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中世古香织:摇滚女神还是圣母?

——关于动画某处翻译的讨论

🔗原文由Sylvan发布于2024年6月15日

引言

  在前两季京吹中,中世古香织一直占据举重若轻的位置,无论是作为无私坦然的小号手,还是温柔令人心动的学姐,香织在全剧的剧情推动、人物塑造、氛围衬托乃至姬情发展方面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然而,在无数次反复回味前两季动画之时,一句台词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这是一句原创台词,印象中仅出现过一次,但已经成为中世古香织在许多吹学文献中的代称。那就是田中明日香对香织的形容词——

“吹奏乐部的麦当娜”

  乍一提到麦当娜,年龄稍长的吹友大概会联想到一些性感迷人、极具气场、歌词充满争议的美国音乐天后形象。而这和大多观众心目中的中世古香织——温柔包容、顾全大局、善待后辈——似乎有些出入,而这种差别正是笔者对这句形容感到怪异的来源。

  直到笔者在一次网络冲浪时,偶然刷到一条吐槽艺术史翻译的豆瓣广播,大意为有些不懂艺术的译者居然将意大利语的“圣母玛利亚 (Madonna)”翻译为“麦当娜”,令人啼笑皆非。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顿时一个观点击中了笔者:

  有没有一种可能,明日香想形容香织的,并不是“吹奏乐部的麦当娜”,而是“吹奏乐部的圣母玛丽亚”呢?

正文

  在维基百科中搜索“Madonna”,会出现关于这一词汇消歧义的词条。中文版本关于该词汇的解释如下:

  Madonna(源自意大利语:ma donna——“贵夫人(my lady)”)在世界上广泛用于:

  • Madonna,圣母玛利亚——耶稣基督的母亲,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宗教人物——的指定称谓之一。
  • Madonna,圣母玛利亚 (绘画),描绘耶稣基督母亲的绘画作品。
  • 麦当娜(1958年生),美国歌手。

  因此,关于香织到底是吹奏部的小号diva,还是宗教人物,需要进一步的讨论。接下来,本文将从人物的性格、吹学原典的记录以及全世界吹友的学术争鸣三方面探讨,香织的代号究竟翻译成什么更为合理。

  首先,延续前文的讨论,在人物性格上,香织给人的一贯印象是娴静温和,令人心生爱怜。关于香织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剧情之一,大概就是她在低年级时为了维持社团的和气将独奏让给技巧和热情远不如自己的社团前辈,而高三时终于熬到了志在冲击金奖的社团成员,却又顾全大局,最终放弃了和后辈争夺首席。纵然心有不甘,香织对“抢夺”自己独奏机会的丽奈做到了尊重、支持和保护;面对优子等人的赞美,香织垂着眼淡淡笑着,说“我吹的不好,只是喜欢吹”,那忧郁的笑容如此优美。生活上,香织大概也是乐于照顾、安抚他人的性格,在武吹中她高中毕业后选择了护士为追求的目标,也能窥见她善良、体贴的内心。

  香织给观众的另一印象,大概在于她对明日香执着的追随。明知道自己的吹奏不如后辈,香织却唯独在意明日香对自己和丽奈的评价——他人眼中我自己怎样我并不关心,我只在乎你是否偏向于我。为明日香系鞋带,买她和家人喜爱的点心,香织就是这样默默地照顾着明日香。高中毕业时,一向随和的香织却鼓足勇气向明日香坚定地提出一同租房居住的请求,也最终过上了幸福的同居生活。综上所述,对人温柔、为了团队利益而退让、对某人专一的爱,这是中世古香织在京吹和武吹中表现出的几个关键词。

  而作为歌手的麦当娜,和这样的香织有相同之处吗?笔者检索了一些关于麦当娜为人性格和乐曲风格的新闻,大部分信息都将其描述为一个典型的“大女主”,野心勃勃、充满活力、曲风大胆,私生活方面曾有过多段恋情,并不在一个男人身上停滞不前。就如同我们很难想象,香织会对明日香以外的女孩倾其所有,麦当娜也并不会为了规避矛盾而小心退让。

  然而,可以说香织如同圣母吗?很显然,如果明日香真的将香织称为“吹奏部的圣母玛利亚”,显然并无宗教上的考量,而多半出于香织的性格和在吹奏部的地位。虽然“圣母”在今日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滥好人”、“过度善良”的代名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久一年的吹奏部可能就是需要这样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圣母”。此外,香织在吹奏部后辈心中的地位一直很高,也符合圣母玛丽亚在教徒心中崇高地位的定位。因此,仅从情节和人物个性而言,将香织称为“吹奏部的圣母玛丽亚”更加合适。

