)、N,N’-二甲基乙二胺(38μL,0.35mmol)以及4-溴苯并三氟化物(132μL,0.95mmo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100℃下搅拌5h。通过硅藻土衬垫过滤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洗涤。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浓缩。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甲醇,0/100至7/93)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以产生呈黄色油状物的化合物87(321mg,68%),该化合物当在室温下静置时沉淀。
实例8
7-(氟甲基)-3-(2-甲基-4-吡啶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8,化合物编号52)
在-10℃下,向在DCM(2.4mL)中的化合物87(50mg,0.124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二乙基氨基)三氟化硫(23μL,0.185mmol)。允许将该混合物加温至室温并且搅拌18h。用水处理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浓缩。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100/0以及在EtOAc中的MeOH,0/100至1/99)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然后,将该化合物用DIPE磨碎,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52(14.5mg,29%)。1H NMR(500MHz,CDCl3)δppm 2.58(s,3H)4.31(dd,J=13.1,4.8Hz,1H)4.47-4.53(m,1H)4.86-5.07(m,3H)7.45(br.d,J=4.6Hz,1H)7.51(br.d,J=8.7Hz,2H)7.50(s,1H)7.72(br.d,J=8.7Hz,2H)7.85(s,1H)8.49(d,J=5.2Hz,1H)。
实例9
(7S)-5-[4-氟-3-(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9,化合物编号67)
起始于在甲苯(4.27mL)中的中间体I-18(160mg,0.66mmol)、5-溴-2-氟苯并三氟化物(149μL,1.06mmol)、N,N’-二甲基乙二胺(42μL,0.396mmol)、碘化铜(I)(75mg,0.396mmol)、K2CO3(182mg,1.32mmol)获得化合物67,遵循类似于在E-1中描述的程序产生呈浅黄色固体的化合物67(224mg,84%)。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6(d,J=6.4Hz,3H)2.58(s,3H)3.98(dd,J=12.7,7.2Hz,1H)4.25(dd,J=12.6,4.2Hz,1H)4.80(五重峰,J=6.6,4.3Hz,1H)7.29(d,J=9.5Hz,1H)7.43(dd,J=5.2,1.2Hz,1H)7.48(s,1H)7.54-7.61(m,2H)7.80(s,1H)8.49(d,J=5.2Hz,1H)。
实例10
(7S)-5-[4-(2-氟乙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10,化合物编号77)
在0℃下,向在DMF(4.5mL)中的2-氟乙醇(453μL,0.495mmol)的溶液中添加氢化钠(在矿物油中的60%分散体,22mg,0.544mmo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0分钟。然后添加化合物67(200mg,0.495mmol)。将该混合物在110℃下搅拌23h。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且添加在DMF(0.5ml)中的2-氟乙醇(227μL,0.247mmol)和氢化钠(在矿物油中的60%分散体,12mg,0.297mmol)的溶液。将所得混合物在110℃下搅拌16h。用水淬灭该混合物并且用EtOAc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MeOH中的7M氨溶液,在DCM/DCM中,0/100至2/98)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提供164mg的化合物77,将其进一步通过RP HPLC(固定相:C18 XBridgeTM30x100mm 5u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33%CH3CN中的67%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至在水、50%CH3CN中的50%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进行纯化,从而产生125mg的化合物77,将其进一步通过RP HPLC(固定相:C18XBridgeTM 30x100mm 5u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33%CH3CN中的67%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至在水、50%CH3CN中的50%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进行纯化,从而产生117mg的化合物77,将其进一步通过RP HPLC(固定相:C18 XBridgeTM 30x100mm 5μ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53%MeOH中的47%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至在水、70%MeOH中的30%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进行纯化,从而产生化合物77(39mg,18%),还回收了38mg的起始材料化合物67。对于化合物77:1H NMR(400MHz,CDCl3)δppm 1.75(d,J=6.5Hz,3H)2.57(s,3H)3.96(dd,J=12.8,7.3Hz,1H)4.24(dd,J=12.7,4.4Hz,1H)4.28-4.38(m,2H)4.70-4.87(m,2H)4.75-4.83(m,1H)7.08(d,J=8.6Hz,1H)7.44(dd,J=5.2,1.3Hz,1H)7.48-7.57(m,3H)7.79(s,1H)8.47(dd,J=5.3,0.5Hz,1H)。
实例11
(7S)-5-(4-乙氧基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盐酸盐(E-11,化合物编号81)
在密封试管中并且在氮下,向在甲苯(6mL)中的中间体I-18(0.1g,0.413mmol)、4-碘苯乙醚(0.164g,0.661mmol)、K2CO3(114mg,0.825mmol)以及N,N′-二甲基乙二胺(26μL,0.211mmol)的搅拌悬浮液中添加碘化铜(I)(47mg,0.247mmol)。将该混合物在100℃下搅拌24h。通过硅藻土衬垫过滤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洗涤。在真空中蒸发有机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40/6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以产生呈油状物的化合物81。将该残余物溶解于EtOAc中并且添加HCl(4N)(103μL,0.413mmol)。将该残余物用DIPE磨碎、过滤并且在真空中进行干燥,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81(163mg,99%)。游离碱:1H NMR(300MHz,CDCl3)δppm 1.35(t,J=6.9Hz,3H)1.65(d,J=6.5Hz,3H)2.50(s,3H)3.84(dd,J=12.9,7.0Hz,1H)3.97(q,J=7.0Hz,2H)4.16(dd,J=12.9,4.3Hz,1H)4.60-4.76(m,1H)6.87(br.d,J=8.8Hz,2H)7.18(br.d,J=8.7Hz,2H)743(br.d,J=4.8Hz,1H)7.48(br.s,1H)7.72(s,1H)8.39(br.d,J=4.3Hz,1H);HCl盐:1H NMR(300MHz,DMSO-d6)δppm 1.34(t,J=6.9Hz,3H)1.60(d,J=6.3Hz,3H)2.68(s,3H)3.38(br.s.,1H)3.90-4.14(m,3H)4.28(dd,J=13.0,4.1Hz,1H)4.78-4.94(m,1H)7.00(br.d,J=8.9Hz,2H)7.35(br.d,J=8.8Hz,2H)8.23-8.42(m,3H)8.69(d,J=6.3Hz,1H)。
