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启蒙运动一直与法国、德意志甚或英国的苏格兰联系在一起,然而,著名历史学家罗伊·波特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却想告诉人们:作为整体的英国启蒙运动是存在的;不列颠,才是“现代性”的诞生地。
在书中,罗伊·波特带领读者领略了17—19世纪初的英国思想世界。通过考察那时的英国人如何理解人性、理性、自然、心灵、性别、幸福、财富追求、改善、进步等问题,该书对英国启蒙运动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巡礼,展现了思想与观念的变革如何爆发出巨大力量,带动社会各领域急速发展,并最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该书凭借新颖的观点、翔实的资料、隽永的文笔,揭示了英国在启蒙运动中长期被忽视的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并因此荣获著名的沃尔夫森历史奖。
【编辑推荐】
罗伊·波特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独辟蹊径,考察了英国启蒙运动这一鲜被触碰的话题,阐明了源自英国的诸多思想如何使现代世界首先在这里扎根。它还...
长久以来,启蒙运动一直与法国、德意志甚或英国的苏格兰联系在一起,然而,著名历史学家罗伊·波特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却想告诉人们:作为整体的英国启蒙运动是存在的;不列颠,才是“现代性”的诞生地。
在书中,罗伊·波特带领读者领略了17—19世纪初的英国思想世界。通过考察那时的英国人如何理解人性、理性、自然、心灵、性别、幸福、财富追求、改善、进步等问题,该书对英国启蒙运动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巡礼,展现了思想与观念的变革如何爆发出巨大力量,带动社会各领域急速发展,并最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该书凭借新颖的观点、翔实的资料、隽永的文笔,揭示了英国在启蒙运动中长期被忽视的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并因此荣获著名的沃尔夫森历史奖。
【编辑推荐】
罗伊·波特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独辟蹊径,考察了英国启蒙运动这一鲜被触碰的话题,阐明了源自英国的诸多思想如何使现代世界首先在这里扎根。它还是一部18、19世纪英国重要思想人物的名人录,评述了牛顿、洛克、亚当·斯密、大卫·休谟、蒲柏、曼德维尔、伊拉斯谟斯·达尔文、普利斯特利、边沁、威廉·葛德文、约瑟夫·艾迪生、斯蒂尔、迪福以及斯特恩等数十位英国思想家的观念。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对于了解英国在启蒙运动的文化和观念的产生和传播中被长期忽视的角色具有重要意义。
罗伊·波特(Roy Porter,1946—2002),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著名历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思想史、医学史、身体史等,曾在剑桥大学任教,后在伦敦大学学院惠康医学史研究所任社会史教授及所长。罗伊·波特著作等身,撰写与主编书籍百余部,除本书外,其代表作还有《18世纪的英国社会》《疯癫简史》《理性时代的肉体》《启蒙运动》等,主编有《剑桥科学史》(第四卷)和《剑桥医学史》等。
敘述很全面,材料很豐富扎實,但敘而不論,一開始提到英國啟蒙主義被忽視有其自身特性云云只成為了一個引子,之後沒有就英國在整體啟蒙運動當中的位置以及和其他地方的相互關係展開進一步論說,也沒有放在學術史的視野去展開,有點到喉不到肺
与许多其他英国史书不同,作者不过分关注非英格兰思想史,不是因为故意忽略其他不列颠民族,而是尽力把所有民族当做一个整体来讲述。为集中主线,没有讲述更多欧洲大陆对英国的影响,也没有让政治、文学和艺术占用过多篇幅,而是更多的展现观念和社会的互动。即便如此,对英国启蒙运动这一庞大主题的描述也有诸多不如意。作者本计划在下一本书中更加详细的讨论,但是在写完本书的第二年去世了。
算不算啊。
一部启蒙思想的整体史,相当于作者写的导论的无限扩充版,创见的展示了作为一群人,一个话语体系,一种社会风貌,一个漫长世纪的启蒙运动,并把握了内在的多元复杂以及对17世纪的继承关系与为后期浪漫主义转向提供的智识基础。另一方面,这也是为启蒙辩护的作品,作者以(过于)鲜明的个人感情捍卫启蒙运动的美好灿烂(作者毫不讳言对启蒙人快活天性的倾慕,全文不乏溢美回护之词和向后现代批判的挑战),这反而是要减分的地方,...一部启蒙思想的整体史,相当于作者写的导论的无限扩充版,创见的展示了作为一群人,一个话语体系,一种社会风貌,一个漫长世纪的启蒙运动,并把握了内在的多元复杂以及对17世纪的继承关系与为后期浪漫主义转向提供的智识基础。另一方面,这也是为启蒙辩护的作品,作者以(过于)鲜明的个人感情捍卫启蒙运动的美好灿烂(作者毫不讳言对启蒙人快活天性的倾慕,全文不乏溢美回护之词和向后现代批判的挑战),这反而是要减分的地方,比导论小册子少了一些审慎和反思。(展开)
> 更多书评 5篇
订阅关于创造现代世界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