  其次,回归吹学原典,如果在原文中我们发现“中世古香织”与“麦当娜”的联系,那么前述可谓前功尽弃;相反,如果香织在吹奏乐部的代号仅仅作为一句台词出现,那么关于Madonna的翻译依然保留探讨的余地。在由官方引进的简体中文版《吹响吧!上低音号》系列小说中检索“麦当娜”,并未找到相关字眼。检索“香织”,也仅搜索到“大家心目中的女神”、“简直就是天使”等相关的形容。在日文原版小说中,在“人物介绍”部分,关于香织的形容是“みんなの憧れの先輩(人人都敬佩的前辈)”,与麦当娜似乎并无关联,甚至在官方的中文翻译中,“女神”、“天使”这一类带有圣洁色彩的词汇,和“圣母”更为接近。因此,“吹奏乐部的麦当娜”这一称号仅仅出现在动画之中。而作为台词出现的Madonna而非作为汉字出现的“麦当娜”,其翻译则更有讨论之处。综上,结合武吹原著和京吹台词,我们依然不能否定将香织称为“吹奏部的圣母玛丽亚”的可能性。

  最后,让我们看看多国吹友对香织这一代号的讨论。中文网络关于“中世古香织”的词条中提到她为“吹奏部的麦当娜”的地方,主要是萌娘百科(1);而在百度百科词条中,她被称为“吹奏乐部之花”(2);在Bangumi番组计划中,香织的代号又变成了“吹奏部的女神”(3)。这些不同的称号,似乎动摇了“麦当娜”这一称号的唯一性和正当性。

  在京吹官方页面上,笔者遇到了本研究中的最大障碍,那就是在官网对香织的介绍中,将她称为“吹奏楽部のマドンナ”(4)。笔者并不懂日语,通过线上翻译工具发现,“マドンナ”确实通常被翻译为“麦当娜”;如果明日香希望将香织形容为“圣母玛利亚”,日语中也有对应的词“聖母マリア”。关于日语中形容女性为温柔慈悲的“圣母”到底应该用怎样的词汇,笔者并不清楚,还请吹友指正。但请允许笔者稍微辩解一句,明日香作为古典音乐爱好者,通晓一些意大利语单词或许也并非没有可能。也许明日香称呼香织为“マドンナ”,是聪慧的明日香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既是说香织在社团的超高人气如同那位美国巨星,也是形容香织美好的心灵与性格类似意大利语的圣母。

  用英文搜索“kaori nakaseko madonna”,讨论寥寥。但在reddit上笔者发现了一位英语国家的吹友,通过一张香织侧脸的图片指出,“she really is the madonna”,并在评论解释说,因为香织眼下有一颗痣,而眼下有痣的女性“is destined to live a life full of sadness or something like that”(5)。悲悯、忧伤,这些往往能与哀悼圣母画像相关的词汇出现在这里,猜想这位吹友大概也将Madonna理解为了“圣母”一词。有趣的是,麦当娜早年脸上也有一颗痣,只不过长在鼻孔下方。后期她的痣渐渐消失,还引起了美国网友关于她整容的大讨论。

结语

  天后还是圣母?值此中世古香织携家属明日香重返京吹第三季之时,笔者斗胆对香织在明日香口中的称号进行了一番不成器的探讨。无论如何,第三季的香织已经走出了中学时在吹奏部退让的失落,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主宰。大学的香织,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心爱的人组成温馨的小家,在后辈面前依然大秀恩爱,这一切都是那样令人艳羡。在这里,笔者也要衷心祝愿这位心底如同圣母玛利亚一样纯良的女孩,在今后的人生中如麦当娜某一首歌的名字一样,“Living for Love”,怀抱着热爱前行。

参考文献

  1. 萌娘百科:中世古香织.
  2. 百度百科:中世古香织.
  3. bangumi:中世古香织.
  4. TV动画《吹响!上低音号2》官方网站:中世古香织.
  5. reddit: she really is the madonna.


CATALOG

    FEATURED TAGS
    Stage1 黄前十五年 黄前十六年 小笠原晴香 中世古香织 斋藤葵 伞木希美 铠冢霙 贴吧 久石奏 黄前久美子 田中明日香 吉川优子 北山泰瑠 黄前十八年 虎扑 bilibili 加藤叶月 川岛绿辉 中川夏纪 剑崎梨梨花 驳文 NGA 黄前十七年 知乎 铃木美玲 南中 黄前十四年 冢本秀一 誓言的终章 合奏比赛 高坂丽奈 利兹与青鸟 小日向梦 文言 京吹群像志 佐佐木梓 名濑雨未华 立华 老师 釜屋燕 武田绫乃 武田懂京吹吗 改编 鸟冢宏音 山根都美贵 井上调 长笛 豆瓣 义井沙里 釜屋雀 黑江真由 理论天地 考据 上石弥生 针谷佳穗 bangumi 牧誓 井上顺菜 森本美千代 高野久惠 井村卓 加藤树 铃木皋月 加部友惠

    FRIENDS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