实例12
4-[(7S)-7-甲基-4-氧代-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3-基]吡啶-2-腈(E-12,化合物编号127)
向在1,4-二噁烷(4mL)中的中间体I-33a(250mg,0.593mmol)和4-溴吡啶-2-腈(162mg,0.884mmol)的搅拌悬浮液以及Na2CO3(2mL)的饱和溶液中添加Pd(PPh3)4(42mg,0.036mmol)。在微波辐射下,将该混合物在150℃下搅拌10min。然后用H2O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50/5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蒸发。将该残余物用DIPE沉淀。将该固体过滤,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127。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7(d,J=6.4Hz,3H)4.05(dd,J=12.9,7.4Hz,1H)4.32(dd,J=12.7,4.0Hz,1H)4.79-4.88(m,1H)7.51(br.d,J=8.4Hz,2H)7.74(br.d,J=8.4Hz,2H)7.86(s,1H)7.92(dd,J=5.2,1.7Hz,1H)8.04-8.14(m,1H)8.67(d,J=5.2Hz,1H)。
实例13
(7S)-3-(2-异丙基-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13,化合物编号126)
向在饱和水溶液NaHCO3(1mL)和1,4-二噁烷(1mL)中的中间体I-33b(150mg,0.442mmol)和4-溴-2-异丙基-吡啶(如在WO 2009/118292中描述的制备)(97mg,0.486mmol)的搅拌悬浮液中添加Pd(PPh3)4(26mg,0.022mmol)。在微波辐射下,将该混合物在120℃下搅拌10min。通过硅藻土过滤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洗涤。将有机层用水洗涤、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进行浓缩。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MeOH中的7N氨溶液,在DCM中,0/100至10/90),然后(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30/70)),然后通过RPHPLC(固定相:C18XSelectTM 19x100mm 5μ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20%CH3CN中的80%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至在水、100%CH3CN中的0%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蒸发,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126。1H NMR(400MHz,CDCl3)δppm 1.32(d,J=6.9Hz,6H)1.75(d,J=6.7Hz,3H)3.08(spt,J=6.9Hz,1H)4.02(dd,J=12.7,7.2Hz,1H)4.31(dd,J=12.6,4.0Hz,1H)4.80(五重峰,J=6.7,4.3Hz,1H)7.45-7.48(m,2H)7.51(br.d,J=8.3Hz,2H)7.71(br.d,J=8.6Hz,2H)7.81(s,1H)8.50-8.55(m,1H)。
实例14
(7S)-5-(3,4-二氯苯基)-3-[2-(羟甲基)-4-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14,化合物编号125)
将在乙酸酐(8mL)中的中间体I-34(1.09g,4.56mmol)的悬浮液在100℃下搅拌2h。将该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且倾倒进水(15mL)和EtOAc(30mL)中。将该有机层分离,用饱和NaHCO3溶液洗涤,干燥(Na2SO4),过滤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在室温下,将生成的油状物用在MeOH(5.45mL)和H2O(2.72mL)中的氢氧化锂(259mg,10.81mmol)搅拌30min。然后,添加EtOAc并且将有机层用水、盐水洗涤,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进行浓缩。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MeOH中的7M氨溶液,在DCM中,0/100至3/97)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蒸发,以产生化合物125(670mg,61%)。
通过RP HPLC(固定相:C18XBridge 30x100mm 5u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46%CH3CN中的54%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至在水、36%CH3CN中的64%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纯化该粗化合物125(100mg),从而产生72mg化合物125。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4(d,J=6.4Hz,3H)3.73(br.s.,1H)3.96(dd,J=12.7,7.2Hz,1H)4.24(dd,J=12.7,4.3Hz,1H)4.72-4.83(m,3H)7.23(dd,J=8.7,2.3Hz,1H)7.49(d,J=2.3Hz,1H)7.51(d,J=8.7Hz,1H)7.55(d,J=4.9Hz,1H)7.59(s,1H)7.82(s,1H)8.54(d,J=4.9Hz,1H)。
实例15
(7S)-5-(3,4-二氯苯基)-3-[2-(1-羟乙基)-4-吡啶基]-7-甲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15,化合物编号111)
在-78℃下并且在氮下,向在THF(1.24mL)中的中间体I-39(150mg,0.374mmol)的溶液中滴加在THF(249μL,0.747mmol)中的3M甲基氯化镁。将该混合物在-78℃下搅拌2h。然后,添加更多的在THF(125μL,0.374mmol)中的3M甲基氯化镁并且将该混合物在-78℃下搅拌1h。然后,将其在-78℃下用饱和NH4Cl溶液淬灭并且允许达到室温。将该混合物用EtOAc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Mg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MeOH,0/100至5/95)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蒸发。用醚/庚烷沉淀该残余物,以产生呈浅黄色固体的化合物111。1H NMR(400MHz,CDCl3)δppm1.52(dd,J=6.6,0.8Hz,3H)1.74(dd,J=6.5,2.3Hz,3H)3.91-4.02(m,1H)4.13-4.31(m,2H)4.72-4.84(m,1H)4.92(q,J=6.5Hz,1H)7.23(dd,J=8.6,2.5Hz,1H)7.49(d,J=2.3Hz,1H)7.51(d,J=8.6Hz,1H)7.56(br.d,J=5.3Hz,1H)7.59-7.63(m,1H)7.82(s,1H)8.52(dd,J=5.1,0.7Hz,1H)
实例16
(7S)-7-甲基-3-(2-甲基-1-氧化-吡啶-1-鎓-4-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16,化合物编号140)
在0℃下,向在DCM(133mL)中的最终化合物E-1(3.32g,8.59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3-氯过氧苯甲酸(2.96g,17.18mmol)。允许该混合物达到室温并且在室温下搅拌3h。用Na2CO3饱和溶液处理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稀释。将该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以产生呈浅黄色固体的化合物140(3.4g,98%)。
