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屏幕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能通过悬浮功能键的设置实现对触摸屏幕的辅助控制,达到较佳的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触摸屏幕的控制方法,在触摸屏幕上设置悬浮功能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对所述悬浮功能键的激活操作时,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以所述触摸屏幕上触点触压的位置确定被选定的目标对象。
优选地,所述以所述触摸屏幕上触点触压位置确定被选定的目标对象,为:
将所述触点触压的对象确定为被选定的目标对象;
或者,检测所述触摸屏幕上触点的滑动轨迹,以所述滑动轨迹确定出选定框,将所述选定框中的对象作为被选定的目标对象。
优选地,所述以所述滑动轨迹确定出选定框,为:
以所述滑动轨迹的起点及终点的连线为对角线所确定出的矩形框为选定框;
或者,以所述滑动轨迹的起点及终点的连线为直径所确定出的圆形框为选定框;
或者,以所述滑动轨迹组成的封闭区域为选定框;
或者,以所述滑动轨迹组成的半封闭区域为基础,按触点的滑动趋势形成封闭区域,以所述封闭区域为选定框。
优选地,所述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为:
所述触点触压所述悬浮功能键时,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
或者,所述触点连续触压所述悬浮功能键时,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
在所述触点长时间触压所述悬浮功能键时,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悬浮功能键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触摸屏幕的背景桌面、图标固定,且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可被拖动。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超过设定时间不被操作时,进入去激活状态;
或者,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再次被触点触压时,进入去激活状态;
或者,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被触点连续触压时,进入去激活状态。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所述悬浮功能键使能预置功能,通过再次操作所述悬浮功能键而切换预置的其他功能。
一种触摸屏幕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单元、接收单元、激活单元和确定单元,其中:
设置单元,用于在触摸屏幕上设置悬浮功能键;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对所述悬浮功能键的激活操作指令;
激活单元,用于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确定单元,用于以所述触摸屏幕上触点触压的位置确定被选定的目标对象。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触点触压的对象确定为被选定的目标对象。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还包括检测子单元和确定子单元,其中:
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触摸屏幕上触点的滑动轨迹;
确定子单元,用于以所述滑动轨迹确定出选定框,将所述选定框中的对象作为被选定的目标对象。
优选地,所述确定子单元还用于:以所述滑动轨迹的起点及终点的连线为对角线所确定出的矩形框为选定框;
或者,以所述滑动轨迹的起点及终点的连线为直径所确定出的圆形框为选定框;
或者,以所述滑动轨迹组成的封闭区域为选定框;
或者,以所述滑动轨迹组成的半封闭区域为基础,按触点的滑动趋势形成封闭区域,以所述封闭区域为选定框。
