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
21日,光明日报拿出头版三分之一的版面,刊登了《倾尽心力,为我可爱的祖国》一文。文章据说是引述了一网友跟帖,很快就成为了全网流传的“金句”——“我是流水线上的普通车工,为了回击高市早苗的挑衅,我向班组长申请,从本月起,我每月无偿多加5个班。”于是,严肃的外交议题被简化为一场劳动伦理的献祭仪式.....
2025年11月23日
土耳其近年来因移民政策收紧以及与中国关系升温,正迅速成为维吾尔族群体的“高风险地区”,甚至部分在土耳其居住的维吾尔人面临拘押、驱逐及被送往中国的危险。
我是流水线上的普通车工,为了回击高市早苗的挑衅,我向班组长申请,从本月起,我每月无偿多加5个班。
——光明日报头版段落节选 连发三文批判高市早苗
2025年10月27日
她记得最开始在公安局,厕所是透明的玻璃房,四面都是摄像头。她戴着手铐进去,站在里面,不知道该先脱裤子,还是先背过身去。几次试图用身体遮挡,都失败了。镜头太多,没有死角。
2025年10月19日
60小时口述里,江青谈到:她是否介入毛泽东婚姻?政治局是否对她存在“约法三章”?如何与林彪,彭德怀,刘少奇斗争?并说“性在最初让人着迷,但长久有吸引力的是权力。”
2025年10月17日
从六四到A4,四通桥这座默默无闻的立交桥,在2022年10月13日这一天,一跃成为历史的重要现场,并且把万润南和彭立发悄然地联系在了一起。
2025年10月12日
她们的经历共同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中国,一旦女性被羁押,便身处一个封闭、失衡的权力体系中。她们无法会见律师,无法与外界通信,甚至不知道申诉渠道的存在。而一旦试图发声,等待她们的往往是更严厉的打压。
2025年10月11日
“自 2025 年 10 月 9 日,锡安教会在全国各地的近 30 名牧者同工相继被拘留或失联”
2025年11月24日
21日,光明日报拿出头版三分之一的版面,刊登了《倾尽心力,为我可爱的祖国》一文。文章据说是引述了一网友跟帖,很快就成为了全网流传的“金句”——“我是流水线上的普通车工,为了回击高市早苗的挑衅,我向班组长申请,从本月起,我每月无偿多加5个班。”于是,严肃的外交议题被简化为一场劳动伦理的献祭仪式.....
2025年11月17日
“绿捷食安事件”中,官方调查和通报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暗箱中进行,本就可能被各种“预设”、“定义”、“修改”——从事实到结论都可以被随意塑造。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企业作恶、政府英明”的正能量故事,成为单一权力下的“可控叙事”,但我们都清楚,这绝非全部真相。
2025年11月3日
大量网民表示自己曾见过“连滚带爬的郑智化”,分享他们对于中国残疾人出行困境的观察。普遍的结论自然是当前社会的文明程度还远远不足,也完全做不到与国际接轨。正因如此,人们很难在公众场合见到残障人士,他们在现实社会中被迫隐形了,而这样的人在中国有大几千万。
2025年10月27日
25日,《十堰晚报》疑因对撞人事件保持沉默而遭网民持续批评,它在抖音置顶评论中回复了一句“我们也没办法”,表达了对没有报道权的无力感。对此,也有网民反问道“好一个没办法!!!那你们存在的意义何在??”
2025年11月23日
土耳其近年来因移民政策收紧以及与中国关系升温,正迅速成为维吾尔族群体的“高风险地区”,甚至部分在土耳其居住的维吾尔人面临拘押、驱逐及被送往中国的危险。
2025年11月21日
“当投诉可以直接导致新闻消失,那就意味着谁不愿意被报道,谁就能通过‘投诉’让新闻不存在。平台拥有技术权力,但技术权力不能越过法律权力,更不能越过新闻应有的公共价值。”
2025年11月18日
中国的数字监控系统并没有放过在华的“朝鲜脱北者”们,反而成为控制他们的工具:脱北者既被默许滞留,也被数据监控系统持续记录、识别与追踪,处于“被允许存在,但不被允许隐藏”的灰色地带。
2025年11月14日
同样一个岗位,对专科毕业生啥专业限制都没有,对本科和硕士却有各种条件限制,这里头的“意思”还用多说吗?
2025年11月17日
11月14日,上海浦东机场内前往大阪的值机柜台前,排起了长龙,人们一手拿着中国红色护照,一手拖着行李箱。休闲装扮颇为醒目,看来大多是游客。从带家人的家庭和年轻情侣中,还能听到欢笑声。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中国人为何仍要前往日本?日本媒体尝试与排队办理手续的队伍中的5组人进行了交谈。
2025年11月5日
11月5日,央视新闻《法治在线》栏目点名已遭全网封禁的百万博主“户晨风”,批评他“制造苹果/安卓人对立”、“煽动群体焦虑情绪”、“撕裂共识收割流量”。
2025年11月1日
2025年10月1日—10月31日,距离李文亮医生去世已2018—2048天。这位在武汉新冠疫情期间因为说出真话成为悲剧英雄的普通眼科医生并没有被民众遗忘,为公共安全与健康充当“吹哨人”成为他闪亮的墓志铭。
在李文亮医生留下的微博的评论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写下日记”,“诸多双耳朵仍铭记着他吹出的悠长哨响”,网民们在这里和李文亮医生一起分享和倾诉自己的生活与命运。正如一位网名为“一朵默默绽放的花儿”的新浪网友所说:“李文亮微博成了‘互联网哭墙’,一个安放人们良心的地方。”
2025年10月28日
李清晨:当他们是男人时,他就理解不了女人的恐惧,当他们是青壮年时,他们就理解不了老人和孩子的难处,当他们是健康的人时,他就理解不了病人承受的痛苦,当她们是女人时,她就理解不了孕妇和抱小孩儿的同胞出行有多麻烦……在这帮大傻子的世界里,所有不适合出行的人最好就永远呆在家里,永远不要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就放佛他们自己会永远身强力壮永远不会变成弱势群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