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MeOH,0/100至5/95)纯化一少部分(350mg)。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蒸发。用Et2O沉淀该残余物并过滤,以产生纯化合物140(290mg,8%)。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5(d,J=6.4Hz,3H)2.53(s,3H)4.02(dd,J=12.7,7.2Hz,1H)4.30(dd,J=12.7,4.0Hz,1H)4.75-4.85(m,1H)7.50(d,J=8.4Hz,2H)7.63(dd,J=6.8,2.5Hz,1H)7.67-7.77(m,3H)7.81(s,1H)8.21(d,J=6.6Hz,1H)。
实例17
(7S)-5-[4-(1-羟乙基)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17,化合物编号149)
在0℃下,向在MeOH(5mL)中的中间体I-35(60mg,0.166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硼氢化钠(6mg,0.166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h。在真空中浓缩该溶剂。将该残余物用DCM溶解并且用饱和Na2CO3溶液进行洗涤。将有机层分离、干燥(Mg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MeOH,0/100至100/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以产生化合物149(40mg,66%)。1H NMR(300MHz,CDCl3)δppm 1.52(d,J=6.5Hz,3H)1.73(d,J=6.5Hz,3H)2.31(br.s.,1H)2.57(s,3H)3.97(dd,J=12.8,6.9Hz,1H)4.16-4.39(m,1H)4.60-4.86(m,1H)4.95(q,J=6.4Hz,1H)7.35(br.d,J=8.2Hz,2H)7.42-7.59(m,4H)7.81(s,1H)8.37-849(m,1H)。
实例18
(7S)-5-(4-环丙基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18,化合物编号156)
向在CH3CN(5mL)和H2O(2mL)中的中间体I-36(255mg,0.642mmol)、环丙基硼酸(165mg,1.92mmol)以及K2CO3(177mg,1.28mmol)的搅拌悬浮液中添加Pd(PPh3)4(37mg,0.032mmol)。在微波辐射下,将该混合物在150℃下搅拌10min。然后,添加更多的环丙基硼酸(165mg,1.92mmol)和Pd(PPh3)4(37mg,0.032mmol)。在微波辐射下,将该混合物在150℃下再搅拌10min。然后用H2O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干燥(Mg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庚烷中的EtOAc,0/100至75/25),并且通过RP HPLC(固定相:C18XBridgeTM 30x100mm 5u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33%CH3CN中的67%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至在水、50%CH3CN中的50%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以产生呈固体的化合物156(80mg,24%)。1H NMR(400MHz,CDCl3)δppm 0.62-0.77(m,2H)0.91-1.06(m,2H)1.72(d,J=6.7Hz,3H)1.91(tt,J=8.5,5.1Hz,1H)2.56(s,3H)3.93(dd,J=12.9,6.9Hz,1H)4.25(dd,J=12.9,4.2Hz,1H)4.75(五重峰,J=6.6,4.4Hz,1H)7.09-7.18(m,2H)7.18-7.25(m,2H)7.48(dd,J=5.1,1.2Hz,1H)7.53(s,1H)7.79(s,1H)8.45(d,J=5.1Hz,1H)
实例19
(7S)-7-甲基-3-(6-哌嗪-1-基-3-吡啶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19,化合物编号176)
向在DCM(1.9mL)中的中间体I-42(663mg,1.19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三氟乙酸(0.911mL,11.91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h。在真空中浓缩该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MeOH,0/100至20/8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蒸发。用Et2O沉淀该残余物并过滤固体,通过RP HPLC(固定相:C18XBridgeTM50x1005μ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43%CH3CN中的53%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至在水、60%CH3CN中的40%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纯化该固体,以产生呈固体的化合物176(151mg,28%)。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3(d,J=6.6Hz,3H)1.76(br.s.,1H)2.92-3.02(m,4H)3.50-3.57(m,4H)4.00(dd,J=12.4,7.2Hz,1H)4.27(dd,J=12.4,4.0Hz,1H)4.70-4.82(m,1H)6.63(d,J=8.7Hz,1H)7.50(br.d,J=8.7Hz,2H)7.68(br.d,J=8.7Hz,2H)7.71(s,1H)7.96(dd,J=9.0,2.3Hz,1H)8.42(d,J=2.3Hz,1H)
实例20
(7S)-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5-[6-(三氟甲基)-3-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20,化合物编号186)
在密封试管中并且在氮下,向在1,4-二噁烷(10mL)中的中间体I-18(325mg,1.341mmol)、2-氯-5-(三氟甲基)吡啶(365mg,2.012mmol)、4,5-双(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呫吨(155mg,0.268mmol)、Cs2CO3(874mg,2.683mmol)的搅拌悬浮液中添加Pd(PPh3)4(155mg,0.134mmol)。将该混合物在120℃下搅拌7h。通过硅藻土衬垫过滤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洗涤。在真空中蒸发该滤液并且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30/7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使用首先用MeOH洗脱然后用在MeOH中的7M氨溶液洗脱的(SCX2柱),通过离子交换色谱纯化该残余物。收集包含在MeOH中的7M氨溶液中的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蒸发溶剂。用Et2O磨碎该残余物,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186(415mg,80%)。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3(d,J=6.4Hz,3H)2.60(s,3H)4.35-4.44(m,1H)4.68-4.80(m,2H)7.41(dd,J=5.2,1.2Hz,1H)7.45(s,1H)7.78(s,1H)7.94(dd,J=8.8,2.2Hz,1H)8.24(d,J=9.0Hz,1H)8.52(d,J=5.2Hz,1H)8.69-8.73(m,1H)。
实例21
(7S)-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5-[6-甲基-5-(三氟甲基)-2-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21,化合物编号192)
