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6.0 全新发布×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Android
豆瓣读书
搜索:

魏玛德国

魏玛德国
作者:[美] 埃里克·韦茨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培文
副标题: 希望与悲剧
原作名: Weimar Germany: Promise and Tragedy
译者:姚峰 /聂品格 (校译)
出版年: 2021-1-15
页数: 526
定价: 8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培文·历史
ISBN: 9787301311479
豆瓣评分
5星
51.7%
4星
38.9%
3星
8.2%
2星
0.9%
1星
0.2%
评价:

内容简介  · · · · · ·

前承一战战败,后启第三帝国,魏玛共和国经历了逾14年动荡不已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复杂的两面性:一方面,无法摆脱战争赔款重担,经济危机不断,社会矛盾重重,政治四分五裂,最终极端右翼崛起,民主共和国消亡;另一方面,社会福利制度和妇女选举权得到确立,大众消费兴起,文学、艺术、思想等领域迸发出惊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众多德国人沉湎于柏林式五光十色、充满刺激的现代化都市生活。

在本书中,韦茨引领读者在魏玛时代的柏林漫步,辗转于咖啡馆、夜总会、电影院、百货商场和公共住宅,观察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变迁。我们也将邂逅各领域的杰出人物,与小说家托马斯·曼、建筑师埃里克·门德尔松、评论家克拉考尔、哲学家海德格尔等同行,见证那些伟大作品的诞生,聆听他们对现代性的反思。

纳粹上台后,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流亡海外,将锐意创新与反思的魏玛精神播撒至全世界。时至今日,在日本、土耳其、美国...

(展开全部)

前承一战战败,后启第三帝国,魏玛共和国经历了逾14年动荡不已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复杂的两面性:一方面,无法摆脱战争赔款重担,经济危机不断,社会矛盾重重,政治四分五裂,最终极端右翼崛起,民主共和国消亡;另一方面,社会福利制度和妇女选举权得到确立,大众消费兴起,文学、艺术、思想等领域迸发出惊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众多德国人沉湎于柏林式五光十色、充满刺激的现代化都市生活。

在本书中,韦茨引领读者在魏玛时代的柏林漫步,辗转于咖啡馆、夜总会、电影院、百货商场和公共住宅,观察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变迁。我们也将邂逅各领域的杰出人物,与小说家托马斯·曼、建筑师埃里克·门德尔松、评论家克拉考尔、哲学家海德格尔等同行,见证那些伟大作品的诞生,聆听他们对现代性的反思。

纳粹上台后,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流亡海外,将锐意创新与反思的魏玛精神播撒至全世界。时至今日,在日本、土耳其、美国,于建筑、电影、思想中,仍能看到魏玛遗产闪耀的光芒。韦茨强调,我们不应总是从历时12年的第三帝国出发,将魏玛共和国简单视为纳粹时代的前奏,而应从全球视角出发,重估其历史成就和丰富遗产。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埃里克·韦茨(Eric D. Weitz),美国历史学家,现任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和研究生中心历史学杰出教授。曾任明尼苏达大学历史系主任、德国与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德国与欧洲史、种族大屠杀等。著有《种族灭绝的世纪》等书。

——【译者简介】——

姚峰,江苏仪征人,清华大学外文系博士,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非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秘书长。主要研究外国文学与西方思想史。

——【校译者简介】——

聂品格,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目录  · · · · · ·

魏玛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版序言 i
前 言 ix
第1章 不利的开局 1
第2章 漫步城市 37
第3章 政治世界 81
第4章 动荡的经济和焦虑的社会 131
· · · · · · (更多)
魏玛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版序言 i
前 言 ix
第1章 不利的开局 1
第2章 漫步城市 37
第3章 政治世界 81
第4章 动荡的经济和焦虑的社会 131
第5章 建设一个新的德国 173
第6章 声音和图像 215
第7章 文化和大众社会 263
第8章 身体和性爱 315
第9章 右翼的革命和反革命 351
第10章 魏玛遗产:一个全球视角 383
结 语 427
注 释 435
书目说明 467
致 谢 475
索 引 47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全部 )