优选地,所述激活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触点触压所述悬浮功能键时,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或者,在所述触点连续触压所述悬浮功能键时,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在所述触点长时间触压所述悬浮功能键时,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去激活单元,用于在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超过设定时间不被操作时,去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或者,在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再次被触点触压时,去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或者,在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被触点连续触压时,去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使能预置功能后,通过再次操作所述悬浮功能键而切换为预置的其他功能。
本发明中,通过在触摸屏幕上设置悬浮功能键,在检测到对悬浮功能键的激活操作时,激活该悬浮功能键;借助该悬浮功能键,以触摸屏幕上触点触压的位置确定被选定的目标对象,即可实现对选定目标对象的各种操作。本发明通过设置悬浮功能键,在未对触摸屏幕上显示的图标无任何影响的前提下,提升了用户操作触摸屏幕的便利性。尤其是对于移动终端等触摸屏幕较小的操作终端而言,悬浮功能键的设置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为:通过在触摸屏幕上设置悬浮功能键,在检测到对悬浮功能键的激活操作时,激活该悬浮功能键;借助该悬浮功能键,以触摸屏幕上触点触压的位置确定被选定的目标对象,即可实现对选定目标对象的各种操作。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机的触摸屏幕示意图,如图1所示,悬浮功能键可设置于触摸屏幕左侧靠上的区域,也可以设置于触摸屏幕下方,如设置于包含菜单栏的区域。也可以设置于除上方的状态栏及下方的菜单功能键显示区域外的触摸屏幕正中部分的任意位置。除上方的状态栏外,屏幕其他任意位置都可放置所述悬浮功能键。其中虚线部分的区域为悬浮功能键可能置放的区域,标记为S的按键即为所述悬浮功能键。本发明中,只要悬浮功能键放置于触摸屏幕上不会阻挡其他功能图标显示即可。悬浮功能键的位置相对于触摸屏幕的背景桌面、图标而言是固定的,其位置仅通过用户拖动才会产生变化,不随触摸屏幕界面的移动而产生变化。
本发明的悬浮功能键的应优先显示于触摸屏幕的其他界面背景或图标、文字之上,但不应覆盖一些表示系统状态的图标如无线信号、电量、特殊提醒等功能图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机的触摸屏幕中功能图标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手机中的功能图标被打开后的触摸屏幕显示状态,由于悬浮功能键S设置于触摸屏幕靠左的位置,因此其几乎不会遮挡住功能图标,因此,悬浮功能键的设置不会影响用户对手机触摸屏幕的正常操作。
本发明的悬浮功能键仅是按键式图标,仅作为辅助按钮,在特定的环境下与其他屏幕交互操作共同完成预定功能。
悬浮功能键在屏幕的位置对于背景桌面、图标而言相对固定,其位置仅通过用户拖动方式产生变化,不随界面的移动产生变化。悬浮功能键可作用于移动设备中的显示界面和输入界面中。即在手机的普通显示状态下可激活悬浮功能键,也可在输入状态下如文本编辑或文本阅读状态下激活悬浮功能键。以下
悬浮功能键可以在对多个对象进行多项选择时,可首先激活悬浮功能键,再依次点击需要选定的对象,完成多个对象选定的操作。
悬浮功能键可以在对多个对象进行多项选择时,可首先激活悬浮功能键,然后检测触摸屏幕上触点的滑动轨迹,以起点和终点作为一个矩形选定框的对角线从而确定矩形选定框,并以选定框的形式选定目标对象。
在对多个对象进行多项选择时,可首先激活悬浮功能键,然后检测触摸屏幕上的触点滑动轨迹。触点滑动轨迹为一个封闭环形时,以环形封闭区域选定多个目标对象。
悬浮功能键可以在文本阅读或文本输入过程中,通过不同方式激活悬浮功能键,并配合另外的触摸操作完成部分文本的选定,或者文本的全选,或者固定屏幕显示内容使之不再随触摸屏幕触点的移动而上下移动,或者长按并移动悬浮功能键,实现文本显示内容的变更。
对于已经选定的多个目标对象,激活悬浮功能键,可完成对目标对象的反选。
悬浮功能键可根据当前界面的情况改变自身状态。若悬浮功能键在当前界面下可用,可放大自身大小,如将悬浮功能键图标放大,或改变悬浮功能键颜色,如将颜色转换成鲜艳的暖色调。反之,在悬浮功能键无法使用的界面下缩小图标或调整图标透明度,或将颜色转化成冷色调等。
与悬浮功能键配合使用的包括但不限于在所述悬浮功能键激活时间内完成的滑动手势,所述悬浮功能键激活时间包括但不限于长按悬浮功能键,或以点击方式完成激活/关闭激活操作所控制的时间。
本发明的悬浮功能键的个数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在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使能预置功能后,通过再次操作所述悬浮功能键而切换为预置的其他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触摸屏幕上设置悬浮功能键是容易实现的。上述对悬浮功能键进行的相应操作,可通过触摸屏幕上触点的触压位置来检测是否触压了悬浮功能键,从而确定使能悬浮功能键的相应功能,实现对功能图标或文本内容的选定等,达到对触摸屏幕的灵活控制。
