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6.0 全新发布×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Android
豆瓣读书
搜索:

Weimar Germany

Weimar Germany
作者:Eric D. Weitz
出版社: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Promise and Tragedy, Weimar Centennial Edition
出版年: 2018-9-25
页数: 512
定价: GBP 20.00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691183053
豆瓣评分
评价:

内容简介  · · · · · ·

Thoroughly up-to-date, skillfully written, and strikingly illustrated, Weimar Germany brings to life an era of unmatched creativit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one whose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still resonate today. Eric Weitz has written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that this fascinating and complex period deserves, and he illuminates the uniquely progressive achievements and even...

(展开全部)

Thoroughly up-to-date, skillfully written, and strikingly illustrated, Weimar Germany brings to life an era of unmatched creativit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one whose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still resonate today. Eric Weitz has written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that this fascinating and complex period deserves, and he illuminates the uniquely progressive achievements and even greater promise of the Weimar Republic. Weitz reveals how Germans rose from the turbulence and defeat of World War I and revolution to forge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make Berlin a world capital of avant-garde art. He explores the period’s groundbreaking cultural creativity, from architecture and theater, to the new field of “sexology”—and presents richly detailed portraits of some of the Weimar’s greatest figures. Weimar Germany also shows that beneath this glossy veneer lay political turmoil that ultimately led to the demise of the republic and the rise of the radical Right. Yet for decades after, the Weimar period continued to powerfully influence contemporary art, urban design, and intellectual life—from Tokyo to Ankara, and Brasilia to New York. Featuring a new preface, this comprehensive and compelling book demonstrates why Weimar is an example of all that is liberating and all that can go wrong in a democracy.

作者简介  · · · · · ·

Eric D. Weitz (1953–2021) was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City College and the Graduate Center,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He was also the author of A World Divided: The Global Struggle for Human Rights in the Age of Nation-States; A Century of Genocide: Utopias of Race and Nation; and Creating German Communism, 1890–1990: From Popular Protests to Socialist State (a...

(展开全部)

Eric D. Weitz (1953–2021) was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City College and the Graduate Center,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He was also the author of A World Divided: The Global Struggle for Human Rights in the Age of Nation-States; A Century of Genocide: Utopias of Race and Nation; and Creating German Communism, 1890–1990: From Popular Protests to Socialist State (all Princeton).

原文摘录   · · · · · · (全部 )

  • 近日,我在网上搜了“魏玛”一词。以前我也搜过,大约在《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首次出版的 2007 年,当时页面便弹出了数千条相关文章、书籍、网站的链接。其中,有篇文章将魏玛共和国的覆亡归咎于同性恋大行其道,并发出了警告:若不果断清算这些堕落势力, 美国将重蹈魏玛的覆辙。另一篇文章从相当不同的角度,赞赏了纽约闹市夜总会“堕落的时尚”,恰恰因为它们呼应了 20 世纪 20 年代柏林的夜生活。而最近(2018 年)这一次检索,所得文章和网页的出处、主题更加奇怪。一家网站的宣传标语是“联合右翼”(Unite the Right)以对抗“魏玛美国”(Weimar America)。另一网站展示了一张照片:一艘燃烧着的船正在下沉,上方是如今耳熟能详的“魏玛美国”字样, 旁边还配有一句话——“ 我们就差恶性通货膨胀”,有了它,美国才能倾覆。距离 1918—1919 年德国革命和 1919 年 8 月 11 日魏玛共和国成立,已近百年光景,“ 魏玛”依然在政治和文化的各个领域产生回响。“ 魏玛”是别样生活方式的鲜明象征,也是道德堕落之骇人警讯。它拉开了第三帝国(Third Reich)的序幕,也预示着“过度”(excessive)民主的危险。从今日之文化、政治冲突出发对过往肆意解读,由此造成这一时代的伟大成就变得晦暗不明;而这些成就构成了《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的重要主题。诚然,魏玛德国以失败告终,1933 年 1 月 30 日纳粹党夺取政权,第三帝国也远比当时任何人想象的更加糟糕。但正如我在本书中所言,且一直坚信的,我们不应通过后起的纳粹德国来理解魏玛,如此就严重扭曲了魏玛的历史,以致共和国似乎只是进 入第三帝国的垫脚石。尤其在德国,要对魏玛的成就作全局的认识,实属不易,乃至近乎不可为。11 月 9 日这一天,在 20 世纪的德国四次成为重要的历史节点,这好比历史变了一个很大的戏法[... (查看原文)
    瓮牖绳枢之子4赞2021-01-18 15:22:58
    —— 引自章节:魏玛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版序言 i
  • 魏玛德国依然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时至今日,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和马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的油画仍炙手可热,悬挂于悉尼、洛杉矶和圣彼得堡等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之中。贝尔托·布莱希特和库尔特·魏尔(Kurt Weill)的《三分钱歌剧》(The Threepenny Opera)定期在世界各地以很多不同语言重新上演。托马斯·曼伟大的小说《魔山》(The Magic Mountain)自 1924 年出版以来,不断再版重印,即便称不上家喻户晓,至少在无数学院与大学的文学和哲学课中广为阅读讨论。当代的厨房设计依然从 20 世纪 20 年代的时尚和包豪斯学派(Bauhaus)的创作中获得灵感。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也许抛弃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奉作圭臬的功能主义,但是,面对埃里克·门德尔松设计的哥伦布大楼(Columbus House)、朔肯(Schocken)百货连锁大楼(如今仅存一座)——这些建筑既线条简洁,又动感十足——或者异想天开的爱因斯坦塔,谁又能拒绝它们的美感呢?汉娜·赫希也许没有其他人那么声名远播,但今天的参观者见到她的作品都会为其吸引,因为她创造性地融合了原始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并将非洲或波利尼西亚(Polynesian)风格的面具与20 世纪 20 年代的日用品并列陈设。马丁·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深刻,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的文章层次分明,二者都力图阐释先进技术和大众社会的意义,他们的思想如今仍能对现代社会的状况提供丰富的真知灼见。又有哪个影迷没有看过《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大都会》(Metropolis)或者《柏林:城市交响曲》(Berlin: Symphony of the City)呢?魏玛德国还以别的方式向我们倾诉着,其中,也许最... (查看原文)
    瓮牖绳枢之子3赞2020-12-23 15:04:35
    —— 引自章节:前 言 ix