  • 近日,我在网上搜了“魏玛”一词。以前我也搜过,大约在《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首次出版的 2007 年,当时页面便弹出了数千条相关文章、书籍、网站的链接。其中,有篇文章将魏玛共和国的覆亡归咎于同性恋大行其道,并发出了警告:若不果断清算这些堕落势力, 美国将重蹈魏玛的覆辙。另一篇文章从相当不同的角度,赞赏了纽约闹市夜总会“堕落的时尚”,恰恰因为它们呼应了 20 世纪 20 年代柏林的夜生活。而最近(2018 年)这一次检索,所得文章和网页的出处、主题更加奇怪。一家网站的宣传标语是“联合右翼”(Unite the Right)以对抗“魏玛美国”(Weimar America)。另一网站展示了一张照片:一艘燃烧着的船正在下沉,上方是如今耳熟能详的“魏玛美国”字样, 旁边还配有一句话——“ 我们就差恶性通货膨胀”,有了它,美国才能倾覆。距离 1918—1919 年德国革命和 1919 年 8 月 11 日魏玛共和国成立,已近百年光景,“ 魏玛”依然在政治和文化的各个领域产生回响。“ 魏玛”是别样生活方式的鲜明象征,也是道德堕落之骇人警讯。它拉开了第三帝国(Third Reich)的序幕,也预示着“过度”(excessive)民主的危险。从今日之文化、政治冲突出发对过往肆意解读,由此造成这一时代的伟大成就变得晦暗不明;而这些成就构成了《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的重要主题。诚然,魏玛德国以失败告终,1933 年 1 月 30 日纳粹党夺取政权,第三帝国也远比当时任何人想象的更加糟糕。但正如我在本书中所言,且一直坚信的,我们不应通过后起的纳粹德国来理解魏玛,如此就严重扭曲了魏玛的历史,以致共和国似乎只是进 入第三帝国的垫脚石。尤其在德国,要对魏玛的成就作全局的认识,实属不易,乃至近乎不可为。11 月 9 日这一天,在 20 世纪的德国四次成为重要的历史节点,这好比历史变了一个很大的戏法[... (查看原文)
    瓮牖绳枢之子4赞2021-01-18 15:22:58
    —— 引自章节:魏玛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版序言 i
  • 魏玛德国依然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时至今日,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和马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的油画仍炙手可热,悬挂于悉尼、洛杉矶和圣彼得堡等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之中。贝尔托·布莱希特和库尔特·魏尔(Kurt Weill)的《三分钱歌剧》(The Threepenny Opera)定期在世界各地以很多不同语言重新上演。托马斯·曼伟大的小说《魔山》(The Magic Mountain)自 1924 年出版以来,不断再版重印,即便称不上家喻户晓,至少在无数学院与大学的文学和哲学课中广为阅读讨论。当代的厨房设计依然从 20 世纪 20 年代的时尚和包豪斯学派(Bauhaus)的创作中获得灵感。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也许抛弃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奉作圭臬的功能主义,但是,面对埃里克·门德尔松设计的哥伦布大楼(Columbus House)、朔肯(Schocken)百货连锁大楼(如今仅存一座)——这些建筑既线条简洁,又动感十足——或者异想天开的爱因斯坦塔,谁又能拒绝它们的美感呢?汉娜·赫希也许没有其他人那么声名远播,但今天的参观者见到她的作品都会为其吸引,因为她创造性地融合了原始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并将非洲或波利尼西亚(Polynesian)风格的面具与20 世纪 20 年代的日用品并列陈设。马丁·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深刻,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的文章层次分明,二者都力图阐释先进技术和大众社会的意义,他们的思想如今仍能对现代社会的状况提供丰富的真知灼见。又有哪个影迷没有看过《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大都会》(Metropolis)或者《柏林:城市交响曲》(Berlin: Symphony of the City)呢?魏玛德国还以别的方式向我们倾诉着,其中,也许最... (查看原文)
    瓮牖绳枢之子3赞2020-12-23 15:04:35
    —— 引自章节:前 言 ix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培文·历史(共10册),这套丛书还有《假如海洋空荡荡》《美国人民》《乌托邦的故事》《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意大利人》等。