在密封试管中、在氮下,向在脱气的DMF(2.4mL)中的中间体I-43(65mg,0.154mmol)、氯化锂(13mg,0.308mmol)以及双(三苯膦基)钯(II)二氯化物(6mg,0.007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四甲基锡(32μL,0.231mmol)。将该混合物在110℃下搅拌5h。用NaHCO3的饱和溶液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EtOAc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30/7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然后,用Et2O磨碎该产物,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192(26mg,42%)。1H NMR(400MHz,CDCl3)δppm 1.73(d,J=6.5Hz,3H)2.60(s,3H)2.69(br.d,J=1.6Hz,3H)4.34-4.46(m,1H)4.66-4.80(m,2H)7.41(dd,J=5.1,1.2Hz,1H)7.44(s,1H)7.78(s,1H)7.90(d,J=8.8Hz,1H)8.02(d,J=8.6Hz,1H)8.52(d,J=4.9Hz,1H)。
实例22a
(7S)-5-[6-乙氧基-5-(三氟甲基)-2-吡啶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22a,化合物编号189)
在0℃下,向在DMF(5mL)中的氢化钠(在矿物油中的60%分散体)(78mg,1.95mmol)的搅拌溶液中添加EtOH(114μL,1.95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0min。然后,在0℃下,添加在DMF(5mL)中的2-氯-4-碘-5-(三氟甲基)吡啶(0.5g,1.62mmol)的溶液并且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8h。然后,在0℃下,添加更多的氢化钠(在矿物油中的60%分散体)(26mg,0.65mmol)和EtOH(38μL,0.65mmo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h。然后添加中间体I-18(157mg,0.65mmol)并且将该混合物冷却至0℃。添加更多的氢化钠(在矿物油中的60%分散体)(52mg,1.301mmo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h并且在80℃下搅拌16h。然后,在室温下,添加更多的氢化钠(在矿物油中的60%分散体)(13mg,0.325mmo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80℃下再搅拌2h。用10%NH4Cl溶液处理该混合物并且用EtOAc/THF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将该残余物溶解于DMF(10mL)中。添加TEA(0.226mL,1.626mmol)和HATU(0.247g,0.605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h。在0℃下,用饱和NaHCO3溶液/盐水处理该混合物并且用EtOAc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100/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然后,通过RP HPLC(固定相:C18 XBridgeTM30x100mm 5u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46%CH3CN中的54%0.1%NH4CO3H/NH4OHpH 9溶液至在水、36%CH3CN中的64%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再纯化该残余物,以产生呈米色固体的化合物189(27mg,4%)。1H NMR(500MHz,CDCl3)δppm 1.46(t,J=6.9Hz,3H)1.71(d,J=6.6Hz,3H)2.60(s,3H)4.15-4.27(m,2H)4.39(dd,J=13.3,7.2Hz,1H)4.65-4.80(m,2H)7.40(dd,J=5.2,1.2Hz,1H)7.43(s,1H)7.77(s,1H)7.82(s,1H)8.47(s,1H)8.52(d,J=5.2Hz,1H)。
实例22b
(7S)-5-[4-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22b,化合物编号204)
在密封试管中并且在氮下,向在1,4-二噁烷(2.5mL)中的中间体I-18(100mg,0.413mmol)、4,5-双(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呫吨(48mg,0.082mmol)以及Cs2CO3(269mg,0.082mmol)的搅拌悬浮液中添加Pd(PPh3)4(47mg,0.041mmol)和2,4-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134mg,0.619mmol)。将该混合物在110℃下搅拌4h并且在100℃下搅拌2天。通过硅藻土衬垫过滤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洗涤。在真空中蒸发该滤液。将该残余物溶解于DMF(7mL)和TEA(57μL,0.413mmol)中,然后添加HATU(157mg,0.413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h。在0℃下,用饱和溶液NaHCO3/盐水处理该混合物,然后添加EtOAc。通过硅藻土衬垫过滤该混合物。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100/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通过RP HPLC(固定相:C18 XBridgeTM30x100mm 5u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46%CH3CN中的54%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至在水、36%CH3CN中的64%0.1%NH4CO3H/NH4OH pH9溶液)再纯化该残余物,以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204(27mg,15%)。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2(d,J=6.4Hz,3H)2.61(s,3H)4.36-4.45(m,1H)4.68-4.79(m,2H)7.39(dd,J=5.2,1.7Hz,1H)7.43(s,1H)7.78(s,1H)8.42(s,1H)8.54(d,J=5.2Hz,1H)8.68(s,1H)。
实例23
(7S)-3-(2-碘-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23,化合物编号225)
在室温下,向在CH3CN(12.8mL)中的中间体I-26(320mg,0.786mmol)和NaI(1.18g,7.866mmol)的搅拌悬浮液中添加乙酰氯(84μL,1.18mmol)。在MW辐射下,将该混合物在120℃下搅拌30min。然后,用EtOAc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Na2S2O3的饱和溶液和盐水进行洗涤。将有机层分离、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庚烷中的EtOAc,0/100至60/4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蒸发,以产生化合物225(289mg,74%)。1H NMR(400MHz,CDCl3)δppm 1.75(d,J=6.5Hz,3H)4.02(dd,J=12.8,7.3Hz,1H)4.30(dd,J=12.7,4.2Hz,1H)4.80(五重峰,J=6.7,4.2Hz,1H)7.50(br.d,J=8.3Hz,2H)7.67(dd,J=5.1,1.6Hz,1H)7.72(br.d,J=8.3Hz,2H)7.80(s,1H)8.03-8.05(m,1H)8.32(dd,J=5.2,0.6Hz,1H)
实例24
(7S)-7-甲基-3-(2-哌嗪-1-基-4-吡啶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盐酸盐(E-24,化合物编号175)