以下通过具体示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是如何利用悬浮功能键实现对触摸屏幕对触摸屏幕进行控制的。
图3(a)-(f)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悬浮功能键完成文本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图3(a)-(f)所示,当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幕进入文本显示或文本输入界面后,若检测到悬浮功能键状态为激活状态,则自动放大悬浮功能键图标,如图3(a)所示。悬浮功能键被点击后,通过变色等向用户反馈其已处于激活状态,触摸屏幕将固定当前屏幕显示的内容,不会因其他操作而发生改变如图3(b)所示。用户保持与悬浮功能键的接触,即悬浮功能键所在的位置始终有触点触压,此种状态下,用户可通过第二接触点确认要选择文本的起点,如图3(c)所示。通过第二接触点在触摸屏上的阻尼运动,并根据阻尼运动控制所选定的文本长度,如图3(d)所示。以第二接触点离开屏幕的位置确定最终选定文本的终点,如图3(e)所示。释放悬浮功能键,完成文本复制功能,如图3(f)所示。
本示例中,对于文本的选定,还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在悬浮功能键被始终触压时,检测触摸屏幕上另一触点的滑动轨迹,以另一触点的滑动轨迹确定出选定框,将选定框中的文本对象作为被选定的目标对象。具体的,以另一触点的滑动轨迹确定出选定框,可以为:以另一触点的滑动轨迹的起点及终点的连线为对角线所确定出的矩形框为选定框;
或者,以另一触点的滑动轨迹的起点及终点的连线为直径所确定出的圆形框为选定框;
或者,以另一触点的滑动轨迹组成的封闭区域为选定框;
或者,以另一触点的滑动轨迹组成的半封闭区域为基础,按触点的滑动趋势形成封闭区域,以封闭区域为选定框。
本示例中,是一直触压悬浮功能键,通过另一触点来选定文本对象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双击悬浮功能键一直处于激活状态,不再一直触压悬浮功能键而实现对文本对象的选定,选定的方式跟前述方式相同,而在选定文本对象后,再通过双击悬浮功能键等方式使悬浮功能键处于非激活状态。
图4(a)-(e)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悬浮功能键使用矩形框选择多个图标的操作示意图,如图4(a)-(e)所示,示出了通过悬浮功能键、使用矩形框选择多个图标的方法。检测悬浮功能键状态为激活状态时,自动放大悬浮功能键图标,如图4(a)所示。悬浮功能键被点击后,通过变色等方式向用户反馈其已处于激活状态,如图4(b)所示。触点始终保持与悬浮功能键的接触,同时通过第二触点确认选择框的第一顶点,如图4(c)所示。通过第二接触点在触摸屏上的阻尼运动,并根据阻尼运动控制选择框第一顶点的对角顶点,如图4(d)所示。以第二触点离开屏幕的位置确定所述选择框第一顶点最终的对角顶点,并释放悬浮功能键,完成多个图标对象的选定,如图4(e)所示。
本示例中,对于功能图标的选定,还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在悬浮功能键被始终触压时,检测触摸屏幕上另一触点的滑动轨迹,以另一触点的滑动轨迹确定出选定框,将选定框中的文本对象作为被选定的目标对象。具体的,以另一触点的滑动轨迹确定出选定框,还可以为:以另一触点的滑动轨迹的起点及终点的连线为直径所确定出的圆形框为选定框;
或者,以另一触点的滑动轨迹组成的封闭区域为选定框;
或者,以另一触点的滑动轨迹组成的半封闭区域为基础,按触点的滑动趋势形成封闭区域,以封闭区域为选定框。
本示例中,是一直触压悬浮功能键,通过另一触点来选定文本对象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双击悬浮功能键一直处于激活状态,不再一直触压悬浮功能键而实现对文本对象的选定,选定的方式跟前述方式相同,而在选定文本对象后,再通过双击悬浮功能键等方式使悬浮功能键处于非激活状态。
图5(a)-(h)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悬浮功能键使用不规则多边形框选择图标的操作示意图,如图5(a)-(h)所示,示出了通过悬浮功能键、使用不规则多边形框选择图标的方法。检测悬浮功能键状态为激活状态时,自动放大悬浮功能键图标,如图5(a)所示。悬浮功能键被点击后,通过变色等方式向用户反馈其已处于激活状态,如图5(b)所示。触点始终保持与悬浮功能键的接触,同时通过第二触点确认多边形的第一个顶点,如图5(c)所示。并通过第二触点的阻尼运动轨迹确定多边形选择框的形状,直至确定一个封闭的多边形,如图5(d)-(g)所示。最后释放悬浮功能键,完成对多个图标的选定,如图5(h)所示。