喜欢读"魏玛德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 · · · (全部 178 条 )

  • 2有用不玩豆瓣2021-03-08 22:54:01

    一部关于短短14年魏玛德国的全景式的百科全书,看得津津有味毫不枯燥,作者的知识面了得异常渊博丰富,也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功课。认真读完此书,对魏玛由建立到兴盛到衰败至消亡的全过程了然于心,魏玛就像一位不按常理出牌、极富个性激进先锋,光彩夺目的巨星短暂闪耀后突然激流勇退香消玉殒,如一个真实的人有优点有缺点并不完美,所以会被“趁虚而入”, 但只要曾经炫烂过,就一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供后人去遐想去学习...一部关于短短14年魏玛德国的全景式的百科全书,看得津津有味毫不枯燥,作者的知识面了得异常渊博丰富,也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功课。认真读完此书,对魏玛由建立到兴盛到衰败至消亡的全过程了然于心,魏玛就像一位不按常理出牌、极富个性激进先锋,光彩夺目的巨星短暂闪耀后突然激流勇退香消玉殒,如一个真实的人有优点有缺点并不完美,所以会被“趁虚而入”, 但只要曾经炫烂过,就一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供后人去遐想去学习去研究。本书可谓在历史、政治、文化、社科、建筑、电影等方面均有涉及很全面,但每部分还是有浅尝辄止之感,并没有很深入,当然这本书的定位是对魏玛共和国的一个初级入门的了解(还有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深入剖析,想要更进一步了解更多,可以继续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比如《魏玛文化》、《魏玛帝国兴亡史》。(展开)

  • 67有用Ticktock2021-04-12 20:51:18

    有一些事也在这么默默地魏玛式地发生着,极左啦、民粹啦、性别对立啦、房价啦、人口危机啦、核废水啦,重要的是,任何一种光明美好的出路,都是科幻的,所以,我们这一代该做的,只能是做好进入地狱的准备,并且对活下去不要抱有过分的执念。

  • 7有用Biomass2021-04-26 23:38:29

    夸一夸翻译和装帧印刷。纸张克数很足,拿在手里非常舒服。作为入门来说很中正了。政治经济史占比三分之一,剩下大量篇幅是文化、思想和艺术。基调是说 各类右翼要为魏玛共和国完蛋负一个独特的责任,但这里其实是有一些值得仔细辨析的东西可以仔细写写的。不过作为导论来说这样就也行了吧。

  • 2有用月指导不指导2024-07-06 11:04:00广东

    泛谈的通识读物。春秋笔法比较严重。

我要写书评

魏玛德国的书评 · · · · · ·(全部 16 条 )

薛宝钗的冷香丸2021-03-20 11:48:14

重走柏林,发现一个新的《魏玛德国》

“在魏玛时代,澎湃的激情、艺术的实验、对性和不伦之爱的夸耀、充满生机的能量等,都直接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是摧枯拉朽的战争所产生的扭曲性影响。人们强烈地感到生命是如此稍纵即逝,看到那么多生命为子弹和毒气所摧残,迅速逝去、彻底毁灭。因此,他们渴...  (展开)
花燃2021-04-06 05:44:02

多彩的混乱与壮烈的悲剧

魏玛德国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于混乱与绝望中带来了更多样的可能性。 极端的社会生活环境激发了人们更为活跃的创造力,战争、伤残、贫穷、饥饿、混乱……但这些都能够化作人类思想革新迸发火花的基石。功绩并非在混乱与绝望本身,而在于从废墟中重建信仰与希望并开辟新道路的人类...  (展开)
川萍2021-03-04 14:42:41