起始于在1,4-二噁烷(4mL)和Na2CO3的饱和溶液(2mL)中的中间体I-33a(200mg,0.474mmol)、1-(4-溴-2-吡啶基)哌嗪(CAS:1201643-59-5,157mg,0.649mmol,1.06mmol)、Pd(PPh3)4(34mg,0.029mmol)获得化合物175,遵循类似于在E-12中描述的程序,然后用在iPrOH中的5N HCl溶液进行处理,产生呈浅黄色固体的化合物175(224mg,84%)。1H NMR(400MHz,DMSO-d6)δppm 1.59(d,J=6.5Hz,3H)3.22(br.s.,4H)3.83(br.s.,4H)4.10(dd,J=12.9,7.4Hz,1H)4.39(dd,J=12.9,4.2Hz,1H)4.81-4.92(m,1H)7.29(br.d,J=4.4Hz,1H)7.56(br.s.,1H)7.69(br.d,J=8.6Hz,2H)7.84(br.d,J=8.6Hz,2H)8.11(d,J=5.8Hz,1H)8.19(br.s,1H)9.20(br.s.,2H)。
实例25
(7S)-3-[2-(4-乙酰基哌嗪-1-基)-4-吡啶基]-7-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25,化合物编号106)
在氮下,向在DCM(1mL)中的化合物175(25mg,0.054mmol)和TEA(16μL,0.115mmol)的溶液中添加乙酰氯(4μL,0.060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5h。然后,用0.1N HCl稀释该混合物并且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Mg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MeOH,0/100至05/95)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进行浓缩,以产生呈固体的化合物106(17mg,62%)。1H NMR(400MHz,CDCl3)δppm 1.75(d,J=6.5Hz,3H)2.13(s,3H)3.49-3.55(m,2H)3.55-3.61(m,2H)3.61-3.67(m,2H)3.70-3.77(m,2H)4.01(dd,J=12.7,6.9Hz,1H)4.30(dd,J=12.7,4.2Hz,1H)4.79(五重峰,J=6.6,4.4Hz,1H)6.94(dd,J=5.2,1.3Hz,1H)7.17(br.s,1H)7.46-7.55(m,2H)7.66-7.76(m,2H)7.80(s,1H)8.19(dd,J=5.2,0.6Hz,1H)。
实例26
7-(二氟甲基)-3-(2-甲基-4-吡啶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26,化合物编号181)
在H2大气压下,起始于中间体I-46(71mg,0.169mmol)、使用在EtOH(3mL)中的10%Pd/C(36mg,0.033mmol)获得化合物181,遵循类似于在E-6中描述的程序,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181(13mg,19%)。1H NMR(400MHz,CDCl3)δppm 2.58(s,3H)4.36(dd,J=13.6,3.2Hz,1H)4.61(ddd,J=13.6,5.0,1.3Hz,1H)4.88-4.99(m,1H)6.21-6.55(m,1H)7.45(dd,J=5.2,1.3Hz,1H)7.47-7.54(m,3H)7.73(br.d,J=8.3Hz,2H)7.89(s,1H)8.50(d,J=5.1Hz,1H)。
实例27
(7S)-7-甲基-3-[2-(甲基氨基)-4-吡啶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27,化合物编号147)
起始于在1,4-二烷(8.1mL)和Na2CO3的饱和溶液(8.2mL)中的中间体I-33a(1.5g,3.561mmol)、4-溴-N-甲基-吡啶-2-胺(799mg,4.273mmol,1.06mmol)、Pd(PPh3)4(206mg,0.178mmol)获得化合物147,遵循类似于在E-12中描述的程序,产生呈白色固体的化合物147(1.14g,80%)。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4(d,J=6.4Hz,3H)2.93(d,J=5.2Hz,3H)4.00(dd,J=12.6,7.1Hz,1H)4.29(dd,J=12.7,4.0Hz,1H)4.54(br.d,J=3.2Hz,1H)4.73-4.82(m,1H)6.84(s,1H)6.86(d,J=5.2Hz,1H)7.50(br.d,J=8.4Hz,2H)7.70(br.d,J=8.4Hz,2H)7.79(s,1H)8.09(d,J=5.2Hz,1H)。
实例28
(7S)-5-[4-碘-5-(三氟甲基)-2-吡啶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E-28,化合物编号212)
在室温下,向在DMF(5mL)中的氢化钠(在矿物油中的60%分散体,78mg,1.98mmol)的搅拌悬浮液中分部分地添加中间体I-18(320mg,1.32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5min并且在室温下,添加在DMF(5mL)中的2-氯-4-碘-5-(三氟甲基)吡啶(446mg,1.453mmol)的溶液。将该混合物在80℃下搅拌16h。然后,在室温下,添加更多的氢化钠(在矿物油中的60%分散体,27mg,0.66mmol)并且将该混合物在80℃下搅拌1h。用10%NH4Cl溶液/盐水处理该混合物并且用EtOAc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用盐水洗涤、干燥(Na2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DCM中的EtOAc,0/100至100/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浓缩溶剂,以产生呈白色泡沫的化合物212(220mg,32%)。
实例29
(7S)-5-(3,4-二氯-2-碘-苯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化合物编号220)和(7S)-5-(3,4-二氯-6-碘-1-甲基-环己-1,3,5-三烯-1-基)-7-甲基-3-(2-甲基-4-吡啶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化合物编号221)(E-29,化合物编号220和化合物编号221)
向在DMF(3mL)中的中间化合物I-63a和I-63b(250mg,0.235mmol)以及TEA(65μL,0.471mmol)的混合物的搅拌溶液中添加HATU(89mg,0.235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h。用NH4Cl的饱和溶液和NaHCO3的饱和溶液处理该混合物并用EtOAc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分离、干燥(MgSO4)、过滤并在真空中蒸发溶剂。通过快速柱色谱(硅石;在庚烷中的EtOAc,0/100至90/10)纯化该粗产物。收集所希望的部分并且在真空中浓缩溶剂,以给出两个部分,将其用DCM/庚烷磨碎,以产生呈固体的化合物220(55mg,45%)和化合物221(20mg,16%)。化合物220: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8(d,J=6.4Hz,2H)1.85(d,J=6.6Hz,1H)2.58(s,3H)3.82(dd,J=12.7,9.2Hz,0.65H)3.97(dd,J=12.7,7.2Hz,0.35H)4.00-4.07(m,1H)4.76-4.84(m,0.35H)4.92-5.00(m,0.65H)7.39(s,0.35H)7.40(s,0.65H)7.48(br.d,J=5.2Hz,1H)7.52-7.56(m,1H)7.82(s,1H)8.03(s,0.35H)8.03(s,0.65H)8.48(d,J=5.2Hz,1H);化合物221: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8(d,J=6.6Hz,2H)1.85(d,J=6.6Hz,1H)2.57(s,3H)3.81(dd,J=12.7,9.0Hz,0.65H)3.98(dd,J=12.7,4.6Hz,0.35H)4.02-4.11(m,1H)4.76-4.84(m,0.35H)4.95-5.04(m,0.65H)7.16(d,J=8.7Hz,0.35H)7.17(d,J=8.7Hz,0.65H)7.49(br.d,J=5.2Hz,1H)7.52-7.61(m,2H)7.83(s,0.65H)7.83(s,0.35H)8.47(d,J=5.2Hz,1H)。
通过遵循如针对化合物1(E-1)所报道的类似的合成程序、随后当需要时通过用于中间体I-18和I-19的程序合成以下最终化合物。
通过遵循如针对中间体I-22所报道的类似的合成程序起始于中间体I-14和1-溴-3,4-二氯苯,随后通过用于中间体I-23的程序,然后遵循如针对化合物2(E-2)所报道的类似的合成程序使用2-甲基-4-(4,4,5,5-四甲基-1,3,2-环戊硼烷-2-基)吡啶的顺序合成以下化合物。