>全部原文摘录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 · · ·

  •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我要写书评

Weimar Germany的书评 · · · · · ·(全部 16 条 )

薛宝钗的冷香丸2021-03-20 11:48: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版

重走柏林,发现一个新的《魏玛德国》

“在魏玛时代,澎湃的激情、艺术的实验、对性和不伦之爱的夸耀、充满生机的能量等,都直接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是摧枯拉朽的战争所产生的扭曲性影响。人们强烈地感到生命是如此稍纵即逝,看到那么多生命为子弹和毒气所摧残,迅速逝去、彻底毁灭。因此,他们渴...  (展开)
花燃2021-04-06 05:44:02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版

多彩的混乱与壮烈的悲剧

魏玛德国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于混乱与绝望中带来了更多样的可能性。 极端的社会生活环境激发了人们更为活跃的创造力,战争、伤残、贫穷、饥饿、混乱……但这些都能够化作人类思想革新迸发火花的基石。功绩并非在混乱与绝望本身,而在于从废墟中重建信仰与希望并开辟新道路的人类...  (展开)
川萍2021-03-04 14:42:41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版

魏玛:先进还是倒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天的时代已经明显不是一百年前的那个时代了:在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脱贫成功的县城,听到的是外交部发言人正气凛然的发言和对非正义指责的有力回击,感受到的是国家富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对我们的影响乃至于新生代性格特质的塑造——不仅仅...  (展开)
红袖沁香2021-02-27 11:20:32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版

《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风雨飘摇 生机盎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些日子看了陈道明主演的电影《我的1919》,非常受触动。 1919年,为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问题,同时为奠定世界和平基础的“巴黎和会”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 经过长达六个月的谈判之后,1919年6月28日,一战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  (展开)
瓮牖绳枢之子2020-12-24 14:33:58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版

【转载】德国之声:历史学家称魏玛共和国的教训依然有益今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采访发生于2008年1月,译文地址: https://ftreview.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30.html ) 75年前,希特勒上台,结束了德国历史上的首次民主尝试——魏玛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当年真有生机吗?美国历史学家兼作家埃里克·韦茨(Eric Weitz)对此自有答案。 今天的魏玛已...  (展开)
赤羽2021-04-21 18:04:06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版

希望的背面是绝望——命运多舛的魏玛共和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历史从来不缺巧合 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的第二年(2018年),在网上搜索“魏玛”一词,已经有网站贴出标语“魏玛美国”,配图是一艘燃烧着的船正在下沉,旁边还配了一句文案——“我们就差恶性通货膨胀”,有了它,美国才能倾覆。 “希特普” 这并不是第一次把魏玛和美国联系在一...  (展开)
metasophie2022-06-30 13:06:01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版

一部魏玛社会速览

高中看德国史的时候,就对魏玛共和国的历史很感兴趣。单从义务教育的历史课本上,大概是读不到两次大战间隙中这个短命的共和国的。但是作为现代社会的大众性和“堕落性”的最初化身,它如同希腊悲剧般的命运,它如同灿烂流星般的成就,使它本身成为了一个预言,成为直到如今仍...  (展开)
雨林霖2022-06-01 16:18:44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版

辉煌与梦魇,不该被忘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拖了很久,终于把手头的这本《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看完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最开始想了解这本书是因为之前在追《Babylon Berlin》,魏玛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也是金融专业学习中一次又一次提到过的,再加上个人也比较喜欢这段历史。但当真正合上书本的那一刻,还是为年轻...  (展开)
狮子想来吃小猴2021-03-07 15:28:21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版

一个缺乏共识的社会是无法维系和前进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长久以来,魏玛共和国(1919—1933)被视作第三帝国崛起的准备阶段。由于第三帝国的疯狂行径给世界带来的灾难,魏玛就仿佛堕落的娼妓,与魔鬼达成了交易,最终产下第三帝国这个怪胎。 这就是《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一书所要面对的历史刻板印象,正如书名所示,作者埃里克·韦...  (展开)
疯猴勿杀2021-03-03 10:05:18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版

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

多年前我在读一战史时,朋友顺口说过一句话:一战打散了奥匈帝国,德国打成了“喂马”的。至此之后,一想到魏玛德国时期,我的脑海就自动闪出一个喂马的场景,多年后也挥之不去,而对于这段时期真正的历史细节却仍是模糊不清,也不曾过多探究,毕竟一战之后还有二战,加上中日...  (展开)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mowo
mowo
昨天 想读


I, etcétera
I, etcétera
2月3日 想读


Koreya
Koreya
2024年10月19日 想读


owl
owl
2024年7月31日 想读


>4人在读

>2人读过

>59人想读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Weimar Germany的评论:
feed: rss 2.0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关于豆瓣 ·在豆瓣工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帮助中心 ·图书馆合作 ·移动应用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