魏玛:先进还是倒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天的时代已经明显不是一百年前的那个时代了:在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脱贫成功的县城,听到的是外交部发言人正气凛然的发言和对非正义指责的有力回击,感受到的是国家富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对我们的影响乃至于新生代性格特质的塑造——不仅仅...  (展开)
红袖沁香2021-02-27 11:20:32

《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风雨飘摇 生机盎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些日子看了陈道明主演的电影《我的1919》,非常受触动。 1919年,为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问题,同时为奠定世界和平基础的“巴黎和会”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 经过长达六个月的谈判之后,1919年6月28日,一战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  (展开)
瓮牖绳枢之子2020-12-24 14:33:58

【转载】德国之声:历史学家称魏玛共和国的教训依然有益今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采访发生于2008年1月,译文地址: https://ftreview.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30.html ) 75年前,希特勒上台,结束了德国历史上的首次民主尝试——魏玛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当年真有生机吗?美国历史学家兼作家埃里克·韦茨(Eric Weitz)对此自有答案。 今天的魏玛已...  (展开)
赤羽2021-04-21 18:04:06

希望的背面是绝望——命运多舛的魏玛共和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历史从来不缺巧合 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的第二年(2018年),在网上搜索“魏玛”一词,已经有网站贴出标语“魏玛美国”,配图是一艘燃烧着的船正在下沉,旁边还配了一句文案——“我们就差恶性通货膨胀”,有了它,美国才能倾覆。 “希特普” 这并不是第一次把魏玛和美国联系在一...  (展开)
metasophie2022-06-30 13:06:01

一部魏玛社会速览

高中看德国史的时候,就对魏玛共和国的历史很感兴趣。单从义务教育的历史课本上,大概是读不到两次大战间隙中这个短命的共和国的。但是作为现代社会的大众性和“堕落性”的最初化身,它如同希腊悲剧般的命运,它如同灿烂流星般的成就,使它本身成为了一个预言,成为直到如今仍...  (展开)
雨林霖2022-06-01 16:18:44

辉煌与梦魇,不该被忘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拖了很久,终于把手头的这本《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看完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最开始想了解这本书是因为之前在追《Babylon Berlin》,魏玛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也是金融专业学习中一次又一次提到过的,再加上个人也比较喜欢这段历史。但当真正合上书本的那一刻,还是为年轻...  (展开)
狮子想来吃小猴2021-03-07 15:28:21

一个缺乏共识的社会是无法维系和前进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长久以来,魏玛共和国(1919—1933)被视作第三帝国崛起的准备阶段。由于第三帝国的疯狂行径给世界带来的灾难,魏玛就仿佛堕落的娼妓,与魔鬼达成了交易,最终产下第三帝国这个怪胎。 这就是《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一书所要面对的历史刻板印象,正如书名所示,作者埃里克·韦...  (展开)
疯猴勿杀2021-03-03 10:05:18

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

多年前我在读一战史时,朋友顺口说过一句话:一战打散了奥匈帝国,德国打成了“喂马”的。至此之后,一想到魏玛德国时期,我的脑海就自动闪出一个喂马的场景,多年后也挥之不去,而对于这段时期真正的历史细节却仍是模糊不清,也不曾过多探究,毕竟一战之后还有二战,加上中日...  (展开)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翻译如何?来自烟的泪2024-11-11 00:19:08
重提一本旧书来自苍狼3 回应2024-08-24 22:40:34
这本书今年能出吗==来自雨王拧发条鱼3 回应2020-12-26 18:51:59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豆友WuYlNyzJnQ
豆友WuYlNyzJnQ
昨天 想读


假科普博主
假科普博主
4月1日 想读


仙女星水猴子5⃣
仙女星水猴子5⃣
4月1日 想读


Serdang
Serdang
3月30日 想读


>127人在读

>476人读过

>3984人想读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魏玛德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关于豆瓣 ·在豆瓣工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帮助中心 ·图书馆合作 ·移动应用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