实例30
3-(2-甲基-4-吡啶基)-7-(三氟甲基)-5-[4-(三氟甲基)苯基]-6,7-二氢吡唑并[1,5-a]吡嗪-4-酮(化合物编号238)
起始于在1,4-二烷(0.4mL)和NaHCO3的饱和溶液(0.4mL)中的中间体I-68(20mg,0.042mmol)、2-皮考啉-4-硼酸(8mg,0.059mmol)、Pd(PPh3)4(2mg,0.002mmol)获得化合物238(E-30),遵循类似于在E-12中描述的程序并且通过RP HPLC((固定相:C18XBridge30x1005um),(流动相:梯度从在水、40%CH3CN中的60%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至在水、57%CH3CN中的43%0.1%NH4CO3H/NH4OH pH 9溶液))进行纯化,从而产生化合物238(14mg,75%)。1H NMR(500MHz,CDCl3)δppm 2.53(s,3H)4.23(dd,J=14.0,1.3Hz,1H)4.67-4.74(m,1H)5.07-5.14(m,1H)7.38-7.43(m,3H)7.47(s,1H)7.67(br.d,J=8.4Hz,2H)7.87(s,1H)8.44(d,J=5.2Hz,1H)。
下面的表1a(化合物1-87)和1b(具有用于化合物1-87的替代性表示)列出了具有化学式(I)的另外的化合物。
表1a和1b.以下化合物的制备遵循示例于实验部分(实验编号)的方法。在实验部分中示例和描述的化合物以星号*进行标记。通过E1的类似程序合成的化合物的加工可以通过经由硅藻土衬垫过滤或通过用有机溶剂萃取、用氨水洗涤进行。在通过E2的类似程序合成的化合物的合成中使用的偶联剂是硼酸或硼酸酯。对于一些化合物,尽管该化合物本身已经作为单一的立体异构体被分离并且是对映异构体纯的,但是当绝对立体化学未确定时,已经将立体化学构型指定为*R或*S。
表1a
表1b
如在此提供的化合物中的盐化学计量或酸含量的值是以实验方式获得的那些并且当使用不同分析方法时可能不同。通过1H NMR综合分析和/或元素分析确定在此报道的盐酸的含量。对于化合物1,通过离子色谱(盐酸盐和硫酸酯)以及通过NMR(甲磺酸盐和马来酸盐)确定盐化学计量。
分析部分
熔点
值是峰值,并且获得的值具有与这个分析方法通常相关的实验不确定性。
梅特勒FP 62(A):对于多种化合物,在梅特勒FP 62装置上在开管毛细管中确定熔点。用3℃/分钟或10℃/分钟的温度梯度对熔点进行测量。最高温度是300℃。从数字显示器读取熔点。
梅特勒FP 62(A1):在梅特勒FP 62装置上在开管毛细管中确定熔点(m.p.)。使用10℃/分钟的梯度,用从50℃至300℃变化的温度测量熔点。从数字显示器读取熔点值。
梅特勒FP 81HT/FP 90(B):对于多种化合物,在FP 81HT/FP 90装置(梅特勒-托利多(Mettler-Toledo))上在开管毛细管中确定熔点。用1℃/分钟、3℃/分钟、5℃/分钟或10℃/分钟的温度梯度对熔点进行测量。最高温度是300℃。从数字显示器读取熔点。
梅特勒-托利多MP50(C):对于多种化合物,在梅特勒-托利多MP50上在开管毛细管中确定熔点。使用10℃/分钟的温度梯度来测量熔点。最高温度是300℃。从数字显示器读取熔点数据并且从视频记录系统进行检查。
DSC823e(D):对于多种化合物,用DSC823e(梅特勒-托利多)来确定熔点(m.p.)。使用30℃/分钟的温度梯度来测量熔点。最高温度是400℃。记录峰值。
LCMS
通用程序
使用LC泵、二极管阵列(DAD)或UV检测器以及如在对应的方法中所指定的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量。如果必要的话,包括另外的检测器(参见以下方法表)。
将来自柱的流带至配置有大气压离子源的质谱仪(MS)。设置调谐参数(例如扫描范围、停留时间等)以便获得允许鉴定化合物的标称单一同位素分子量(MW)的离子在熟练人员的知识内。使用适当的软件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实验保留时间(Rt)和离子描述化合物。如果未在数据表中不同地指定,那么报道的分子离子对应于[M+H]+(质子化的分子)和/或[M-H]-(去质子的分子)。在该化合物不是直接可电离的情况下,指定该加合物的类型(即[M+NH4]+、[M+HCOO]-、[M+CH3COO]-等)。对于具有多种同位素模式的分子(Br、Cl等)来说,报道的值是针对最低同位素质量获得的值。获得的所有结果具有与使用的方法通常相关的实验不确定性。
在下文中,“LCT”意指LC-飞行时间,“SQD”意指单四极杆检测器,“MSD”意指质量选择检测器,“QTOF”意指四极飞行时间,“RT”意指室温,“BEH”意指桥联乙基硅氧烷/硅石混合物,“DAD”意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表2.LC-MS方法(以mL/min表示流量;以℃表示柱温度(T);以分钟表示运行时间)。
表3a.分析数据-熔点(M.p.)和LCMS:[M+H]+意指该化合物的游离碱的质子化质量,[M-H]-意指该化合物的游离碱的去质子质量或指定的加合物的类型([M+CH3COO]-)。Rt意指保留时间(以min计)。对于一些化合物,确定准确质量。
n.d.=未确定
表3b.分析数据-熔点(M.p.)和LCMS:[M+H]+意指该化合物的游离碱的质子化质量,Rt意指保留时间(以min计),方法是指用于LCMS的方法。
n.d.=未确定
SFC-MS
通用程序
使用来自伯格仪器公司(Berger instrument)的分析系统进行SFC测量,该系统包括一个用于递送二氧化碳(CO2)和改性剂的FCM-1200二元泵流体控制模块、一个CTC分析自动液体取样器、一个用于将柱从室温加热至80℃的TCM-20000热控制模块。使用配备有经得起400巴的高压流通池的一个安捷伦1100UV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来自该柱的流被分流到MS光谱仪。该MS检测器配置有大气压电离源。用于沃特斯ZQ质谱分光光度计的以下电离参数是:电晕:9μa,源温度:140℃,锥孔:30V,探头温度450℃,萃取器3V,脱溶剂气体400L/hr,锥孔气体70L/hr。使用氮气作为雾化器气体。用沃特斯-质谱质量莱纳斯-开放性莱纳斯(Waters-Micromass MassLynx-Openlynx)数据系统进行数据采集。
表4.分析的SFC-MS方法(以mL/min表示流量;以℃表示柱温度(T);以Mpa表示压力)。
表5.分析的SFC数据-Rt意指保留时间(以分钟计),[M+H]+意指该化合物的质子化质量,方法是指用于对映异构体纯的化合物的SFC/MS分析的方法。将测量值与混合物进行比较。
旋光度
在铂金埃尔默(Perkin-Elmer)341旋光计上用钠灯测量旋光度并且记录如下:[α]°(λ,c g/100ml,溶剂,T℃)。
[α]λT=(100α)/(l x c):其中l是以dm计的路径长度并且c是针对在温度T(℃)和波长λ(以nm计)下的样品的以g/100ml计的浓度。如果使用的光波长是589nm(钠D线),那么可以改为使用符号D。始终应给出旋转符号(+或-)。当使用这一等式时,常常在旋转后的括号中提供浓度和溶剂。使用度报道旋转并且浓度不带单位的给出(将其假定为g/100ml)。
表6.旋光度数据。
NMR
化合物编号237:1H NMR(500MHz,CDCl3)δppm 1.72(d,J=6.6Hz,3H)2.96(d,J=5.2Hz,3H)4.05(s,3H)4.42(dd,J=13.7,7.1Hz,1H)4.53-4.59(m,1H)4.64(dd,J=13.6,4.0Hz,1H)4.70-4.78(m,1H)6.76(s,1H)6.84(d,J=5.2Hz,1H)7.78(d,J=8.7Hz,1H)7.77(s,1H)7.88(d,J=8.4Hz,1H)8.13(d,J=5.2Hz,1H)
药理学实例
在本发明中提供的这些化合物是mGluR2的负性别构调节物。这些化合物似乎通过结合至别构位点而非谷氨酸结合位点来抑制谷氨酸应答。当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存在时,mGluR2对一定浓度的谷氨酸的应答降低。凭借其降低受体功能的能力,预期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对mGluR2具有实质作用。在表7中示出了使用下面描述的并且适于鉴定此类化合物并且更具体地说是根据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35S]GTPγS结合测定方法测试的负性别构调节物对mGluR2的作用。
1)[35S]GTPγS结合测定