图6(a)-(f)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悬浮功能键多次点击多个图标对象完成图标选择的操作示意图,如图6(a)-(f)所示,示出了通过悬浮功能键多次点击多个图标对象完成图标选定的方法。检测悬浮功能键状态为激活状态时,自动放大悬浮功能键图标,如图6(a)所示。悬浮功能键被点击后,通过变色等方式向用户反馈其已处于激活状态,如图6(b)所示。通过一触点一直触压悬浮功能键,而通过另一触点依次点击需要选择的对象图标,直至完成所有的选择操作,如图6(c)-(e)所示。再次点击所述悬浮功能键,去激活悬浮功能键,如图6(f)所示。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点触压触摸屏幕的检测示意图,其中Action1表示触点触压悬浮功能键时的电压变化曲线,Action2表示触点触压触摸屏幕时的电压变化曲线,d0为触点与触摸屏幕接触前的距离,d1为触点与触摸屏幕接触的距离,且d1可以为0。首先,当检测到第一触点触压悬浮功能键所在位置时将其激活,并在没有释放对悬浮功能键触压的情况下,检测到第二触点对屏幕的触压,并检测第二触点的滑动轨迹,从而实现对目标对象的选定。选定操作结束后第二触点释放对触摸屏幕的触压,最后第一触点释放对悬浮功能键所在位置的触压。通过检测上述触点的触压方式,即可实现对相应目标对象的选定。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摸屏幕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示例的触摸屏幕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检测悬浮功能键是否可用。
本发明中,悬浮功能键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触摸屏幕的背景桌面、图标固定,且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可被拖动。
当悬浮功能键不可用时,执行步骤802,若可用则执行步骤803。
步骤802,悬浮功能键形状变小。
悬浮功能键未被激活时,可以自动缩小其形状以不遮挡触摸屏幕上的其他功能图标等,避免影响对其他触摸屏幕上功能图标的操作。当然,悬浮功能键未被激活时,也可处于透明显示状态。当前流程结束。
步骤803,悬浮功能键形状变大。
悬浮功能键可用时,其处于放大状态,以方便用户对其的操作。
步骤804,确定悬浮功能键是否被激活。
具体的,如果触摸屏幕的控制器接收到对所述悬浮功能键的激活操作时,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否则不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激活时执行步骤805,否则继续检测悬浮功能键是否被激活。
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为:触点触压所述悬浮功能键时,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或者,所述触点连续触压所述悬浮功能键时,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在所述触点长时间触压所述悬浮功能键时,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
而当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超过设定时间不被操作时,进入去激活状态;或者,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再次被触点触压时,进入去激活状态;或者,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被触点连续触压时,进入去激活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激活悬浮功能键或去激活悬浮功能键仅是示例性的说明,并非用于限定。
本发明中,可以检测激活悬浮功能键是否被一直触压来确定其是否处于激活状态。
步骤805,检测到其他位置的触压。
检测触摸屏幕的其他位置有触点触压时,将检测触点的滑动轨迹等,以确定用户所选定的目标对象。
步骤806,完成选定等操作。
通过确定其他触点的滑动轨迹,确定出用户所选定的目标对象。
具体的,以所述触摸屏幕上触点触压位置确定被选定的目标对象,为:将所述触点触压的对象确定为被选定的目标对象;或者,检测所述触摸屏幕上触点的滑动轨迹,以所述滑动轨迹确定出选定框,将所述选定框中的对象作为被选定的目标对象。其中,以所述滑动轨迹确定出选定框,为:以所述滑动轨迹的起点及终点的连线为对角线所确定出的矩形框为选定框;或者,以所述滑动轨迹的起点及终点的连线为直径所确定出的圆形框为选定框;或者,以所述滑动轨迹组成的封闭区域为选定框;或者,以所述滑动轨迹组成的半封闭区域为基础,按触点的滑动趋势形成封闭区域,以所述封闭区域为选定框。
步骤807,释放其他位置的触压。
通过检测触压力度或触压位置的电压或电阻变化等检测出其他位置的触点释放了对触摸屏幕的触压,从而确定当前的目标对象选定结束,确定出所选定的目标对象。