[35S]GTPγS结合测定是一种用于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GPCR)功能的基于-功能膜的测定,从而测量掺入的GTP的不-可水解形式[35S]GTPγS(用γ-发射35S标记的鸟苷5’-三磷酸)。G-蛋白α亚基催化鸟苷5’-二磷酸(GDP)被鸟苷三磷酸(GTP)交换并且当通过激动剂[35S]GTPγS激活GPCR时,G蛋白亚基被掺入并且不能被裂解以继续交换循环(Harper(哈珀)(1998)Current Protocols in Pharmacology(药理学实验指南)2.6.1-10,John Wiley&Sons,Inc.(约翰威利父子公司))。掺入的放射性[35S]GTPγS的量是G-蛋白的活性的一个直接量度并且因此可以测量该拮抗剂的活性。mGlu2受体显示优先偶联至Gαi-蛋白(用于这一方法的优先偶联),并且因此被广泛地用来研究在重组细胞系和在组织中的mGlu2受体的受体激活。在此,我们描述了[35S]GTPγS结合测定用来检测本发明的这些化合物的负性别构调节(NAM)特性的用途,该测定使用来自用人类mGlu2受体转染的细胞的膜并且该细胞改良自Schaffhauser(斯卡夫霍瑟)等人(Molecular Pharmacology(分子药理学),2003,4:798-810)。
膜制备
将CHO-细胞培养至预融合并且用5mM丁酸盐刺激24h。将CHO细胞培养至预-融合并且用5mM丁酸盐刺激24h。然后通过在PBS中进行刮削来收集细胞并且将细胞悬液离心(在台式离心机中,在4000RPM下,10min)。丢弃上清液并且通过用Ultra Turrax匀浆器混合将球粒轻轻地重悬于50mM Tris-HCl(pH 7.4)中。将该悬浮液在12,400RPM(Sorvall F14S-6x250Y)下离心10分钟并且丢弃上清液。使用Ultra Turrax匀浆器将球粒均化于5mM Tris-HCl(pH 7.4)中并且再次离心(13,000RPM,20min,4℃)。将最终的球粒重悬于50mM Tris-HCl(pH 7.4)中并且在使用之前将其以适当的等分部分存储在-80℃下。通过Bradford方法(伯乐公司(Bio-Rad),美国)确定蛋白浓度,将牛血清白蛋白用作标准品。
[35S]GTPγS结合测定
如下测量测试化合物的mGluR2负性别构调节活性。将测试化合物和谷氨酸稀释于包含10mM HEPES酸、10mM HEPES盐(pH 7.4)、100mM NaCl、3mM MgCl2以及10μM GDP的测定缓冲液中。将包含人类mGlu2受体的膜在冰上解冻并且将其稀释于补充有18μg/ml皂苷的测定缓冲液中。用化合物连同预确定(~EC80)浓度的谷氨酸(60μM)一起在30℃下,将膜预孵育30min。在添加[35S]GTPγS(最终浓度0.1nM)后,将测定混合物短暂振荡并且进一步孵育以在激活时允许掺入[35S]GTPγS(30分钟,30℃)。在10mM HEPES酸、10mM HEPES盐(pH 7.4)、100mM NaCl、3mM MgCl2、10μM GDP以及10μg/ml皂苷中的最终测定混合物包含7μg的膜蛋白。总反应体积是200μl。使用96孔filtermate通用收集器,经由Unifilter-96GF/B板(珀金埃尔默(Perkin Elmer),马萨诸塞州,美国)通过快滤终止反应。用冰冷的10mM NaH2PO4/10mM Na2HPO4(pH 7.4)将过滤器洗涤6次。然后将过滤器风-干,并且向每个孔中添加30μl的液体闪烁混合物(微申特公司(Microscint-O))。在Topcount中计数膜合放射活性。
数据分析
使用Lexis软件界面(在J&J研发)生成本发明的代表性化合物的浓度应答曲线。将数据计算为%的对照谷氨酸应答,将该反应定义为在添加EC80-当量浓度的谷氨酸时产生的应答。使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分析这些百分数对比测试化合物的log浓度标绘的S形浓度-应答曲线。将产生半数最大抑制的浓度计算为IC50。
当将在M.E最大中表示的IC50定义为相对最大作用(即相对于对照谷氨酸应答的最大%抑制)时,将pIC50值计算为-log IC50。
表7.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的药理学数据。
N.t.是指未测试
2)mGluR2 PAM JNJ-42153605对莨菪碱诱导的兴奋性运动的作用的逆转
装置
在基于微处理器的运动活性滤纸(arena)(高度为39cm并且直径为31cm的封闭的灰色PVC筒)中测量运动活性。将每片滤纸放置在红外LED(8x 8LED)灯箱(白色的PVC方箱;40x 40cm2;高度12.5cm)上。在观察室上方的顶棚上安装一个红外感光管相机和一个白光源以追踪该动物。记录走过的总距离(cm)并且使用Noldus Ethovision XT视频跟踪系统(Noldus Ethovision XT Video Tracking System)(版本7.0.418;诺达思公司(Noldus),瓦格宁根,荷兰)进行分析。在活动笼内的光的强度(在地板水平的中心中测量的)在4LUX与8LUX之间变化。
通用程序
在开始记录活动之前60min时用测试化合物或运载体对大鼠进行预处理并且将其放置在单独的笼中。在开始记录活动之前30min用JNJ-42153605(3-(环丙基甲基)-7-(4-苯基哌啶-1-基)-8-(三氟甲基)[1,2,4]三咗并[4,3-a]吡啶;WO 2010/130424;Cid(奇德)等人J.Med.Chem.(药物化学杂志)2012,55,8770-8789)(20mg/kg,静脉注射)激发大鼠并且刚好在开始测量活动之前与莨菪碱(0.16mg/kg,静脉注射)组合激发。在注射莨菪碱之后,立即将大鼠放置于活动监测器中并且测量在第一个30min内走过的总距离。
溶剂预处理的对照大鼠。
在图1和下面的表8中给出了以时间序列计的溶剂预处理的对照大鼠中获得的频率分布。接受JNJ-42153605和莨菪碱的组合的动物(n=433)几乎总是走过少于1500cm的距离(<1500cm)(仅有2.5%的对照大鼠走过多于1500cm的距离(>1500cm))。在另一方面中,单独用莨菪碱激发的动物(n=215)总是走过多于1500cm的总距离(>1500cm)并且几乎总是(在95.8%的大鼠中)多于4400cm的距离(>4400cm)。未接受任何激发的大鼠几乎总是走过多于1500cm(>1500cm)(在93.3%的大鼠中)并且少于4400cm(<4400cm)(在98.9%的大鼠中)的距离。用于JNJ-42153605对莨菪碱诱导的兴奋性运动的抑制作用的逆转,采用两个全或无标准:(1)逆转:总距离>1500cm;(2)正常化:总距离>4400cm。
关于JNJ-42153605的作用的逆转的结果示于下面的表9中。
表8.以时间序列计的溶剂预处理的对照大鼠中获得的频率分布。N测试的意指测试的动物的数目。
|  | 中位数(cm) | >1500cm(%) | >4400cm(%) | N<sub>测试的</sub> | 
| 组合 | 480 | 2.5 | 0.0 | 433 | 
| 没有激发 | 2618 | 93.3 | 1.1 | 638 | 
| 莨菪碱 | 7246 | 100 | 95.8 | 215 | 
表9.JNJ 42153605对莨菪碱诱导的兴奋性运动的作用的逆转。ED50意指有效剂量;PO意指口服途径;SC意指皮下途径。
3)V型迷宫测试
V型迷宫测试是一种基于在2臂迷宫中的新臂和熟悉臂的自发性探索的双试短期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Embrechts(埃姆布莱科特)等人(2013)“Longitudin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auPS2APP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a twotrial discrimination task of visuo-spatial recognition memory(在视空间识别记忆的双试辨别任务中的阿尔茨海默病的TauPS2APP小鼠模型的纵向表征)”,第45次欧洲大脑与行为学会会议(European Brain and Behaviour Society Meeting)2013年9月6-9日,慕尼黑,摘要P202)。在这一任务中可以通过低剂量的PCP扰乱行为表现,这样使得这些动物不再辨别新臂与熟悉臂。
方法
将雄性龙埃文斯(Long Evans)大鼠(詹维尔公司(Janvier),法国,体重280g至295g)群养于(group house)富有单独通风的笼中并且针对环境条件驯化5天。在驯化后,将动物单养(single house)4天,直到测试。在这期间,将动物每天处理2min并且在测试之前每天接受一次假给药、持续3天。V型迷宫由两个彼此成90°角的臂(L x W x H:70×10×30cm)组成,以形成通过闸刀门(guillotine door)连接至中心区域的V型迷宫。每个臂的壁具有不同的背景,在一个臂中展示出水平黑白条纹,而另一个臂中展示出均匀的黑色壁。经由迷宫的底部提供背景红外线照明并且将在平台上方的顶视图摄像机用于视频记录这些实验。使用Ethovision XT 7.0(诺达思公司,荷兰)自动量化该动物对每个臂的探索。在开始测试之前4h,口服给予地用化合物编号1或其运载体(20%HP-β-CD+1当量HCl)处理动物。在测试之前30min,给予PCP(0.75mg/kg,皮下给予)或其运载体(0.9%NaCl溶液)。该测试由2个时间段组成,每个5min:在第一个时间段(探索)中,将该动物放置于中心区域中并且使其进入两个臂之一(=熟悉的)。5min后,将该动物拿出迷宫,另一个臂(新的)的门仍是开着的,并且将该动物放回在中心区域中,用于第二个时间段(选择)。将在选择时间段过程中在熟悉臂和新臂中花费的时间分别记录,持续5min。
结果
在一系列评估从0.16mg/kg至10mg/kg的剂量的剂量-应答研究中,在大鼠中评估化合物编号1。虽然对照动物(用测试化合物的运载体和PCP的运载体处理的)在第二个时间段中对新臂比熟悉臂的探索展示出强烈的偏好,但是PCP处理的大鼠在这些研究中的每个中不再辨别两个臂。用处于从0.32mg/kg向前的剂量的化合物编号1预处理的PCP激发的大鼠再次显示出对新臂的清晰的偏好(图2)。直到测试的最高剂量(10mg/kg)还观察到针对PCP的这一逆转作用。
4)在大鼠中的利血平相互作用测试
观察到一些示例性化合物在大鼠中诱导瞳孔放大。
在维冈(Wiga)大鼠中调查测试化合物的什么程度的瞳孔放大作用足以抵消由单胺消耗剂利血平(10mg/kg;皮下给予)诱导的瞳孔缩小。在利血平激发之前,测试化合物诱导瞳孔放大(时间=-1h除非另行说明;表10)。
例如,化合物编号1在利血平激发之前诱导瞳孔放大(ED50:1.78mg/kg皮下给予;1.55mg/kg口服给予,-1h;0.89mg/kg,口服给予,-4h)并且逆转利血平诱导的上睑下垂(ED50:1.03mg/kg皮下给予;0.78mg/kg口服给予,-1h;0.78mg/kg,口服给予,-4h)、瞳孔缩小(ED50:4.1mg/kg皮下给予;9.4mg/kg口服给予,-1h;9.4mg/kg,口服给予,-4h)以及镇静(ED50:9.4mg/kg皮下给予;7.1mg/kg口服给予,-1h;14mg/kg,口服给予,-4h)。效果示意于图3中。化合物编号1既不影响在利血平之前的夹尾反应也不影响利血平诱导的夹尾反应的阻断并且在利血平之后不诱导抓搔或充血。对照物mGlu2 NAMs RO-4995819(40mg/kg,口服给予)、RO-4491533(40mg/kg,口服给予;10mg/kg,皮下给予)以及[CAS 579473-69-1](40mg/kg,皮下给予)缺乏与利血平的这些相互作用。
不希望被理论所束缚,观察到的效果可能由不同于,并且除其之外的,mGluR2 NAM活性的机制介导。
表10.在维冈大鼠中的利血平诱导的上睑下垂(利血平;10mg/kg;皮下给予;-1h)的逆转。
5)在大鼠中的Ro-4-1284相互作用测试
还在用另一种单胺消耗剂viz.Ro-4-1284(1.25mg/kg,皮下给予)激发的大鼠中研究了化合物编号1增加眼睑开口的相对能力。在注射Ro-4-1284之前,还立即测量了对体温的作用。将累积的眼睑开口评分(每5min,持续1-h时间段)用于评估。在溶剂预处理的对照动物(n=70)中的累积的眼睑开口中位数是18;仅在1.4%的这些对照动物中出现了>25的评分并且将其用作Ro-4-1284-诱导的眼睑下垂(palpebral ptose)的药物诱导的逆转的全或无标准。化合物编号1将眼睑开口增加至评分>25(ED50:0.51mg/kg,口服给予)而不影响体温(>10mg/kg,口服给予)。
6)在阿扑吗啡激发的大鼠中的LY-404039-诱导的眼睑开口的减少的逆转。
将雄性维冈威斯塔(Wiga Wistar)大鼠(Crl:WI;查尔斯河德国;220±40g)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21℃±2℃;50%-65%相对湿度;设置为12h的光暗循环;在6.00h光照)饲养并且在开始实验之前禁食过夜(自来水保持随意可获得)。在测试期间过程中,将它们饲养于单独的笼中。当地伦理委员会遵照赫尔辛基宣言批准了所有研究。在阿扑吗啡注射之前1h用LY-404039(2.5mg/kg,皮下给予)预处理或未预处理的动物中,在注射阿扑吗啡(1.0mg/kg,静脉注射)后的第一个小时内,每5min为眼睑开口评分。在阿扑吗啡激发之前,以预确定的间隔用测试化合物或溶剂也对动物进行预处理。评分系统为:(5)眼球突出,(4)大睁的,(3)睁开四分之三,(2)半睁,(1)睁开四分之一,(0)闭合。经60-min的观察期累积眼睑开口的评分。将>26的累积的眼睑开口评分选择为LY-404039诱导的眼睑开口的减少的药物诱导的逆转(出现在3.2%的用LY-404039预处理的对照动物(n=154)中对比出现在99.5%的未用LY-404039预处理的对照大鼠(n=6335)中)。
表11a示出了在单独接受阿扑吗啡的对照动物中和在接受阿扑吗啡和LY-404039的动物中的眼睑开口评分。在单独接受阿扑吗啡的动物中,眼睑开口中位数是43,而在接受阿扑吗啡和LY404039的动物中,眼睑开口中位数是17。在单独用阿扑吗啡处理的动物中,眼睑开口评分几乎总是(在95.5%的大鼠中)大于34,而在用组合(阿扑吗啡+LY-404039)处理的动物中,仅3.2%的动物显示出大于26的眼睑开口。
表11a.在对照动物中的眼睑开口评分。
表11b.在阿扑吗啡激发的大鼠中的LY-404039-诱导的眼睑开口的减少的逆转。
7)mGIuR2-激动作用在海马脑切片中的逆转
介绍
在尖的海马脑切片中的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的电生理学记录代表用于测试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的一个模型。使用这一模型调查化合物编号1在齿状回突触中对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的作用。由于mGluR2的高表达,选择这一区域(Shigemoto(重本)等人,TheJournal of Neuroscience(神经科学杂志),1997年10月1日,17(19),7503-7522)。
方法
根据标准方案,使用多电极阵列(MEA)生物芯片和三维(3D)尖端电极由海马脑切片记录fEPSP。使用这些记录来监测谷氨酸-介导的突触传递(图4)。
结果
在应用的15min内,mGlu2/3-特异性激动剂LY-354740(1μM)将大鼠海马脑切片的超灌流(superfusion)的fEPSP遏制了50%(图5)并且与配对脉冲比率(PPR)的增加相关,从而指示一种突触前机制。在应用10μM化合物编号1后十五分钟,fEPSP的遏制被回复80%。这与PPR的降低相关,从而指示神经递质释放的增加(图5,来自4只大鼠的n=17个切片)。
随后,在齿状回(Goeldner(戈尔德纳)等人,Neuropharmacology(神经药理学)2013,64,337-346)中使用长时程增强(LTP)方案评估化合物编号1对突触功能的作用。
使用分离的谷氨酸能-介导的fEPSP诱导小量级LTP(110%):在这些具体的突触处施加已知诱导LTP的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的训练(Dinklo(丁克龙)等人,J.Pharmacol.Exp.Ther.(药理学与实验治疗学杂志)2011,336(2),560-574)。在10μM化合物编号1的存在下,与基线相比,LTP的量级增强了150%(p=0.005)。还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发现,在10μM化合物编号1的存在下的后-θ增强(PTP)与运载体处理显著不同:分别是160%对比120%(p=0.01)(图6,来自4只SD大鼠的22个切片)。在实验结束时,添加1mM犬尿酸以阻断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确认后-突触应答由谷氨酸神经传递介导。
讨论
LY-354740刺激突触前mGlu2/3受体,以限制谷氨酸的释放。此外,组II mGluR激动剂和拮抗剂在啮齿动物认知模型中的作用在敲除mGluR2的小鼠中完全缺失(Higgins(希金斯)等人Neuropharmacology(神经药理学),2004,46,907-917)。化合物编号1逆转由mGlu2/3-激动剂LY-354740诱发的突触遏制。这些数据说明化合物编号1能够在体外在大鼠海马切片中重建被遏制的突触传递。作为增强的兴奋神经传递的结果的网络兴奋性的增加影响LTP诱导的阈值。因此,LTP被弱的θ刺激有效地诱导,但是仅当预-施加化合物编号1时。因此,经由提高在谷氨酸能突触中的突触强度的能力并且通过引发用于增强LTP的系统,该化合物可以作为认知增强剂。
预示的组合物实例
如在通篇的这些实例中使用的“活性成分”涉及具有化学式(I)的最终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溶剂化物及其立体化学异构形式和互变异构体。
用于本发明的配制品的配方的典型实例如下:
1.片剂
在此实例中,可以将活性成分替代为相同量的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化合物,特别是相同量的经举例说明的任何化合物。
2.悬浮液
制备水性悬浮液用于口服给予,使得每毫升包含1至5mg的这些活性化合物之一、50mg的羧甲基纤维素钠、1mg的苯甲酸钠、500mg的山梨醇以及水(补足到1ml)。
3.注射剂
通过搅拌在按体积计在水中的10%丙二醇中的按重量计1.5%的本发明的活性成分来制备肠胃外组合物。
4.软膏
在此实例中,可以将活性成分替代为相同量的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化合物,特别是相同量的经举例说明的任何化合物。
合理的变化不应被认为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将显而易见的是因此描述的发明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以许多方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