步骤808,去激活悬浮功能键。
完成目标对象的选定后,释放对悬浮功能键的触压,从而去激活悬浮功能键。
而当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超过设定时间不被操作时,进入去激活状态;或者,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再次被触点触压时,进入去激活状态;或者,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被触点连续触压时,进入去激活状态。
本发明中,当通过操作触摸屏幕进入某个界面后,判断所述悬浮功能键可用并将其激活后,获取所述悬浮功能键预置的功能,此时用户可以通过再次以双击或单击等方式切换所述悬浮功能键为预置的第二种功能状态,直到选择好需要的功能模式后再通过第二触点的滑动等完成既定操作。由于悬浮功能键实现的功能操作与前述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其细节。
本发明中涉及的触摸屏幕尤其适用于屏幕较小移动终端等,如手机的触摸屏幕,当然也适用于显示屏幕较大的终端如计算机中等。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摸屏幕的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摸屏幕的控制装置设置单元90、接收单元91、激活单元92和确定单元93,其中:
设置单元90,用于在触摸屏幕上设置悬浮功能键;
接收单元91,用于接收对所述悬浮功能键的激活操作指令;
激活单元92,用于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确定单元93,用于以所述触摸屏幕上触点触压的位置确定被选定的目标对象。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93还用于:将所述触点触压的对象确定为被选定的目标对象。
或者,所述确定单元还包括检测子单元(图9中未示出)和确定子单元(图9中未示出),其中:
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触摸屏幕上触点的滑动轨迹;
确定子单元,用于以所述滑动轨迹确定出选定框,将所述选定框中的对象作为被选定的目标对象。
其中,所述确定子单元还用于:以所述滑动轨迹的起点及终点的连线为对角线所确定出的矩形框为选定框;
或者,以所述滑动轨迹的起点及终点的连线为直径所确定出的圆形框为选定框;
或者,以所述滑动轨迹组成的封闭区域为选定框;
或者,以所述滑动轨迹组成的半封闭区域为基础,按触点的滑动趋势形成封闭区域,以所述封闭区域为选定框。
其中,所述激活单元92还用于,在所述触点触压所述悬浮功能键时,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或者,在所述触点连续触压所述悬浮功能键时,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在所述触点长时间触压所述悬浮功能键时,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在图9所示的触摸屏幕的控制装置的基础上,触摸屏幕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去激活单元(图9中未示出),用于在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超过设定时间不被操作时,去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或者,在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再次被触点触压时,去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或者,在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后被触点连续触压时,去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
在图9所示的触摸屏幕的控制装置的基础上,触摸屏幕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切换单元(图9中未示出),用于在所述悬浮功能键被激活,所述悬浮功能键使能预置功能后,通过再次操作所述悬浮功能键而切换为预置的其他功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9中所示的触摸屏幕的控制装置中的各处理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触摸屏幕的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9所示的触摸屏幕的控制装置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